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Word+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2分)如图所示,《流浪地球》是我国一部科幻大片,影片中有一情境描述:太阳辐射减少,地球表面温度降为﹣84℃,人们呼出的气体很快(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这个过程中需要热量。

2.(3分)今年夏天特别炎热,市政部门安排喷雾车(如图所示),喷雾车将水以雾状形式喷酒出去,由于雾状的水(选填“增大”或“减小”)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选填“加快”或“减慢”)水的蒸发,蒸发(选填“吸”或“放”)热。

3.(3分)寒冷的冬天,裸露在室外的自来水管爆裂,其原因是水管中的水由液态变成固态时,不变,减小,增大所导致的。

4.(2分)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这种颗粒物的直径约为m,目前市面上有一种孔径为300nm的口罩,这种口罩(填“能”或“不能”)有效的阻止人体对PM2.5的吸入。

5.(2分)在50m赛跑中,冲刺阶段小红超越了小华,领先到达终点。

在超越小华的过程中,以小华为参照物,小红是的,若小红的最终成绩是8s,则小红的平均速度是m/s。

6.(2分)2020年初新冠肺炎开始在全球蔓延。

为了阻止新冠肺炎的蔓延,戴口罩、隔离、喷洒消毒液,都能有效的阻止其蔓延。

3月16日八年级同学戴上口罩返校开学。

当同学们进入教室,闻到了浓浓消毒液的气味,戴眼镜的同学的镜片上有了雾气。

有的同学在手上、文具上喷洒酒精消毒,发现不一会酒精干了。

手上喷洒酒精后有一点凉凉的感觉……请你根据上面的描述和所学物理知识仿照示例提出一个相关问题并回答。

【示例】问题:镜片上的雾气是怎样形成的?回答:呼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问题:。

回答:。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7.(2分)下列描述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青衣江水东流去B.晴空一鹤排云上
C.蒙顶茶名扬四海D.雅雨绵绵润雄州
8.(2分)2020年6月30日,随着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定点于地球同步轨道,中国建成世界领先的“北斗”导航系统。

这里的“同步”是指卫星()
A.相对太阳静止B.相对火星静止
C.相对地球静止D.相对月球静止
9.(2分)在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汽化的是()
A.冰雪消融B.战士口中呼出“白气”
C.草叶上形成的白霜D.马路上洒的水变干
10.(2分)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B.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C.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D.选用精密的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11.(2分)早上醒来,小翔同学感觉自己有点发烧,难道……今天就可以不用去考试,太棒了!于是他急忙掏出了体温计甩一甩,开始测量自己的体温,在测体温的过程中,体温计里的水银()
A.质量变大B.体积不变C.温度不变D.密度变小
12.(2分)下列生活情境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A.湿衣服晾干
B.清晨,草叶上形成的露珠
C.衣柜里的樟脑片变小
D.从冰箱冷冻室里拿出的冻肉,表面有一层白霜
13.(2分)在操场直跑道上进行遥控小车比赛,甲、乙两车从t=0s时由同一起点同方向运动,两者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的甲、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0~5s内甲车的速度是10m/s
B.在0~5s内乙车的速度是1m/s
C.t=10s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D.t=10s后,乙车超过甲车
14.(2分)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的密度大
B.乙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C.甲、乙质量相同时,乙的体积是甲的2倍
D.体积为2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10g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5题6分,第16题8分,第17题8分,共22分)
15.(6分)如图所示是小明“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请你帮助他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1)该实验的原理是,所需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和。

(2)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以减小测量的误差;
(3)实验中全程s1的平均速度v1,上半程s2的平均速度v2,下半程s3的平均速度v3,三者间的大小关系是。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在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16.(8分)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小亮同学遇到了问题,请你帮助他解决。

(1)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中使用中心有孔的纸板的作用是;
(2)如图甲所示,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温度计的示数是℃;
(3)由图乙可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水沸腾过程中不断热(选填“吸”或“放”),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4)实验结束后,移开酒精灯,发现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可能的原因是;把水在沸腾中的高压锅从灶上拿下来以后,水不再沸腾,但打开锅盖水又会重新沸腾,原因是。

