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横山桥高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 昏聩.(kuì)整饬.(chì)敛声屏.(píng)息户枢不蠹.(dù)
B. 不啻.(chì)称.(chèn)心饮鸩.(zhèn)止渴臻.(zhēn)于郅治
C. 囹圄.(yǔ)纤.(qiān)巧纵横捭.(bǎi)阖草菅.(jiān)人命
D. 衾.(qīn)枕修葺.(qì)栉.(zhì)风沐雨泥.(ní)古不化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被称为“最美富二代”的周江疆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地两次冲人火海救人,最终救出楼内10名员工成功脱险,自己却不幸遇难。
B.据中国政府网公布,我国将设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救助发生急重危伤病、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确或无力支付相应费用在中国境内的患者。
C.民政部最近提出,要鼓励生态安葬,鼓励经营性公墓、开辟生态公益墓区,提供免费或者低价骨灰安葬,引导群众摒弃硬质墓穴和墓志等。
D.法国《89街》的一篇文章说,虽然莫言是中国的官方作家,但他的创作是自由的,他的作品内容丰富,作品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是当然的。
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用五句话分别概括研究皖江文化的五个角度。
要求:表达准确,语言简明。
(5分)
研究皖江文化,角度很多。
皖江文化应覆盖整个皖江地区的历史文化,它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底蕴深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领域。
皖江文化有很多特点,如:源远流长、文化世家多、开放程度高、创新意识强、辐射面广。
皖江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它是在逐步吸收其他地区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皖江文化、徽文化、淮河文化是安徽省最重要的三个地区文化,比较这三种文化的异同之处,要有宏观、整体、全面的思考。
皖江地区受吴越文化、楚文化的影响较大,要比较皖江文化中哪些受到吴越文化的影响,哪些受到楚文化的影响。
4、“正能量”在“2012年十大流行语”中位居榜首。
根据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仿照示例分别,用一个短语置换。
(4分)
(示例)多年来,《新安晚报》见证着安徽的改革与发展,传递正能量,传播真善美,赢得了社会广泛尊重和赞誉。
(健康积极的信念)
(1)两会期间有代表呼吁:政府要向弱势群体传递正能量,力争难有所助,解决民生问题,促社会和谐发展。
( )
(2)李娜微笑着带伤作战的形象长久地留在球迷心中,她用正能量征服了世界,成为中国网坛的巾帼英雄。
(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君山月夜泛舟记
[清] 吴敏树
秋月泛湖,游之上者,未有若周君山游者之上也。
不知古人曾有是事否,而余平生以为胜期,尝以著之诗歌。
今丁卯七月望夜,始得一为之。
初发棹,自龙口向香炉。
月升树端,舟入金碧。
偕者二僧一客,及费甥、坡孙也。
南崖下渔火十数星,相接续而西,次第过之,小船捞虾者也。
开上人指危崖一树曰:“此古樟,无虑十数围,根抱一巨石,方丈余。
自郡城望山,见树影独出者,此是也。
”然月下舟中仰视之,殊不甚高大。
余初识之客黎君曰:“苏子瞻赤壁之游,七月既望,今差一夕尔。
”余顾语坡孙:“汝观月不在斗牛间乎?”因举诵苏赋十数句。
又西出香炉峡中,少北。
初发时,风东南来,至是斜背之,水益平不波,见湾碕,思可小泊,然且行。
过观音泉口,响山前也。
相与论地道通吴中,或说有神人金堂数百间,当在此下耶?夜来月下,山水寂然,湘灵、洞庭君恍惚如可问者。
又北入后湖,旋而东,水面对出灯火光,岳州城也。
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
平视之,已作横长状,稍上乃不见。
坡孙言:“一日晚,自沙嘴见后湖云出水,白团团若车轮巨瓮状者十余积,即此处也。
”然则此下近山根,当有云孔穴耶?山后无居人,有棚于坳者数家,洲人避水来者也。
数客舟泊之,皆无人声。
转南出沙嘴,穿水柳中,则老庙门矣。
《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翅①也。
既泊,乃命酒肴,以子鸡苦瓜拌之。
