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南宁市五一路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南宁市五一路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将军和士兵
聂鑫森
胡家村村长胡大尊,做梦都没有想到,县长宋公义,会在这个冬天的早晨,出现在龙虎关!
当他和村民走进望楼的休息室时,浓眉大眼的宋公义迎上来打招呼:“大尊,早啊。


“宋县长,你什么时候来的?”
“我昨晚十点叫关,然后和胡四哥一起值班、聊天,累了就在木炭火边打了个盹。


胡子巴叉、右脚有点跛的胡四,惊得张大了嘴巴,问:“你是宋县长?怠慢了,怠慢了。

你说你是路过这里,借个宿。


“宋县长,吃过早饭了?”大尊问。

“胡四哥煮的粥,还有两个喷香的烤红薯,好吃。


“第一批游客,要九点后才会到达。

先喝茶,歇歇憩,过下子请宋县长现场指导。


宋公义淡淡一笑。

这个瑟缩在湘黔边界的胡家村,几个月来忽然热闹起来了。

就因为在这块地界上,老祖宗留下了一座古城堡,名叫龙虎关,县里拨下了专项扶贫款,把龙虎关修旧如旧,又修好公路,再经宣传,这里立即成了一个旅游热点。

胡家村的村民,祖祖辈辈靠种包谷为活,莽莽苍苍的大山,当然也产茶叶、野果、蔬菜,
但交通不便,怎么往外运?换不来现钱啊。

于是,穷,且穷得很冷清。

龙虎关离胡家村不过三里地,左边是青龙山,右边是白虎山,两山之间是商旅的通道。

大概在清康熙年间便在这里设卡筑关,一是为防止边民作乱,二是为保证边贸的税收。

龙虎关的城墙都是粗犷的麻石砌成,城高且厚,城墙上有望楼、烽火台、行道、石级。

城垛与城垛,依次排列,像一个个的“凹”字。

村民万万没想到,这玩意城里人觉得新鲜,更没想到要花钱买票才能看;看了龙虎关,还要买他们地摊上摆着的茶叶、野果、蔬菜、腊肉、腊鱼,说这是百分之百的生态食品。

有古代的龙虎关,就不能没有守关的将军和兵卒。

县里的旅游局,为龙虎关免费捐赠了仿制的古代军装和兵器。

将军的装束最显眼,头盔、甲胄、护心镜、宝剑,威风凛凛。

兵卒军装的前胸后背,都印着一个粗黑的“兵”字,一手拿藤制的盾牌,一手握长矛或是大刀。

将军的无二人选,却是村长胡大尊。

兵卒呢,一家出一个,无论年纪大小,只要是
男的,上一个白班工资三十元;值一个夜班工资十元。

当将军的,工资每天是六十元。

现在的手机都能照相,游客可以并排和守城的任何一个兵将合影留念,但照一次相得付五块钱小费。

这小费不必上交,可以大方地收入囊中。

胡大尊的装束好看,喜欢和他合影的人很多,所以他得的小费远远超过别人。

宋公义是昨天收到的一封村民匿名信,在县政府食堂匆匆吃过晚饭,坐车就往这里赶,花了两个多小时。

然后在离龙虎关不远的地方下了车,嘱咐司机快开车回县城去休息。

昨夜他和胡四谈得很投机,胡四反映的情况和匿名信上所说的大体相同,但信不是胡四写的,因为胡四是个半文盲,不可能写出语句流畅的信。

宋公义呷了口茶,目光投向胡大尊,问道:“村长,除了龙虎关这个旅游项目外,你可否还想了别的致富路子?比如成规模地种茶、栽果树,比如喂养优质的牛、羊,比如引进一些大企业来投资。


胡大尊头上冒出了一层汗珠子,嗫嚅着说不出话来。

正在这时,一个拿着望远镜的中年人跑进来,兴奋地说:“有旅游车往这边开来了!”
胡大尊蓦地站起来,说:“赶快换装、拿兵器,然后各就各位!”
休息室正前方的墙上,挂着一套将军的装备。