17.(8分)小明利用天平、量筒、细线(体积不计)、水,测量矿石的密度.
(1)小明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的位置,发现如图甲所示情况.此时,他应将平衡螺母向(左/右)调,使横梁平衡.
(2)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明按如图乙所示的方法测量矿石的质量.他的实验操作有两点错误,请你帮他指出:①;
②.
(3)小明纠正错误后,测得矿石的质量如图丙所示,体积如图丁所示,则矿石的质量是g,体积是cm3,密度是kg/m3.
(4)若小明先测量矿石的体积,再解开细线、测量矿石的质量,则他测得的矿石密度(小于/等于/大于)矿石的真实密度,原因是.
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18.(9分)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架大型客机C919让中国人倍感骄傲,该机绝对是个身强力壮、心胸开阔、颜值爆表的“壮小伙”。

全机长度39m、翼展近36m,高约12m,设计158个座位。

如图所示,在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正式下线仪式上,牵引车正拉动大飞机匀速通过51m长的欢迎人群(人群可视为相对地面静止),请你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匀速飞行的C919,以驾驶员为参照物,C919是的,以地面人群为参照物,C919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若大飞机完全通过欢迎人群队伍需要1.5min时间,则大飞机运动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3)若北京直飞吉隆坡的距离为4500km,C919飞行的平均速度为750km/h,则大飞机飞行的时间为多少h?
19.(9分)茶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茶具也很有讲究,小梦家有一个由某均匀材料制成的茶壶(如图所示),其质量为120g,他很想知道制作这种壶的材料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27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用量筒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9cm3,已知ρ水=1g/cm3,请你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答下列问题:(1)请你计算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g/cm3?
(2)该茶壶所用材料的总体积是多少cm3?
(3)如果该茶壶最多能装1000cm3的水,则水的质量是多少g?
2020-2021学年河南省新乡市长垣县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试题解析
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解:地球表面温度降为﹣84℃,人们呼出的气体在﹣84℃时直接变成固体,属于凝华现象,凝华需要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凝华;放出。

2.解:喷雾车将水以雾状形式喷洒出去,由于雾状的水增大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水的蒸发,蒸发吸热,达到降温的目的。

故答案为:增大;加快;吸。

3.解:冬天,自来水管中的水结冰时质量不变,密度减小,由公式ρ=知体积增大,所以容易导致自来水管爆裂。

故答案为:质量;密度;体积。

4.解:
2.5μm=2.5×10﹣6m。

300nm=0.3μm<2.5μm,故能阻止人体对PM2.5的吸入。

故答案为:2.5×10﹣6;能。

5.解:
(1)小红在超越小华的过程中,小红与小华之间有位置的变化,故以小华为参照物,小红是运动的;
(2)小红50m比赛时的平均速度:v===6.25m/s。

故答案为:运动;6.25。

6.答:(1)手上喷洒酒精后,为什么有一点凉凉的感觉?回答:酒精汽化吸热,使手的温度降低。

(2)为什么进入教室后,闻到了浓浓消毒液的气味?回答:酒精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进入鼻孔产生嗅觉。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7.解:A、江水东流去,江水相对于江岸,位置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一鹤排云上,飞鹤相对于云,位置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茶名扬四海,是声誉好,口碑好,与机械运动没有关系,故C符合题意;
D、雨润雄州,雨滴相对于云层,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解:“同步”卫星是指以地球为参照物处于静止状态的卫星。

因此,这里的“同步”是指卫星相对地球静止。

故选:C。

9.解:
A、冰雪遇暖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口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马路上的水干,是水变成了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解: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A正确;
B、认真测量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故B错误;
C、误差不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正确做法而引起的,是可以
避免的;故C错误;
D、选用精密的仪器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故D错误。

故选:A。

11.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水银的质量不变;
在测量体温的过程中,体温计中水银的温度升高,体积变大,但质量不变,由公式ρ=知,水银的密度变小。

故选:D。

12.解:A、湿衣服晾干,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A错误;
B、露珠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B错误;
C、樟脑片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进入空气中,属于升华现象,故C正确;
D、冻肉表面的白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D错误。

