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护 第八章不同年龄、阶段的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心理护理的实施程序: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遵循伦理学三原则:无损于病人心身健康,不违背病人主观意愿,不泄露病人个人隐私; 有效的沟通技巧:主动与病人建立融洽的言语与非言语沟通,注意文明性用语、安慰性 用语、治疗性用语、规范性用语,注意面部表情、目光接触、健美姿态、恰当手势、人 际距离、触摸等; 2)、全方位采集心理信息: 通过临床观察法、访谈法观察病人的表情,倾听病人或其亲属的叙述,收集反映病人心 里状态的信息; 3)、客观量化的心理评估: 借助心理评定量表对病人进行客观化的心里评定; 4)、确定病人的基本心态 确定病人病人基本心理状态的性质、负性情绪的强度。 5)、析出主要影响因素: 析出病人不良心态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人格类型、生活事件、家庭、学校、职业等微 环境压力等; 6)、选择适宜的干预措施:安慰、鼓励、保证、疏泄、指导、解释、陪伴等 7)、评估实施效果 8)、确定新的方案
三、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特征 标准化是心里测验的最基本要求,只有通过一套标准 程序,并具备主要的心理测量技术指标,而且达到国 际公认水平的测验才能成为标准化测验;
1、常模:一种可供比较的标准量数: 包括: 均数 百分位常模:如P25、P75等; 划界分常模 比率 2、信度:测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程度,达到0.7以上是信 度高的标志;通常能力信度0.8以上,人格信度0.7以上 包括: 重测信度:同步时间测试结果的一致性; 分半信度;包括奇偶分半测试结果的一致性; 正副本相关:正副两个平行本测试结果的一致性;
人格测验:EPQ、16PF、MMPI 临床评定量表:SCL-90、SDS、HAMA 护士用住院观察量表:NOSIE
第六章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的概念:(掌握) 指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活动,帮助病人在 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的身心状态。 心理护理是整体护理的核心成分并贯穿于整体护理的全过程 心理护理可以分为个性化或共性化护理,或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心理护理
二、青少年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心理特点(1).震惊与否认急噪与焦虑(2).失望与悲观(3).寂寞与孤独 心理护理 (1).实施认知调整与心理护理 (2).协调并促进病友间的相互了解,丰富病人的精神生活 (3).保护病人的自尊心 (4).满足病人参与活动的需要 三、中年(更年期)病人的心理护理 心理特点 焦虑与急躁 悲观与抑郁 更年期综合征
心理护理 主动关心病人,当好病人的参谋与顾问 尊重病人的人格 体贴和关心更年期病人
四、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 心理特点:1自尊心强 2.自卑和无价值感 3.敏感与多疑 4.固执与刻板 5.孤独与寂寞 心理护理 1.尊重老年病人的人格2.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3.调节好病人的生活4.指导克服不良心理
第三节
不同疾病阶段病人的心理护理
个护理; 共性化心理护理: 从满足病人需要的一般规律出发,解决病人同类性质或共同特征心里问题的心理护理, 如癌症病人的护理; 有意识心理护理: 护士自觉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以预先设计好的语言和行为,实现对病人的心理 调控、心理支持或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 无意识心理护理: 客观存在于护理过程每个环节、随时可能积极影响病人心理状态的护士的一切言谈举 止。
3、效度:测验结果所能代表要测验行为的真实程度。 包括: 内容关联效度:测试的项目反应测查内容的程度, 如智力测验的题目一定要反应受试的智力水平; 效标关联效度:测验结果与某一标准行为进行相关 检查,如智力与学习成绩的关联性; 结构关联效度:反应测验与所依据的理论的一致性 程度;
第四节
临床常用量表
4、评估实施效果: 对病人进行分析,了解问题行为改变的情况,评估是否达到预期 的目标和终止心理护理的时间;
5、巩固效果、确立完善方案 培养病人形成自我心里调适和自我心理护理能力
