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 第4单元第13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复习方案课件 湘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
自然环境的整体 性和差异性
第四单元 │ 考点考向 考点考向
主要考点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 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 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定位 1.结合物质循环简图考查地理要素间 的相互作用及其重要意义;2.以全球 变暖、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厄尔 尼诺、青藏高原隆起、白鳍豚考察 等背景材料切入,考查地理环境各 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对地理环境整体 性的理解;3.结合地质年代与古生物 考查地质构造与古地理环境推测 1.以区域图、模式图切入,考查自然 带、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成 因;2.利用区域气候、区域地形图考 查自然带的类型、分布及成因
第13讲 │ 要点探究
几千万年前,恐龙称霸全球,但不知什么原 因,恐龙突然灭绝。一种学说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 另一种学说认为,是地球的气候发生剧变所致。使恐龙生存 的环境更加恶劣的要素,下列最准确的是( ) A.气候变化 B.植物变化 C.水的变化 D.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变化
第13讲 │ 要点探究
第13讲 │ 要点探究
(2)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地理环境之间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 生物既是地理环境的产物,但又必须依赖、适应环境而生存 和发展;另一方面,生物又是地理环境的创造者和改造者。 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 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在古生代末期,60%以上的海 生无脊椎动物灭绝,脊椎动物中的原始鱼类和古老的两栖类 全部灭绝,蕨类植物明显衰退。中生代末期,恐龙突然灭绝, 海洋中有50%以上的无脊椎动物灭绝。
第13讲 │ 要点探究
[解析] (1)滥伐林木、毁林开荒是人类破坏了植被,植 被遭受破坏后,丧失了保护表土和涵养水源的作用,产生的 后果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导致水土流失,另一方面使地表径 流加剧。(2)水土流失的后果可使旱涝灾害频发,而地表径 流加大还会加剧地表侵蚀,使气温日较差增大,降水减少, 所以会使气候趋于干旱。这一系列的变化说明地理环境各要 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这反映出自然地理环 境的整体性特征。 [答案] (1)从左到右分别为:B、A、C、D (2)生物 水 土壤 整体性
第13讲 自然 环境的整体性
第14讲 自然 环境的差异性
1.自然地理环境地域分异 规律的成因和分布;2.世 界主要自然带的分布、特 点及成因
第四单元 │ 复习策略 复习策略
本单元内容的复习,应注意运用地理分布图或地理事实分析地
理环境的地域规律;注意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和解决有
关资源和环境的问题。 1.重视主干知识,构建知识结构。如复习自然带时,可以以这
理化性质
矿物 养分 化学元素 热量 性质 强度 动植物 微生物
外力
肥力 养分 植被 水热 成土因素 植被
生物状况
第13讲 │ 考点整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人类开发利 用自然资源必然对自然地理的环境产生影响,所以要有综 合的考虑对策
第13讲 │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 生物进化、灭绝与环境 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 (1)地球早期生物对环境演化的影响 生物出现前:地球是一个无氧环境,地理环境以化学 演化为主。 生物出现后:向大气之中释放自由氧,特别是真核细 胞生物出现后,加速了自由氧的积累,地球演变为有氧环 境,地理环境以生物演化为主。 总体说来:生物出现后,改变了大气成分结构,改善 了生物生存环境。 ►
[解析] 由恐龙时代到恐龙灭绝,说明这期间地理环 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地理环境由众多地理要素构成, 因而可推断中生代后期,使环境恶化的不是气候或植物等 单个要素,而是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自然要素都发生了明显 变化。 [答案] D
第13讲 │ 要点探究
► 探究点二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第13讲 │ 要点探究
出几分钟的时间温习,以便达到让学生对本节的主干知识及小的知识点 进行提前掌握,本讲探究点需要让学生弄清原理,对于各种地带性和非
地带性的分布能够灵活区分,以不变应万变,特别是非地带性的分布实
例最好能够逐个领着学生简单说明。 2.课时建议:第13讲1课时、第14讲2课时,单元综合1课时。
第13讲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个知识点为中心,运用不同景观图、自然带分布简图,说明各地理
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及地域分异规律。 2.注意运用联系的方法。在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理解上,
用实例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从实践到理论,真正理解其含义,并
归纳其内在联系。在复习时要多联系初中学过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 理的有关区域地理内容,以加深对区域整体性的认识。
例2 我国北方地区人们毁林开荒,破坏植被,将导致 地理环境怎样的变化?完成下列问题。
第13讲 │ 要点探究
(1)仔细分析,把A~D填在图中适当的方框内。 A.径流加大 B.水土流失 C.地表侵蚀 D.气候趋向干旱 (2)人们毁林开荒,改变的地理要素是__________, 但却引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等要素随之 变化,这反映出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____特征。
第13讲 │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有机进化 真核细胞生物
生物演化 有氧环境
古生代末期 中生代末期
人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 CO2 氟氯烃
酸性气体 水土流失
臭氧层空洞
温室效应
土地沙化 城市环境问题
பைடு நூலகம்
第13讲 │ 考点整合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联系 整个自然地理环境 作用
第13讲 │ 考点整合
物质 质地 水分 水热状况 风化 活跃 有机质 有机质 气候 组成成分
第13讲 │ 要点探究
例1 A. B. C. D. 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三叶虫-鱼类-恐龙 元古代-古生代-太古代 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 )
[解析] 明确地质年代的顺序,了解各时代动植物的演 化特点。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高级,太古代最老,哺乳动 物比爬行动物高级。 [答案] B
第四单元 │ 使用建议 使用建议
1.本单元共安排了13~14讲2讲内容,是理解与记忆结合的一个单
元,理解的难度较低,记忆的知识点增加,课前应提前给学生说明。第
13讲考点整合可以作为课前预习或课后梳理的纲要,可以不作单独讲解, 上课时简单讲清探究点的内容,让学生简单理解即可。第14讲需要记忆
的内容增加,考点整合部分建议作为课前预习的资料,课前也可以再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