月高中天,风起浪作,剧饮当之,各逾本量。
超上人守荤戒,裁少饮,啖梨数片。
复入庙,具茶来。
夜分登岸,别超及黎,余四人循山以归。
明日记。
(选自《古代散文鉴赏》)注:①翅:同“啻”,只。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有若周.君山游者之上也周:环绕
B.开上人指危.崖一树曰危:高
C.又北入后湖,旋.而东旋:旋转
D.超上人守荤戒,裁.少饮裁:通“才”,只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相接续而.西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然.月下舟中仰视之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C.汝观月不在斗牛间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D.以.余舟行缓,似不翅也余四人循山以.归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丁卯七月十五夜,作者与二僧一客及子孙辈结伴泛舟漫游家乡名闻遐迩的胜景洞庭湖、君山,乡情亲切,游兴很浓。
B.夜深了,风大了,浪高了,对着高上中天的明月和翻滚飞溅的波浪,痛痛快快地饮酒,几位都有些忘乎所以。
C.文章以小舟的行进为线索,写景、状物、记事,构成了令读者尽情遐想的艺术空间。
D.作者说东道西,谈古论今,不仅有力地烘托了游者脱俗的雅兴、情趣,而且鲜明地显现了作者对当朝统治者的不满。
8.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南崖下渔火十数星,相接续而西,次第过之,小船捞虾者也。
(4分)
(2)因举诵苏赋十数句。
(3分)
(3)既泊,乃命酒肴,以子鸡苦瓜拌之。
(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然后回答问题。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①
[宋]欧阳修
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②曾此感怀嵩。
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
解带西风飘画角,倚栏斜日照青松。
会须乘兴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
[注]①怀嵩楼为唐代名相李德裕因朋党之祸贬为滁州刺史时所建。
此诗是诗人被贬于滁州之时所作。
②“昔人”即指李德裕。
(1)首句“绕郭云烟匝几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在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6分)(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江月何年初照人。
(2)竹喧归浣女,。
(3)铁衣远戍辛勤久,。
(4) ,千金散尽还复来。
(5)飘飘何所似,。
(6)惊风乱飐芙蓉水,。
(7),夜吟应觉月光寒。
(8)鸡声茅店月,。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岳阳楼记
汪曾祺
长江三胜,滕王阁、黄鹤楼都没有了,就剩下这座岳阳楼了。
岳阳楼最初是唐中书令张说所建,但在一般中国人印象里,它是滕子京建的。
滕子京之所以出名,是由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滕子京因为岳阳楼而不朽,而岳阳楼又因为范仲淹的一记而不朽。
若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不会有那么多人知道岳阳楼并对它向往。
《岳阳楼记》通篇写得很好,而尤为人传诵者,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
这位“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的范老子的事迹大家也多不甚了了,他流传后世的,除了几首词,最突出的便是这篇《岳阳楼记》和其中的两句话。
这两句话哺育了很多后代人,对中国知识
分子的品德的形成,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呜呼,立言的价值之重且大矣,可不慎哉!
写这篇记的时候,范仲淹不在岳阳,他被贬在邓州,即今延安,而且听说他根本就没有到过岳阳。
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
他没有到过岳阳,可是比许多久住岳阳的人看到的还要真切。
