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事局港珠澳大桥海事处 打造一流海上海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海事局港珠澳大桥海事处打造一流海上海事处
宋腾飞
【摘要】作为全国第一个在茫茫大海中的海事处,大桥海事处承担了港珠澳大桥建设中施工难度最大、通航密度最高、水域环境最复杂的水域安全监管任务。
【期刊名称】《珠江水运》
【年(卷),期】2012(000)023
【总页数】2页(P22-23)
【关键词】广州海事局;港珠澳大桥;海上;水域环境;施工难度;安全监管
【作者】宋腾飞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698.8
作为全国第一个在茫茫大海中的海事处,大桥海事处承担了港珠澳大桥建设中施工难度最大、通航密度最高、水域环境最复杂的水域安全监管任务。
海事巡查执法人员在港珠澳大桥施工作业区巡查。
港珠澳大桥,跨越珠江口伶仃洋海域,是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的大型跨海通道,对粤港澳经济社会一体化具有深远意义。
港珠澳大桥建设监管水域船舶流量大,船舶种类多,航线纵横交错,高速客船航线密集,水域通航环境极其复杂;工程建设周期长,工程量大,施工船舶多,水上水
下活动通航安全保障要求高,交通组织和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服务工作尤为艰巨。
大桥建设的控制性工程——岛遂工程所经水域的船舶日均通航量达4000多艘次。
2012年5月18日,广州港珠澳大桥海事处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全国第一个在茫茫大海中的海事处,承担了港珠澳大桥建设中施工难度最大、通航密度最高、水域环境最复杂的水域安全监管任务。
作为为服务港珠澳大桥建设专门成立的海事处,广州港珠澳大桥海事处(以下简称大桥海事处)设置在西人工岛附近的“海趸1550”船上,距离最近的陆地超过18公里,这里生活不便,条件艰苦,但对于大桥施工水域的安全监管来说,在这样的工作地点工作却是一个优势,可以对大桥施工作业进行“零距离监管,零距离服务,零距离应急”,对做好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通航安全保障以及全面提升港珠澳大桥大面积桥区水域的应急处置能力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创造条件打造海上学习基地
学习,为大桥海事处的发展注入了持久的动力。
大桥海事处结合海上办公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办了“夜校讲堂”,利用晚上的时间开展学习,由各方面的骨干授课,组织全体人员进行讨论,不仅使所有现场执法人员熟悉了CCTV、AIS、VTS 等系统的操作,还对现场监管、船舶结构、船员管理等各方面的法规有所掌握,对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也在夜校讲堂中讨论解决。
同时每周由带班处领导组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及时传达上级精神,统一思想,鼓舞士气。
在夜校讲堂中,每一位职工都有授课的机会,不仅提升了整个处的业务能力,同时也提升了每个职工的个人素质。
“夜校讲堂”是学习文化和大桥海事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大桥海事处在艰苦的条件下创造条件,坚持学习的见证。
牢记使命争当履职先锋
作为第一个设在海上,设在大桥施工作业现场的海事处,大桥海事处领导常驻“海趸1550”船现场办公,强化现场执法力量,提升现场管理水平,确保现场工作落
实。
通过严把施工船舶的“准入关”、“安检关”、“签证关”和“防污关”,明确施工准入标准和检查的程序,并做好准入检查的实施和记录工作。
形成了施工船舶申请、准入检查、船舶签证、现场巡航检查等一系列的检查流程和制度,实行“一船一档”,切实做好了施工船舶的准入检查和安全检查工作,按照“远程监控有专台、近程监管有专室、现场监管有专船、责任落实有专人”的监管工作部署,不断强化现场监管;针对施工作业船舶开展AIS专项检查、施工船舶低闪点燃油
