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培优易错试卷流程图辅导专题训练附详细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
1.镁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溶质主要含NaCl 和MgCl 2等)中提取的,主要步骤如下:
(1)工业生产中,加入试剂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试剂②的名称为______; (2)写出无水MgCl 2在熔融状态下电解制取金属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反应。
【答案】MgCl 2+Ca (OH )2=Mg (OH )2↓+CaCl 2 稀盐酸 MgCl 2
通电Mg+Cl 2↑ 分解
【解析】
【分析】
流程图题,由图分析氯化镁转化为氢氧化镁,通常加入氢氧化钙,通过氯化镁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过滤可实现分离;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无水氯化镁熔融状态下电解生成镁和氯气,属于分解反应。
【详解】
(1)、氯化镁转化为氢氧化镁需要加入氢氧化钙进行反应,氯化镁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MgCl +Ca(OH)=CaCl +Mg(OH)↓;结合流程图分析,由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需加入的试剂为稀盐酸,因此试剂②为稀盐酸;
(2)、由流程图可知无水氯化镁在熔融状态下电解生成镁和氯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2MgCl ()Cl +Mg ↑电解熔融;该反应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生成物,故反应的类型为
分解反应。
【点睛】
本题为流程图题,解题时认真观察流程图,结合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选择合适的试剂,再正确书写方程式,选择合适的方法实现物质的分离。
需要注意的时利用海水中的氯化镁转化为氢氧化镁时,加入碱液实现转化,工业上通常加入的物质是氢氧化钙溶液,成本比氢氧化钠要低,再利用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得到无水氯化镁之后,在熔融状态下电解可以得到单质镁和氯气。
2.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能源和资源.
(1)家用燃料的更新过程如下:煤→液化石油气或管道煤气→天然气,下列有关家用燃料更新的理由,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A天然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B气体燃料比固体燃料利用率更高
C天然气作为燃料可避免温室效应的发生
D煤仅仅用作燃料烧掉浪费资源
(2)水是生命之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①设法除去硬水中的________,可以使硬水软化成软水.
②公共场所可利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主要起
________作用.
(3)海水中有大量可以利用的化学资源,其中所含的氯化镁是金属镁的重要来源之一.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可按如图流程进行:
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A步骤I通过一步反应即可实现.
B步骤II、III、IV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纯氯化镁
C步骤V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在此流程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4种
②在此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
(4)家中蒸馒头常用的纯碱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实验小组要测定该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取12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此时烧杯中没有不溶物,共消耗稀盐酸72.4g,测得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80g.请帮助实验小组完成以下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___
②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
【答案】BD 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吸附 B 氯化氢 4.4g 88.3%
【解析】
【分析】
【详解】
(1)A、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之一,属于不可再生能源,A错误;
B、由于气体燃料与空气接触面更大,燃烧更充分,故气体燃料比固体燃料利用率更高,B 正确;
C
、天然气作为燃料也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不可避免温室效应的发生,C 错误;
D 、煤仅仅用作燃料烧掉浪费资源,还可以深加工成各种产品,减少环境污染,D 正确。
故选BD 。
(2)①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的水,所以设法除去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可以使硬水软化成软水;
②公共场所可利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活性炭主要起吸附作用;
(3)①A 、步骤I 是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通过一步反应不可实现,不符合题意;
B 、步骤II 、III 、IV 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纯浓度更高的氯化镁,符合题意;
C 、步骤V 中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不符合题意;
D 、步骤I 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步骤II 氢氧化钙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属于复分解反应;步骤III 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步骤IV 蒸发结晶,不属于化学变化;步骤V 氯化镁电解生成镁和氯气,属于分解反应;故此流程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3种,没有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②生成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还可以和氢氧化镁反应,所以在此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氯化氢;
(4)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g+72.4g-80g=4.4g
②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
2322Na CO +2HCl=2NaCl+H O+CO 106444.4g x
↑
106=44 4.4g =10.6g
x x
所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6g 100%88.3%12g
⨯≈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8.3%。
3.如图是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图(个别产物可能略去).其中A 、B 常温下均为液态,且组成元素相同;F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请回答:
(1)A的名称是_____,在反应①中,物质X起_____作用;
(2)说出物质Z的一个用途_____;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反应①﹣⑥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_____种.
