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聊斋志异_的狐妖与_吸血鬼日记_的吸血鬼形象对比_李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狐妖传说在中国为人们熟知,也是中国文学中的经典形象。

同是狐妖,但在中国文学作品中有各种类型,有化为人形吸人精气的美丽女妖,有蛊惑君王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妲己,还有《聊斋志异》中可爱善良与人交往的美丽狐女等等。

无一例外,这些狐妖形象都折射出迷人光彩。

在西方,吸血鬼题材同样历史悠久并广为流传,吸血鬼题材的文学作品、影视艺术层出不穷,所塑造的众多吸血鬼形象也魅力十足、引人遐想。

然而,中国的狐妖常与西方的狼人联系在一起,因为他们都是动物化作人形;西方的吸血鬼也常常拿来和中国的僵尸形象进行比较,因为他们都是身体冰冷,脸色苍白又恐怖的“尸体”。

但是,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狐妖与美国作家L.J.史密斯的《吸血鬼日记》(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为全世界人们熟知)中的吸血鬼却存在着某些相似性,如形象塑造的某些相似性、类似于人类社会的异类社会、与人类产生的爱情故事等方面,都能窥见二者之间的异曲同工之处。

一、超越以往的形象塑造
陈寅恪先生所说:“狐能为怪之说,由来久矣。

而幻为美女以惑人之物语,恐是中唐以来始盛传者。

”[1]《聊斋志异》中的狐妖形象多是美丽聪慧善良的女子,如娇娜出场的描写:“年约十三四,娇波流慧,细柳身姿。

”“生孥见颜色,呻吟顿望,精神为之一爽。

”[2]又如《婴宁》中,婴宁的出场是“生见游女如云,乘兴独邀。

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

荣华绝代,笑容可掬。

生注目。

不移,竞忘顾及。

执杏花一朵,俯首自簪。

举头见生,遂不复簪,含笑拈花而入。

”[3]可见,这些狐妖多么美丽动人,因此也被世人们称之为狐仙。

在《吸血鬼日记》中,吸血主人公多是男性,不同于狐仙的是,他们不是动物化身而成,而是类似于人类尸体的性质使他们仍然具有人的外形,如同尸体一样冰冷、苍白。

但在西方,吸血鬼的外貌发生了一系列转变,大体转变是由狰狞恐怖到俊美神秘。

在《吸血鬼日记》中,吸血鬼主人公斯蒂芬和戴蒙都具有英俊的外貌,迷人的气质,只是面色稍显苍白,只有吸血和愤怒时才露出锋利的尖牙和血红的双眼。

尽管有着人类的外貌,但毕竟不是人类,因此,她们又有着各自原本的某些特征。

狐妖自古被描述成伤害人类的危险之物。

她们用美丽魅惑男子,从而吸取男子的精气来使自己获得能量,而人类被吸走精气之后只能死去。

与中国的精气相当的就是西方的鲜血,鲜血在西方传统中一直是生命的本质,是精神与灵魂的本质。

人类失去血液就会死亡,然而吸血鬼以吸食人类血液为生。

所以,他们都有着伤害人类的本性。

但是在这两部作品中,都对以往的形象进行了“改良”。

《聊斋志异》中的狐仙不再是狡猾阴险、伤害人类的妖怪,而是追求爱情,甚至帮助人类的善良狐女。

蒲松龄利用法术来显示她们作为狐仙的本性,淡化了狐妖伤人的本性。

吸血鬼也同样经历了这样的改变,他们不再是以往的吸血鬼那样杀人如麻、嗜血成性。

《吸血鬼日记》中的斯蒂芬是一个善良的吸血鬼,他禁止自己吸食人血,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他也只喝血袋里面的血或者动物血。

作者放弃吸血鬼主人公咬人脖子吸食人血的血腥场面,而是用吸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1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No.112014
《聊斋志异》的狐妖与《吸血鬼日记》的
吸血鬼形象对比
李郭
摘要:《聊斋志异》的狐妖与《吸血鬼日记》的吸血鬼形象都是作者取自各自传统故事中的经典形象,但作者们都对这些形象做了巨大的改变。

在这些改变中体现出些许相似性,在塑造狐妖和吸血鬼形象时打破了单一形象,加入了更多人性因素,构建了属于这些种族的社会体系,把狐妖和吸血鬼与人类的爱情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并给与正面评价。

这些改变的相似性又与两部作品被搬上荧幕之后广受喜爱的现象存在共通性。

关键词:狐妖;吸血鬼;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I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999(2014)11-0115-03
作者简介:李郭(1989-),女,西南大学(重庆400715)文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4-06-07
血鬼对人血的欲望与内心的痛苦挣扎以及超能力(如运动迅速、力量巨大、强烈感官等)来展现吸血鬼这一本质特征。

