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襄阳市场主体报告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襄阳市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2011年度)
一、襄阳市市场主体发展的总体概况
2011年,工商部门继续深化市场主体增量行动,形成了政府主导、工商牵头、部门协助、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和氛围,有力的推动了市场主体跨越式发展,全力推动了“四个襄阳”建设。

截止2011年底,全市新发展各类市场主体36764户,比上年同期增长31.06%;各类市场主体达到178956户,比上年底增长16.77%。

其中,新发展内资企业(含私营企业)5164户,比上年同期增长20.23%,内资企业(含私营企业)总数达到38438户,比上年底增长13.77%;新发展外资企业49户,比上年底增长19.51%,外商投资企业总数达435户;新发展个体工商户30921户,比上年同期增长31.10%,个体工商户总数达138350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7.38%;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强劲势头,新发展630户,比上年同期增长36.36%,总数达1733户,比上年底增长57.12%。

2011年襄阳市市场主体总量单位:户
二、内资(含私营)企业发展情况(一)内资企业总量变动情况。

2011年襄阳市深化“市场主体增量行动”,有力的促进了襄阳市内资企业的稳步增长。

国有、集体经济通过几年来的改革、改组、改制,不断得到完善和规范,私营经济和现代企业发展较为迅速。

截至2011年底,全市共注册登记各类内资企业38438户,较上年增加4651户,增长13.77%。

(二)内资企业组织形式的变动情况。

1、随着襄阳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传统型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革、改组、改制基本完成,一些破产企业清算完毕后,主动办理注销手续,企业更加规范、产权更加明析、户数更为真实。

国有企业3701户,较上年下降0.75%;集体企业3894户,较上年下降0.10%。

2、公司制企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有限公司27766户,较上年增加3961户,增长16.64%。

3、个人独资企业增长幅度较大。

个人独资企业总数达到2652户,较上年增加703户,增长36.07%。

4、合伙企业162户,较上年增长14.89%。

股份合作制企业178户,与上年持平。

2011年襄阳市内资企业组成形式变动表
(三)内资企业注册资本变动情况。

内资企业注册资本总量稳步增长。

截至2011年底,全市各类内资企业注册资本总额达6480909.75万元,较上年增幅为23.03%,户均注册资本168.61万元,较上年增幅为8.14 %。

其中:国有企业注册资本707952万元,较上年底增加11914万元,增幅为1.71%。

户均注册资本191.29万元,较上年增幅为
2.47%;集体企业注册资本169521.90万元,较上年减少1144.1万元,减幅为0.67%。

户均注册资本4
3.53万元,较上年底减幅为0.57%;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543720
4.62万元,较上年增加1163063.7万元,增幅为27.21%。

户均注册资本19
5.82
万元,较上年增幅为9.06%;股份合作制企业注册资本44668
万元,与上年持平;个人独资企业注册资本107196.03万元,较上年增加35148.15万元,增幅为48.78%。

户均注册资本40.42万元,较上年增幅为9.33%;合伙企业注册资本11221.20万元,较上年增加4092万元,增幅为57.40%。

户均注册资本69.27
万元,较上年增幅为37.01%;其他企业注册资本3146万元,与上年持平。

襄阳市紧紧围绕“畅通准入、壮大总量,优化服务、提高质量,助弱扶强、增强能量”的工作要求和目标,大力培育市场主体,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内资企业的资本总量、户均注册资本实现了双增长,分别增长23.03%、8.02 %,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数量大幅增加。

内资企业各种组成形式的注册资金变化呈现以下特点:
1、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注册资本总量和户均注册资本呈下降态势,国有企业通过近几年来的改组、改制,逐步进入稳定发展或改变为其他组织形式。

2、公司制企业的注册资本总量、户均注册资本呈双增长。

一是企业通过多年的积累,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增加企业投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二是随着国家支持企业发展措施的不断完
善,股权出质、股权出资等新的出资方式的产生,为公司制企业的发展拓宽了融资渠道。