胡大尊大步流星,气宇轩昂地走上前去。

宋公义说:“大尊,你今天现场指挥吧。

让胡四穿你的将军服,我来穿胡四的士兵服,好不好?”
“我可以不当将军,但你不能当士兵啊。


“我怎么就不能当呢?这叫换位思考。


胡四愣住了,迟迟不肯动。

胡大尊说:“胡四,快去穿将军服,不会,我教你。


“我……当然会。

只是我又老又脚跛,样子不好看。


宋公义一边穿士兵服,一边说:“你这才像久经沙场的老将,威风八面!”
平素看过胡大尊怎么穿戴,胡四早就记在心里了。

戴头盔、穿铠甲、安护心镜、蹬牛皮履、系宝剑,利利索索。

再走到立式大镜前,左看右看,果然有形有神,不由得哈哈大笑。

胡四和士兵走出休息室,各归其位。

胡四原先的位置,在城墙的顶边上,因为胡大尊说他人又老又没个看相,免得扫游客的兴。

宋公义规矩矩站在胡四的位置上,握着一支长矛,腰挺得笔直。

不少游客都来和胡四合影,胡四笑得很开心。

胡大尊跑到宋公义旁边,悄声恳求:“宋县长,这大冷天的,让我来吧。


“我在部队当过兵,这个我胜任哩。

在这里,将军和士兵可以轮流做,大家都高兴,这不就是演戏吗?大尊,你的岗位不在这龙虎关上,在胡家村,你是那里的将军。


“对……对。


“中饭后,我们一起回村,开个村委会,作古正经讨论让胡家村怎么摆脱深度贫困,共同致富的问题。


“好!好!”
原载于《湘江文艺》2020年第1期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县长宋公义突然到访胡家村龙虎关为开头,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从村长胡大尊和村民胡四的反应中可以读出他们对县长的突然到来心理不满。

B. “宋公义淡淡一笑”的神态描写,为后文埋下伏笔,暗示出宋县长此行的真实目的,呼应后文“宋公义是昨天收到的一封村民匿名信”。

C. “县里拨下了专项扶贫款,把龙虎关修旧如旧”,“这里立即成了一个旅游热点”,体现了县政府扶贫资金使用精准,既保护了文化遗产,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D. 小说结尾村长胡大尊的回答“好!好!”既是他接收县长意见后的配合,也是他内心真正的信服,同时也暗示出胡家村的老百姓生活会越来越好,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2. 请简要分析文中村长胡大尊的心理发展过程。

3. 小说以《将军和士兵》为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斯人独憔悴(节选)
冰心
1一个黄昏,一片极目无际绒绒的青草,映着半天的晚霞,恰如一幅图画。

