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义角度的构词法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语义角度的构词法研究
摘要:随着构词法研究的深入,各个角度研究构词法的成果已经初见成效,但无论从词法、句法角度,还是从音节、修辞角度,都与语义密不可分。
本文仅从语义角度对汉语构词法研究做相关论述。
关键词:语义构词法研究意义
一、汉语构词法相关研究概述
在语言研究中,构词法研究一直是个薄弱环节。
究其原因:一是中国的语言研究以“字”为中心,从文字的形、音、义分别衍生出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三大语言研究部门,人们很少注意到构词法的价值;二是受西方结构主义的影响。
人们在构词方面只关注词头、词尾等形式,而汉语缺乏形态变化,无法达到深入研究汉语内部结构问题。
因此,构词法很难在汉语研究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随着转换生成语法的兴盛,构词法研究开始得到学者们的重视。
郭绍虞认为:“只有第一步从构词法学起,才能切合汉语的语法研究:因为明白了词与词组的结构,自然会明白造句法的”[1]750。
郭将构字、构词与分析整个语言结构联系起来,具有开创性。
构词法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发现许多构词现象无法用语法来解释。
刘叔新指出复合词结构应属于词汇问题,“其实,不仅复合词,各种词及其变异的结构方式,词汇学都理应全面加以描写分析。
另外,语言构造新词的各种方法,如直指或喻指的组合法……联绵法等等,都毫无疑问须由词汇学去研究。
”[2]
汉语基本上是无形态标记的语言,无论是字、词,还是句子,都很难做纯粹的结构分析,谈到结构形式就离不开语义内容了。
实际上,“对任何角度的研究都很难摆脱意义来进行”[3]261。
二、基于语义角度的构词法研究
对汉语复合词的结构分析是从语义开始的。
《马氏文通》虽没有专章讨论构词法,但对于构词法的描写已经散见于各章之中。
“马氏继往开来,为我们提供了现代化的构词研究雏形的第一人”[4]16。
后来的学者都相继做过研究,如:薛祥绥、胡以鲁、黎锦熙等,但是都缺乏系统性,更是把语法、语义角度混合在一起研究。
词汇学家认为,在语素组合成词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参与组合的语素能否在意义和习惯上相互搭配,虽然绝大部分复合词可以套用句法模式结构,但在研究构词规律的基本观点上,词汇学家主张“意合”的结构方式。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孙常叙、武占坤、王勤等人,七八十年代的任学良、李行健、符淮青、葛本仪、刘叔新等,九十年代的周荐、黎良军、徐通锵、杨振兰等都对语义构词进行了研究。
孙常叙首先用意义关系代替结构关系,从而突破了用语法控制词结构描写的模式。
受孙氏影响,不少学者采用了类似的提法。
如:武占坤、王勤写的《现代汉语词汇概要》把合成词句法结构归为:(1)修饰格(2)支配格(3)并列格(4)因果格(6)说明格[5]86-98。
在偏正式合成词分析中,孙常叙提出分化造词中“语义作用”的概念,对分化造词的语义进行了26种分化分析。
受孙氏影响后,刘
伶、许威汉和任学良等都对偏正式合成词的语义进行了分类。
葛本仪《汉语词汇研究》提出构词中的结构规律和逻辑思维是密不可分的,给构词法注入了逻辑学的内容。
语言规则和逻辑规律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
把构词规律对应为8种逻辑关系:(1)同一关系(2)同位关系(3)对立关系(4)从属关系(5)限定关系(6)支配关系(7)判断关系(8)重合关系[6]99-108。
葛本仪提出的构词逻辑基础,使在从语义上研究构词法也迈进了一步。
刘叔新在《汉语复合词内部形式的特点与类别》(1985年)中指出,“词的内部形式是词义最初形成时反映事物对象的特点所采取的形式,它为词形所制约和固定”[7]。
他根据对象具有什么特点这一准则,把复合词的内部形式划分为实质的和表征的两大类,并把复合词结构类型分为:质限格、态饰格、支配格、陈说格、补足格、并联格、重述格等等。
这里涉及到了从语义方面来看词的构成了。
符淮青把词义和语素义关系总结为五种类型。
这5种类型是:(1)语素义直接地完全地表示词义(2)语素义直接地但部分地表示词义(3)语素义和词义间接联系,词义是语素义的引申比喻义(4)部分语素在构词中失落原义(5词义完全不用它原有的语素义[8]223-224。
符淮青提出了这5种类型,开创了语义构词的先河。
周荐(2004)对《现代汉语词典》所收的5600余个条目进行了统计,发现双音复合词有32346个,其中能用句法模式释的占
95.57%;不能或难以用句法模式加以解释的占3.4%。
这里要涉及语
素角度分析了。
周荐先生按词汇间语素的意义角度,对出现的的32346个双音节复合词作了归纳、研究,得出9个一级类,30个二级类,106个个三级分类,有些三级类还进行了四级类的划分,使我们对复合词意义结构方式的全貌有了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