因此,不管是狐仙还是吸血鬼,都变得善良了,就像人一样,他们有了本性与道德的挣扎。

《聊斋志异》中善良美丽的狐仙和《吸血鬼日记》中保留着强烈人性的吸血鬼们,都表现出一种对传统形象的改变。

蒲松龄赋予狐妖人性的真善美并赞美女性大胆追求爱情、拥有智慧。

L.J.史密斯赋予吸血鬼人性,当吸血鬼嗜血的本性与人性相互对抗时,人格的冲突、内心的挣扎,使得形象不再单一化,而是丰富多彩起来。

两者都不再是描写一个古老的骇人听闻的故事,而是融入了更多人性情愫。

这些因素的加入使得狐妖和吸血鬼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更加丰富。

二、异类种族的社会构造
《聊斋志异》与《吸血鬼日记》不仅在形象上加入了人性因素使得形象更加丰富,而且还为他们构造了一个属于他们种族的社会。

关于狐妖的传说和故事大都没有提及关于狐妖的来龙去脉,只是单单讲述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情,如《洛阳伽蓝记》中化为人妻的狐狸,《玄中记》中能知千里事的狐精,《封神榜》中红颜祸水妲己等等。

她们都神秘地出现在故事中。

然而,在《聊斋志异》中的众多狐妖穿梭在人世,模仿人类生活。

人性因素的加入,众多的狐妖也有了不同的形象特点。

就像人类社会中各色人一样,她们形成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狐妖社会。

同样,在《吸血鬼日记》中,故事发生在一个有着悠久吸血鬼历史传说的神秘瀑布镇。

作为主人公的斯蒂芬和戴蒙是亲兄弟,作为吸血鬼始祖的迈可森家族也是一个庞大的吸血鬼家族。

就像人类社会一样,每个吸血鬼都有自己的特点,众多因素构成了一个类似人类社会的属于他们自己的社会秩序。

在《聊斋志异》中狐妖不再是来无影去无踪的,她们有自己的姓氏、籍贯、家庭、住址。

如,《胡四姐》中狐女自言“胡氏,名三姐”;《黄九郎》中狐少年自言“黄姓,第九,童子无字”[2]。

以姓氏的不同表现出了狐妖等级的不同,因此狐妖中也有高门望族和平民庶族之分。

《胡氏》一文中狐精所化的胡姓秀士委一“年五十余,衣履鲜洁”的狐翁向直隶巨绅提亲,其中曾言“胡亦世族,何遽不如先生”。

“由此一语,可知胡姓为狐族中的贵姓也,犹唐代人类社会中的崔、郑等姓氏。

”[4]“《聊斋志异》中还有一个现象是狐妖大多说籍贯是陕”[5],她们有的住在坟穴里,有的住在荒郊野外,有的住在古老的旧宅里,有的生活在繁华的市井。

在《吸血鬼日记》中,吸血鬼们也生活在不同的地区,如现在的人类一样。

这部小说的故事发生在美国真实存在的地名神秘瀑布镇,历史悠久些的吸血鬼都有自己的家族,如主人公兄弟的赛尔瓦托家族,始祖吸血鬼的迈可森家族等等。

他们不仅有自己的亲属圈,还有自己的朋友圈,有属于自己的房子。

这些房子也存在了几百年,同吸血鬼一样充满历史的味道和神秘。

吸血鬼的世界里除了有好坏之分也有等级之分,区分的标准就是能力的强弱,而能力的强弱又和变成吸血鬼时间长短有关。

成为吸血鬼的时间越长能力就越强。

因此,在《吸血鬼日记》中,一百多岁的斯蒂芬和戴蒙比新吸血鬼强大,但又不得不向比自己强大的迈可森家族的吸血鬼屈服。

狐妖和吸血鬼不仅变得有名有姓,有属于自己种族的关系网。

作为主人公,他们身上也都加进了当时时代的因素。

对狐妖和吸血鬼正面形象的塑造,也使得他们成为优秀人类的化身。

如《聊斋志异》中的狐妖大都品貌儒雅,知书达礼,成为当时人们追求的典范。

《胡氏》中的胡秀才“词语开爽”,使巨绅一见遂相悦,“纳贽馆之”;《狐联》中二狐女以对联难倒书生;她们十分崇尚人类社会的礼仪教化,如《娇娜》中的皇甫公子一家对圣人之后孔雪笠礼敬有加,公子之父亲出延请孔生为子师。

而且,这些狐妖们不管是小户人家还是豪门大族都不为金钱担心,都十分富有。

这是与人类社会人人追求金钱、为生活奔波有所不同的地方,也是他们的族群社会区别于人类社会的特征之一。

同样的特点也存在于《吸血鬼日记》中,这些吸血鬼们也都生活富裕,围绕他们的故事也极少涉及金钱利益的争夺。

同样,吸血鬼主人公也彬彬有礼,举止高贵优雅,他们不仅具有超能力,也拥有强大的智慧。

所以,他们的社会区别于人类社会显得不食人间烟火、不为金钱利益争夺、不为生存奔波。

有了这些因素之后,狐仙和吸血鬼的生活主题自然转移到爱情方面上,而与人类的爱情又会触及到不可逾越的鸿沟——
—不同种族。

因此,围绕着这一爱情主题就会发生众多故事。

与人类的爱情故事就成了是看似没有关系的《聊斋志异》与《吸血鬼日记》的又一相似点。

三、与人类相爱的故事模式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从先秦两汉的神话传说到魏晋六朝的志怪小说、唐代传奇、宋元话本以及明清笔记小说,都描写了狐妖与人类男子的情爱。