3.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注册资本总量、户均注册资本均现增长势头。

2011年通过深化市场主体增量行动,着力抓好“八个一批”,有力促进了我市微小型企业的发展。

(四)内资企业注册资本在行业上的变动情况。

2011年襄阳市内资企业注册资本总量、户均注册资本均呈现稳健的增长态势。

农、林、牧、渔业和租赁、商业服务业注册资本总量及户均注册资本增长迅速,分别增长为:88.55 %、85.63%、58.47%、和46.60%;金融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增幅也较突出,分别增长为:43.23 % 、40.79% 、40.42%和10.77%;除其他行业的注册资本总量略有下降外,其余的所有行业注册资本总量皆为增长;电力、燃气业、建筑业等6个行业户均注册资本略有下降,其他所有行业均稳步增长。

2011年襄阳市内资企业注册资本行业分布表
(五)内资企业行业发展状况。

从行业门类上看,内资企业户数增长速度较快的行业是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较上年分别增长了27.10%、26.62%和24.04%。

从企业户数占襄阳市内资企业的份额上看,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仍是襄阳市发展较快的传统行业,两个行业共占去本市内资企业户数的六成以上,分别占37.85%和22.17 %。

2011年襄阳市内资企业产业分布表单位:户
第一产业934户,占内资企业总数的2.43%,比上年增长18.98%;第二产业11340户,占内资企业总数的29.50%,比
上年增长13.24%;第三产业26164户,占内资企业总数的
68.07%,比上年增长13.82%。

(六)内资企业的区域分布。

1、全市内资企业户数区域分布、变动情况。

襄阳市内资企业在县(市)、区分布均衡不一,在全市内资企业中占比重较高的地区分别是:襄阳市区20623户,襄州区4792户,枣阳4548户,分别占全市总数的53.62%、12.47%、11.83%。

增长幅度较快的地区分别是老河口市、宜城市、南漳县,分别增长20.97%、16.76%、15.06%。

2011年襄阳市内资企业数量区域分布情况表
2、内资企业注册资本区域分布、变动情况。

全市内资企业注册资本最多的是襄阳市区,为3973598.48万元,其次是襄州区和枣阳市,分别为582852.50万元、433236.82万元,分别占全市内资企业总数的61.31%、8.99%、6.68%。

注册资本增长
最快的是襄州区、枣阳市、保康县,分别增长39.72%、38.57%、35.13%。

2011年襄阳市区域内资企业注册资本分布情况表
(七)襄阳市与相近城市内资企业发展情况比较。

1、襄阳市内资企业总量不断发展。

襄阳市内资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省内六城市相比位居第二,武汉市第一;但增长速度高于武汉市而低于宜昌市,与上年同期比襄阳市增长13.77%,武汉市增长幅度为8.40%,宜昌市增长幅度为15.08%。

2、襄阳市内资企业规模优势不明显。

从内资企业注册资本情况看,襄阳市内资企业注册资本总额6480910万元,较上年底增长23.03%,在六城市排序中,位居第三;户均注册资本168.61万元,与上年同期比增长8.15%,但在六城市排名中,位
居第四,处于较低层次。

与宜昌市相比,注册资本总额少1479055万元,户均注册资本少89.6万元,说明襄阳市内资企业的实力和规模还有待提高。

2011年六城市企业注册资本总额和户均注册资本表数额:万元
三、外商投资企业发展情况
(一)外资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2011年,襄阳市在册外商投资企业435户,其中法人企业265户,分支机构170户,投资总额为258326.26万美元,注册资本为143080.50万美元,外方认缴105952.65万美元。

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40.42%、35.65%、40.96%。

投资规模在1000至5000万美元的外资企业有55户,5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10户。

2011年度与上年同期的506户相比,总户数下降71户,主要原因是移动公司分支机构全部转为内资企业。

新登记外资企业49户,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9.51%。

其中法人企业25户,分支机构24户。

新增投资54907.48万美元,新增注册资本27574.54万美元,外方认缴24045.76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73.75%、67.19%、72.50%。

同时,2011年度襄阳市注销外资企业17家,其中法人2家,分支机构15家。

(二)外资企业发展特点。

襄阳市外资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得到发展,继续保持良性发展势头。

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发展呈快速增长态势。

从襄阳市外资企业投资户数和投资规模上分析,外资企业处于较快发展阶段,2011年新登记外资法人企业投资规模在1000至5000万美元的12户,投资在5000万美元以上有2户,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71.43%、100%。

