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社区学前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社区学前教育
第一节.社区教育
社区——在一定地域内的人群从事经济、政治与科学文化活动,并由此构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小社会。

社区的两要素——人口/区域界限
社区教育的发展与特点
发展:起源于丹麦、1844柯维隆建立国民高等教育学校(成人社区教育)
19世纪末芝加哥社区学院
真正大规模发展在二战之后的美国
——二战之后社区教育成为国际性的教育形式,并逐步走向学校、社会、家庭相互服务、互惠互利的教育形态。

社区教育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地方与民众办理与管理
2.教育形式多样,面向社区的全体成员
3.适应社区需要,服务社区,灵活性强,服务意识强
第二节.国外的社区学前教育
一.美国的社区学前教育
1.1965年“提前开端计划”——为处境不好儿童设计的学前教育,有效提高了学业成绩,减少了辍学现象。

当前有70万学生参与其中。

2.美国社区学前教育形式:多种内容,多种形式(玩具图书馆、儿童
博物馆、儿童展览会、儿童游戏场以及儿童电视节目等形式)
二.澳大利亚学前教育主要形式
1.玩具图书馆
2.游戏小组
3.儿童活动中心
4.远距离教育计划
5.组织家长学习
第三节.我国的社区学前教育
相关人物代表:
陶行知——生活教育,乡村教育实践
晏阳初——平民教育实验
梁漱溟——“乡村建设”实验
陈鹤琴——南京鼓楼幼儿园
城市社区学前教育
发展意义:
1.树立大教育观,促进儿童发展
2.城市社区教育具有极大的可能性
内容与形式:
1.积极创造条件为更多的学前儿童提供保育与教育机会
2.以三优为龙头,形成学前社区教育工作网络
3.优化街道地区的社会影响
4.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家庭提供帮助为儿童提供活动环境
农村社区学前教育
(一)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
1.幼儿园
2.学前班
3.幼儿班
4.流动幼儿园
5.巡回辅导班
6.游戏点
7.选前教育基地8.儿童游戏场
9.家庭辅导站10.家长学校
适应不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社区学前教育
(一)不发达地区主要形式:
1.二部制幼儿园
2.完全幼儿园
3.学前班
4.混合班
5.巡回辅导班
6.家长辅导站
(二)农村发达地区相关形式:
1.儿童乐园与玩具图书馆
2.儿童教育电视节目
3.科学育儿宣传栏
4.家长学校
5.优生、优育辅导站
(三)草原地区社区学前教育特点
1.季节性与流动性
2.混合年龄
3.教育孩子与培训家长同步
4.体现牧区特有民族文化传统
三.幼儿园与社区
密切沟通,互相补充。

利用各自优势促进学前教育。

(一)幼儿园以自身的教育优势服务社区
1.幼儿园可为师资力量提供培训与再提高工作,提高社区教育质量
2.开房间与资源供社区使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并使全社区儿童受益
3.教师可兼任社区教育的指导顾问,服务社区
4.幼儿园支持参与社区友谊的文化教育活动,使幼儿园成为教育和文化宣传的阵地,推动整个社区文化教育素质的提高
(二)争取社区幼儿园工作的支持与参加:提供物力、人力与财力——创造优化的物质/精神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