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关键词乳腺癌诊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乳腺癌是除子宫癌外,占妇女恶性肿瘤的第2位,男性也偶见。
早期无任何症状,常在无意间或偶然发现,最初表现为一侧乳房无痛性肿块,多发生在外上象限,癌瘤逐渐扩大,肿块皮肤处出现凹陷,继之皮肤橘皮样改变及乳头凹陷。
早期乳癌也可侵犯同侧腋窝淋巴结及锁骨下淋巴结,晚期易出现肝、肺及骨骼等转移,预后较差,故早期诊断及治疗乳腺癌非常重要。
为总结超声诊断乳腺癌的经验,现对近3年我院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的30例乳腺癌声像图特征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28例,年龄22~70岁,平均46岁,以乳房扪及包块就诊。
仪器检查:使用ALOKA SSD4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10MHz。
方法:充分暴露乳房,仰卧于检查床上,便于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之前,先进行触诊,了解乳腺病变的大小、部位、活动度等。
然后进行超声检查,首先用二维超声观察双侧乳房一般情况,明确肿块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及有无钙化等,继之运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了解病灶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分布,记录血流分级。
血流分级判定标准:按Adler的半定量法[1]。
①0级:病灶内无血流;②Ⅰ级:少量血流,病灶内1~2个点状或细棒状血管;③Ⅱ级,中量血流,可见3~4个点状血管或1条重要血管,其长度可接近或超过病灶半径;④Ⅲ级,丰富血流,见5个以上点状血管或2条较长血管。
结果
28例乳腺癌中,病灶位于左側13例,右侧13例,双侧2例。
外上象限20例,外下象限3例,内上象限2例,内下象限1例,乳晕区2例。
病灶最大约7.0cm×6.2cm×5.3cm,最小约0.8cm×0.7cm×0.6cm。
术前超声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符合诊断者28例(88.67%),包括浸润性导管癌11例,单纯癌7例,导管内癌4例,髓样癌2例。
误诊3例(9.67%),均误诊为纤维瘤,病理结果为浸润性导管癌。
讨论
乳腺触诊:超声检查前应先进行乳腺触诊,因解剖关系,乳腺的肿块均比较表浅,一般情况下,均可通过触诊发现,并对乳腺肿块的具体部位、硬度、活动
度、有无压痛等情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二维超声检查:通过二维超声检查,可了解乳腺肿块的形态和边缘,乳腺癌多表现为:①肿块形态不规则,呈低回声,无包膜,边缘多呈多角形或蟹足样浸润,肿块较小时,形态尚规则;②可呈弱回声,分布不均,少数呈等回声或强回声;③后方回声衰减,后壁回声减低消失;④可有胸壁皮肤或胸肌筋膜浸润;⑤可有腋窝淋巴结转移;⑥肿块的纵横比常>1。
彩色多普勒检查:彩色多普勒诊断恶性肿瘤的病理学基础是恶性肿瘤能释放一种血管增生因子,刺激血管生长,血管形态不规则。
本组病例血流检出率为85.18%(23/27),以Ⅱ~Ⅲ级为主,文献报道恶性肿瘤血流信号明显高于良性肿块[2]。
乳腺肿块的血流信号的丰富程度是判定乳腺癌的重要指标之一。
文献报道关于乳腺癌内血流信号的检出率不尽一致,考虑与使用的超声诊断仪的分辨率有关。
超声诊断乳腺癌的局限性:对于肿块体积较大、影像学特征比较典型的乳腺癌,通过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均可提供明确的诊断。
但对于早期体积较小、向周围浸润不明显、影像学特征不典型的乳腺癌,由于其与良性病变的影像交错现象,使超声诊断较为困难。
本组有4例误诊为纤维瘤,故在必要时,应行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以达到明确诊断。
综上所述,超声检查简洁、方便、无创,作为乳腺疾病的常规检查手段之一,对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同时,超声检查也有其局限性。
对于定性诊断较为困难者应及时进行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
参考文献
1 夏罕生,刘利民,顾勇主,等.乳腺肿块灰阶超声图像分析[J].上海医学影像杂志,2002,11(3):183-184.
2 吕坷,张缙熙,傅先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的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4(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