外资企业登记基本数据对比
单位:户万美
2、资本投入形式多样化。

襄阳市外资企业类型的发展曾是以合资经营为主、独资经营为辅的格局。

随着对襄阳市投资环境
的不断认可及对国内市场持续看好,外商的投资信心日趋高涨,近年来外商投资者更青睐独资企业类型,新登记的25户外资企业中,有合资经营10户、独资经营11户、合作经营4户,襄阳市外商独资经营较好发展的模式将持续一段时间。

外资企业经营类型情况对比
3、制造业仍是外商投资的热点。

随着襄阳市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外商投资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但外商投资仍钟情于制造行业。

襄阳市在册的265户外资法人企业中,第二产业仍处于本市外资龙头地位,所占比例为67.92%,有180户(其中制造业155户、电力燃气14户、采矿业6户、建筑业5户)。

第一产业有11户,与上年相比减少1户;第二产业中,制造行业占86.11%,占在册总户数的58.49%;第三产业有74户,占在册总户数的27.92% 。

2011年新发展25户法人企业中,第一产业发展2户,第二产业16户(制造业15户),第三产业7户。

4、外资来源地集中为亚洲国家或地区。

襄阳市外资企业户数排名前3位的国家或地区分别是香港119户、台湾39户和美国26户。

在今年新登记的25户法人企业中,港资企业有6户,日本5户、台商投资3户、美国3户、英属维尔京群岛3户、泰国1户、哈萨克斯坦1户、文莱1户、法国1户、澳大利亚1户。

亚洲投资占据新登记企业的68%,欧美等发达国家在襄阳市的投资规模有所增加,占新登记企业的32%。

在册的265户外资法人企业中,亚洲国家或地区有199户,占总户数的75.09%,其中香港地区占总户数的44.91%。

从襄阳市外资企业发展历史来看,台港商非常看好本市良好的投资环境,并长期在襄阳市外资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同时日本及欧美国家在襄阳市的投资也呈上升趋势。

外商投资来源地区分布对比
四、个体工商户发展情况
(一)个体工商户发展现状。

1、总量持续增长。

2011年,襄阳市个体工商户持续发展,户数、从业人员和资金数额持续增量,整体呈现平稳健康发展的趋势。

截止2011年期末,襄阳市个体工商户累计为138350户,比上年同期增加20485户,增幅为17.38%。

襄阳市紧贴市场主体发展需求,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市场主体大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重点项目特别服务办法》、《关于规范个体经营试营业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的推动了个体工商户总量的发展。

2011年襄阳市个体工商户发展情况单位:万元
2、经营实力不断增强。

2011年襄阳市个体工商户资金数额总额为663687.9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99502.44万元,增
幅42.98%。

户均资金数额由上年的3.94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4.80万元,增幅为21.83%。

其中,按行业分类,资金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制造业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中。

按产业划分,资金则相对集中在第三产业中,占到了全市个体工商户资金总额的83.10%。

2011年襄阳市个体工商户资金数额分布情况单位:万元
3、社会贡献继续增大。

个体工商户在持续发展的同时,对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贡献也继续增大。

截止2011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达345073人,比上年同期增加74148人,增幅27.37%。

2011年,全市通过个体工商业,吸纳和安置下岗失业、高校毕业生、两劳释放、残疾人、退伍军人等2800人,为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1年襄阳市个体工商户吸纳就业人员情况单位:人
4、第三产业仍为投资热点。

从事第三产业的个体工商户124755户,占个体工商户总数的90.17%,比上年同期增加18006户,增幅为16.87%;资金总额551546.0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54054.93万元,增幅为38.76%。

第三产业成为个体工商业
较为密集的行业,主要以与人民群众生活紧密相关的商业、餐饮业、居民服务业,且总量不断扩大,其中以批发和零售业占主导地位。

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总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幅分别为43.29%、20.35%,分别占个体户总量的0.98%和8.85%。

2011年襄阳市个体工商户产业分布
5、区位优势凸显。

2011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累计138350户,其中市区(不含襄州区)50827户,占总量的36.74%,县(市、区)87493户,占总量的63.24%。