整治、防污设备铅封、船舶配员专项检查等工作,确保了大桥施工水域通航安全、清洁、有序、畅通。
去年12月,大桥海事处监管部负责人王均龙值班的“海特1504”船因风浪过大
停靠在桂山避风。
凌晨2时,一艘装载了9000吨危险化工品货船与一艘装载5.5万吨煤炭的货船在桂山附近发生碰撞,接到报告后,王均龙迅速冲上了驾驶台,乘着海巡船顶着8级大风及时赶往事故现场,一边指挥发生事故的两艘船到安全水
域抛锚,一边联系救助船将船舱进水的煤炭船拖至浅水处搁浅。
由于处置及时有效,此次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也没有污染物泄漏入海,一场严重的海洋污染事故得以避免。
这样的应急处置每月都可能碰到,但是在大桥处现场工作人员万众一下的努力下,广州港进港航道未发生重大水上事故。
主动作为提供卓越服务
大桥海事处充分发挥海事专业优势,主动作为,提前介入,为港珠澳大桥建设的施工方案提出海事专业意见。
如,针对港珠澳大桥西人工岛砂桩作业和岛隧连接线碎石垫层铺设施工作业的安全管理问题提出15条改进建议,提交大桥管理局,为后期海事、业主和建设单位的专题讨论提供依据;通过主动加入中交联合体工会组织,开展和中交集团各部门的党支部共建活动,创建交流平台,加强工作的沟通,并结合开展培训、讲座、座谈等多种方式有益互动,主动服务,携手共进,实现思想观念、安全知识和技能上的共同进步,解决安全生产和安全监管难题,使海事服务融
入到施工规划、施工方案的制定之中。
施工船舶具有大型化、无动力的特点,防台难度较大,大桥海事处积极采取各项措施,多方协调,协助规划了施工船舶防台专用锚地,该锚地地质好、风浪围避条件佳,为施工船舶防台提供了良好条件。
同时督促指导施工单位做好防台预案的制定,并主动“送教上门”,联合广州海事局交管中心走访中交集团港珠澳大桥总经理部临时营地,举办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防台知识讲座”。
向施工单位介绍了珠江口水域航道特点、通航状况等情况,并就船舶防台应当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和与会人员作了细致的讲解及面对面的交流,深受施工单位欢迎和好评。
在多方努力下,施工现场成功经受了多次台风的考验。
实事求是创新管理模式
港珠澳大桥是国家重点工程,如何在保证施工进度的情况下确保施工安全?如何为施工船舶创造良好的水上施工环境?如何确保施工不影响广州港的生产需求?这是摆在大桥海事处面前的难题。
“零距离监管,零距离服务,零距离应急”是大桥海事处为解决监管难题交出的第一份答卷。
在伶仃临时航道转换期间,大桥海事处连续两次开展伶仃临时航道转换的现场监管,在伶仃航道施工作业区上下游各布设三道警戒线,并合理配置足够的警戒船艇、人员,严格落实管控措施,圆满完成了临时航道转换期间的现场管控和交通组织工作。
为确保施工安全,大桥处提前介入施工方案的制定工作,对进场施工的船舶实施一船一档的精细化管理;组织走访业主单位,协助解决实际困难;充分发挥“海趸1550”船上VTS、AIS、VHF、CCTV及电子海图等多套信息系统的作用,通过制定工作手册、值班制度及违章船舶通报协查制度等手段,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在海事安全监管的作用,推动了监管手段、监管理念的创新,为保障大桥的安全顺利施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大桥海事处执法员成宝刚说:“我们最大的困难就是大桥处远离陆地,时间一长给人生理和心理上带来很大考验。
海上无风尚有三尺浪,更别提在风大的冬天,船上的缆绳一天晚上断好几根,船长都不敢安心睡觉。
但我最自豪的也是这份工作,在港珠澳大桥施工现场负责监管工作具有非常大的价值,港珠澳大桥在通航密度这么大的水域施工,施工水域和航道离得很近,施工船舶的锚都几乎要伸到航道里面,每年经过这条航道的货物达6亿吨,只多不少,一天都耽误不得。
在这里工作我觉得我很自豪啊,自己的活儿都没有白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