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杂交水稻广8优2168的特征特性及配套“三控”栽培技术-最新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杂交水稻广8 优2168 的特征特性及配套“控”栽培技术
广8 优2168 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优质杂交水稻组合,由广8A[1] 与GR2168[2] 组配成的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该组合于2009年和2 0 1 0年参加广东省晚造区域试验,2010年
参加晚造生产试验,表现良好,2012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

2014—2015年入选广东省农业主导品种。

2009年和2010年晚造
在惠来县区试点的区域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其在农艺性状、米质、抗性等方面均有较好的表现,2013 年晚造从广东省金稻种业XX公司引进广8优2168在惠来县进行小面
积示范,201 5年广8优2 1 68作为惠来县的农业主导品种配套使
用水稻“三控”施肥技术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是针对我国(特别是广东)水稻生产中化肥、农药过量施用、肥料利用率低、种植水稻成本高和环境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
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 )合作研制的以控肥、控苗、控病虫(简称“三控”)的新型高效安全施肥及配套技术体系[3] 。

该项技术于2012—2015年列为广东省
主推技术。

水稻“三控”施肥技术于2013 年在惠来县开始进行小面积示范,2015年该技术作为惠来县的农业主推技术进行示
范推广。

1产量表现
2009年、2010年晚造参加省区试, 平均产量分别为 6
968.85 、
6 642.30 kg/hm2 ,比对照种粳籼 89 分别增产 14.32%和 10.99%, 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2010年晚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 6 588.90 kg/hm2,比粳籼 89 增产 3.65%。

日产量 57.75 〜61.20 kg/hm2。

2009年、2010年晚造在惠来县区试验,产量分别为 8 062.50 kg/hm2,比对照种粳籼 89分别增产13.99%和13.96%, 增产均达极显著水,表现丰产和稳产。

2015 年晚造在惠来县隆 江镇示范点配套使用水稻“三控”技术, 经实割测产, 平均产量 为
7 855.50 kg/hm2 。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生育期
在广东省晚造区域试验中,平均生育期为 113〜115 d ,与 县作晚稻种植及早造搭配使用。

2.2 农艺性状
274.5万〜288.0万穗/hm2,穗长22.5〜23.0 cm ,每穗总粒数 130〜132粒,结实率 80.9%〜81.7%,千粒重 24.4〜24.7 g ;在 惠来县区试点试验中,株高 111.0 cm ,有效穗285.0万穗/hm2, 穗长23.5 cm,每穗总粒数125.4粒,结实率85.6%,千粒重27.0 g ;株型中集,群体整齐,叶色浓绿,分蘖力中等,后期转色顺 调,熟色好。

2.3 米质状况
8 150.25 、 粳籼 89 相当。

在惠来县示范点种植, 早造全生育期 127〜 132 d ; 在惠来县区试点试验中,晚造生育期
113〜 118 d ,适合在惠来
在广东省晚造区域试验中,株高 108.1 〜111.7 cm ,有效穗
广 8 优 2168 经广东省区域试验米质鉴定达国标和省标优质
精米率 67.5%〜68.4%,垩白粒率 15%〜18%,垩白度 3.6%〜 6.3%,直链淀粉15.0%〜23.7%,胶稠度44〜83 mm 长宽比3.6
3.9 ,食味品质 79〜80 分。

在惠来县种植地群众普遍认为,广 8
优 2168 米饭软硬适中,适口性好,有较好的饭味。

2.4 抗性表现
在广东省晚造区域试验中,经专业机构鉴定,高抗稻瘟病,
全群抗性频率 94.12%〜100.00%,对中B 群、 分别为 100.00%和 88.89%〜100.00%,病圃鉴定叶瘟 1.75 〜2.30 级、穗瘟2.00级;中感白叶枯病(W 型菌 3〜5级,V 型5〜7
级。

在惠来县种植 3 年均表现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有较好的抗 性,同时也表现较好的纹枯病抗性,广 8 优 2168 抗倒性中强, 耐寒性中,种植户普遍认为,广 8 优 2168 相比目前推广的组合 表现出较好的抗性。

3 水稻“三控”配套栽培技术
3.1 秧田期栽培管理
1 )适时播种。

早稻
2 月底至
3 月初播种,播后盖膜保温。

晚稻7月18— 23日播种。

播种前晒种1〜2 d ,进行种子精选和 消毒,然后浸种催芽。

当达到“根一粒谷长、芽半粒谷长”时即 可播种。

3 级,整
中 C 群的抗性频率
(2)稀播匀播。

水育秧按秧本田比例1 : 10备足秧田,秧
田播种量150 kg/hm2 。

3)秧田水肥管理。

水育秧秧田施三元复合肥(含氮量15%
以上)375 kg/hm2作基肥,2叶1心施尿素45 kg/hm2和氯化钾45 kg/hm2作断奶肥,移栽前3〜4 d施尿素75〜120 kg/hm2作
送嫁肥。

在播种后至 1 叶1 心保持沟里有水,水不上秧板。

1叶1心
以后秧板才上水。

第2 叶到第3叶,采取湿润与浅灌相结合。

3
叶后保持浅水层,但不能淹没心叶。

4)秧田期虫害防治。

注意防治稻飞虱、叶蝉、稻蓟马、
稻瘟病等,移栽前3 d 左右喷施送嫁药。

3.2 本田期栽培管理
3.2.1返青分蘖期。

一是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早稻秧龄
25〜30 d、晚稻秧龄18〜20 d移栽。

栽插规格为20.0 cmX 16.7 cm 或20.0 cmX 20.0 cm栽插的密度为24.0万〜30.0万穴/hm2,
杂交稻每穴1〜2粒谷苗,基本苗数达到45万条/hm2以上。


是肥料施用。

施碳铵300〜375 kg/hm2或尿素120〜150 kg/hm2、
过磷酸钙225〜375 kg/hm2作基肥。

早稻插秧后15〜17 d,晚
稻插秧后12〜15 d,施尿素75〜105 kg/hm2、氯化钾75〜90 kg/hm2 作分蘖肥。

三是水分管理。

浅水分蘖,返青后施用除草
剂(拌细沙),当全田苗数达到目标穗数的80%时排水晒田,但
不要重晒。

四是结合施基肥施75 kg/hm2 茶麸防治福寿螺。

3.2.2拔节长穗期。

一是穗肥。

穗分化始期或拔节初期(早
稻移栽后35〜40 d,晚稻移栽后30〜35 d ),施尿素90〜120
kg/hm2、氯化钾75〜90 kg/hm2。

二是孕穗期前7 d停止晒田,
此后保持水层至抽穗。

三是注意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

插秧后40〜50 d 重点防治纹枯病1 次。

3.2.3灌浆结实期。

一是看苗补施粒肥。

破口期,叶色偏淡
且天气好,施尿素30〜45 kg/hm2 ,叶色偏绿或天气不好不施。

二是病虫防治。

破口期喷药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等,后期注意防治稻飞虱[4] 。

三是水分管理。

保持干干湿湿,养根保叶,收割前7 d 左右断水,不要断水过早。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