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练习课设计的几点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练习课设计的几点体会为了结合三年级数学科新教材的教学要求,我在设计课堂练习时特别重视口算、估算、估测、操作题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即以前称作应用题),因为这些类型的习题能充分体现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下面就以上的练习设计谈谈我个人的体会。
一、练习设计目的要明确
练习设计要坚持目的性,避免盲目性和机械的单调重复。
每次练习要有一个重点,要把练习的意图集中体现出来,巩固哪些知识,形成哪些技能,沟通哪些联系等。
要做到有的放矢主旨鲜明。
如:乘法的估算,其重点和难点在于两个因数如何确定为最接近的整百或整十数的问题,如21×19,只要学生明确21≈(20),19≈(20),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在练习的过程中,我注意加强了“四舍五入法”的运用指导,同时要求学生在两个因数的下面记上接近“20”的整百或整十数。
二、设计情境的练习
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有趣的情境,以此为手段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练习,体会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创设了许多与单元知识相关的情境,如果在一堂课中贯穿情境教学,将习题改成学生所喜爱,熟悉的东西,而不是枯燥的算式或数字,学生将会更有兴趣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地思考,变被动为主动。
如:妈妈带100元去超市购物,买一箱“乐比”奶花了46元,买一对拖鞋花了12元。
妈妈还剩下多少元钱?教师可以用图画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切身感受购物过程,思考和解决问题,使连减的计算在情境中掌握。
三、科学地估计与估测
估计与估测,是教材新增的内容,估计与估测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可
低估的。
估计与估测与以前学过的“四舍五入法”容易混。
对估计得评价没有正误,只有是否接近。
为了使学生明确估计的意义与策略,我给学生估测举了个很现实的例子:一块白菜地,有白菜100棵,我们要估计产量,没必要每棵都拔出来称一称,可以采用的策略是:拔一棵中等大小的称一称,这就是估测。
估计在多位数乘除法的作用中,我们更多的定位于对计算结果提前做到心中有数,以估计的结果简单判断计算的结果正误。
动笔前,让学生先估一估,让估计成为学生计算的一种习惯。
四、保持口算练习的趣味
口算的速度与准确性,直接决定了计算的质量,因此我每堂课都坚持口算练习。
但口算练习相对来说比较枯燥,我在口算练习设计中,针对单元的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形式的口算。
如卡片口算、游戏口算、抢答口算、对比口算等等。
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练习课练得好不好起直接的决定作用。
练习课的设计同新授课同样重要,虽然现有的实践经验很浅,但只要潜心研究,就能使经验越来越丰富,效果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