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县(市、区)区位优势明显。

如樊城区27473户,占全市总量的19.86%;襄州区18823户,占全市总量的13.61%;枣阳市16970户,占
全市总量的12.27%;其他县(市、区)个体经济也非常活跃,个体工商业实现持续平稳发展。

2011年襄阳市个体工商户区域分布
注:樊城区含新华分局登记注册的个体户。

6、城镇个体工商户快速增长。

随着全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及政府对全民创业支持的力度不断加强,城镇个体创业者的投资热情不断上涨,城镇个体工商户各项指标增长迅猛。

2011年底,全市城镇个体工商户101984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4929户,增幅为17.15%。

从业人员258397人,比上年同期增加62533人,增幅为31.93%。

资金总额663687.9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99502.44万元,增幅为42.98%。

2011年襄阳市城镇个体工商户分布情况
7、全市个体工商户占区域人口的比重。

襄阳市总人口581万人,个体工商户所占的比重为238.12户/万人。

高于平均数的有高新区、樊城区、襄城区和保康县,低于平均数的有枣阳市、谷城县、襄州区、宜城市、南漳县、老河口市。

2011年襄阳市个体工商户占人口的比重
说明:因鱼梁洲未有常驻人口资料未列入。

(二)省内六城市个体工商户发展情况比较。

1、个体工商户发展势头强劲。

2011年期末,全省个体工商户1705747户,襄阳市138350户,占全省个体户总量的8.11%,六城市排位第三。

2011年全省新发展个体工商户399577户,襄阳市30921户,占全省新发展总量的7.74%,六城市排位第五。

从襄阳市个体工商户新发展总量看,与省内城市规模、经济状况相当的黄冈市、荆州市、宜昌市,还存有一定差距。

2011年六城市个体工商户发展情况
2、个体工商户户均注册资金数额高于全省水平。

襄阳市个体工商户经营实力不断增强,2011年期末,全省个体工商户资金数额总额为7558335万元,户均资金数额4.43万元。

襄阳市个体工商户资金数额总额为663688万元,户均资金数额4.8万元,高于全省户均资金数额0.37个百分点。

2011年六城市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状况单位:万元
3、个体工商户占人口的比重。

襄阳市总人口581万人,居于六城市第四位,个体工商户占人口的比重是238.12户/万人,居于第五位,在六城市中处于下间层次。

而宜昌市总人口为415万人,个体工商户占人口的比重是309.87户/万人,比襄阳市高出71.75户/万人,表明襄阳市的个体工商户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011年六城市个体户占人口比重
(三)个体工商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

从襄阳市个体工商户行业分布情况看,产业结构矛盾性比较突出,第三产业较为集中,并逐年上升,占到个体工商户总量的90.17%,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的批
发和零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等方面。

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占个体工商户总量分别仅为0.98%、8.85%。

2011年襄阳个体工商户行业分布情况单位:户
2、经营实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011年,襄阳市个体工商户户均资金虽然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增加,但总体实力还有待提高。

目前无雇工、低投入的底端个体工商户仍为襄阳市个体工商户的主力军,这些个体工商户起点较低,实力弱,缺乏资金技术,行业优势不明显,信用等级偏低,市场竞争力较差,容易被市场淘汰。

五、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1、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

2011年,襄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保持高速增长。

年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为1733户,比上年同期增加630户,增幅57.12%。

新增户数与上年同期比增加168户,增幅36.36%。

襄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单位:户、万元、人
2、行业分布比较集中。

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分布情况看,投资行业主要集中在养殖业、种植业及农产品销售业。

2011年期末,养殖业781户,种植业674户,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87户,分别占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的45.07%、38.89%和5.02%。

2011年襄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分布情况单位:户
3、经营实力逐步增强。

2011年期末,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总额285747.7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5.81%。

其中货币出资额224269.6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8.02%,占出资总额的78.49%,非货币出资额61478.0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8.22%,占出资总额的21.51%。

户均出资额达164.89万元,其中出资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合作社715户,占合作社总量的41.25%,比上年同期增长62.5%。