岳阳的景色是想象的,但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却是久经考虑,出于胸臆的、真实的、深刻的。
看来一篇文章最重要的是思想。
有了独特的思想,才能调动想象,才能把在别处所得到的印象概括集中起来。
范仲淹虽可能没有看到过洞庭湖,但是他看到过很多巨浸大泽。
他是吴县人,太湖是一定看过的。
我很深疑他对洞庭湖的描写,有些是从太湖印象中借用过来的。
现在的岳阳楼早已不是滕子京重修的了。
这座楼烧掉了几次。
据《巴陵县志》载:岳阳楼在明崇祯十二年毁于火,推官陶宗孔重建。
清顺治十四年又毁于火,康熙二十二年由知府李遇时、知县赵士珩捐资重建。
康熙二十七年又毁于火,直到乾隆五年由总督班第集资修复。
但是人们还相信这是滕子京修的那座楼。
我在别处没有看见过一个像岳阳楼这样的建筑。
全楼为四柱、三层、盔顶的纯木结构。
主楼三层,高十五米,中间以四根楠木巨柱从地到顶承荷全楼大部分重力,再用十二根宝柱作为内围,外围绕以十二根檐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
全楼纯用木料构成,逗缝对榫,没用一钉一铆,一块砖石。
楼的结构精巧,但是看起来端庄浑厚,落落大方,没有搔首弄姿的小家气,在烟波浩淼的洞庭湖上很压得住,很有气魄。
岳阳楼本身很美,尤其美的是它所占的地势。
“滕王高阁临江渚”,看来和长江是有一段距离的。
黄鹤楼在蛇山上,晴川历历,芳草萋萋,宜俯瞰,宜远眺,楼在江之上,江之外,江自江,楼自楼。
岳阳楼则好像直接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
楼在岳阳西门之上,城门口即是洞庭湖。
伏在楼外女墙上,好像洞庭湖就在脚底,丢一个石子,就能听见水响。
楼与湖是一整体。
没有洞庭湖,岳阳楼不成其为岳阳楼;没有岳阳楼,洞庭湖也就不成其为洞庭湖了。
站在岳阳楼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湖中帆船来往,渔歌互答,可以扬声与舟中人说话;同时又可远看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的湖水,远近咸宜,皆可悦目。
夜读《岳阳楼诗词选》。
读多了,有千篇一律之感,最有气魄的还是孟浩然的那一联。
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化大境界为小景,另辟蹊径。
许棠因为《洞庭》一诗,当时号称“许洞庭”,但“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只是工巧而已。
写得最美的,还是屈大夫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两句话把洞庭湖就写完了!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八日北京
(选自《中国当代才子书:汪曾祺卷》,有删节)
11. 从文中相关描述来看,岳阳楼之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12.作者为什么说《岳阳楼记》的写作是“不可思议的事”?(4分)
13.按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
(1)从修辞的角度,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简要分析。
(3分)
(2)文中引用大量古人诗句,用意是什么?(3分)
14.作者由《岳阳楼记》的写作情状引发了怎样的思考?(4分)
六、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南怀瑾:谜一样的国学大家
周为筠
1918年,南怀瑾出生在浙江乐清古村。
他从小接受严格的私塾教育,后来在他家附近的一座庙里自学,这让他一辈子与佛结下不解之缘。
在这幽静的古庙里,南怀瑾除精研四书五经外,还遍及诸子百家,在这遗世独立的世界里过着宁静的读书生活。
十七岁,南怀瑾到浙江国术馆习武。
1937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
这时,抗战烽烟四起。
作为一个热血青年,南怀瑾也想凭借自己的一身武艺去杀敌报国,他毅然辞亲远游入川,到中央军校军官教育队担任武术教官。
当教官时,南怀瑾经常外出寻仙访道,结交名人,为求深入研究佛法。
抗战胜利后,他远走康藏参访密宗各宗各派,对佛理有了更为精深的研究。
1947年底,南怀瑾回到阔别九年多的故乡,并隐居在西子湖畔。
1949年,伴随解放军一路南下,归隐山林的南怀瑾本已闲散入定的心再也无法平静;但是南怀瑾受儒家思想影响很深,尽管不满国民党政权腐败无能,却不会跳出这个营垒反戈一击。
1949年2月28日,南怀瑾没来得及和家人告别,就匆匆地只身买好去台湾的船票。
船到台湾基隆,回想出逃的狼狈经历,他感慨万千吟出:“三百年来养士潮,为何文武尽皆逃”。
其实在1947年他曾回过老家,同家人商量,全家一起走。
但南怀瑾最终没有说动父亲。
