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兰州市第十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兰州市第十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们的出行方式日趋多样化,节能减排、绿色生活理念不断融入城市发展和百姓生活中,也让“绿色出行”理念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顾名思义,绿色出行指的是所有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的出行方式。
其中,步行或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都是绿色出行的代表。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共同努力下,我国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城市交通发展的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城市交通仍然存在许多突出矛盾,造成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交通压力巨大;二是机动车数量持续增长,但缺乏完善和足够的停车空间,导致机动车在路边停放,侵占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造成步行、骑行通勤不便;三是近年来共享单车成为热门出行方式,共享单车数量增加,但缺乏规范管理,存在随意停放、侵占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现象;四是部分城市路段没有划定非机动车道,导致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共用行驶空间,有时会出现非机动车占用人行道行驶的情况,造成安全隐患;五是步行、自行车是人均占有交通资源最小、污染最小的交通方式,由于交通空间分配的不合理,这些绿色出行方式日益萎缩。
这些问题不仅让机动车、非机动车及行人互相影响,通行不畅,还带来安全隐患,制约了绿色出行模式的推广。
除此之外,路面破损、林荫道不足等基础设施短板,也给市民步行或骑行带来不适。
绿色出行理念的普及之路漫漫而修远,也并非一日之功。
目前中国城市的慢行系统相较于国外城市仍处于发展阶段,还需以“应该做”为出发点,聚焦市民出行刚需。
根据城市发展及交通现状,从“可以做”的领域入手,对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及人性化等方面进行完善。
基于不同人群的行为习惯与需求特点,不断优化慢行交通系统,追求实实在在的效果,提高市民的出行体验,以政策为引导、以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保障,让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
(摘编自澎湃新闻《倡导绿色出行共建美好家园》)材料二: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在2020年世界无车日前夕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2003人参加),80.0%的受访者日常出行会尽量选择骑行、步行等慢行方式。
75.6%的受访者认为道路被停车占用等问题影响了慢行体验。
对于提升慢行体验,62.8%的受访者建议严格停车位设置规则,60.8%的受访者希望拓宽非机动车道。
53.0%的受访者提出机动车应该礼让行人和非机动车辆,44.1%的受访者建议打通非机动车道“断头路”,42.8%的受访者认为要保障好非机动车路权。
“有些自行车道本来挺宽的,但都让机动车占了,骑行的人反而没处骑。
司机在礼让行人方面做得也不好,有一次我在绿灯时过马路,居然差点被右拐的车辆撞倒,司机一点都没有减速让人的意思。
”金凌认为,相应的处罚、管理要跟上,这些问题不解决,单纯拓宽自行车道是没用的,绿色出行还是不安全不放心。
“太原近年来在公园绿道等慢行系统的建设方面进步很大,汾河周边都是绿道,可以跑步,礼让行人方面做得也很好,但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大家要去绿道跑步,需要走很远,期待以后的生活更加方便,能随时随地实现绿色出行。
”杨洋说。
(摘编自2020年9月24日《中国青年报》)材料三:
2020年9月21日傍晚,太原人民始终不见管理部门对社会车辆的禁行通告,这让许多人感到纳闷,为什么今年的“世界无车日”前夕没动静了?和往年大张旗鼓宣传不让开汽车上路,开汽车上路要罚款截然不同,难道“世界无车日”取消了?经过核实,“世界无车日”其实并没有取消。