故选:C。

13.解:A.由图象看出甲车0~5s内通过的路程为10m,所以在0~5s内甲车的速度是v甲===2m/s。

故A错误。

B.由图象看出乙车0~10s内通过的路程为10m,所以乙车0~10s内的速度是v乙===1m/s。

乙车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在0~5s内乙车的速度是1m/s,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t=10s时,甲车静止,速度为0,乙车的速度是1m/s,两车的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两车在10s末相遇,t=10s后,甲车静止,乙车超过甲车,故D正确。

故选:BD。

14.解:
A、由图象可知,当甲和乙两种物质的体积相同时,甲的质量大,根据ρ=可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故A
正确。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则乙物质的密度不会随质量的改变而改变,故B不正确。

C、甲、乙质量相等时,比如图中甲、乙质量都是10g时,甲的体积是10cm3,乙的体积是20cm3,则乙的体积
是甲的2倍,故C正确。

D、根据图象可知,当甲物质的体积是20cm3时,甲物质的质量是20g,故D不正确。

故选:AC。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5题6分,第16题8分,第17题8分,共22分)
15.解:
(1)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v=;
根据实验原理可知实验中需要测量路程和时间,因此实验中需要用刻度尺测量小车下滑的路程,用秒表测量小车下滑所用的时间;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运动越快,计时会越困难;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减小测量误差,斜面坡度应小一些;
(3)(4)由于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速度加快,即做加速运动,所以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全程的平均速度居中,即v3>v1>v2;
故答案为:(1)v=;秒表;(2)较小;时间;(3)v3>v1>v2;(4)变速。

16.解:(1)器材中使用中心有孔的纸板的作用是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使水更快沸腾,能节省加热时间。

(2)组装器材时,因为酒精灯需要用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所以组装实验装置
时,应该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温度计的读数为75℃。

(3)水沸腾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图乙中,温度是99℃时大小开始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9℃。

(4)移开酒精灯,发现烧杯内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说明还能继续从外界吸热,石棉网的温度较高,水继续从石棉网吸热;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小,沸点越低。

把水在沸腾中的高压锅从灶上拿下来以后,水不再沸腾,但打开锅盖水又会重新沸腾,说明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故答案为:(1)减少热量散失,节省加热时间;(2)自下而上;75;(3)99;吸;保持不变;
(4)石棉网的温度较高,水继续从石棉网吸热;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17.解:(1)当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甲图所示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右端下沉,左端上翘,要使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2)在称量时,应左盘放被测物体,右盘放砝码,即图中的物和码放反了;同时测量过程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图中的操作是错误的;
(3)此时所加砝码的质量是:50g+20g=70g;标尺上的是示数是2.6g;故物体的质量等于70g+2.6g=72.6g;
由丙图可知,物体的体积:V=42mL﹣20mL=22mL=22cm3,
物体的密度:ρ===3.3g/cm3=3.3×103kg/m3;
(4)若他先测矿石的体积,由于将矿石从水中拿出时,上面沾有水,所以所测矿石的质量偏大,根据密度公式ρ=知,所测密度会偏大。

故答案为:(1)左;(2)错将物体放右盘,砝码放左盘;称量质量过程中不能调节平衡螺母;(3)72.6;22;3.3×103;(4)大于;矿石沾有水,造成质量测量值偏大。

四、综合应用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18.解:(1)匀速飞行的C919,以驾驶员为参照物,C919与驾驶员之间没有相对位置的变化,所以C919飞机是静止的;
(2)由题意知,飞机完全通过欢迎人群队伍行驶的距离:s=L队伍+L飞机=51m+39m=90m,
飞机完全通过欢迎人群队伍需要1.5min时间,即t=1.5min=90s,
则大飞机运动的速度:v===1m/s=3.6km/h。

(3)由v=可得,C919大飞机飞行的时间:
t′===6h。

答:(1)静止;运动;
(2)大飞机运动的速度为3.6km/h;
(3)大飞机飞行的时间为6h。

19.解:(1)由题意可知,壶盖的体积:
V盖=V溢水=9cm3,
这种材料的密度:
ρ===3g/cm3;
(2)由公式ρ=得,该茶壶所用材料的总体积:
V===40cm3;
(3)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000cm3×1g/cm3=1000g。

答:(1)这种材料的密度是3g/cm3;
(2)该茶壶所用材料的总体积是40cm3。

(3)如果该茶壶最多能装1000cm3的水,则水的质量是1000g。

第11页(共1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