【答案】双氧水或过氧化氢溶液催化做导线等 CaO+H2O = Ca(OH)2
CuSO4+2NaOH=Na2SO4+Cu(OH)2↓ 3种
【解析】
【分析】
已知F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F是碳酸钙,最后得到了蓝色沉淀,由此可以推出D为氢氧化钙,则可想到是生石灰和水化合生成了氢氧化钙,又因为已知A、B常温下均为液态,且组成元素相同,可以推知B是水,A是双氧水,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可生成水和氧气,所以X是二氧化锰,C是氧气,最后生成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则往前推一下可知H是硫酸铜,再往前推测可知E是氧化铜,则Z是铜。
【详解】
(1)A的名称是过氧化氢溶液,在反应①中,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物质X起催化作用;
(2)物质Z是铜,它的一个用途是做电线;
(3)反应②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 = Ca(OH)2;
(4)反应⑥是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SO4+2NaOH=Na2SO4+Cu(OH)2↓;
(5)反应①过氧化氢生成氧气和水是分解反应;反应②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③是氧气和铜反应生成氧化铜都是化合反应,④⑤⑥都是复分解反应,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3种.
4.氮化亚铜(CuC1)常用作有机合成工业中的催化剂。
下图是工业上用印刷电路的蚀刻液的废液(含FeCl3、CuCl2、FeCl2) 生产CuCl2的流程并制得FeCl3蚀刻液。
[资料](1)氯化亚铜是一种白色晶体,微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及稀硫酸;
2FeCl+Fe=3FeCl
(2)32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废液中加入铁粉时,滤渣1的成分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滤液1、2合并后与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流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非金属元素有____________( 填元素符号)。
分离、提纯CuCl晶体过程中的“系列操作”包括“调pH、_________洗涤、低温烘干”。
为得到纯净的Cucl晶体,可用下列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进洗涤。
a.乙醇
b.蒸馏水
c.氯化钠溶液
【答案】Cu、Fe 2FeCl2+2HCl+H2O2=2FeCl3+2H2O O、S 过滤 a
【解析】
【分析】
【详解】
(1)废液中加入过量铁粉,氯化铁和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铜和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故滤液1为氯化亚铁溶液,滤渣1为铜和铁粉,故填:Cu、Fe。
(2)滤渣1加入过量稀盐酸,稀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滤液2为氯化亚铁溶和稀盐酸混合溶液,滤液1和滤液2混合后溶质是氯化亚铁和氯化氢,氯化亚铁氯化氢混合溶液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氯化铁,根据质量守恒,生成物中除了氯化铁以外,必须含有氢元素,氧元素,故生成物必须有水,故化学方程式为2FeCl2+2HCl+H2O2=2FeCl3+2H2O,故填:2FeCl2+2HCl+H2O2=2FeCl3+2H2O。
(3)反应过程中过氧化氢中氧元素为-1价变为了-2价,滤渣2加浓硫酸生成二氧化硫,硫元素由+6价变为+4价,化合价发生改变的非金属元素有O、S,分离、提纯CuCl晶体过程中的“系列操作”包括“调pH、过滤、洗涤、低温烘干”。
为得到纯净CuCl晶体,可用下乙醇洗涤,因为CuCl在乙醇中不溶解,故填:O、S;过滤;a。
5.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
请按要求回答相关问题:
(1)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其分子式为_____。
(2)图中分离空气的过程属于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空气中含有的少量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_____(填“活泼”或“稳定”)。
(4)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4,点燃CH4之前应_____。
8gCH4完全燃烧消耗32gO2,生
成agCO 2和18gH 2O ,则a=_____。
②由CH 4在该流程中的作用表明: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也会伴随有_____变化(填“能量”或“原子个数”)。
(5)写出NH 3合成尿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答案】N 2 物理 稳定 验纯 22 能量 32
2222NH +CO CO(NH )+H O 低温加压
【解析】
【分析】
【详解】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体积分数78%),化学式(分子式)为N 2。
故填:N 2。
