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市九台区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试题 长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
量测试试题
一、阅读(5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0分)
1.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2.报君黄金台上意,□□□□□□□。
(李贺《雁门太守行》)
3. □□□□□□□,斜晖脉脉水悠悠。
(温庭筠《望江南》)
4. 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5.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6.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7.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悲情,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8. 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既流露出对春光逝去的怅惘,又抒发看到美好事物再现的欣慰之情的句子是:□□□□□□□,□□□□□□□。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 本文作者是朝文学家(人名)。
(1分)
10.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
①骈.死于槽枥之间()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④执策而临.之()
11.阅读上文,用原文回答下面问题。
(2分)
①人们常用本文中的两句话概括自己怀才不遇,这个句子是:□□□□□,□□□□□□。
②文中描绘千里马终身悲惨命运的句子是:□□□□□□□□,□□□□□□□。
12.本文作者借千里马和伯乐的传说,巧妙地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作者的情感。
文中的
1
“千里马”和“食马者”分别指什么人?(2分)
千里马指:
食马者指:
13. 文章第三自然段借助“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这个排比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分)
南岐人之瘿
南歧在秦蜀①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②,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③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④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注释」①秦蜀:陕西、四川一带。
②病瘿(yīng):得大脖子病。
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
③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
④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瘦。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分)
①凡饮之者辄.病瘿()②终.莫知其为丑()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句子。
(2分)
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16.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分)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
①回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
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
②我问:“怎么草也开花?”
③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
”
④我愣住了,细想,还真是这样。
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
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
蒿子开花,是大团大团的……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⑤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
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
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所有的学科竞赛,譬如物理竞赛,化学竞赛,他都是被忽略的一个。
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
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可有,可无。
⑥他的父亲,一个皮肤同样黝黑的中年人,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
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
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气息在里头。
我很好奇他绽放出那样的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
2
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
”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
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
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⑦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
平素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
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
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
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
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
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⑧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
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
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
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
⑨刹那间,台下一片静。
连“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也听得到。
⑩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
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
1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2分)
①羞.涩()②竭.力()③黝.黑()④遐.想()
18.文章第①段至第④段运用大量笔墨细致描写各种草开的花,其作用是什么?( 2 分)
19.品读第⑥段中“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
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气息在里头”这一句子,联系上下文,分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内心阳光的孩子?(可以引用原文回答)( 4分)