心里测验 一、概念: 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 数量化的价值。 心理测验的特点及局限性: 心理测验具有间接性 心理测验具有相对性 心理测验具有客观性 二、常用心理测验分类 个别测验与团体测验 言语测验与非言语测验 结构测验和无结构测验 能力测验和其他测验:能力测验、人格测验、 记忆测验、神经心理测验、适应行为评定量 表、精神病学评定量表
三、疾病恢复期的心理护理 心理特点:1.心理反应2.兴奋与欣慰3.焦虑与忧伤4.悲观与绝望5.依赖与退缩 主导心理需要:信息需要 心理护理:.提供信息与知识;心理支持与疏导;自护行为塑造;认知治疗。
第七章
临床心理护理方法
概述
第一节
护士临床心理护理的职责范围:
1.对病人的心理护理与心理干预; 2.帮助病人提高对疾病治疗及自身情况的认知水平; 3.辅助心理专业人员开展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进行护理评估; 6.确立评价心理护理和干预效果的标准及方法 心理支持法(掌握) 定义:在精神上给病人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支持和援助。 理论基础:人在患病时需要得到理解、同情、关心、鼓励和支持,需要了解有 关信息和对各种疑问和顾虑的解答,心理支持法可提高病人对现实刺激的适应 力,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方法:解释、鼓励、保证、指导和促进环境改善; 心理支持疗法一般原则:(掌握) 1、提高适当的支持:在病人面临心理危机或挫折时给予安慰、同情、鼓励和关心;提供 支持时应考虑病人所面临心理挫折的严重性,病人本身性格和自我成熟度,适应问题的 方式以及应对困难的经历; 2、调整对应激源的认知评价:改变病人对于困难和挫折的看法; 3、善用各种支持资源:帮助病人重新认识内外的各种资源,主要是有效的人际关系及自 身的优势; 4、排除面临的困难:帮助病人减少或消除一些困难; 5、提高应对能力:改进不当的行为方式,采取积极成熟的应对技巧;
心护 第八章不 同年龄、阶段的 护理
(二)需要的特点
(1).需要的内容的错综复杂性;(2).主导需要的不稳定性;(3).心理需要的特异性。
二、病人常见的心理变化
认知活动变化 人格行为变化 主观感觉异常; 精神衰弱型 猜疑与怀疑。 疑病型 情绪活动变化 歇斯底里型 漠不关心型 焦虑 恐惧 自我概念变化与紊乱 抑郁 自我概念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监控; 愤怒 意志活动变化 住院患者的自我概念变化表现为低自尊、自信心下降、 自我价值感丧失、自我否定、自我厌恶和自杀企图; 依赖 退缩
第二节
不同年龄阶段病人的心理护理
一、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
心理特点:分离性焦虑;恐惧;皮肤饥饿;行为异常;思念亲人 心理护理措施有:
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心理护理 原则与方法 婴幼儿:接触、抚摩、玩耍; 病房的环境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学龄前儿童:主动接近、态度和蔼、动作轻 保护儿童的自尊; 柔、多途径沟通、改善环境、鼓励与温情; 解除或缓解儿童的恐惧情绪; 学龄期儿童:安慰与关怀、病情讲解、鼓励 重视与父母的沟通 与强化、丰富生活。
临床心理护理的基本程序:(掌握)
1、收集临床资料、探索心理行为问题: 问题行为的表现:问题行为出现的频率、程度和持续时间; 问题行为的病因:问题行为发生发展变化的相关心理因素; 问题行为的影响因素:环境、社会因素 2、分析确认心理行为问题: 测量和记录:病人自我观察和监督; 功能分析:对记录结果进行分析,证实环境因素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如是否有引起 行为反应的环境因素;行为结果是否对问题存在强化效应; 3、实施干预措施: 选择护理方法,要考虑:该方法被证实对这一问题行为有效;考虑在测量中的各种 相关因素;具有配合心理护理的能力和条件; 指导和实施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前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目的、原理等的指导,与病 人多交流,提高参与意识;
心理护理 有效沟通 满足各种需要 心理支持与疏导 认知干预
一、疾病初期的心理护理 心理特点 心理反应 否认与侥幸 抱怨与负罪感 恐惧与忧心忡忡 轻视或满足 陌生与孤独 主导心理需要:尊重与安全
二、疾病发展期的心理护理
心理特点1心理反应2.接受与适应3.担心与焦虑4.沮丧与厌倦 主导心理需要:安全、信息与感情需要。 心理护理 保持良好护患关系,调节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