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教育的特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教育的特点
中国古代教育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其间涌现出众多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成为
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儒家思想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拥有其自身的特点,且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极其
丰富,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包含许多具有持续生
命力的永恒的哲理和有益于人类文明的精华,对今天的教育事业仍有影响。

那么,儒
家教育的特点有哪些呢?
一、儒家思想的特点
(一)好学
孔子的思想在儒家可以算是举足轻重,意义深远,而“好学”是孔子思想中一个具有
核心意义的基础性观念,不仅在他的教育思想也在他的整个思想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
位孔子曾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不如丘之好学也。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有“忠信之德”者并不罕见,但“好学”之人却显得非常罕见。

“忠信”是春秋时代
的最基本的德性,但在这句话可以看出孔子是把“好学”看得比“忠信”更为难能可
贵的一种品质,这就充分地体现出好学的重要地位了。

也为在儒家教育思想中奠定了
牢固基础。

“好学”是孔子思想中一个重要的价值,也是一种德性,好学体现于人的一生,是一
个没有尽头的过程,也体现了孔子关于终身学习的理想。

(二)学道
1)论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曾经的很多时代,只有贵族才可以读书,但到了孔子所在的时代,孔子将教育的诗书
六艺扩大为有教无类的一切人的教育,使得诗书六艺成为孔门教育的一般内容,这就
第一次实现了知识的解放。

2)论教育内容:四书五经
六艺、六经是孔子教学的知识教育的范围,但并不是孔子教育的全部内涵。

《论语》
--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但是其中孔子教诲很多都是诗书六艺以外的内容。

这也就是说,孔子之所以为孔子,与周礼六艺的国子教育的不同之处,是他的教育理念已超出周礼
的六艺,甚至超出乐正的四术四教,而是以人文知识为基础发展为一种全面的自由人
格道德教育。

3)论教育目的:学为君子
古代教育,主要的目的是培养道德上的“君子”,而培养君子的最高目的就是出仕,
将一身才华货于帝王!这是儒家教育最现实的面!另一方面,在道德上的追求是要求
要“知行统一”必须具备道德上的绝对优势,才能在统治地位,完成自己“君子”的
使命!古代的儒家教育者为了达到这个教育目标,便想出了,给圣贤分层的方法来激
励古代的学子努力学习,以求达到道德上的至圣至贤的境界!在古代,圣贤可分为士、君子、圣人。

如此一来,文人在道德追求上便有了一个梯度性,不至于在感觉自己与
圣人的距离太远的时候迷失自己!
二、儒家思想的影响
(一)培养精神
1)培养爱国的精神
儒家传统的纲常伦理对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道德情操具有低砺作用。

儒家创始人孔
子倡导“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由此造就了历史上无数为国家
民族勇于献身的仁人志士。

以儒家为主导的教育体制。

和道德情操具有低砺作用。


家创始人孔子倡导“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由此造就了历史上
无数为国家民族勇于献身的仁人志士。

以儒家为主导的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的指导思
想都在于使人们从小对社会、对国家具有参与感、责任感。

《大学》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那些植根儒家思想、具有高尚民族气节和强
烈国家责任感的仁人志士正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操的极好
题材,必将激发大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儒家所积极倡导的
人生理念。

清华大学也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启示学生。

自强不息、
忍辱负重也是中华民族总体精神的体现。

3.忠于职责的精神
宋代的朱煮曾解释“忠”为“尽己之谓忠”,也就是说对待自己的工作就应该象做自
己的事一样,尽心竭力地把它做好,这样就是忠于自己的职责了。

儒家思想中,“忠”是作人的根本道德修养之一。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懂得在这个方面修养自己,认真负责
地做好各自的工作,整个社会就能健康发展。

(二)教学理念
1)以人为本
孔子有云“民为贵,社樱次之,君为轻”,这就体现出以人民为主的思想。

也体现出在大学德育教育中,应该以人为本,要重视学生,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本主义思想。

2)和谐统一
儒家提出“中和”的思想,如果达到中和的境界,天下万物各得其所、生化不已,都能实现自己,使自然与社会都能和谐发展。

这是一种普遍的和谐观,世界上的各种关系,包括人与人,人与集体国家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达到和谐统一。

3)“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深深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教育方法!我们将来也要作为一名人名教师,在教学上必须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