(2)将空气分离为氮气和氧气,利用的是它们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
故填:物理。
(3)空气中含有的少量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一般情况下很难与其它物质反应,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都是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故填:稳定。
(4)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H 4,可燃性气体点燃之前都要进行验纯。
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222CH +2O CO +H O
166444368g
32g ag 18g 点燃 ,所以8g+32g=ag+18g ,a=22。
故填:验纯;
22。
②由CH 4在该流程中的作用表明:它燃烧产物CO 2参与合成尿素的反应,同时放出的热量提供给氨气的合成过程。
即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也会伴随能量变化。
故填:能量。
(5)由流程图可知,合成尿素需要氨气和二氧化碳参与反应,生成尿素和水。
故反应的方程式为:32
2222NH +CO CO(NH )+H O 低温加压。
【点睛】
本题关键要仔细观察流程图的各个细节。
6.碱性锌锰干电池(内部填充物为锌粉、碳粉、KOH 、MnO 2等)是目前应用广泛的家用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会转化为氢氧化氧锰(MnOOH)和ZnO 。
化学兴趣小组取出旧碱性锌锰干电池中的固体填充物,在常温下做如图过程处理:
[资料在线]
(1)MnO 2不溶于水,且常温下不与稀盐酸反应。
(2)氢氧化氧锰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OOH+2HCl=MnCl 2+MnO 2+2H 2O 。
请回答:
(1)步骤①发生了中和反应,溶液的pH下降至9并生成一种盐,该盐的化学式为____。
(2)步骤②中稀盐酸与三种物质反应,其中可产生无色无味的可燃性气体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其中与氧化锌的反应,属于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滤渣B中除含氧元素以外,一定还含有_____元素。
(4)若MnO2全部转化为MnOOH时,则电池电量耗尽。
借助仪器测得滤液乙中的锰元素质量占旧电池中锰元素总质量的22%,该旧电池电量理论上已使用____%。
【答案】KCl Zn+2HCl=ZnCl2+H2↑复分解反应 C、Mn 44%
【解析】
【详解】
(1)步骤1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为电池中的碱KOH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盐为KCl。
(2)生成无色无味可燃性气体,推测为氢气,反应方程式: Zn+2HCl=ZnCl2+H2↑。
盐酸与氧化锌的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水,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3)滤渣B中有不参与反应的碳粉和反应后剩余MnO2,因此,滤渣B中除含氧元素以外,一定还含有C、Mn元素
(4)滤液乙中的锰离子来自于氢氧化氧锰(MnOOH)与盐酸反应,测得滤液乙中的锰元素质量占旧电池中锰元素总质量的22%,根据方程式2MnOOH+2HCl=MnCl2+MnO2+2H2O,计算可知氢氧化氧锰(MnOOH)的锰元素质量是滤液中锰离子质量的2倍,占44%。
所以该旧电池电量理论上已使用44%。
7.医学上经常用硫酸亚铁糖衣片给贫血患者补铁。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糖衣片中硫酸亚铁晶体的制备和组成产生了兴趣并对其进行探究。
探究:利用实验室的废水回收铜、制备硫酸亚铁晶体。
(1)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固体甲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红色固体是__________;
分离铁粉和铜粉最简易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Fe+CuSO4=FeSO4+Cu Fe、Cu Cu 用磁铁吸引
【解析】
【分析】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详解】
(1)步骤①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CuSO4=FeSO4+Cu。
(2)铁是过量的,有剩余的铁,还有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铜,故固体甲中含有的物质是Fe、Cu,红色固体是Cu,铁能被磁铁吸引,铜不能,故分离铁粉和铜粉最简易的物理方法是用磁铁吸引。
【点睛】
铁是过量的,有剩余的铁,固体甲中含有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铜,铁能被磁铁吸引,铜不能。
8.Li2CO3是生产锂电池的重要原料,电解铝废渣(主要含AlF3、LiF、NaF、CaO等物质)可用于制备Li2CO3。
已知:Li2CO3的溶解度:0 ℃ 1.54 g;20 ℃ 1.33 g;80 ℃ 0.85 g。
(1)在加热条件下酸浸,反应生成能腐蚀玻璃的氟化氢(HF)气体,写出AlF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该化学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反应(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2)滤渣B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