“世界无车日”从前些年轰轰烈烈到如今无人提起,该不该被淡化?大家对此有了更加理智的思考。
无车日倡导绿色出行,但每年这一天几乎是在市民抱怨声中度过的。
每年365天,就这么一天有意义吗?过去之后解决不了实际问题,道路拥堵依旧,车辆排起长龙,更像走形式装样子,果真这样不如扔掉不要。
每年的“世界无车日”,在全国范围内的大中城市,上演市民挤公交车的场面,公交车全部投入运营难解近渴,而出租车甩客拒载率也会上升,给城市运行人为制造了更多麻烦。
除了出租车司机赚得钱包鼓鼓,就是公交司机全员上岗喊累,市民怨声载道有车不让开,出行难。
这样的无车日,还是没有的好。
没有“世界无车日”是直面现实关切民生的社会进步表现,让无车日成为一个普通日子,别成为一场闹剧给社会添堵了。
(摘编自2020年9月24日网易新闻)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绿色出行是指徒步或以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能够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的出行方式,这种出行理念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B. 当前造成我国城市交通突出矛盾的原因比较复杂,涉及城镇化进程加快、机动车和共享单车数量增加、非机动车道不完全独立设置等多个方面。
C. 太原市的慢行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比如人们无法随时随地实现绿色出行,而是要到很远的地方才有绿道。
D. 人们对“世界无车日”有了新的认识,对于是否淡化“世界无车日”这一问题的思考也变得成熟,这有利于向人们宣传和倡导日常的绿色出行。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步行、自行车在所有交通方式中人均占有交通资源和污染都是最小的,但在逐渐萎缩,部分原因是目前我国交通空间分配还不合理。
B. 和国外相比,我国城市的慢行系统只能说是处在发展阶段,所以普及绿色出行理念目前重点要放在“应该做”上面,没必要考虑“可以做”。
C. 中青报调查显示,要想让慢行做得更好,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可以从严格停车位设置规则、拓宽非机动车道以及机动车礼让行人、非机动车辆等方面着手。
D. 往年“世界无车日”大中城市市民挤公交车,导致公交车司机全员上岗都难解近渴,出租车甩客现象增多:这都是人为制造的麻烦。
3. 材料三认为“没有‘世界无车日’是直面现实关切民生的社会进步表现”,这和设立“世界无车日”是否矛盾,为什么?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养心殿维修保护工程,在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历史上,可能算不上大事。
仅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就有太和殿、慈宁宫等大体量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工程竣工;相比较来说,养心殿古建筑规模和体量要小得多。
然而,此次养心殿维修保护在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历史上,又可以算得上大事,不仅在于养心殿知名度高、影响深远,还在于此次养心殿维修保护被确定为“研究性保护项目”,这在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历史上是第一次。
面对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所出现的传统营造技艺传承后继无人、高质量材料不能正常使用、维修保护过程中记录与研究缺失等一系列问题,故宫博物院创新古建筑保护机制。
以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等作为示范项目,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对文物现状及维修保护进行全过程科学记录。
冲破古建筑工程招投标制度的制约,探索工匠招募制度,实现全过程人才培养,建立起故宫博物院古建筑保护传承队伍,为古建筑维修保护提供了经典案例,为文化遗产保护探索了可行之路。
(摘编自单霁翔《留住传统建筑的精髓》)材料二
4月15日傍晚,位于法国首都的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造成巴黎圣母院塔尖倒塌,建筑损毁严重。
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警讯。
我国是文物大国,与西方建筑以石结构为主不同,我国古代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留下的木质结构文物不胜枚举,毁于火灾的文物不在少数。