这些文学作品中狐妖多是化身为美女勾引人类男子,再吸取他们的精气而非真正的爱情。

但《聊斋志异》的人狐之恋却有极大不同。

由于《聊斋志异》所塑造的狐妖形象善良美丽,因此与人类的爱情也就美好了许多。

同样在《吸血鬼日记》中故事的发生和主线也是围绕着斯蒂芬与戴蒙同时爱上人类女孩艾琳娜
而展开,从而改变了西方传统的恶魔般吸血鬼残暴杀害人类的故事框架。

除此之外,不得不说《聊斋志异》众多狐女与书生的爱情,《吸血鬼中》的吸血鬼爱上女高中生又是二者的相似之处。

在《聊斋志异》八十多篇有关狐妖的作品中有二十多篇是写人狐之恋的,如《青风》、《娇娜》、《莲香》、《狐妾》、《鸦头》、《嫦娥》、《凤仙》等等。

人狐之恋所占比重相当之大,又十分精彩,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吸血鬼日记》中的爱情大三角也是读者所津津乐道的话题,弟弟斯蒂芬和艾琳娜相爱了,可是哥哥戴蒙也同样深深地爱着艾琳娜,后来艾琳娜又渐渐地爱上了戴蒙。

虽然围绕着这群吸血鬼和高中生们发生了一系列惊险又精彩的故事,但爱情线索作为吸血鬼人性的最重要部分一直都是故事发展和形象塑造的关键。

因此,爱情这一主题在这两部作品中都处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从他们与人类相恋的对象来看又存在着众多的相似性。

狐女与书生相恋,吸血鬼与女学生相恋,除去作者对读者群的考虑外,书生与女学生所具有的特点才是作者选择狐女和吸血鬼与人类相恋的重要原因。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多落魄潦倒。

他们羁旅他乡、困顿科场,孤单、年轻、痴情、单身,然而他们又风流儒雅、才华横溢,深得女孩子们的喜爱。

《吸血鬼日记》中的女高中生,单纯善良、充满活力、对爱情充满幻想,敢于冒险、善于接受新事物,因此吸血鬼才能接近她们,她们也才能接受吸血鬼。

起初,狐女和吸血鬼都会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而追求与人类的恋爱,但纸终究包不住火,人类始终会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

但在《聊斋志异》中男子知道狐女的身份之后非但没有落荒而逃,而是“依恋不舍”而“亦不怪之”,“大丈夫何畏鬼狐,雄来吾有利剑。

雌者尚当开门纳之。

”“依恋其美,亦不怪之”更有胜者“一旦有所闻也,奔告之。

”[2]在《吸血鬼日记》中,当艾琳娜知道斯蒂芬是吸血鬼之后,并没有因为害怕而立即逃走,而是因为斯蒂芬对她有所隐瞒才决定与之分手,但终究挡不住爱情的力量,他们又重新在一起了,并接受斯蒂芬是吸血鬼的事实,并且她也进入了吸血鬼的世界。

这样的“人鬼之恋”通常也是以美好的结局而告终,《聊斋志异》中的书生最后大都摆脱困境,改变命运,获得人生的满足。

在《红玉》、《青风》、《凤仙》、《长亭》等作品中,狐女最后与人类结为夫妻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即使最后分散的人狐,狐女与男子的爱情也是美好的,男子也会因此获得满足,以后的生活也会美好起来。

《吸血鬼日记》中虽然爱情纠葛,但最后他们都各自获得了美好的爱情。

四、结语
《聊斋志异》与《吸血鬼日记》虽然创作时代相差甚远,题材和内容也不一样,甚至一个是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一个是当代美国魔幻题材的畅销小说,但他们在对传统狐妖和吸血鬼形象的塑造上都一改以往不变的模式,加入了更多人性因素的成分,使这已定型的艺术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变得丰富起来。

而且,两部作品为他们建造了属于他们的世界,使得他们更具体系化,也为后世的类似题材创作打开了新视野。

在影视日渐庞大的时代,《聊斋志异》不断被搬上银幕,可见读者和观众对它的喜爱。

美剧《吸血鬼日记》也风靡全球,其魅力可见一斑。

他们都各自从自己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并大胆对其改造,加入时代新元素,使得经典文化焕发出新的光彩,这同样是从二者身上体现出来的相似点。

参考文献:
[1]陈寅恪.薪乐府·古冢狐:第五章[A]//元白诗笺证稿[M].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蒲松龄.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1962.
[3]L.J.史密斯.吸血鬼日记[M].北京:北京艺术与科学店子出版
社,2014.
[4]韦乐.《聊斋志异》之狐文化发微[J].红河学院学报,2004(1).
[5]张崇琛.中西交通视野下的《聊斋》狐狸精形象:从《聊斋》中
狐狸精的“籍贯”说起[J].《聊斋志异》研究,2008(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