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开征碳税的税率问题研究_以石化塑胶行业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 碳税在西方国家已实行多年, 实践证明碳税是控制碳排放的有效经济手段。 本文以碳税率为主要研究对象 , 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 , 以灰色 GM ( 1, 1) 预测模型为基 础, 结合柯布道格拉斯函数 , 研究我国因开征碳税而引起的产 值及 CO2 排放量的变 化, 对石化塑胶行业在不同税率下的碳排放成本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开征碳税可以实现我国 的减排目标 , 且应针对工业企业采取逐步提高的碳税收策略。 关键词 : 低碳经济; 能源需求 ; 减排成本; 碳税率
[ 16] [15] [ 11]
、魏涛远 ( 2002)
[11]
、吕振
东 ( 2009) 等。 本文主要采用了灰色系统理论与 CGE 模型中的生产函数部分。灰色系统理论是 ! 通过对部分 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实现对现实世界的确切描述和认识∀ , 其中灰色 GM ( 1, 1) 是对某一个指标 的发展变化情况 所作的预 测, 其预 测结果是 待预测指 标在未来 各个时期 的具体数 值 ( 刘思 峰, [ 17] 2008) 。对于生产函数的分析主要以统计分析为基础, 使用分析工具为 E view5 0, 认为企业的产 值不仅仅受到资本与劳动力的影响 , 还受到能源消耗量与税收的影响。 % 42 %
第 1 期 ( 总第 156 期 ) 2011 年 1 月




Collected Essays on Finance and Economics
N o. 1 ( General, No. 156) Jan. 2011
我国开征碳税的税率问题研究
以石化塑胶行业为例 李岩岩, 赵湘莲
( 南京航 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江苏 南京 210016)
_ 5 _ + _ + _ + _ +
MAX i= 1S i
( 1) % 43 %
财经论丛 MAX e
_
2011 年第 1 期
5
MIN i= 1Ei
_
( 2)
4. 约束条件 第一, 生产必须满足最低需求, 即 S i s &Di ; 其次 , 排放量尽可能小 , 不能超出其最大范围, 即 E i ∋ Ei + e 。 根据灰色理论可知, 由于数据的离散型性, 为了预测的准确性 , 往往可以对数据进行区间预 测, 也就是说离散的数据有着一个上限函数和下限函数, 一般可呈喇叭带。那么, 显然 , 对于第一 个约束条件我们可以用灰色理论的下限函数预测来实现, 第二个约束条件可以通过能源消耗的上限 函数预测来实现。 ( 三) 基于 GM ( 1, 1) 的预测结果 数据主要来源于 2003- 2008 统计年鉴, 以 2000 年为基础进行对产值进行 CPI 调整后进行预测。 为了保证预测的精度 , 在预测数据的取值上以 2003 至 2008 年的数据为基础进行, 根据灰色理论的 GM ( 1, 1) 模型的结果, 其中各行业预测的发展系数范围在 [ 0 1314, 0 1948] 区间内, 平均相对 误差值在 [ 1 29% , 8 17% ] 区间内。在生成的 1 AGO 基础上得到产值预测下限数据如表 2 所示。 从各年的统计年鉴上易获得以标准煤为基础的能源消耗总量, 所以对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测算 主要是以能源消耗量为基础。根据灰色理论的 GM ( 1, 1) 模型预测的结果 , 其中各行业预测的发 展系数范围在 [ 0 0286, 0 1089] 区间内, 平均相对误差值在 [ 0 14% , 5 11% ] 区间内。在生成 的 1 AGO 基础上得到能源量上限预测数据如表 2 所示。
[8] [ 7] [ 6] [ 5]
年提出针对不同类型的能源实行不同的征收标准, 比如汽油在 2012 年征收 29 5 元 吨, 到 2020 年 [ 9] [ 10] 征收 118 元 吨 。此外, 高鹏飞等 应用 MARKAL MACRO 建模工具, 建立了评价碳减排政策的模 型, 研究了碳税对我国碳排放和宏观经济的影响 , 分析不同税率将会给宏观经济带来的不同影响。 魏涛远等 通过一般均衡分析模型, 根据生产部门和我国居民的能源消费量 , 设定了两种碳税税 率, 指出征收碳税短期内对经济和碳排放量的影响都很大 , 而长期的影响则很小。 我们可以看出, 西方国家在实施碳税的时候主要征税对象都是工业企业, 而且出于对企业竞争 力的保护 , 一般会有一定的税收优惠。而我国碳税尚属起步阶段, 对于碳税还处于研究阶段 , 对于 征还是不征、征多少、何时征还未达成共识 , 所以本文主要以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为基础, 研 究我国碳税税率的水平。 ( 三) 研究方法 国外学者对于碳税收的研究主要是基于 Leontief 和 C D 函数 , 以及嵌套的 Leontief 和 CES 函数, [ 12] [ 13] [ 14] 构建了如 GREEN 模型 ( 1992) 、CETA 模型 ( 1992) 、DICE 模型 ( 1999) 等等。目前对于能源 税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采用 CGE 的一般均衡分析 , 如贺菊煌 ( 2002)
