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典籍翻译中误译的分析及探讨 ——剖析贾尔斯译《孙子兵法》的语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典籍翻译中误译的分析及探讨 ——剖析贾尔斯译《孙子兵法》的语料
发表时间:2012-03-13T09:16:21.810Z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年12月(上)供稿作者:裴阿娟[导读] 遂译文拟改译为:Heaven signifies yin and yang, cold and heat, time and seasons.
裴阿娟
(中北大学山西太原 030051)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41-1413(2011)12-0000-01 摘要:理解词语的文化内涵是翻译的关键。

若对该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典故知识所蕴含的信息不了解,往往就会产生误译。

本文从语言和文化层面对贾尔斯译《孙子兵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文学翻译;英语翻译;孙子兵法;语言误译
Abstract:The key of translation is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 If the translator is not familiar with the history and allusion, he will make mistranslation. This paper analyses Master Sun’s Art of War translated by Giles from the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Key words: literal translation; English translation; Master Sun’s Art of War; mistranslation 引言 翻译的首要任务,是透过语言符号,去捕捉、理解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意义,再用另一种语言将它表现出来。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一部军事著作,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军事理论著作。

很多中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各种语言的翻译。

贾尔斯是最早将《孙子兵法》译为英语的汉学家之一,其版本也流传较广。

单看英译本,读者不会有过多疑惑,但一旦与原文比较,就发现其存在诸多漏洞。

本文从语言和文化层面对贾尔斯译《孙子兵法》的不足进行探讨。

1 语言层面的不足之处 翻译活动离不开就译者对原文意义的理解这一层面进行考察。

尽管贾尔斯汉语功底深厚,但汉语毕竟不是其母语,误读在所难免,对此,笔者有如下分析: 1.1词汇理解错误导致误译 翻译的任务是重构原文的意义并使其在译文中得以再现,贾尔斯译中因词汇理解错误导致的误译如下: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军争篇)It is a military axiom not to advance uphill against the enemy, nor to oppose him when he comes downhill. “背丘”意为“背依丘陵”,而非“下山”,译者理解错误词汇,应译为:“with back resting on the hill”。

1.2 语法结构理解不当导致的误译 奈达(2004: 241)认为:作为译者,“他首先应该对源语和目的语的语言结构有清晰的了解……他必须完全熟知句法结构的意义。

” 他认为,“正是在句法结构这一特别领域译者往往表现出最大的薄弱,虽然他们对单个词汇和短语的意义掌握的很好,但是令人担心的是他们对构建意义的方式缺少基本的了解。

” 汉民族的模糊思维使得汉语呈现出意合特征, 词语或语句间的连接主要凭借语义或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来实现, 句子松散, 句法功能呈隐性。

“是故散地则无站,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泛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九地篇)On dispersive ground, therefore, fight not. On facile ground, halt not. On contentious ground, attack not. On open ground, do not try to block the enemy’s way. `````` “无绝”的翻译,主要问题在于贾尔斯没有遵循古汉语中的被动语法结构规则,“无绝”是被动结构——被人断绝、切断的意思,而非主动结构——断绝敌人的意思。

可将“无绝”拟译为:“do not get cut off”.
2 文化层面的不足 奈达(2004:241-242)认为:“译者对词汇元素的意义必须有完整的理解……他对词汇的文化关联、历史背景和传统用法都要了然于胸。

”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

Heaven signifies night and day, cold and heat, time and seasons. 此译把“阴阳”译为“night and day”,没有全面反映“阴阳”的含义。

所谓“阴阳”,意是:the two opposing principles in nature, the former feminine and negative, the latter masculine and positive. “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物质和人事的两大对立面,学说涉及的范围包括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

其主要观点是: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方面,并不断地进行对立统一的活动,打破旧有的平衡,寻求新的平衡。

孙武这里所述的“阴阳”虽有昼夜之意,但意义却不仅仅于此。

一日之内,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因此,上午又为阳,下午又为阴;一夜之间,上半夜为阴中之阳,下半夜为阴中之阴,因此,上半夜亦为阳,下半夜亦为阴。

所以,阴阳既可以指昼和夜,又可以指上午和下午,还可以指上半夜和下半夜。

如此类推,怎是一个“day and night”所能概括的了?《孙子兵法》不仅是一部军事著作,还是一部哲学著作。

阴阳这一哲学理论带有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西方语言无相应的词语对译。

现流行的做法是“借用”,即译音“yinyang”或“yin and yang”,如我们借用西方词汇如“坦克”(译自“tank”),“克隆”(译自“clone”)一样。

今天“yinyang”一词早为西方人所熟悉并接受。

遂译文拟改译为:Heaven signifies yin and yang, cold and heat, time and seasons.
3 结束语 奈达对翻译的定义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近似的自然对等值再现原语的信息” (廖七一,2000:88),但这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事实上,翻译中的误译是不可避免的,正如日本翻译家河盛好藏所言:"没有误译的译文是根本不存在的……翻译作品中肯定有误译存在,这如同空气中包含着氧气”。

本文从语言和文化层面对贾尔斯所译《孙子兵法》进行了分析,因笔者水平有限,谬误难免,恳请指正。

参考文献:
[1]廖七一.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 南京 : 译林出版社, 2000: 88. [2]王力.中国语法理论[M].北京: 中华书局,1954: 310. [3]罗建平.《孙子兵法》Giles译本译误分析[J].青岛师专学报,1998,(03):77-79[4]牛晓莉. 浅析《孙子兵法》英译本(贾尔斯)的几处误译[J]海外英语,2010,(08):3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