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汇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计算机基础
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Computer
课程编码:17001A
课程类别:通识教育课程
总学时:48
总学分:3
适用专业:全院非计算机本科专业
开课系部:公共计算机教学部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定位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全院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通识教育课程。
2、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自觉使用计算机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计算机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有力工具,从而促进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学习。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教学要求的层次说明
计算机基础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课程内容要求的层次上,分“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四个层次。
它们的含义分别如下:
(1)了解:要求学生能够认知所学的内容。
(2)理解: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现有知识。
(3)掌握: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应用。
(4)熟练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进行较复杂的应用。
(二)教学总体要求
计算机基础课程要求从知识、技能和应用能力三个方面得到提高:
(1)知识方面
●了解微型计算机的组成及计算机在生活、工作及专业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熟练掌握利用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和制作演示文稿等办公软件处理文字、数据及多
媒体信息;
●熟练掌握互联网在信息浏览与搜索、文件上传与下载、信息交流方面的技术;
●初步掌握有关程序设计方面的基本知识;
●了解对动画、图像等文件的采集、制作、编辑、存储和传输方法。
(2)技能方面
●熟练掌握一种操作系统对设备和文件的一般管理方法;
●熟练掌握一种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熟练掌握互联网的使用方法。
(3)应用能力方面
●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学会针对实际应用问题进行分析和抽象,找到解决问题的工具
和操作方法;
●能熟练使用一种或多种软件,针对在校期间所遇到的收集资料、撰写论文、信息交
流等具体问题完成处理的全过程,为计算机在本专业中的各种实际应用奠定良好的
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1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
(3学时)
【教学内容】
1、计算机概述
2、系统组成
3、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分类和应用。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3)掌握计算机的软件系统组成。
(4)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5)掌握进位计数制的概念及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教学重点】
计算机的应用;不同进位计数制之间的转换;字符编码;计算机系统的硬件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难点】
不同进位计数制之间的转换;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第2部分 Windows操作系统
(1学时)
【教学内容】
1、操作系统概述
2、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3、Windows操作系统的文件和文件夹管理
4、Windows 操作系统的控制面板
5、Windows 操作系统的附件
【教学目标】
(1)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2)熟练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3)熟练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管理的操作。
(4)掌握控制面板的操作。
(5)了解附件的使用。
【教学重点】
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
操作系统概述。
第3部分常用办公软件
(9学时)
【教学内容】
1、Word文字处理软件
2、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
3、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软件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Wor d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
●文档的基本操作;
●文档的编辑操作;
●文档的排版操作;
●图文混排;
●表格处理;
●合并技术。
(2)熟练掌握Excel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的使用。
●工作簿的基本操作;
●工作表的基本操作;
●公式和常用函数的使用;
●工作表的格式化设置;
●图表;
●数据管理与分析;
●页面设置;
●数据透视表(图)。
(3)熟练掌握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使用。
●各种视图的特点;
●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
●幻灯片的基本操作;
●幻灯片的格式化;
●动画和切换效果的设置;
●超级链接和动作按钮的设置;
●幻灯片放映方式的设置。
【教学重点】
Word文档的排版操作;Excel电子表格的公式应用;PowerPoint动画和切换效果的设
置。
【教学难点】
Excel电子表格中的公式应用。
第4部分多媒体技术基础
(1学时)【教学内容】
1、多媒体的基础知识
2、图像处理技术
3、动画制作技术
【教学目标】
(1)了解多媒体的基础知识。
(2)了解图像处理技术。
(3)了解动画制作技术
【教学重点】
图像处理技术;动画制作技术。
【教学难点】
图像处理技术;动画制作技术。
第5部分计算机网络基础
(1学时)【教学内容】
1、计算机网络概述
2、因特网的基本服务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
(2)熟练掌握Internet的基本服务。
【教学重点】
网络资料的保存;电子邮件的使用。
【教学难点】
网络资料的保存
第6部分程序设计基础
(1学时)
【教学内容】
1、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
2、算法
3、程序设计方法
4、结构化程序设计
5、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
(2)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
(3)了解程序设计方法。
(4)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
算法;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
(四)实践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1)实践教学说明
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既要掌握基础知识,又要掌握基本操作,强调上机练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基本理论知识,也要注重上机实践,通过上机实践,学会用计算机解决与学习、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
实验过程中,通过验证性实验的设计,监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验证性实验是让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
(2)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分配
四、有关教学环节的要求
1、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之后,学生对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根据学生所在专业的不同,学生将会把在本课程中所学的技能应用到与本专业有关的后续课程中,如理科系各专业学生应用到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文科系各专业学生应用到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课程中,美术系各专业学生应用到Photoshop平面设计课程中,音乐系各专业学生应用到Authorware多媒体课件设计课程中,体育系各专业学生应用到Access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中。
2、教学方法要求
(1)以案例为基础,应用为主线,系统讲授课程相关知识点,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授课过程中至少要求专业术语双语化;
(3)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如建设课程网站,各位任课教师利用邮箱、QQ、微信等方式和学生交流、上传教师课件供学生自学和复习,开放考试系统章节练习等;
(4)实践内容教学要求:
●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前布置本次实践内容,并上传到指定的位置,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对实践内容进行预习,了解实践内容、目的和要求;
●课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各实践内容,每个实践内容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认真完成各项操作;
●课中教师要积极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方法;
●课后教师要将本次实践内容的典型问题进行讲解。
4、考核方式
计算机基础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考核,由两大部分组成: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
平时考核由课堂出勤、电子作品和基本技能三部分组成。
期末考试在学期末采用考试系统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全面考核。
五、学时分配
六、主要教学参考书
《大学计算机》,蒋加伏沈岳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第4版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刘艳,陈琳,方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
第1版
《计算机应用基础》,张赵管,李应勇,刘经天,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大学计算机实践教程》,蒋加伏沈岳主编,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3年7月第4版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实训》,刘艳,蒋慧平,曹守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第1版
《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程》,朱凤文,李杰,李骊,南开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第1版
执笔教师:李霞教研室主任:李霞教学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