中图分类号 : F812 4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4 4892 ( 2010) 06 0041 07
2009 年 12 月 7 日 ,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 ! 低碳经济∀ 已经深入人 心。减少碳排放量, 优化经济结构 , 缓解温室效应, 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的 主要目标。如今 , 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完善的二氧化碳税收制度 , 并取得了良好 的节能减排效果。如何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 , 结合我国目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 构建适合我 国的碳税理论和应用体系 , 则是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来看, 税 收是一种有效的经济手段 , 具有宏观调控、指导经济的功能, 因此 , 从税收角度调控二氧化碳的排 放, 则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表 1 石化塑胶行业在工业中两项指标比重 行 业 2002 0 257 0 151 2003 0 250 0 185 2004 0 250 0 146 2005 0 242 0 152 2006 0 236 0 151 2007 0 236 0 149
能源消耗量比重 产值比重
资料来源 : 根据 # 中国统计年鉴∃ ( 2002- 2008 年 ) 计算整理而得。
李岩岩等
我国开征碳税的税率问题研究
二、碳税率的核算过程
( 一) 研究对象 根据国家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 在能源消费总量中 , 工业占据了很大部分, 从 2002 年至今一 直保持在 70% 左右 , 特别 是煤 炭、 原油、天然 气和 电力 这 四种 能源 , 在工 业消 费 总量 分别 在 90 9% 、 99 2% 、73 3% 、72 2% 以上。因此 , 本文主要讨论的征税内容为该四种能源所排放的二 氧化碳。 根据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 GB T4754 2002∃ , 工业企业主要划分为采矿业、电子行业、家 电行业、石化塑胶行业、金属非金属行业、机械设备行业、汽车行业、煤电水气行业等 , 其中石化 塑胶行业包括了 ( 1)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 ( 2)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 ( 3) 化 学纤维制造业 ; ( 4) 橡胶制品业 ; ( 5) 塑料制品业。在对 2002- 2008 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中发现, 石化塑胶行业能源消耗一直占据了工业能源消耗总量 25% 左右, 产值却在 15% 左右 ( 见表 1) 。而 且在现实生活中 , 化工企业往往与居民生活联系紧密 , 化工污染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 , 本文 的研究对象主要石化塑胶行业的碳排放控制。
一、研究背景及方法
( 一) 研究背景 根据我国公布的 #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008∃
[ 1]
可知 , 2006 年世界能源消费总量为 8084 44 百万
吨标准油 , 中国为 1201 85 百万吨标准油 , 比重约为 14 87% , 仅次于 OECD 和美国, 排名第 三。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 ! 世界银行 WDI 数据库∀ 的 2006 年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中, 世界为 3 03 吨标准油, 中等收入国家为 6 85 吨标准油, 中国为 8 89 吨标准油 , 世界排名第八 ; 在 该数据库 中, 1990 年- 2005 年世界平均 CO2 排放年均增长率为 1 6% , 中等收入国家为 2% , 中国为 4 6% , 并且在 2005 年世界 CO2 排放量人均为 4 5 吨, 中国人均则为 4 3 吨。可见 , 在我国实施 CO2 排放控 制已经刻不容缓。 ( 二) 文献回顾