近年来,就有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的遇真宫主殿、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遭大火荼毒。
权威统计显示,2009年至2014年年初,全国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1300
余起,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火灾居首位,占总数近40%,电气原因占总数20%,其他原因依次为放火、玩火、吸烟、雷击。
这组数据让人悲哀,也说明我们在防火上还有较大改进空间。
在唏嘘中吸取教训,在喟叹中反求诸己,把我们的古建筑保护得更好,绝不蹈其覆辙,这应是我们的底线责任。
(摘编自王石川《巴黎圣母院火灾为重点文物保护再次敲响警钟》)材料三
古建筑的维修,根据其残损程度和工程性质,一般分为五种类型:
(1)经常性保养维护工程。
古建筑需进行经常性保养与维护,包括屋顶勾抹、局部补漏、梁柱和墙壁等支顶加固、庭院清理整顿、室内外排水等小型工程。
(2)抢险加固工程。
古建筑的某些部分在发生危及文物安全险情时要进行抢救,如支项、牵拉、堵挡、加固等应急工程。
(3)重点修缮工程。
古建筑进行较全面和较大规模的修缮,必须事先做好调查研究,在充分掌握科学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
(4)局部复原工程。
是指对存有遗址地面建筑残缺不全或已损毁部分的古建筑进行局部复原。
(5)保护性建筑与构筑物工程。
为了保护不可移动文物而附加的排水防洪堤坝、防雨房、消防站等安全设施,应与文物本身及环境风貌相协调。
(摘编自秦半两《古建筑施工修缮常见的五种类型与方法》)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此次养心殿维修保护工程可算得上大事,不仅因为养心殿地位特殊,更在于此次工程本身意义重大。
B. 2009年至2014年年初,全国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千余起,大多数是因生活用火不慎。
C. 古建筑重点修缮工程应经过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在充分掌握科学资料的基础上,再进行设计施工。
D. 为保护武当山古建筑群而修建消防站时,应充分考虑到建筑的风格、环境的风貌。
5. 下列古建筑的维修属于局部复原工程的一项是
A. 北京故宫太和殿更换破碎琉璃瓦。
B. 山西高平二郎庙木构件补接榫卯。
C. 锦州广济寺古建筑群修建拦雀网。
D. 巴黎圣母院被烧毁塔楼尖顶重建。
6. 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维修古建筑?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画者的悲哀
王鱼洋
李先生自认为算是个画家,他画了很多画,人物、风景、还有想象中的场景,可惜没卖出过几幅。
李先生总在想:是自己画得不够好吗?以前他有幸参加过一次画展,他的画夹在很多画家的画之间,很多看画的人站在他的画前停留了很长时间,也会感叹一句:“这幅画画得不错,很有意境。
”可是最后看了画的署名后,最终没人买他的画,因为没人见过他的名字,于是没人确定他的画未来是否会增值。
从此再没有画室愿意为他展示画作,因为觉得他的画不会卖出的。
他在自己的绘画世界里坚持了两年,而后家人都劝他放弃这项事业。
李先生看着自己快要接近于零的存折,也决定放弃画画了,虽然放弃画画就像让自己放弃生命一样难受,但他还是决定选择明智的放弃了,他去电器公司做了名普通的业务员,过了一个月波澜不惊的生活后他病倒了,因为他的身心都被巨大的空虚笼罩着,是一种离开了自己狂爱生活像被抽走半条命似的空虚。
他有气无力地在床上躺着,沉沉地睡去。
突然他觉得自己的脑袋被什么砸了一下,于是他醒了,却发现自己的身体变小了,而且在一个小学课堂里。
只听见老师严厉地对他说:“李云!你怎么又在课堂上睡着了!你知道这道题怎么做么?”虽然李先生震撼了好一会儿,但他渐渐反应过来自己穿越回了自己的小学时代,也就是说,他要重新从小学开始成长了。
记得小时候他不喜欢学习,只喜欢画画,但是老师从来不说他画得好,只说他玩物丧志,不务正业,一天不好好学习只知道画画,甚至连市里的画画比赛也不让他参加,反而推荐了画画一般,但是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参加了比赛。
但既然时光重来了,李云不想让悲剧重演,他努力学习,成为了三好学生,虽然他不像从前那样业余时间画大量的画,但是老师还是马上发现了他在画画上的天赋,并对他说:“李云,你真了不起,不光学习好而且画画也很棒,你是我见过的最有出息的学生,最近市里有画画比赛,你代表咱们班参加吧。
”李云对老师报以灿烂的微笑,虽然老师夸他的话听得很是别扭。
而后李云顺利地考入了重点初中,高中,大学。