他只好辞别了年迈的双亲和妻儿,离开家乡。
他本打算自已先去台湾安顿好,再把全家老小接过去。
谁知道这一去之后,亲人分离,生死两茫茫,直到双亲辞世他也没能见上一面。
“父母在,不远游。
”深受传统文化教育熏陶的他,对于自己一直未能尽孝而一直耿耿于怀。
在台湾,南怀瑾刚来时是一个无名小辈,迫于生计,做起了船运生意;但南怀瑾是秀才出身,不懂经营之道,又经常接济一些从大陆来的落魄流亡者,加之商船被国民党政府征用,终落得一贫如洗,南怀瑾不得不拖儿带女栖身于基隆一个陋巷中,一度靠典当衣物维持生计。
不久,南怀瑾举家迁居台北龙泉街。
这里环境更为恶劣,污秽堆积的菜市场臭气熏天,吵吵嚷嚷,喧嚣终日。
但南怀瑾充耳不闻,仍能安贫乐道,在资料极其缺乏的情况下,凭着惊人的记忆完成了《楞严大义今释》和《楞伽大义今释》两部传世之作。
20世纪60年代后,台湾经济逐渐走向繁荣;但整个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出现了问题,“文化沙漠”里需要一种理念和精神来支撑。
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中,南怀瑾的学问才有了市场。
随后,南怀瑾受聘于辅仁大学,正式开设《易经》课程。
可是课只开了一年,南怀瑾就主动停止了。
原来他讲课太受欢迎,每次上课学生一直挤到窗外,这与一些老师的课形成了强烈对比,为了避免造成别人的不愉快,南怀瑾急流勇退。
1966年,声名鹊起的南怀瑾在蒋介石父子的邀请下,到高雄空军基地演讲,蒋介石听后感慨万千,即命令成立“复兴中华文化委员会”,请南怀瑾主持工作,但南怀瑾却婉言谢绝了。
1969年,南怀瑾不忍中华传统文化日趋式微,振臂而起,创立以东西文化交流融合为目的的“东西精华协会”。
课室里挂着南怀瑾自撰的一副对联:“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
1985年7月4日,南怀瑾离开台湾,乘机抵达美国。
1986年,南怀瑾在华盛顿成立了“东西学院”,致力于东西方文化沟通。
古稀之年的南怀瑾,常因思乡夜不能寐,于是独自起身西望故园,泪眼婆娑地吟咏道:故园西望泪潸然,海似深情愁似烟。
最是梦回思往事,老来多半忆童年。
在美国稍安定,南怀瑾便与大陆家乡的朋友们联系上了。
1990年2月25日,尹衍梁代表南怀瑾到上海签订了中外合资建设金温铁路的协议书。
修铁路只是南怀瑾毕生的一个愿
望,他真正要做的是为子孙后代修一条大道路,借用宋儒张载的话来说,便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本世纪初,南怀瑾又在太湖边的一片芦苇荡兴建起太湖大学堂。
他就在这里居住、讲课。
(选自《名人传记》2012年第5期,有删节) 15.南怀瑾对国学的继承与发展做了哪些方面的事情?请简要概括。
(6分)
16.南怀瑾具有什么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17.作者所说的南怀瑾“真正要做的是为子孙后代修一条大道路”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
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
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
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
——丰子恺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B【A敛声屏(bǐng)息 C纤(xiān)巧 D泥(nì)古不化)】
2.D【A“救出楼内10名员工成功脱险”句式杂糅 B语序不当“在中国境内”调到“发生急重危伤病”前面 C成分残缺,应在“低价骨灰安葬”后加“服务”】
3、(5分)⑴皖江文化的范畴;⑵皖江文化的特点;⑶皖江文化的成因(“皖江文化的发展”亦可);⑷与徽文化、淮河文化比较;⑸与吴越文化、楚文化比较。
4、(4分)⑴帮扶关爱的温情;⑵乐观顽强的作风;
5.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词义的掌握能力,能力层级为B。
C项中的“旋”意思是“不久”。
6.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词义和用法的掌握能力,能力层级为B。
A项:表修饰关系/表转折关系;B项:均表转折,可解释为“然而、可是、但是”。
C项:句末疑问语气助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D项:介词“因为”/连词,用法相当于“而”。
7. 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
D项“鲜明地显现了作者对当朝统治者的不满”错,无中生有。
8.(1)南面山崖下有十几处闪烁的渔船灯火,连接成线,向西延伸,一个接一个地经过,那些小船是打捞鱼虾的(4分)。
