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艮故居——地才难得,“日用即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艮故居——地才难得,“日用即道”
王艮(1483—1541),字汝止,号心斋,浙江绍兴诸暨人。

明代哲学家,为阳明心学泰州学派创始人。

他出身贫寒,幼时曾入读私塾,因家贫中途辍学。

其纪念馆位于他的讲学之地江苏省泰州市的五一路。

(本篇摄影/车吉心)
王艮生于明宪宗成化十九年(1483),为“灶丁”(烧盐的苦力)阶级,世代为灶户,“七岁受书乡塾,贫不能竟学”,十一岁时家贫
辍学,随父兄淋盐。

明弘治十五年,19岁的王艮随父经商至山东,拜谒孔庙时得到很大启发,于是开始自学《孝经》、《论语》、《大学》等孔子著作。

“置书于袖中,逢人质难,久而信口谈解,如或启之”,“默坐体道”、“闭关静思”。

又因善经营,“自是家道日裕”,成为富户。

38岁时他远赴江西拜王阳明为师,王阳明替他改名为“艮”(原名银)。

在从学王门期间,王艮既“反复推难、曲尽端委”,又不“拘泥传注”“因循师说”,他坚持独立思考,有疑即问、即辩。


初他投奔王守仁门下只为求生,后经王守仁点化转而治学,并创立传承阳明心学的泰州学派。

他自创“淮南格物说”,主张:“即事是学,即事是道。

人有困于贫而冻馁其身者,则亦失其本非学也。

”强调身为天下国家的根本,
以“安身立本”作为封建伦理道德的出发点。

嘉靖五年,王艮应泰州知府之聘,主讲于安定书院,宣传“百姓日用即道”的观点。

门徒以平民百姓居多,“入山林求会隐逸,过市井启发愚蒙,沿途聚讲,直抵京师”,但亦不乏著名学者如徐樾、颜钧、王栋、王襞、罗汝芳、何心隐等人,罗汝芳为集大成者。

泰州学派提出“百姓日用即道”的观点,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天德良知也”。

王艮在讲学别出心裁,按《礼经》制着深衣、戴五常冠,“行则规园方矩,坐则焚香默识”。

他一生布衣,拒绝入仕,并直指统治者:“使仆父子安乐于治下,仍与二三子讲明此学,所谓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矣”,故被斥为“异端”。

嘉靖二十年,王艮病故,享年58 岁。

王艮的一生对泰州学派作出很大贡献。

由于他非经院出身,一生文词著述很少,着重口传心授,成为泰州学派的特色之一。

他的学生大多为下层群众,计有农夫、樵夫、陶匠、盐丁等487人。

他不信“生而知之”的唯心主义天才论,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