忽然一缕黑烟,津浦路的晚车,从地平线边蜿蜒而来。

2头等车上,凭窗立着一个少年。

年纪约有十七八岁。

学生打扮,眉目很英秀,只是神色非常的沉寂,似乎有重大的忧虑,压在眉端。

他注目望着这一片平原,却不像是看玩景色,一会儿微微的叹口气,猛然将手中拿着的一张印刷品,撕得粉碎,扬在窗外,口中微吟道:“安邦治国平天下,自有周公孔圣人。


3站在背后的刘贵,轻轻的说道:“二少爷,窗口风大,不要尽着站在那里!”他回头一看,便坐了下去,脸上仍显着极其无聊。

刘贵递过一张报纸来,他摇一摇头,却仍旧站起来,凭在窗口。

4天色渐渐的暗了下来,火车渐渐的走近天津,这二少爷的颜色,也渐渐的沉寂。

车到了站,刘贵跟着下了车,走出站外,便有一辆汽车,等着他们。

呜呜的响声,又送他们到家了。

5家门口停着四五辆汽车,门循上的电灯,照耀得明如白昼。

两个兵丁,倚着枪站在灯下,看见二少爷来了,赶紧立正。

他略一点头,一直走了进去。

6客厅里边有打牌说笑的声音,五六个仆役,出来进去的伺候着。

二少爷从门外经过的时候,他们都笑着请了安,他却皱着眉,摇一摇头,不叫他们声响,悄悄的走进里院去。

7他姊姊颖贞,正在自己屋里灯下看书。

东厢房里,也有妇女们打牌喧笑的声音。

8他走进颖贞屋里,颖贞听见帘子响,回过头来,一看,连忙站起来,说:“颖石,你回来了,颖铭呢?”颖石说:“铭哥被我们学校的干事部留下了,因为他是个重要的人物。

”颖贞皱眉道:“你见过父亲没有?”颖石道:“没有,父亲打着牌,我没敢惊动。

”颖贞似乎要说什么,看着他弟弟的脸,却又咽住。

9这时化卿先生从外面进来,叫道:“颖贞,他们回来了么?”颖贞连忙应道:“石弟回来了,在屋里呢。

”一面把颖石推出去。

颖石慌忙走出廊外,迎着父亲,请了一个木强不灵的安。

化卿看了颖石一眼,问:“你哥哥呢?”颖石吞吞吐吐的答应道:“铭哥病了,不能回来,在医院里住着呢。

”化卿咄的一声道:“胡说!你们在南京做了什么代表了,难道我不晓得!”颖石也不敢做声,跟着父亲进来。

化卿一面坐下,一面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来,掷给颖石道:“你自己看罢!”颖石两手颤动着,拿起信来。

原来是他们校长给他父亲的信,说他们两个都在学生会里,做什么代表和干事,恐怕他们是年幼无知,受人胁诱;请他父亲叫他们回来,免得将来惩戒的时候,玉石俱焚,有碍情面,等等的话。

颖石看完了,低着头也不言语。

化卿冷笑说:“还有什么可辩的么?”颖石道:“这是校长他自己误会,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就是因为近来青岛的问题,很是紧急,国民却仍然沉睡不醒。

我们很觉得悲痛,便出去给他们演讲,并劝人购买国货,盼望他们一齐醒悟过来,鼓起民气,可以做政府的后援。

这并不是作奸犯科……”化卿道:“你瞒得过我,却瞒不过校长,他同我是老朋友,并且你们去的时候,我还托他照应,他自然得告诉我的。

我只恨你们不学好,离了我的眼,便将我所嘱咐的话,忘在九霄云外,和那些血气之徒连在一起,便想犯上作乱!”颖石听着,急得脸都红了,眼泪在眼圈里乱转,过一会子说:“父亲不要误会!我们的同学,也不是血气之徒,不过国家危险的时候,我们都是国民一分子,自然都有一分热肠。

并且这爱国运动,绝对没有一点暴乱的行为,极其光明正大;中外人士都很赞美的。

”这时颖石脸上火热,眼泪也干了,目光奕奕的一直说下去。

10忽然一声桌子响,茶杯花瓶都摔在地下,跌得粉碎。

化卿先生脸都气黄了,站了起来,喝道:“好!好!率性和我辩驳起来了!这样小小的年纪,便眼里没有父亲了,这还了得!”颖贞惊呆了。

颖石退到屋角,手足都吓得冰冷。

厢房里的姨娘们,听见化卿声色俱厉,都搁下牌,站在廊外,悄悄的听着。

11化卿道:“你们是国民一分子,难道政府里面都是外国人?若没有学生出来爱国,恐怕中国早就灭亡了!照此说来,亏得我有你们两个爱国的儿子,否则我竟是民国的罪人了!”颖贞看父亲气到这个地步,慢慢的走过来,想解劝一两句。

化卿又说道:“要论到青岛的事情,日本从德国手里夺过的时候,我们中国还是中立国的地位,论理应该归与他们。

况且他们还说和我们共同管理,总算是仁至义尽的了!现在我们政府里一切的用款,哪一项不是和他们借来的?像这样缓急相通的朋友,难道便可以随随便便的得罪了?你自己想一想,你们做的事合理不合理?是不是以怨报德?是不是不顾大局?”颖石低着头,眼泪又滚了下来。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静美的黄昏图,自然景物的美与颖石的形象相映衬,笔调柔和细腻,营造
了一种略带忧伤的意境。