(2)于是一起朗诵了十几句苏东坡的《赤壁赋》(3分)。
(3)船停了下来,就叫人摆上酒菜,将子鸡、苦瓜掺拌在里面(3分)。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中句子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
(1)句考查的重点分别是文言词语“而”“西”“次第”“之”,判断句“小船捞虾者也”。
(2)句考查的重点分别是文言词语“因”“举”。
(3)句考查的重点分别是文言词语“既”“泊”“乃”“以”“之”。
9.(1)首句描绘了秋日怀嵩楼上所见云烟重叠缠绕城郭的景象。
(2分)此地此景,诗人不免触景生情,追忆起当年李德裕被贬至此的景况,引发并烘托出内心的贬谪之感。
(2分),为后面写登怀嵩楼所见晚秋美景及由此引出的踏雪而来的想像做铺垫(或做反衬)。
(2分)
(2)诗人登楼看到云烟重重,心生贬谪之感(2分);而萧疏开阔的秋景又让诗人举杯痛饮,畅怀西风,并乘兴与友人相约踏雪看群峰,表现出诗人一个身处逆境却能够自我开解的,旷达、乐观的情怀。
(2分)
10、略。
11.①纯用木料构成,逗缝对榫,具有结构的精巧美;②楼与湖是一整体,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势美;③因范仲淹的一记而不朽,具有高度的思想美;④名人登楼留下众多诗文,具有深厚的文化美。
(四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给满6分为止)
12.范仲淹根本没有到过岳阳,他是凭着自己的想象,从太湖的印象中借用过来,(2分)描绘出比许多久住岳阳的人看到的还要真切的洞庭湖万千景象。
(2分)
13.(1)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整体结构形态,赋予岳阳楼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展现出岳阳楼建筑的精巧独特。
(指出修辞手法1分,分析评价2分)
(2)文中引用古人诗句,大量的古人诗句丰富了文章内涵,提升了文章品味(1分)更体现出岳阳楼深厚的文化意蕴。
(2分)
14. 作者认为范仲淹凭想象写出《岳阳楼记》,而该“记”千古传颂,在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2分)由此提出“立言的价值之重且大”的问题,说明文章的不朽主要在于真实、深刻的思想。
(2分)
15题(共6点,每点1分)
16、(共8点,每点1分,给满6分为止。
)
17、指出比喻的内涵2分,下面四条每条2分,给满4分为止。
18、参照高考阅卷标准。
附:文言文翻译
秋天月夜泛舟湖上是最好的游览;而在这样的游览中,没有比在洞庭湖中环绕君山泛舟夜游更好的。
不知道古人曾经有这样的事情不?而我平生认为这是美好的期望,曾把它写到诗歌里去。
现丁卯年七月十五之夜,才能第一次这样做(实地游玩)。
起初从龙口开船,向香炉进发。
月升于树端,船驶入月水相映如同金碧的湖面。
与我同行的有二僧一客,以及姓费的外甥、名坡的孙子。
南面山崖下有十几处闪烁的渔船灯火,连接成线,向西延伸,一个接一个地经过,那些小船是打捞鱼虾的。
超上人指着高崖上的一棵树说:“这樟树无疑有十几抱粗,树根环抱一巨石,一丈多见方,从岳阳方向远眺君山,看到高高挺立的树影,就是这个。
”但在月光下从船里抬头抑望,(树)不是很高大,我刚结识的姓黎的客人说:“苏东坡游赤壁,在七月十六,现在差一夜。
”我回头对孙子坡说:“你不是在斗、牛间观月吧?”于是一起朗诵了十几句苏东坡的《赤壁赋》。
船又向西划行出香炉峡,循着稍微偏北的方向走。
当初出发时,风自东南方吹来,到这里时斜背着风,湖水越加平静不起波浪,看到水湾堤岸,想到可作短暂停泊,但是,船并未
停泊,还是那么航行。
经过观音泉口,响山就在前方。
大家在一起谈论“地道通吴中”,有人说起神仙筑建的数百间金碧辉煌的殿堂,可在这下面吗?月夜之下,山水寂静无声,湘水女神、洞庭君好像就可探访到。
又向北进入后湖,不久又向东,水面映照出灯火之光,那是岳阳城啊。
云从船侧兴起,水上云气顿生。
平视前方,云呈横条形状,稍微抬头就看不见。
孙子坡说:“有一晚上,在沙嘴看到后湖里有云浮出水面,像车轮、像大坛子的白色成团的十余团,就是这里。
”然而这下面接近山根,当有贮藏云的洞穴吧?山后没有定居的人,有几家人在山间平整的地方搭草棚,(那是)岛上的人避水而来的。
几只客船停在那儿,都无人声。
转而向南出沙嘴,穿过水柳中就到老庙门了。
《巴陵县志》称环绕君山(走一圈)有七里出头;因为我的船走得慢,好像不止(这么远)。
船停了下来,就叫人摆上酒菜,将子鸡、苦瓜掺拌在里面。
明月高悬天空,风兴浪起,对着明月和风浪痛饮,大家都喝过了自己的酒量。
超上人遵守不吃荤的戒律,只喝了一丁点儿,吃了几片梨。
又进了湘灵庙,备来茶水。
夜半时上岸,别了超、黎两人,我们四人沿着山边之路走回家。
第二天写下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