(3)“转化”后所得LiHCO3溶液中含有的Ca2+需要加入Li3PO4除去。
除钙步骤中其他条件不变,反应相同时间,温度对除钙率和Li2CO3产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随着温度升高最终
Li2CO3的产率逐渐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热分解后,获得Li2CO3需趁热过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进行过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将酸浸时产生的气体通入Al(OH)3和Na2SO4溶液的混合物中可产生难溶物冰晶石(Na3AlF6),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AlF3+3H2SO4(浓)加热
Al2(SO4)3+6HF↑复分解 Al(OH)3温度过高LiHCO3分解
产生Li2CO3沉淀,与Ca3(PO4)2一同被过滤 Li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趁热过滤可减少Li2CO3溶解损失烧杯漏斗引流 12HF+2Al(OH)3 +3Na2SO4=2Na3AlF6+3H2SO4+6H2O
【解析】
【分析】
【详解】
(1)在加热条件下酸浸,反应生成能腐蚀玻璃的气体,AlF3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铝
和氟化氢,化学方程式为:2AlF3+3H2SO4(浓)加热
Al2(SO4)3+6HF↑;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
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填:2AlF3+
3H2SO4(浓)加热
Al2(SO4)3+6HF↑;复分解;
(2)电解铝废渣用浓硫酸酸浸溶解,生成HF,形成含有Al3+、Li+、Na+、Ca2+、SO42-的溶液,向滤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使Al3+、Li+、Ca2+转化为Al2(CO3)3、Li2CO3及CaCO3沉淀,过滤后向沉淀中加水,通入足量二氧化碳,使Al2(CO3)3转化为Al(OH)3,Li2CO3、CaCO3沉淀溶解转化为碳酸氢锂和碳酸氢钙,过滤则滤渣B为Al(OH)3,滤渣B的主要成分是Al(OH)3;故填:Al(OH)3;
(3)温度过高LiHCO3分解产生Li2CO3沉淀,与Ca3(PO4)2一同被过滤,导致最终的产率逐渐减小;故填:温度过高LiHCO3分解产生Li2CO3沉淀,与Ca3(PO4)2一同被过滤;(4)根据已知信息,Li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趁热过滤可减少Li2CO3溶解损失;进行过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漏斗,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故填:Li2C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趁热过滤可减少Li2CO3溶解损失;烧杯;漏斗;引
流;
(5)将酸浸时产生的气体(即HF )通入Al (OH )3和Na 2SO 4溶液的混合物中可产生难溶物冰晶石(Na 3AlF 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还有硫酸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2HF +2Al(OH)3 +3Na 2SO 4=2Na 3AlF 6+3H 2SO 4+6H 2O 。
故填:12HF +2Al(OH)3 +3Na 2SO 4=2Na 3AlF 6+3H 2SO 4+6H 2O 。
9.绿矾(42FeSO 7H O ⋅)是硫酸法生产钛白粉的主要副产物,可用于制备23Fe O 、复印用34Fe O 粉、还原铁粉等,开发利用绿矾工艺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某研究性小组展开了系列研究。
(1)制备23Fe O :甲同学用如图20-13所示装置制备23Fe O 并验证绿矾受热分解的其他产物。
(资料一)绿矾(42FeSO 7H O ⋅)高温分解产生一种金属氧化物和几种气态非金属氧化物;2SO 是无色有窒息性臭味的有毒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实验过程中发现:A 中有_____色固体生成,B 中无水硫酸铜变蓝,C 中U 形管内有无色晶体(3SO )析出,D 中品红溶液褪色,装置E 的作用是_____,绿矾高温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制备34Fe O ;乙同学模拟生产复印用34Fe O 粉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资料二)()2Fe OH 是一种白色难溶于水的固体,在空气中易被氧化。
4FeSO 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次为①_____,
②()22324Fe(OH)O 2H O H =4Fe O ++。
由沉淀a 获得34Fe O 的化学方程式为
342222Fe(OH)O 2H H O Fe O =O +++。
若制取2Fe(OH),釆取的实验操作是:向盛有5mL 新制4FeSO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10滴植物油,然后用胶头滴管加煮沸的NaOH 溶液(驱赶2O ),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方法是_____(填字母)。