[9]21-66
徐通锵在他的《语言论》(1997)中对原有构词法研究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持否定态度。
他认为“汉语词的构造最主要的是语义问题,需要重点弄清楚词内字与字之间的语义关系”[10]364。
把汉语构词法分为两类:向心辞和离心辞。
张志毅在《词汇语义学》一书中列出了语义组合的16种规则,即:(1)同素规则(2)施事规则(3)受事规则(4)同系规则(5)形容规则(6)同向规则(7)同层规则(8)同类规则(9)分布规则(10)语体同一规则(11)态度同一规则(12)倾向同一规则(13)修辞规则(14)传统规则(15)习惯规则(16)音节协调规则。
其中一些是有关语义构词的,但是有一些也是语法、语音、语用方面的。
朱彦在《汉语复合词的语义构词法研究》(2004)一文中,从纯语义的角度重新审视构词法。
他借鉴格语法理论、认知语言学等相关新理论及知识结构的网络模型理论,运用了论述结构分析方法,对汉语复合词内部语义结构进行了全面地形式化的描写,理论意义重大,体现了深入到理论底层的研究。
语义构词规则与计算机相结合来理解词义、预测新词语等应用
中,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苑春法等对句法模式表现的构词方式和按词性表现的构词类序所进行的研究;亢世勇等的基于数据库的现代汉语语义构词法初探。
通过构建《汉语语义构词数据库》,结合计算机进行统计,亢世勇等初步归纳了现代汉语双音合成词语义构词的具体规则。
三、语义构词研究的现实意义
从理论上说,语义构词法研究区别于以往的语法形式研究,能够加深对汉语词法特点的认识,揭示词汇系统的性质,推进汉语词汇语义学的发展,丰富和完善汉语词汇语义学理论。
从实践上说,可以进一步推动语言应用研究。
(1)信息处理:研究语义构词规则,并与计算机相结合,可以让计算机更好地理解词义,从而推动机器翻译的准确率;通过原有词汇语义结构的研究,可以预测新词语义类,为计算机识别新词语做准备。
推进我国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从而推动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
(2)词典编纂:弄清词语的语义结构可以使词典释义、编排更加科学。
近年来,语义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被应用于词典编纂中。
(3)对外汉语教学:理清复合词的语义结构,可以使汉语学习者提高理解、记忆词语的能力,从而提高汉语学习效率。
四、结语
汉语构词法虽然开始较早,但是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理论及应用都比较薄弱。
近年来,人们对构词法从不同理论、不同层面进行研究,构词法研究不断深入,呈现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特点,
出现了许多构词法研究专著。
值得一提的是《汉语构词法研究》(潘文国等,2004)对近百年的汉语构词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梳理。
随着研究的深入,构词法研究取得了越来越丰硕的成果,从单纯的关注形式到深入到语义内部,语义角度构词法研究得到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绍虞.汉语语法修辞新探[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刘叔新.复合词结构的词汇属性问题[j].中国语文,1990(4)
[3][4]潘文国叶步青.汉语的构词法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武占坤,王勤.现代汉语词汇概要[m].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
[6]葛本仪.汉语词汇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7]刘叔新.汉语复合词内部形式的特点与类别[j].中国语文,1985(3)
[8]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9]周荐.词汇学词典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0]徐通锵.语言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11]孙常叙.汉语词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2]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72
[13]朱彦.汉语复合词语义构词法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