收稿日期: 2010 09 09 基金项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 ( V0731 092) ; 教育部规划基金资助项目 ( 10YJA630217) 作者简介: 李岩岩 ( 1982 ) , 女, 安徽亳州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 南京审计学院讲师; 赵湘 莲 ( 1966 ) , 女, 河南许昌 人,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 41 %
财经论丛
2011 年第 1 期
对排放 CO2 征收碳税是西方国家控制碳排放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 已经开始征收碳税的国 家有芬兰、挪威、瑞典、丹麦、荷兰等。 芬兰于 1990 年引入二氧化碳税, 主要是针对矿物燃料中含碳量征收碳税, 起初只在工业征税, 约合 1 45 美元 吨二氧化碳。1995 通过对矿物燃料征收碳税使得电力部门也被纳入征税范围, 税率 [ 2] 约 8 34 美元 吨二氧化碳, 并且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百分之五 , 可不缴税 。挪威 1991 年实施碳 税, 平均税率为 21 美元 吨二氧化碳 , 其中汽油税率最高, 为 51 美元。到 1999 年平均 税率约为 18 2 美元 吨二氧化碳, 其中汽油最高为 44 1 美元, 其次是北部石油开采 , 采油业为 37 2 美 元, [ 3] [ 4] 天然气开采为 42 3 美元 。目前, 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依然是高税率, 约为 65 美元 吨二氧化碳 。 瑞典 1991 年进行了能源税改革 , 改革内容主要是碳税和燃料能源税 ( 不包含燃料中包 含碳的部 分) , 开始征收碳税 , 起征点较高, 征收 标准是 0 25 瑞典克朗 千克 ( 约合 34 12 美元 吨二 氧化 碳) 。征收对象主要为家庭和企业。对于家庭方面主要是通过电力使用征税。对于企业方面, 为了 保护企业的竞争力 , 开始的时候, 工业部门 在只需要交纳 50% 的 税费, 对一些高能耗工业行 业, 如采矿及电力行业, 则税收豁免 。丹麦于 1992 年开始对家庭和工业行业征收碳税 , 约合 14 3 美 元 吨二氧化碳。在最初的时候, 丹麦在对企业和家庭实施同等税率的情况下 , 为了保护和促进企 业的发展, 又出台各种税收补 偿及优惠措施, 使得工 业企业的征税 额度约家庭税额 的 35% 。到 1999 年签订减排协议的轻工业缴纳 100% 碳税 , 约合 16 美元 吨二氧化碳 。 1990 年荷兰把碳税作 为环境税的一部分, 1992 修订为能源 碳税 , 比例各为 50% 。征收对象主要是使用矿物燃料的, 电 力部门因为使用燃料也被纳入征税部门 , 1995 的税率约合 25 美元 吨二氧化碳。在 2007 年, 荷兰 引进一个以碳为基础的包装税资助 , 主要是鼓励生产者制造可回收的包装物, 以实现到 2012 年回 收 65% 的包装物的目标 。 对于国内来说 , 我国碳税尚处于起步阶段 , 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发改委在 #中国碳税税制框 架设计∃ 中提出建议 2012 年前后征收碳税 , 每排放一吨征 10 元 ;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在 2009
( 二) 核算约束条件 从企业自身而言 ,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追求利润最大化 , 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说 , 社会 又会要求企业污染尽可能的低 , 二氧化碳排放尽可能的少。但是高利润与低排放之间往往存在着矛 盾, 因此 , 我们在进行税率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 企业的产值 根据投入产出理论, 企业往往希望较少的投入可以获得较高的产出 , 假定企业的产值用 Si 表 示。企业的产出不可能是一个无上界的值, 因此企业的产出一般都会允许有一定的波动范围。也就 是说 , 可能根据自身生产情况有最高产值的限制 , 也可能因为市场需求有最低产值的要求。设其波 动范围为 [ s , s ] , 则企业产值波动范围是 [ S i s , S i + s ] 。 2. 二氧化碳的排放 假定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Ei, 同理, 根据产出的限制其有最高的排放量限制 , 根基最低的 技术及生产要求 , 其有最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假定其波动范围为 [ e , e ] , 则二氧化碳排放量 的波动范围为 [ Ei e , E i + e ] 。 以上中 i= 1, 2, 3, 4, 5, 分别为 ( 1)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 2) 化学原料及化 学制品制造业; ( 3) 化学纤维制造业 ; ( 4) 橡胶制品业; ( 5) 塑料制品业。 3. 目标函数 根据产值最大化及排放最小化的要求, 则可以用函数表示如下 MIN 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