B. 小说善于用侧面烘托的乎法,如交代“家门日停着四五辆汽车”,兵丁“倚着枪站在灯下”,表现出化卿身份和地位之显赫。

C. 冰心的小说少有宏篇巨著,这篇小说情节单纯,没有曲折离奇的故事,而是撷取一个大家庭的生活片段,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D. 颖石和父亲的冲突是小说的主体内容,激烈的冲突既反映了两代人对重大社会问题认识的分歧,也包含作者对家庭伦理关系的探索。

5. 文中多次写到颖石的“眼泪”,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每次写“眼泪”反映了颖石怎样的心理,并说明这样写有何效果。

6. “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是指描写当时人们所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的小说。

本文便是“问题小说”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

这篇写于1919年10月的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请谈谈你的认识。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美)罗宾·西尔弗曼
十二月初的某一天,我们一觉醒来,发现外面银装素裹,下了一场好雪。

十一岁的女儿艾瑞卡央求我:“妈妈,早饭后我们去滑雪好吗?”我也无法抵御滑雪的诱惑,于是我们穿戴整齐,向林肯公园高尔夫球场的大斜坡进发,那里是我们这个平坦城镇所拥有的唯一一座山丘。

我们到达目的地,小山顶上已经挤满了滑雪的人。

我们在一个瘦高个男人身边找到一处空地,这个男人也带着儿子滑雪。

那个三岁的小男孩趴在雪橇上,正等着雪橇启动。

“爸爸,开始吧!”男孩大声地喊道。

男人转过身来,非常有礼貌地对我们说:“我们先滑,可以吗?”
“赶紧去吧,”我对他说道,“你儿子已经急不可待了。

”我的话音刚落,那位父亲便猛地推了一下男孩的雪橇,雪橇顿时飞了出去!可是并非男孩的雪橇独自向下滑行,男孩的爸爸也跟在雪橇后面拼命地奔跑。

“他肯定担心他儿子的雪橇会撞上别人。

”我对艾瑞卡说道,“我们也要小心为妙。


随之,我们坐上了自己的雪橇,伴随着飘飘洒洒的雪花,我们嗖嗖地向山下滑去。

雪橇滑到山脚一条小河旁边,眼看就要撞上一棵大槐树,我们赶紧从雪橇上纵身跳下,四仰八叉地摔倒在雪地上,两人笑成一团。

“真过瘾!”我喊道。

“可是往回走得花很长时间。

”艾瑞卡提醒我。

的确如此。

当我们拖着沉重的步伐往山顶走的时候,我看见那个瘦高个男人也拉着雪橇往回走,他儿子仍然趴在雪橇上。

“看人家爸爸是怎样对待孩子的!”艾瑞卡对我说道,“我能享受这样的待遇吗?”
我差不多快要喘不过气来,我对她说:“没门,我的小祖宗,你就继续往上爬吧!”
我们到达山顶的时候,那个小男孩又开始准备往下滑了。

“爸爸,快,快,快!”男孩喊着。

男孩的父亲竭尽全力又猛地推了一下雪橇,然后跟在雪橇后面狂奔,到了山脚,他又开始拉着载有小男孩的雪橇往回走。

这父子俩就这样来来回回玩了一个多小时。

尽管我的艾瑞卡自己能爬山不需要我照料,可是我仍然累得筋疲力尽。

这个时候,滑雪的人们大部分都回家吃饭去了,山顶上的人已经少了很多。

最后,只剩下我们和身边的父子俩以及稀稀落落几个人还在那里玩.
我暗自思忖,到了这个时候,那位父亲大可不必再担心孩子的雪橇撞人了,尽管小男孩还小,可是让他自己拖着雪橇往回走一两次应该不成问题。

