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元207年,徐庶把隐居的诸葛亮推荐给 刘备,刘备就三顾茅庐,征询诸葛亮对兴 复大业的意见。本文写的就是刘备第三次 到草庐时与诸葛亮的谈话。
在湖北 襄阳
对策,下 回答上
隆中对
诸葛亮的“建 《三国志 国方略”
· 诸葛亮传》
读准下列划线字的音。 陇亩( lǒjué ) xù ) 夷越( yí
郡者不可胜数shŭ。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
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 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xié 天子而 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
经历三代 被 作为 转折 连接 地方 转折 并列 依附 谋取 到达 大概 用来 资助
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
第 三 段
屏人 汉室···蒙尘 ··· 孤不···计将安出 ···
第三段讲述的是三顾茅庐、刘备问计的故事。 “凡三往,乃见”一句带过了两次的情形,可 见文章抓住文题“对”,选材精当,详略分明。
阅读第四段,说说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大致可分为几层、是从那几个方面说的?
主要内容是----诸葛亮对策
自董卓···不 ··· 可图也
熟读课文第三段、理解文意
凡三往,乃见
证明刘备求贤下士是出自真心诚意。也是对亮 自许身甚高,决不轻易出仕的再次揭示。 进一步说明“三往”旨在讨计问策,以成就大 业。 从天下政治形势说起,表露对汉室江山、皇 帝的深切忧伤,以及对奸臣(主要指曹操) 的强烈不满。 以十分谦虚的口吻和坚定的态度述了 自己平身抱负,最后诚恳求教。
关于《三国志》:
• 作者:陈寿(233—297),字承祚,巴西安 汉(今四川南充市北)人,仕蜀,后在晋任 著作郎(史官),著史书.《三国志》六十五 卷。
《三国志》分为《魏书》、《蜀书》、《吴书》。 属纪传体的分国史。它善于叙事,总是选取最有代表性 的事件和情节,进行简洁描述和重点刻划,从而突出中 心,表现人物性格物征,文学价值很高。 《三国志》在二十四史中,与《史记》、《汉书》、 《后汉书》一起被称为“四史”(前四史)
时先主屯新野 先主器之 二 部 分 卧龙也
说明当时刘备处境十分 困难,极须贤人帮助。 表现刘备对徐庶的重视和信任。
1、照应“谓为信然”可见亮在 徐庶心中地位极高。 2、“卧”说明他虽有卓绝的才 干, 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与 “好为《梁父呤》”作了呼应。
此人···枉 ··· 驾顾之
1、说明亮是一个决不奉迎 以求闻达的人。 2、为备屈身亲往隆中作了铺垫, 引出下文。
殆( )
胄( zhòu )
dài )


隆中对
沔( miǎn )
诣(
给红色字注音
好为《梁父吟》( hào ) 因屏人( bǐng ) 猖蹶( jué ) 屯新野先( tún ) 主遂诣亮( yì ) 倾颓( tuí ) 陇亩(lóng ) 乐毅(yuè ) 欲信大义( shēn ) 存恤( xù ) 帝室之胄( zhòu ) 颍川( yǐng ) 殆( dài ) 璋( zhāng ) 北据汉沔( miǎn )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 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诸葛亮兄诸葛瑾仕于吴孙权, 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 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 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 得其虎,魏得其狗’” 。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 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 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 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 道路,也称“隆中对策”。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 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的 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论刘备
总揽英雄 思贤若渴 保其岩阻
第 三 层
西和诸戎 南抚夷越
论措施
结好孙权 内修政理 天下有变
论前景
以向宛洛 出于秦川
5、刘备有哪些优势? • 刘备是皇室后裔,信义天下闻 名,求贤如渴,具有很强的号 召力。
6明确:占据荆益两州后,就形成三国鼎立之势,但如何 “信大义于天下”“成霸业”“兴汉室”呢?因此诸葛亮进 一步为刘备谋划了北伐曹操的战略蓝图。指明了建立根据地 以后应该如何行动。 ①准备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感情 一天天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
解释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
好像
复言。”羽飞乃止。
回答问题 深入理解
文中人物众多,你知道他们是什么 人吗?
