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诗词《惜春悟禅偈》原文及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诗词《惜春悟禅偈》原文及赏析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红楼诗词《惜春悟禅偈》原文及赏析
【导语】:
《悟禅偈》贾惜春大造本无方,云何是应住。

既从空中来,应向空中去。

《红楼梦》第八十七回,写宝玉来到蓼风轩去探望惜春,恰巧妙玉也在此正与惜春下棋。

宝玉问道:妙公轻易不出禅《悟禅偈》
贾惜春
大造本无方,云何是应住。

既从空中来,应向空中去。

《红楼梦》第八十七回,写宝玉来到蓼风轩去探望惜春,恰巧妙玉也在此正与惜春下棋。

宝玉问道:“妙公轻易不出禅关,今日何缘下凡一走?”“妙玉听了,忽然把脸一红,也不答言,低了头,自看那棋。

”“宝玉自觉造次,连忙陪笑道:……”听到宝玉的解释,“只见妙玉微微的把眼一抬,看了宝玉一眼,复又低下头去,那脸上的颜色渐渐的红晕起来。

”妙玉别了宝玉,回到栊翠庵后,正在坐禅时,却“忽想起日间宝玉之言,不觉一阵心跳耳热。

自己连忙收慑心神,走进禅房,仍到禅床上坐了。

怎奈神不守舍,一时如万马奔驰,觉得禅床便恍荡起来,身子已不在庵中。

便有许多王孙公子要求娶她;又有些媒婆,扯扯拽拽,扶他上车,自己不肯去。

”以致“走魔入火”,差点出危险。

惜春听说此事之后,“因想:‘妙玉虽然洁净,毕竟尘缘未断。

可惜我生在这种人家,不便出家。

我若出了家时,那有邪
魔缠扰!一念不生,万缘俱寂。

’想到这里,蓦与神会,若有所得”。

便口占了这首偈语。

“大造本无方,云何是应住?”大造,本意指大功。

《左传》有“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之句。

惜春这里所言的大造,系佛教所指宇宙万物。

无方,即无常、变化莫测。

云何,意即哪里。

住是停留、迷恋之意。

世间万事万物变化无常,哪里值得迷恋、神往呢?佛家认为,世上万事万物无时不在变化,都处在生起、变异、坏灭的过程中,根本没有什么“常住性”。

惜春此偈语,表面看来是她对佛门的向往、对佛教万境归空的禅机领悟,实际上是她用佛道来观照现实人生,是对自身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

惜春四小姐是宁府贾敬之女、贾珍之胞妹。

她年纪小,地位孤零。

父亲出家,母亲早亡。

哥哥贾珍是个恶棍、好色之徒,而嫂嫂尤氏的行为更为她所不齿。

家庭生活没能使她感到一点生的愉悦、家的温馨。

在那庸俗污浊的贾府,在那香罗艳粉、桃红柳绿、燕舞莺歌、曲水回廊、灯红酒绿、挥金如土的大观园中,不是明枪暗箭,就是惨绿愁红;不是你争我斗,就是陷阱阴谋;不是偷鸡戏狗、爬灰养叔,就是借剑杀人、引风吹火。

年幼的惜春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污浊的环境里,她每天耳闻目睹的就是这些污浊之事、败坏之举,内心感受到的就是冷漠、残酷、阴险、狡诈、歹毒,体验到的则是万物无常、乐极生悲、变化莫测。

她的三个姐姐都没有好结果:元春贵为皇妃,却落了个杨玉环的下场;迎春嫁了个富贵人家,却被丈夫折磨而死;探春是“杏元和番”,永离故国。

《红楼梦》有一支曲子《虚花悟》道:“将那三春
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

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

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这“将那三春看破”,“谁见把秋捱过”,“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正指元春、探春。

元春晋封贵妃,正象初春桃花灿烂,探春的花名签是一支杏花,上写“日边红杏倚云栽”“当得贵婿”,即是所谓“云中杏蕊多”。

贾家败后,“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就是所谓“连天衰草遮坟墓,春荣秋谢花折磨”。

这不正是“大造本无方,云何是应住”的来历么!
惜春深深地体味到世态的炎凉、人生的无常以及万事万物的变化莫测。

所以,她在书中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这里正和智能说我明儿也剃了头作姑子去呢!”,这已透露出她后来出家的消息。

此后无论诗词灯谜,无不处处照应。

元春归省时她作《文章造化》说:“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

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这“千里外”、“五云中”无不是远离尘世之意。

“光辉里”“造化功”赞美造化神力,皆为出家之兆。

第二十二回灯谜,谜底是“佛前海灯”:“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

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

”这无不是她对“大造本无方,云何是应住”的深刻体验和出家的预兆!
惜春的智慧比不上钗、黛诸人,文才画笔都非常平庸,可是她的特点在于性格一向孤冷。

她既不同于探春的积极,也不同于李纨的恬
淡,更不同于尤氏的同流合污。

她通常的表现是胆小怕事,乖僻离群。

第七十四回描写她“谁知惜春虽然年幼,却天生成一种百折不回的廉介孤独僻性”。

她的丫头入画私藏了哥哥交存的银锞子,她于是就把这个可怜的丫头撵走。

她对尤氏说:“古人说得好,‘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何况你我二人之间。

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

从此以后,你们有事别累我。

”又说:“古人曾也说的,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

我清清白白的一个人,为什么教你们带累坏了我!”可见,她深深地看到这一大家族种种的暗影,而且她以为人与人之间是本来无可留恋的。

此中既无前途,只有逃出圈外,以求洁身自好。

那么,她要离开现实世界到哪里去呢?偈子的后两句作了回答:“既从空中来,应向空中去。

”佛家认为世界是“空”的,一切事物都从“空”中生出,最终仍归于“空”。

这两句套用禅宗答问中“从来处来,向去处去”的话,表现了她对佛门的向往和对现实的绝望。

而对佛门的向往是由于对现实的绝望所生出,严酷的现实迫使她除此无路可走,这就难怪她乖僻离群、“冷口冷心”了。

这就告诉我们,八十回后写惜春出家,并非如程高续书那样写她如何参透佛理,明心见性,还为了出家和尤氏、王夫人大闹,而是因为贾家大败后她没有什么别的出路了。

她的“既从空中来,应向空中去”的出家投佛,只是“保住自己”的一种无可奈何的逃路,并非什么求真证道的勇士。

正因为如此,所以惜春判词才云: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这多么强烈地表现了惜春出家后那可怕的孤寂、痛苦和不幸,抒发了多少怜惜之情。

这首偈语无疑是对宗教的深刻揭露和坚决否定,是对封建社会压抑人才、摧残人性的无情控诉和尖锐批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