(3)制备还原铁粉:制备还原铁粉的工业流程如图所示。
①操作1的名称是_____,43NH HCO 和4FeSO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若将14.06g 粗还原铁粉(假设粗还原铁粉中杂质仅含少量Fe C x )在氧气流中完全反应,得到0.22g 2CO ,将相同质量的粗还原铁粉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得到0.48g 2H (Fe C x 与稀硫酸反应不产生2H )。
试通过计算确定Fe C x 的化学式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③粗还原铁粉经加工处理后变成纯还原铁粉,纯还原铁粉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也可制得四氧化三铁,同时生成一种气体。
其装置如图所示。
SAP 材料吸水性强,湿润的SAP 材料能为该反应持续提供水蒸气。
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在肥皂液中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此气泡用火柴即能点燃,同时有肥皂泡飘到空中。
生成的气体是_____,干燥的SAP 材料作用是_____。
【答案】红 吸收2SO ,防止污染环境
42232322FeSO 7H O Fe O SO SO H 1O 4⋅+↑+↑+↑高温
42242NaOH FeSO Fe(OH)Na SO =+↓+ A 过滤
()443222434NH SO FeC 2NH HCO FeSO =O H O CO +↓+++↑ 2Fe C 2H 吸收冷凝水及多余的水蒸气,进而有利于进行氢气的验证
【解析】
【分析】
(1)制备23Fe O :要知道23Fe O 是红色粉末要依据题给实验现象推断绿矾分解的产物。
(2)制备34Fe O :关键步骤是制取()2Fe OH ,由于()2Fe OH 在空气中易被氧化,所以从制备原料到操作过程都要尽量避免接触空气,因此要选择A 的操作。
(3)制备还原铁粉:要回看框图信息推出43NH HCO 和4FeS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要确定Fe C x 的化学式先要求得Fe 、C 中的Fe 、C 元素的质量,再换算为Fe 、C 原子的个数比;纯还原铁粉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制得34Fe O ,同时生成的气体是2H ,用吹肥皂泡的方法验证氢气应该除去氢气中的水蒸气。
【详解】
(1)实验过程中发现:氧化铁是红棕色固体,所以A 中有红色固体生成;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硫气体反应,装置E 的作用是吸收2SO ,防止污染环境;绿矾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铁、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和水蒸气,化学方程式为
42232322FeSO 7H O Fe O SO SO 14H O ⋅+↑+↑+↑高温。
(2)4FeSO 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次为
42242NaOH FeSO Fe(OH)Na SO =+↓+,胶头滴管的正确使用方法是A 。
(3)①分离固体和液体用过滤,操作1的名称是过滤,43NH HCO 和4FeSO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43222434NH SO FeC 2NH HCO FeSO =O H O CO +↓+++↑。
②0.22g 2CO 中碳元素的质量为120.22100%=0.0644g g ⨯
⨯,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0.48g 2H 计算铁的质量为560.48=13.442
g g ⨯。
Fe C x 中铁元素的质量为14.06-13.44-0.060.56g g g g =,Fe C x 中铁元素和铁元素的质量比
5612=0.56:0.06x g g :,x=2,化学式为2Fe C 。
③生成的气体是2H ,干燥的SAP 材料作用是吸收冷凝水及多余的水蒸气,进而有利于进行氢气的验证。
【点睛】
(1)化学实验探究与综合应用,凸显实验观、定量观和STSE 观。
此类题要综合应用化学概念理论、化学物质、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板块的知识是集物质的制备、检验、提纯、推断、计算以及实验设计和评价于一体的题型,综合性强需要选择多种方法应对。
(2)解答综合应用题的前提:要关注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关注新科技新能源、新材料,关注社会、环境、健康中的社会热点问题。
(3)解答综合应用题的关键:是对题给信息(尤其是隐蔽信息)的处理。
在解题时,也要借鉴“实验答题三步术”的答题思路,还要借助“三个环节”的信息处理攻略。
10.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是世界性难题,某垃圾处理厂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与综合利用 的
部分流程如下:
资料: +2 价的铁元素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回答下列问题:
(1)发电厂是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___________ 转变为电能。
(2)垃圾焚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 SO2、HCl 等有害气体。