可是这个男人似乎不知道疲倦,一直心甘情愿带着儿子这样开心地玩着。

后来我忍不住朝他大声地喊道:“你似乎有使不完的劲儿!”瘦高个男人转身冲我笑了笑,“他是一个脑瘫患儿,不能走路。

”这位父亲坦然相告,没有隐瞒。

我一下子愣住了,终于明白为什么我们在山上自始至终没见到男孩下雪橇。

他们玩得那么开心,一切看上去都很自然,我压根就没想到男孩竟然有生理缺陷。

尽管我不知道这位父亲的名字,但一周之后,我在当地报纸为我开的专栏里讲述了这个故事。

也许他本人,或者认识他的人看到了我的那篇文章,因为随后我收到了一封来信:
亲爱的西尔弗曼夫人:
和我儿子每天所做的努力相比,那天我在山上使出的力气根本不值一提。

对我而言,儿子才是我心目中真正的英雄。

希望将来有一天,我能够像他那样坚强,哪怕只及他一半坚强我也心满意足。

(摘编自《新民晚报》,有删节)
7.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文章站在第一人称视角,描写了一次滑雪的经历,通过对滑雪时遇到的父子二人表现的描写,表达了对那位不知名的父亲的赞美。

B. 男人带着儿子滑雪时的速度非常快,“我”非常担心,但父子两人的滑雪技术很高,即使遇到危险时也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

C. 文中以巧妙的反衬手法,以“我”即使不照顾女儿都感觉累得筋疲力尽,衬托了那位父亲滑了几次“似乎不知道疲倦”的表现。

D. 小说善于运用制造悬念的手法,读者伴随着“我”的思忖一直关注那位父亲为何拖雪橇不知疲倦,直到最后才明白真相。

8. 小说在刻画父亲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9. 文章在结尾安排那位父亲给“我”的那封信,有什么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泌,字长源,七岁知为文。

玄宗开元十六年,悉召能言佛、道、孔子者,相答难禁中。

有员俶者,九岁升坐,词辨注射,坐人皆屈。

帝异之,因问:“童子岂有类若者?”俶跪奏:“臣舅子李泌。

”帝即驰召之。

泌既至,帝方与燕国公张说观弈,因使说试其能。

说请赋“方圆动静”,泌逡巡曰:“愿闻其略。

”说因曰:“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泌即答曰:“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

”说因贺帝得奇童。

帝大悦,赐束帛,敕其家曰:“善视养之。

”张九龄尤所奖爱,常引至卧内。

九龄与严挺之、萧诚善,挺之恶诚佞,劝九龄谢绝之。

九龄忽独念曰:“严太苦劲,然萧软美可喜。

”方命左右召萧,泌在旁,帅尔曰:“公起布衣,以直道至宰相,而喜软美者乎?”九龄惊,改容谢之,因呼“小友”。

及长,博学,善治《易》,常游嵩、华、终南间。

天宝中,诣阙献《复明堂九鼎议》,帝忆其早惠,召讲《老子》,有法,得待诏翰林,仍供奉东宫,皇太子遇之厚。

尝赋诗讥诮杨国忠、安禄山等,国忠疾之,诏斥置蕲春郡。

肃宗即位灵武,物色求访,会泌亦自至。

已谒见,陈天下所以成败事,帝悦,欲授以官,固辞,愿以客从。

入议国事,出陪舆辇,众指曰:“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

”初帝在东宫李林甫数构谮势危甚及即位怨之欲掘家焚骨泌以天子而念宿嫌,示天下不广。

帝不悦,曰:“往事卿忘之乎?”对曰:“臣念不在此。

上皇有天下五十年,一旦失意,南方气候恶,且春秋高,闻陛下录故怨,将内惭不怿,万有一感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广不能安亲也。

”帝感悟,抱泌颈以泣曰:“朕不及此。


泌为常衮所忌,出为楚州刺史,辞不行,帝亦留之。

会澧州缺,衮盛言南方凋瘵,请辍泌治之,乃授澧、朗、峡团练使,徙杭州刺史,皆有风绩。

(选自《新唐书·李泌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初帝在东宫/李林甫数构谮/势危甚/及即位/怨之/欲掘冢焚骨/
B. 初/帝在东宫/李林甫数构谮/势危甚/及即位怨之/欲掘冢焚骨/
C. 初帝在东宫/李林甫数构/谮势危甚/及即位怨之/欲掘冢焚骨/
D. 初/帝在东宫/李林甫数构谮/势危甚/及即位/怨之/欲掘冢焚骨/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敕,告诫的意思,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在古代,是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由汉代的戒书发展而来。

