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题(模拟卷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眉山市2019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题(模拟卷三)
一、选择题
1.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液体密度为2g/cm3B.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C.量杯质量为40g D.60cm3该液体质量为60g
2.铝合金因具有坚固、轻巧、美观,易于加工等优点而成为多数现代家庭封闭阳台的首选材料,这些优点与铝合金的下列物理性质无关的是()
A.较小的密度B.较大的硬度C.良好的导热性D.较好的延展性
3.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物体经视力正常人眼睛的“凸透镜”成像于视网膜上。
对于近视眼患者而言,远处物体经眼睛的“凸透镜”成像的位置和相应的矫正方式是()
A.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B.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C.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D.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4.以下关于光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A.阳光下随风飘扬的红旗呈现红色,是因为红旗反射了红色光
B.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投影屏幕上的字,是因为光在屏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C.汽车的反光镜是凸面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D.海市蜃楼是由于空气分布不均匀,导致光线折射而产生的现象
5.如图所示的四幅示意图中,表示近视眼矫正后成像情况的是
A.B.
C.D.
6.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
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
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
A.B. C. D.
7.炎热的夏天,小红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些冰块放入可乐杯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水,下面的图象能正确反映冰块物态变化过程的是
A.B.C.
D.
8.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
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气化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9.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响度B.音色C.音调D.频率
10.2018年9月24日,2018年中央广播电视台中秋晚会在山东曲阜尼山圣境举行,众多明星演员到场倾情演唱引发现场数千观众合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歌手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
B.现场观众合唱的声音比明星演员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
C.歌声通过空气传人现场观众的耳朵
D.离舞台较远的现场观众虽看不清楚演员本人,但“听其声而知其人”,是通过声音的响度来判断是那位著名明星正在演唱
二、填空题
11.“彩球温度计”是一种家居装饰品.如图所示,在圆柱形玻璃容器内装有对温度敏感的液体,将一些体积相同的小球,按照密度大小排序,依次沉入液体中,球上标有设定好的温度用来读数.当外界气温降低时,容器内液体的体积变小、密度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小球受到的浮力变大,使沉在容器底部的一些小球依次浮起,我们就用最后浮起的小球上标记的温度来表示外界的气温.根据图中小球的位置可以判断,小球B上标的温度应该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4℃。
12.凸透镜对光有_____作用,如图所示的两副眼镜中,镜片_____(选填“(A)”或“(B)”)属于
凸透镜,此时,该镜片到文字间的距离_____(选填“小于f”、“介于f与2f之间”或“大于
2f”)。
13.植树时,站在一行树的第一棵树前面向前看,后面的树都被第一棵树挡住,说明这行树栽得_____(选填“很直”或“不直”),所用的原理是_____。
14.如图,小明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后,可以测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并且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会出现白霜。
白霜的形成是_____现象。
由此想到寒冬玻璃上的“窗花”出现在_____(选填“室内”或者“室外”)
15.夏天的夜晚,小明听到某种昆虫的叫声。
小明的爸爸说:“这是蟋蟀在叫,声音低点,别吓走它。
”爸爸是以声音的_____分辨是哪种昆虫的,爸爸说的声音低点指的是声音的_____。
16.物理学中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定义为加速度。
依据该定义,若某物体在t时间内速度从v1增加到v2,则加速度为______,现有一小球从静止开始以3m/s2的加速度加速运动2s,则2s末小球的速度为______。
三、计算题
17.一个空瓶的质量是0.2kg,装满水后的总质量是1kg。
用这个空瓶装一些油后,瓶子和油的总质量为0.65kg,若在装油的瓶中再装满水,总质量为0.95kg。
(水的密度=1.0×103kg/m3)
求:(1)瓶子的容积
(2)油的质量
(3)油的密度
18.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在高速公路上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h 15min,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h 45min.求:
(1)轿车从A地到B地用多少时间?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继续匀速行驶,从B地到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四、实验题
19.小惠同学为了测量茶油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操作情景如图甲所示,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
(2)改正错误后,小惠测出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60g,然后将一部分茶油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再将烧杯放在天平上,测出剩余茶油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由此可知:量筒中茶油的体积
_______cm3,量筒中茶油的质量是_______ g,茶油的密度是_________g/cm3
20.小华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小林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分别采用光具座,进一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所示,两人用各自的凸透镜,对着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都看到了放大的像和缩小的像,根据自己看到的像,他们猜想: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___________有关。
(2)带着提出的问题,他们分别用自己的器材进行了实验,在实验中用四个点记下了物体的位置,如下图所示,并把像的特点和大小变化记在相应的表格中。
______。
他们通过比较B 点、H 点的成像情况发现,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还与透镜的_______有关。
(3)两人共同分析了A 、B 、E 和F 点的成像情况,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4)小华在进一步分析了自己的记录后,认为应把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10cm 附近,多观察几次成像的情况,才能更好的总结出成像的规律,同时他建议小林也在他自己所选的____点与____点之间再做几次实验。
21.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找来一个空的易拉罐,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其实就是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
将点燃的蜡烛置一于小孔前的某一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小明开始实验时,眼睛从右侧看过去,无论怎样调节易拉罐与蜡烛之间的距离,屏上都看不到烛焰的像,而只能看到一片光亮,最有可能的是:_____; A .小孔扎成了三角形 B .小孔扎成了正方形 C .小孔太大 D .小孔太小
(2)换了易拉罐重新正确制作并操作后,小明看到了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该像是烛焰的_____立(选填“正”/“倒”)_____像(选填“实”或“虚”);
(3)实验中观察到烛焰的像偏小,为了增大烛焰的像,在不更换原有易拉罐的情况下可采取的办法是:_____;
(4)晴朗夏日的树下,小华惊喜地看到地上有许多圆形的光斑,经与同学讨论,一致认为是太阳经树叶间的细小缝隙而成的像。
但圆形光斑的大小不一样,其原因是_____。
22.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某小组将质量相等的海波和石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中,同时放在一个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过程中,他们每隔1min 记录一次海波和石蜡的温度,直到固体完全熔化成液体并升高温度后结束,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1)为完成实验,除图中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
(2)实验时,使用“水浴法”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试管,这样做的好处有:增大加热面积、使物
质缓慢升温和_____;
(3)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发现,不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规律不同。
其中_____的是晶体,熔点为
_____℃;
(4)第5min~第7mim,海波处于_____状态。
23.在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将直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
(1)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同时听到直尺拍打桌面发出的声音,这是由于小明采用了图_____所示的实验操作方法。
(2)小明规范实验操作后,拨动直尺,观察到直尺在振动,同时听到了直尺发出的声音,接着减小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直尺,小明观察到直尺振动的频率变_____。
24.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
(2)该实验的测量工具有:秒表和_____。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选填“大”或“小”)。
(4)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全程的平均速度V1=_____m/s;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
_____m/s。
(5)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是在做_____运动。
(6)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起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全程段的平均速度偏_____(选填“大”或“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变大大于
12.会聚 A 小于f
13.很直光的直线传播
14.凝华室内
15.音色响度
16.6m/s
三、计算题
17.(1)8×10-4m3(2)0.45kg(3)0.9×103kg/m3
18.(1)30min;(2)100km/h;(3)0.7h。
四、实验题
19.天平测量过程中调节平衡螺母 32 28.8 0.9
20.物距大焦距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F H
21.(1)C;(2)倒立;实;(3)蜡烛离小孔近一些;(4)树叶缝隙离地面的距离不同
22.秒表固体受热比较均匀海波 48 固液共存
23.乙高
24.v=s/t 刻度尺小 0.16 0.2 大变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