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胸痹优化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寿宁县中医院
2014年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中医疗效评价总结分析及优化诊疗方案意见
我室对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疗规范进行总结及修订,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及时修改诊疗过程中的不足,不断总结诊疗过程中新经验,优化诊疗方案,为该病提供更为合理、规范的治疗指导方案。

2014年,本科室对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评价和总结,对诊疗规范进行局部修订及优化如下。

一、中医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评价、总结
(一)临床疗效评价
2014年1-12月份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门诊病历共165例,病人选择性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中医特色疗法(体针、穴位注射、艾灸等)以及西医西药等综合治疗。

门诊165例病历中,显效145例,显效率87.8%,有效20例,有效率12.8%,无效0例,无效率0%。

所有患者基本都应用中医中药以及中医特色疗法治疗。

其中采用配合中药汤剂治疗153例,达到92.3%,非药物治疗以外治法102例,达到63.6%,包括膳食与药膳调配、运动治疗、针灸疗法。

中医分型为寒凝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热毒血瘀证、痰阻血瘀证。

(二)总结
自从拟定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后,科室医务人员均能自觉运用方案指导临床,提高了中药利用率,使疗效得到提高。

对于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充分发挥了中医中药优势。

但是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后期久病入络阴阳俱虚兼证复杂,并发症繁多,其症型的复杂、变化多端给临床辨证带来困难,现有的证型无法满足临床的需要,中医辨证分型有待进一步优化;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后期久病入络阴阳俱虚兼证复杂,并发症繁多,西医西药单一降压、降脂无法控制并发症的发展,中医中药在治疗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及其并发症需要进一步优化。

二、中医优化
1、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分型后临床用药和并发症用药的优化。

本科室根据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新的分型进一步制定新的诊疗方案,主症四型继续应用原诊疗方案的辨证论治用药,对:1、寒凝血瘀证用药方案:(2015年)去良姜,加肉桂10g,干姜10g,丹参15g,川芎10g。

2、气滞血瘀证(2015年):加用香附散:香附12g,丹参12g,郁金10g,当归6g、赤芍10g、延胡索10g、金铃子10g、桃仁10g、红花8g、木香10g,
3、痰阻血瘀证证用药方案:(2015年)去生地,加用陈皮10g,胆南星1g,水蛭9g。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
谢您的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