但他此后几乎很少画画了。
大学毕业后李云开始投入了如火如荼的IT创业。
李云的事业很成功,甚至进了中国财富排行榜的前十名。
李云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但他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就像是做蛋糕时自己用了很高级的面粉揉糕点,然后又用了很贵的烤箱将蛋糕烤熟,最后又用了精致的盘子将蛋糕盛在里面,但是却忘了在蛋糕中放糖,而糖才是蛋糕的灵魂。
李云开始寻找自己灵魂中的糖,可惜很长时间没找到。
直到有一天李云参加了一个画展,看了那些形形色色的画,他的心灵似乎一下被什么击中似的——重新升腾出一种巨大的愿望:我想画画。
李云买了很多纸和染料开始重新画画,可是由于很长时间不画画了,手异常生疏,画了一幅又一幅,
没一幅画好了。
李云的秘书走进办公室看到李云的画,他试着揣摩李云的心意,想乘机讨好李云,自作主张地把李云的画放到拍卖市场拍卖。
当李云听说秘书把自己不成型的画拿去拍卖时有些生气,也有些惶恐,他想他的劣作拿到拍卖市场上一定会被嘲笑,第二天新闻会出现“李云不自量力拍卖难看画作”的头条新闻。
但过了一下午,秘书欢天喜地地向他报告喜讯:他的画作拍卖了二百多万元!李云闻听,不禁大跌眼镜,因为连他都清楚那幅画作无论是线条还是布色都糟糕得一塌糊涂。
可是为什么会有人愿意出二百万买这幅画呢?算了,不去管他,反正能得一笔意外之财总是好事,何况说不定是自己妄自菲薄了呢!
第二天写“IT精英画作拍卖二百万元”大字的新闻盖满网络及报纸版面,他开始受到各界朋友的恭维,李云变得飘飘然,也暗自得意起来。
虽然李云在网上也看到有关他画作的一些负面评论,李云看了评论微微一笑:那些文盲,不懂艺术。
有一天李云在街上闲逛,看到在街角的大厅外挂着某画家画展的牌子,但是画家的名号他从未听说,也没有几个人走进大厅。
李云觉得无聊,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便进去看画。
大厅里人很少,寥寥无几,李云在大厅走动,随意观看画作,那些画作气势磅礴,用色大胆,且极富想象力,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撼,李云越看越感到惭愧,李云站在一幅画作前朦胧中看到一个景象,又像一段不太真实的记忆——很久以前他也是个画者,那时他只是个画者。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放弃画画,过了一个月波澜不惊的生活后,李云病倒了,这样写既突出了画画对他的重要意义,同时为下文的穿越情节做了合理的铺垫。
B. 画者的悲哀其实也是社会与时代的悲哀,人们常常以名取人,以名气来定书画的价值,附庸风雅者众,往往只认名家名作,真懂艺术者寡。
C. 现实生活中李云性格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执着于自己的艺术创作,孤高自傲;另一方面又向往着世俗的成功,功利现实。
D. 李云从某画家的画展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这样的结尾虽然不像欧·亨利式的结尾那样出人意料,但同样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吸引读者去关注人物的命运变化。
8. 小说的标题是“画者的悲哀”,“悲哀”表现在哪里?
9. 小说采取穿越的形式,由实到虚,虚实结合,这样处理有什么样的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篇》)
材料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篇》)
材料三:(陈、蔡)遂使徒兵距孔子。
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
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
( 《孔子·家语》)
10. “游于艺”句中的“游”意思是_______,“艺” 指的是___________,
11. 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简要评析材料三中孔子的上述行为。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12.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在这西风肃杀的季节里,远离家乡在外打工的人们,只能通过电话传达自己对家人的牵挂之情。
B.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来不及欣赏阳春三月的青草初绽、冰雪消融,梨花带雨、樱花飞扬的盛春四月又要与我们擦肩而过。
C.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此番江南美景,是多少文人墨客、游子思妇心中难忘的美丽画面!
