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技巧及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技巧及方法
文言文阅读技巧及方法有哪些
学好文言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文言诗文特别的语法规范、修辞手法,遣词用语、炼句炼意方面的独特规律,都是我们理解文言作品的切实有效的工具。
要想把握文言文阅读技巧及方法,需要精准地认得和把握这些规律,从规律启程来解读作品
文言文阅读技巧及方法
1.读准字音:
借助课本(书下解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
文言文中的生僻字;多音多义字;通假字;古代人名;地名仍保存古音的字。
这些都是学习的重点。
2、学会断句:
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词之间的停顿依据文意,古汉语大多采纳单音词表意,不要把两个相邻的单音词误读为现代汉语的合成词。
长句可依据文意断句,句首的语气词可停顿。
3.理解句意:
①借助课文解释、工具书理解句意。
②了解古今词义变动,正确理解句意。
③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
4.对精致选段进行背诵
要想背得快、记得牢,首先要读准课文,一字不差,不丢字,不多字,不错字,认真地逐字读,待到读熟后,再考虑背诵,一篇新课文,最重要的是先读正确,否则读错的地方形成习惯很难矫正。
其次,边读边理解,已有理解内容,才能背得精准。
第三,背诵时可将较长的文章分成小段,“个个击破”。
第四,借助联想,形体动作,辅导背诵。
第五,不绝,任何人不可能一次完成,有计划地进行反复训练,可以加强。
第六,背诵中心难点易错之处,可摘重点写笔记。
5、对内容要点的概括
针对文章的内容,一般设问:写什么人,叙了什么事,介绍了什么物品的特点,阐述了怎样的道理,答这些问题,就要逐句逐层逐段理解文章,在阅读上是与现代文相同的,文言文虽然因距离我们生活较远高中学习方法,但它的学习是有明确范围的,无论那个学问题,都以课本为主。
所以一般同学只要肯下气力,文言文的成绩就会较好。
文言文归纳要点
1.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阅读是基础。
阅读时要始终带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思索:
(1)文章写了一些什么人的一些什么事;
(2)事情的发生、进展和结局如何;
(3)文章说了一些什么道理;
(4)是以什么作为说理依据的。
实在说,对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
评论性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
说明性文字要理清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
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才能精准、完整地去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
2.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殊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文意。
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如《六国论》的中心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在文章的开头;《过秦论》中“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这个中心句在文末。
再则,文章的层次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和脉络,它实在呈现记叙、描写、说明、评论的思路。
而的思路是通过层与层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出来的。
分析的方法可定时间次序归纳,也可按地点的转移归纳,可定时空结合归纳,可按材料性质或类别归纳。
这些方法视实在的文章而定。
3.在把握要点和中心的基础上,分析判定细节围绕文意,认真判定各选项中的有关细节,才能明辨各项表述的正确与否。
要注意细节中是否存在着诸如人物的张冠李戴、事件的前后倒置、事件杂糅、层次混乱、强加因果、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有意曲解、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常见错误。
4.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文中或文后的解释、文章出处、情况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学问作综合分析,从而多方面理解文章的内容。
5.回文查对,将选项中现代文叙述文字与文言原文对应文字比照判定。
要坚持把选项中诸如事情的进展、因果,人物行为的程度、实效等方面内容,细细从原文词句中查出核对;努力培育能把题目中用现代汉语叙述的内容,一一快速地从原文中找出对应内容的本领。
分析、评价选项叙述与文中用词造句的细小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
关键所在。
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动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黜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
(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
显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
(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
(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
(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5)兼词:诸焉盍旃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