B. 《易》,也叫做《易经》或《周易》,是我国最早的占卜用书,五经之一。

五经是儒家典籍《诗》《书》《易》《乐》《春秋》的合称。

C. 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阙是一种建设在道路之上的门类示意物,用来表示由此而始,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

D. 东宫,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

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

因“东”时属春,色属“青”,故又称“春宫”“青宫”;国储所居,故又曰“储宫”。

12. 下列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宫中相互答对问难时,皇帝对员俶的才能感到惊讶,就问道,小孩子有能这样早慧出众的吗?他跪下奏道,我妻子的弟弟李泌就是这样。

B. 张九龄和严挺之、萧诚交好,严挺之厌恶萧诚,劝张九龄和他绝交。

张九龄自忖严挺之太刚强严厉,而萧诚柔美可喜,想要跟萧诚交往。

C. 李泌不愿做官,以宾客的身份跟随皇帝。

他入朝议论国事,外出陪从天子车驾,大家都说,穿黄衣服的是圣人,穿白衣服的是世外高人。

D. 肃宗怨恨李林甫,想挖坟焚尸,但李泌提出要考虑太上皇身心安乐,并希望天子能向天下人显示宽广的心胸,肃宗拥其痛哭,深有感悟。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命左右召萧,泌在旁,帅尔曰:“公起布衣,以直道至宰相,而喜软美者乎?”
(2)泌为常衮所忌,出为楚州刺史,辞不行,帝亦留之。

14. 李泌聪慧多智,尤为难得是,他身为方外之人正直不阿。

请简要说明文中能够体现他正直的具体表现。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骢马
唐·万楚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为报天山行路难。

【注释】长城窟:相传长城下有泉窟,可以饮马。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即于读者眼前展现出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气度不凡的良马。

B.颔联以夸张的手法表现骢马被主人驱驰,需日行千里的艰辛与无奈。

C.诗歌从马的外在风神写到内在精神,形象生动地表现出骢马的神骏。

D.全诗格调高亢,豪放壮阔,体现了盛唐奋发昂扬、热情奔放的诗风。

16.诗歌尾联“能”“尽”二字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中描写众人同仇敌忾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用《诗经》中的句子来表达对人才的渴望。

(3)白居易的《琵琶行》描写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能。

其中“_________”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而后“__________”写到曲调的低沉抑郁;“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到弹奏的动作与神态。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8.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流行语的变迁与时代发展休戚相关。

②从“互联网十”到“区块链”,③日新月异的革新不断增加着生产生活的疆域。

④从“港珠澳大桥”到“两弹一星”,⑤中国科技的跨越式发展,成为新中国70年辉煌历程的生动注脚。

⑥流行语持续更新,归根结底是因为时代在变化、国家在发展的因素。

⑦流行语选择愈多样、变化愈快速,⑧越说明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进步的多样性,⑨越说明中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

它们那柔细的枝条浴着月光,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交互的缠着,挽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

而月儿偶尔也从它们的交叉处偷偷窥看我们,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

岸上另有几株不知名的老树,光光的立着;在月光里照起来,却又俨然是精神矍铄的老人。

远处——快到天际线了,才有一两片白云,亮得现出异彩像是美丽的贝壳一般。

白云下便是黑黑的一带轮廓;是一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

这一段光景,和河中的风味大异了。

但灯与月竟能并存着,交融着,使月成了缠绵的月,灯射着渺渺的灵辉,这正是天之所以厚秦淮河也正是天之所以厚我们了。

19.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原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是()
A. 迈进金黄色的大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B. 立明对我努努嘴——只见不远处穿夹克的壮汉,一脸木然,好像根本不知道要发生的事。

C. “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