2011年襄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规模划分情况
4、成员组成形式多元化。

从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组成情况看,虽然仍是以农民成员为主,但其他形式的成员较以往明显增长,呈多元化发展趋势。

2011年期末,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总数23824人,其中农民成员22531人,占成员总数的94.57%;非农民成员1243人,占成员总数的5.22%,比上年同期增长59.56%;企业单位成员49个,占成员总数的0.21%,比上年同期增长28.95%、事业单位成员与上年持平。

5、区位优势表现突出。

襄阳市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参差不齐,但作为襄阳市农业龙头的襄州区、枣阳市,区位优势表现突出,2011年期末,两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682户,占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总量的39.35%,其中襄州区354户,占全市总量的20.43 %,枣阳市328户,占全市总量的18.93%。

2011年,襄州区、枣阳市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46户,占全市新发展总量的39.05%,其中襄州区126户,占全市新发展总量的19.91%,枣阳120户,占全市新发展总量的18.96%。

而市区的襄城区则依靠其独特的麦冬、山药等特色产业,农民专业合作
发展迅速,2011年期末,襄城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204户,比上年同期增长52.24%,占全市总量的11.77%。

2011年襄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区域分布情况单位:户
(二)省内六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比较。

1、总量比存在差距。

虽然从襄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发展上看,增幅较快,2011年比上年同期增长57.12%。

但与我省相近城市相比,发展不够,存在差距。

2011年期末,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19611户,襄阳市1733户,占全省总量的8.84%,居于六城市中第3位。

2011年全省新发展7053户,襄阳市630户,占全省总量的8.93%。

2011年六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对比单位:户
2、户均出资高于全省水平。

2011年期末,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总额2465691万元,户均出资125.73万元。

襄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总额285748万元,户均出资164.89万元,高于全省户均出资39.16%。

但与黄冈市相比存在差距,黄冈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户均出资193.72万元,高于襄阳市28.83%。

2011年六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总额情况对比单位:万元
六、思考
客观分析当前襄阳市市场主体发展形势,总体上呈现出了数量增长的良好势头,但是总量依旧不足,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悬殊,与省内一些中等城市相比也存在差距。

主要表现在布局不尽合理、层次依然偏低、市场体系不够健全、服务机制还不完善等方面,因此,襄阳市要实现建设“四个襄阳”的目标,各类
市场主体的进一步培育和壮大发展仍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
重要任务。

(一)完善政策措施,加大市场主体发展扶持力度。

近几年来, 襄阳市政府把市场主体发展,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形成了政府主导、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各级政府整体联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但与先进市(州)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要制定更加优惠的推动市场主体发展的配套政策,形成一套完整的政策扶持体系,并涵盖发展全过程。

(二)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做好大企业服务工作。

近年来,襄阳市在招商引资及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众多外资企业、大型企业纷纷落户襄阳。

为确保投资者进得来、留得住、快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与招商引资企业、大企业的沟通和联系,加强日常工作沟通,建立企业与部门的双向联络互动服务机制,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竭力为企业提供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零距离、保姆式”服务。

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引导企业规范经营。

(三)加快园区建设,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大力发展优势和新型产业。

要继续紧紧抓住国家扩大投资以及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的有利时机,继续加快国有集体等类型企业的改制、并购,支持上市公司重组,鼓励有行业潜力和骨干企业扩充实力做大做强。

同时,要结合襄阳市的实际,
大力发展汽车及零部件、轻纺、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信息物流业等产业,支持科技创新,加快产品的升级换代。

大力推进农、林、牧、渔业等第一产业市场主体的发展,鼓励全民创业,处理好疏导规范与培育的关系,积极引导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市场主体健康发展,鼓励合作社之间开展联合经营,指导成立联合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大力发展农产品经纪人及其协会组织。

(四)、加强服务引导,为市场主体发展搭建好的平台。

工商部门为营造经济发展的良好发展环境,近年来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不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准入成本,优化净化发展环境,积极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多生快长。

同时充分运用工商职能,鼓励符合条件的社会培训机构面向各类创业主体开展培训;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融资渠道,加强股权出质、出资的登记工作,鼓励企业法人或者自然人以股权出质融资,鼓励法人或者自然人股东以股权出资设立新的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