诗之用在我——论中西解释思想中的自我理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般 而言 , 哲学解释学的根本 变化首 先表征 于其 目
解。换言之 , 所有的文本理解都 能够促 成人与 文本世界 所 承载的传统 和事件 的 沟通 、 流 , 而完成 人的 自我 交 从
的和任务 的转 向。与施 莱尔 马赫 和 狄尔 泰将解 释学 定
位于区分精神科学 与 自然科 学的普遍 方法论 不同 , 哲学 解释学的任务 和 目的已从古 典解 释学 的方 法论 和认 识
类的有限的历 史性 的存 在方 式 中发 现人类 与世 界 的根 本关 系。 L 无论是 海德格 尔将 理解 作为 此在 本身 的存 ”l 在方式 而非 行 为方式 , 是 伽达 默 尔 把理 解 与人 的 历 还
传统 中积极地发 掘那 些与人 本 身直 接相关 且具 有共 同
性的东西 , 这些东西往往 能够超越 时问距离 和时代特殊 性的制约 , 如共 同 的生 命体 验 、 譬 心理 结构 以及 恒常 的
自我理解。进一步讲 , 自我理 解不是限定 了理 解的 多样性 而是加剧 了理解 的差异 性。欲 实现 文本一 他人

自我 的理 解 路 径 , 须尽 力 祈 向 自我 视 域 与 作 者视 域 、 必 当下 视 域 与 历 史视 域 的 契 通 和 融 合 , 必 须 注 意 还
到 自我与文本的双向 敞开 以及 自我视域 的单 向运动 的特征 。同样 , 中国诗 学解释 学也注重 以“ ” 诗, 我 观 以
尽管我们说 : 所有 的理解 与解释行 为 , “ 都是公 开或 隐蔽地在理解历 史 、 文化 、 统 或现 实 中去谋求 理解 和 传
解释人 自身 , 理解 因 而 同时是 人 的 自我 理解 。 3 ”I 但欲 ] 实现理解与 自我理解 的同时发生 , 还必 须在历 史、 文化 、
分析一 切理解现象 的基本条件 找 出人 的世界经 验 , 人 在
第 5期
诗 之 用在 我 —— 论 中西解 释 思 想 中的 自我理 解
李 有 光
( 北师 范学 院 文 学院 , 湖 湖北 黄 石 450 ) 30 2
[ 要 ] 在 西方哲学解释 学看 来, 理解都是 自 摘 一切 我理解 。有 多少个不 同的 自 , 我 就会有 多少种 不 同的
自觉地将文本 中出现的人物与 自己进 行 比较 , 至进 入 甚
到一种痴迷的幻觉状态 , 此时 的 自我就 是文本世界 中的

员, 而文本 呈现的特殊情境也 同时为 自我反照打开 了 扇新 的窗 口 , 就像伽氏所言 :所渭理解某一本文总是 “
统、 、 文化 语言等 , 是这些对 象 的载 体— —文本进 行 特别
响, 而专注于 自我与文本 的直 接交 流对话 。我们 常常不
归到人与 自身 的理解 才能具 有真 实 的意 义并产 生预 期 的作 用。为此 , 达 默 尔 断言 : 一切 理解 都 是 自我 理 伽 “ 解 。 但伽 氏接着补充说 : ” “自我理解 并不 具有 自由的 自 我实现的特性 。 这 意味着 , 类 只有通过对 历史 、 ” 人 传
认识 和反思 , 终达 到理解 自身 的 目的。所 以, 氏肯 最 伽
定地 说: 理解一 个文 本就 是使 自己在 某种 对话 中理解 “ 自己。 此言本身就是一个 意味深长 的哲学命题 。 ”
论转移至本体 论。具体 说来 , 哲学解 释学 乃是 探究 人 “
类一切理解活动得 以可能 的基 本条件 , 图通过研究 和 试
的关系和 经验 、 与 自我 的关 系 和经 验 。就 解 释学 而 人 言, 前者 主要是指 人与历 史流 传 物 、 人与 文本 的关 系 和
经验。丽无论是对人与世界 , 是对人 与他者 的关 系和 还 经验的理解与 阐释 , 在哲 学解 释学 看来 , 最终都 必须 回
阅读 中 , 我们暂时摆脱 了许多 偶然 因素和特定境 遇的影
人性等等。尤其通过艺术作 品对人 的情性 、 欲望 、 意识 、
道德 、 理想等等 的描绘 , 以增 加 我们 对人 之所 以为人 可 的根本性 的理解 。伽 氏说 : 阅读是一 种纯 粹 内在 性的 “ 事件。在 阅读 中 , 似乎 完全 脱离 一 切境 遇和偶 然性 , 而 这些境 遇 和 偶 然 性 在 公 开 的 朗 诵 或 演 出 中 是 存 在 的。 的确 , ” 阅读 具有 一种 强烈 的 内视 性和 内运性 , 在
“ ” 我 解诗 , 但在 自我理解和视域 融合 的态度及方式上又与 西方解释 学有所不 同。 【 关键词 ) 哲学解释 学 ; 中国诗 学解释 学; 我理 解; 域融合 自 视 ( 中图分类号 ]o I [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9 7 3 2 1 ) 5 0 3 4 10 43 (0 0 0 — 0 0 0 理解 与阐释 , 并借助一切 历史 流传物才 可能实 现 自我理
第3 0卷
湖北师范学 院学 报( 哲学社 会科学版 )
Junl f ue om lU iesy( h ooh n oi c ne ora o bi r a nvrt P i sp yadSca Si c) H N i l l e
V 13 o. O
No. 2 0 5, 01
史、 传统 、 语言乃至人的基本存在状 态合 而为一 , 理解 与 阐释都“ 显然属于人类的整个世界经验 ” 的组成部 分 , 而
“ 根本就不是为 了构造一种能满足 科学方法论 理想的确 切知识” 无 疑 , 人 类 的整个 世 界经 验 ” 。 “ 应该 包 含 三 层结构或维度 , 即人 与外 部世 界 的关 系和 经验 、 与人 人
[ 收稿 日 ] 2 1—o —1 期 OO 4 4 [ 作者简介] 李有光 , , 男 文学博士 , 师范学 院文学 院副教授。 湖北


3 ・ 0
指, 把这一本文运 用到 我们 身 上。 ”…没 有这 种主 动的 反躬 自用 , 我们 显 然不 可 能 在理 解 文 本 的 同时理 解 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