• • • • • • 诸葛亮 关羽 张飞 管仲 乐毅 崔州平 徐庶 刘备 曹操 孙权 袁绍 刘表 刘璋 张鲁 高祖
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 关于诸葛亮的歇后语?
• 他是我国人民心目中智慧的化身
各地有许多关于他的纪念建筑 请欣赏——
成都武侯祠
湖北襄阳古隆中武侯祠
湖北襄阳古隆中武侯祠三顾堂
湖北襄阳古隆中诸葛草庐
湖北襄阳 诸葛亮铜像
河南南阳卧龙冈武侯祠
• 刘备:

出身于贩卖织席之辈 ,因参与镇压黄巾起义 而被任为县丞,此后相继投靠孙瓒、陶谦、曹操, 199年起兵攻打曹操失败,依附袁绍;次年因袁 绍全军覆没,逃往荆州依附刘表,后受排挤被送 到新野小县屯兵——虽号称“帝室之胄”而二十 余年流亡各地。
下面的对联是什么意思?
一对二表三分鼎,六出七纵八阵图
• • • • • • • • 一对:《隆中对》; 二表:前《出师表》 、 后《出师表》; 三分:分为魏蜀吴三国; 六出:六出祁山北伐; 七纵:七擒七纵孟获; 八阵图:孔明所设军阵。 总之,概括诸葛亮一生功绩。
填歇后语(知识积累)
神出鬼没 1. 诸葛亮用兵—— 2. 诸葛亮当军师—— 名副其实 3. 诸葛亮的锦囊—— 神机妙算 4. 诸葛亮隆中对策—— 有先见之明 计上心来 5. 诸葛亮弹琴—— 6. 诸葛亮的鹅毛扇—— 神妙莫测 7. 诸葛亮三气周瑜—— 略施小技 8. 诸葛亮草船借箭—— 用的是疑兵计
荆州···思 ··· 得明君 将军···可 ··· 兴矣
分 为 三 层
分析曹操、孙权两大集团, 采取不同方针
分析荆、益二州的战略地位和 夺取的可能性 分析刘备具有的条件和取得荆、益 二州后应采取的措施、前景。
分析第四段第一层,思考诸葛亮对曹、孙两大集团 分别了什么战略方针?为什么? 百万之众
论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 亦人谋也 国险 论孙权 民附
听读课文
分析课文结构可以划分几个部分? 按照什么顺序划分的?
• 一:1、简述诸葛亮的情趣和爱好,着重表 现他的不凡,为下文做铺垫。 • 二:2、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 三:3、4、5、三顾茅庐,刘备问计,诸葛 亮隆中对策。 • 四:6、刘备对诸葛亮的倚重和信赖。
分部分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躬耕陇亩
听读课文
读懂课文 口头翻译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
亲自 经常 田地 喜欢唱 当时的人 承认
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
也。惟博陵崔州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
只有 友好
善,谓为信然。
说是确实这样
关于“时人莫之许”
• 按现代汉语语序应是:• 否定句中, 时人莫许之——当时 代词宾语可 的人们没有谁赞同他 以提前。 (这种说法)。
分析第四段第三层,思考诸葛亮怎样论述备具有的 条件和得荆益二州后应采取的措施?
帝室之胄 信义著四海 名正言顺 声望 号召力 美德 能够上下团结 军事方面:蓄积力量 “和、抚” 巩固后方 对外政策:联吴抗曹 内政:修明政治 等待时机 心脏洛阳 首脑长安 军事线路 钳形攻击 付 诸 实 行 具 备 条 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
当时 驻扎 器重
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
判断句
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
是否 靠近 委屈招来 一起 应该委屈
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
驾顾之。”
车马 看望
由是先主遂诣yì 亮,凡三往,乃见。因屏
拜见 崩溃 总共 才 就 屏退 蒙受灰尘
第 二 层
思得明君
3、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
件?诸葛亮怎样暗示刘备?