吸收步骤中,石灰浆的作用就是吸收这些有害气体,请你写出石灰浆吸收 HCl 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溶解步骤中,产生的 H2的化学方程式为①____________________ 除此外,溶解步骤还能发生两个反应:②Fe2O3+3H2SO4=Fe2(SO4)3+3H2O;③Fe+Fe2(SO4)3= 3FeSO4,这三条化学方程式中反应前后铁元素的化合价不变的是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4)将所得硫酸亚铁溶液在氮气环境中加热蒸发浓缩、_____(填操作名称),过滤,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其中氮气的作用是_________
(5)请你就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提一条建议_____
【答案】化学能 2HCl + Ca(OH)2 = CaCl2 + 2H2O Fe + H2SO4 = FeSO4 + H2↑②降温结晶保护气,防止+2价的铁元素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等
【解析】
(1) (1)发电厂是利用垃圾焚烧产生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2)石灰浆显碱性,能够吸收酸性气体,所以吸收步骤中,石灰浆的作用是除去烟气中含有的SO2、HCl等有害气体,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Cl + Ca(OH)2 = CaCl2 + 2H2O;(3)溶解步骤中,硫酸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铁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所以产生的H2的化学方程式①为:Fe+H2SO4═FeSO4+H2↑;②Fe2O3+3H2SO4═Fe2(SO4)3+3H2O,反应前后铁元素的花合价不变;Fe+Fe2(SO4)3═3FeSO4,反应前后铁元素的化合价改变;(4)将所得硫酸亚铁溶液在氮气环境中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基本操作步骤:加热浓缩,然后冷却结晶;再过滤;最后洗涤干燥,得到硫酸亚铁晶体,其中氮气的作用是作保护气,避免+2价的铁元素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5)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等是为生活垃圾处理提出的一条很好的建议。
11.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和天然气等。
燃煤会影响环境,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有直接关系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 酸雨
B 温室效应
C 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2)据检测,雾霾天气的首要污染物为PM2.5,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以及减少PM2.5的措施错误的是_____。
A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超过2.5µm 的颗粒物
B 控制城市汽车保有量
C 北方冬季取暖用天然气替代燃煤
D 加大对煤进行综合利用的力度
(3)解决环境问题需要科技进步,如全球气候问题。
科学家认为,人类不仅要努力减少CO 2的排放,更重要的是将CO 2转化为有用物质。
如图是用NaOH 溶液来“捕捉”CO 2,并将CO 2储存或利用的部分流程(已知反应室内有Ca (OH )2,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请回答:
①反应室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该过程至少发生了_____个化学反应
③该过程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写化学式)。
【答案】石油 ABC A ()2332Na CO +Ca OH =CaCO 2NaOH ↓+ 4 NaOH 、CaO
【解析】
【分析】
【详解】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燃煤会影响环境,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有直接关系的是酸雨、温室效应、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故选ABC 。
(2)
A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µm 的颗粒物,故错误;
B 、控制城市汽车保有量,可减少细颗粒物的产生,故正确;
C 、北方冬季取暖用天然气替代燃煤,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空气污染,故正确;
D 、加大对煤进行综合利用的力度,可大大减少细颗粒物的产生,故正确。
故选A
(3)
①由于捕捉室是氢氧化钠,反应室有氢氧化钙,结合流程,可知反应室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32Na CO +Ca OH =CaCO 2NaOH ↓+。
②该过程至少发生了4个化学反应,分别是2323Na CO +Ca(OH)=CaCO +2NaOH ↓,32CaCO CaO+CO ↑高温,22CaO+H O=Ca(OH),2232CO +2NaOH=Na CO +H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