D.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在这喧嚣繁华的现代社会,要想守住心灵的一片净土,也许只能选择与世隔绝的生活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3.补写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以神仙借指楚怀王荒唐,不体恤民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称出游时的食物都可来自山间,肥美的鱼从溪水中捕捞出,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用泉水酿制的美酒,口味甘洌。
(3)韩愈在《师说》中对士大夫之智竟然无法赶上巫医乐师百工而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4.王华同学2020年6月6日因扭伤了脚到医院就诊。
经诊断,医生建议他在家休养3天。
请以王华同学的身份给班主任陈老师写一张请假条。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5.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两句话之间不必存在语意联系。
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如果说话的声音越大,就越接近真理,那么大喇叭就是真理的化身了。
四、写作(60分)
1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网络时代,生活愈发便利,动动手指便可享受购物、缴费、挂号等服务,然而在我们感受互联网科技带来的便利时,老年人群体却逐渐与“时代”脱节。
材料二担心日渐衰老的父母看病不方便,一位北漂女孩儿回家探亲时,为父母从手机上下载了看病软件,又手绘了8页示意图,帮助老人熟悉掌握软件操作流程。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能力。
A项,“指徒步或以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理解不全面,从“绿色出行指的是所有节约能源、提高能效、减少污染的出行方式。
其中,步行或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都是绿色出行的代表”中可知“步行或骑自行车”只是代表。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能力。
B项,“目前重点要放在‘应该做’上面,没必要考虑‘可以做’”分析有误,从材料一“还需以‘应该做’为出发点……根据城市发展及交通现状,从‘可以做’的领域入手,对安全性、舒适性、便捷性及人性化等方面进行完善”可看出同样需要考虑“可以做”。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可从两者的意图上分析是否矛盾:设立“世界无车日”的意图是倡导绿色出行;作者提出“没有‘世界无车日’是直面现实关切民生的社会进步表现”的意图也是希望解决实际问题,让无车日成为一个普通日子,真正做到大家能够绿色出行。
因为在实施过程中,这一天变成了人为地给社会添堵,“市民挤公交车,公交车全部投入运营也难解近渴,而出租车甩客拒载率也会上升,给城市运行人为制造了更多麻烦”“除了出租车司机赚得钱包鼓鼓,就是公交司机全员上岗喊累,市民怨声载道有车不让开,出行难”,现实中的“世界无车日”解
决不了实际问题,流于形式,也就达不到唤醒人们绿色出行意识的目的,所以两者并不矛盾。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B项,“大多数是因生活用火不慎”表述不当。
原文是说“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火灾居首位,占总数近40%”,“近40%”不能表述为“大多数”,仍应表述为“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火灾居首位”。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古建筑的维修属于局部复原工程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A项,结合“古建筑需进行经常性保养与维护,包括屋顶勾抹、局部补漏、梁柱和墙壁等支顶加固、庭院清理整顿、室内外排水等小型工程”分析,更换破碎琉璃瓦属于经常性保养维护工程。
B项,结合“古建筑的某些部分在发生危及文物安全险情时要进行抢救,如支项、牵拉、堵挡、加固等应急工程”分析,二郎庙木构件补接榫卯属于抢救加固工程。
C项,结合“为了保护不可移动文物面附加的排水防洪堤坝、防雨房、消防站等安全设施,应与文物本身及环境风貌相协调”等分析,古建筑群修建拦雀网属于保护性建筑与构筑物工程。
D项,结合“对存有遗址地面建筑残缺不全或已损毁部分的古建筑进行局部复原”分析,被烧毁塔楼尖顶取建属于局部复原工程。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该题,可以结合文中相关信息进行概括,根据题干要求,回到原文中筛选关键信息,分点概括作答即可。
结合材料一“故宫博物院创新古建筑保护机制……为文化遗产保护探索了可行之路”可知,可以创新古建筑保护机制,留住传统建筑精髄。
结合材料二“全国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1300余起……放火、玩火、吸烟、雷击”可知,应吸取教训,重点做好防火工作
结合材料三“古建筑的维修,根据其残损程度和工程性质,一般分为五种类型”,可以根据古建筑残损程度和工程性质,科学分类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