明确: 荆州是战略要地:北据汉沔,利尽南海, 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 其主不能守。
用“此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反问,委婉暗示刘备荆州可取,勿失良 机。
4、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
件,可以攻取吗?
• 益州有利条件;地势险塞,易 守难攻;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民殷国富; •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心已 失,政权动摇。
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窃取皇帝的命令
孤不度duó 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
估计
因此 失败
伸张
表转折 智谋方法
停止
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 谓计将安出?”
认为怎么
汉代十三州地图
知道荆、益二州的位置了吗?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
一起 尽 战胜 而且 谋划 确实 争胜 从 成为 挟持 占据 小 表并列
军事:先占领荆、益二州,积蓄力量。
外交: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联合孙权。
内政:革新政治。
②行动
等待时机,兵分两路。 钳形攻势,直取中原
兴汉室,成霸业
“天下有变”进军路线 图
率益州之众 出于秦川
将荆州之军 以向宛、洛
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 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dà i天所以资将军,
将军岂有意乎?
难道没有意思吗
益州险塞sà i,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
险要的地方 凭借
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 来 昏庸懦弱 富裕 国富而不知存恤xù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转折 爱惜
将军既帝室之胄zhò u,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 后代 布 广泛的罗织 思贤若渴,若跨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 占据 险要的地方 和好 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 安抚 修理政治 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 带领 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dān食壶 亲自 谁 (用)箪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 浆以迎将军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 来如果真的 兴矣。”
已历三世
军事优势 政治优势 用计、用人 地理条件优越 内部团结紧密 统治根基牢固 不可图 不可争
第 一 层
贤能为之用
1、分析曹操有哪些优势?得出什么
结论?
明确: 曹袁并论,肯定了曹操谋略出众; 兵力雄厚:拥百万众; 政治地位优越:挟天子以令诸侯。 结论:强弱悬殊,难与之敌。
2、接着从哪几方面分析孙权?结论
是什么?
明确:
地利: 据有江东,地势险要;
政权:已历三世; 人和:民心依附。
结论:孙权可结为外援,不可图也。
分析第四段第二层,思考诸葛亮怎样论述荆、益二 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
利尽南海
论荆州 用武之国 其主不能守 益州险塞 沃野千里 天府之土 论益州 高祖成帝业 刘璋暗弱 张鲁在北 物源广阔 战略重地 昏庸无能 地势险要 物产富饶 有成功之鉴 不知存侐 可能性 必要性 可 图 必要性 可能性 可 争
好为《梁父呤》
说明隐居田野——生活状况
《梁父呤》是一首流传在齐鲁之间的 感慨时事、忧伤战争的歌曲。可知亮 在于借古抒怀。“好”可见其感慨至 深——思想感情
一 部 分
身长八尺
每自比···乐毅 ··· 时人莫之许也
外貌 胸怀大志——生平抱负 深沉谨慎——性格特征 符合实际,绝非妄自尊大
谓为信然
分部分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时代背景
曹操
东汉末年,汉室倾颓,局势混乱,各地群雄割据,人 才择主而事。汉室后裔刘备怀有兴复汉室之志,但势单力 薄,无法与群雄抗衡, 在当时算不上割据势力。他很有才 略,然而志不得伸,曹操说他是“人中之龙”,而生平 “未尝得水”,这是很恰当的评价。开始他投靠中郎将公 孙瓒,后来又相继投靠陶谦和曹操,一度领豫州刺史。建 安四年(199),他起兵攻打曹操,失败后又去依附袁绍。 第二年,袁绍在官渡之战中被曹操击败,他又逃到荆洲去 依附刘表,当时刘表集团内部为继承人问题曾展开激烈斗 争,刘备受该集团中外戚势力排挤,被派到新野这个偏僻 刘备 小县去屯兵。至此,二十余年间他一直过着流亡的生活。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他决定从寻求谋士入手。经徐庶推荐, 他三顾茅庐,请求诸葛亮出山帮助他。他对诸葛亮说的 “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 就是前半生经历的概括,也表现了他问计时的诚恳态度。 孙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