20.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每一棵草都会开花”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
21.你认为文中那位“做出泥娃娃的孩子”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3分)
22.结合全文分析“我”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形象?并说明“我”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
(3 分)
23.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很少受到关注。
选择你身边的其中一人,以花喻人写出一段话,表达你对他(她)的评价和关怀。
(3 分〕
3
(四)名著阅读(5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还是无人检举,没有对头;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乱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
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
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
常言道:‘事不过三。
’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
我去!我去!——去便罢了,只是你手下无人。
”唐僧发怒道:“这泼猴越发无礼!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那大圣一闻得说,他两个是人,止不住伤情凄惨,对唐僧道声“苦啊!你那时节,出了长安,有刘伯钦送你上路;到两界山,救我出来,投拜你为师,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尽千辛万苦;今日昧着惺惺使糊涂,只教我回去:这才是‘鸟尽弓藏,狗烹兔死!’——罢!罢!罢!但只是多了那《紧箍儿咒》。
”唐僧道:“我再不念了。
”行者道: “这个难说:若到那毒魔苦难处不得脱身,八戒、沙僧救不得你,那时节,想起我来,忍不住又念诵起来,就是十万里路,我的头也是疼的;假如再来见你,不如不作此意。
”
26.作者用奇特的笔法塑造了孙悟空这一家喻户晓、经久不衰的艺术形象,其艺术魅力深入人心。
本段选文体现了孙悟空怎样的性格特征?(2分)
二、综合实践与作文(50分)
(一)综合实践(1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语言表达。
2013年3月10日上午11时左右,在郑州公交车上,一位男性老人上车后走到一名女孩旁边站着,司机就在车内播放了“请为老人让座”的提示音,几站过后依然无人让座。
老人便对坐在身边的这名女孩说:“我这么大年纪,你就不能给我让个位?”女孩回答:“我没看见啊。
”两人随即发生口角,老人大骂女孩,并爆粗口,后竟对女孩拳脚相加……事隔几天,同样是在郑州市,20多位老人志愿者在“3•15”之日走上街头,发出“给年轻人让座”的倡议,称年轻人不容易,上班很辛苦。
针对这份倡议,郑州市民反应不一,有人赞同,有人大呼“颠倒了”。
你对上面“公交让
4
(二)作文(40分)
作文(1)题目:快乐的往事
作文(2)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说:“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
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毛虫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为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 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5
6
七年级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阅读(5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共10分,每句1分。
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或前后顺序颠倒,此句不得分)
1.会当凌绝顶
2.提携玉龙为君死
3.过尽千帆皆不是
4.举杯消愁愁更愁
5.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山河表里潼关路
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10分)
9.唐韩愈(共1分,每空0.5分)
10.①两马并驾②正确的方法③等同,一样④面对(共2分,每小题0.5分)
11.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共2分,每小题1分,)
12.“千里马”指有才华的人(人才);“食马者”指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
(共2分,各1分)
13.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愚妄浅薄无知的辛辣讽刺,对当权者埋没人才和摧残人才的强烈愤慨,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3分,意思对即可)
7
(乙)(5分)
14.①就②始终(共1分,每小题0.5分)
15.(你们)不寻找好药治你们的病,反而认为我的脖子细瘦吗?(共2分,语意基本正确,语言表达顺畅即可)
16.围绕“闭关自守、孤陋寡闻会使人眼光短浅、盲目自大,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或见怪不怪,见不怪反为怪;或以错误的标准看待事物,往往会觉得正确的反而是错误的了;或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结果就往往不同”等回答。
(共2分,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20分)
17.① xiū②jié③ yǒu ④ xiá
18.围绕“为下文写耳聋学生不被重视却取得成功打下铺垫;结构上与结尾构成首尾呼应;借花喻人,表现文章的主题”等回答(共2分,答出其中一点,意思对即可)
19.答案示例:①他有些耳聋。
因为不怎么能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耳朵,微向前伸了头,努力倾听;②他答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③他做的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④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蠕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
” (共4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得4分,答出一点给2分)
20.标题形象生动,含有比喻意义,生动地说明了只要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成功的道理。
(共3分,意思对即可)
21.围绕“他没有自卑,没有自暴自弃;选定了一个更适合他自己的目标,默默的努力”等回答(共3分,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22.围绕“‘我’是一个关怀学生、尊重学生、具有爱心、勇于反思的教师”等回答。
(2分,意思对即可)作用:“我”是文章的线索,起到了贯穿全文脉络,把人物和事有机结合,使文章条理清楚的作用,同时使文章主题更加突出。
(1分,意思对即可。
)
23.(共3分,比喻贴切合理,得l 分;评价与比喻存在内容关联,体现关怀意识,语言流畅,得2 分。
)
(四)名著阅读(5分)
24.西游记吴承恩(共1分,各0.5分)
25.白骨精和猪八戒(共2分,各1分)
26.围绕“善恶分明、耿直急躁、重情重义、忠心耿耿、勇于反抗、神通广大、机智聪明、明辨是非、嫉恶如仇”等回答。
(共2分,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二、综合实践与作文(50分)
(一)综合实践(10分)
27.①一等:9—10分。
表述清晰,语言流畅,即可给满分。
②二等:7—8分。
表述基本清晰。
附:不足60字,5分以下。
(二)作文(40分)
28.一等:37─40分,主旨突出,较有文采。
以下四项中有一项突出的作文即可评为一等文(有两项突出的作文即可给满分):A.感情真挚;B.立意新颖;C.构思巧妙;D.语言富有个性。
8
二等:34—36分。
主旨明确,表达清楚。
三等:30—33分。
主旨较明确,表达较清楚。
四等:26—29分。
主旨不太明确,表达不太清楚。
五等:25分以下。
主旨不明确,表达不清楚。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