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天津新华中学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届天津新华中学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①10℃时10 mL 0.1 mol·L-1的Na2S2O3溶液和50 mL0.05 mol·L-1的H2SO4溶液;
②10℃时10 mL 0.05 mol·L-1的Na2S2O3溶液和10 mL 0.1 mol·L-1的H2SO4溶液;
③30℃时10 mL 0.05 mol·L-1的Na2S2O3溶液和10 mL 0.1 mol·L-1的H2SO4溶液。
若同时将它们混合发生反应:Na2S2O3+H2SO4=Na2SO4+S↓+SO2↑+H2O,则出现浑浊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①③②
2、环境污染已严重已严重危害人类的生活。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3、下列有关吸毒危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使吸毒者丧失人性
②性疾病增多
③浪费巨大钱财
④丧失劳动能力
⑤犯罪活动增加
A.①②⑤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4、下列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中,正确的是
A.3d94s2B.3d44s2C.4d105s0D.4d85s2
5、在厨房里对水进行下列操作,能促进水的电离的是( )
A.加入少量酒精B.加入少量食醋
C.把水放入冰箱中使其降温至1℃D.把水加热至沸腾
6、化学与生活和化工、能源、材料生产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吸水性高分子、医用生物高分子、导电高分子均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
B.通过干馏,可以将煤中含有的苯等芳香烃从煤中分离出来
C.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均属于新能源
D.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涤纶
7、欲将溶液中的Al3+沉淀完全,最合适的试剂是( )
A.NaOH溶液B.氨水C.Na2SO4溶液D.NaCl溶液
8、下列化学反应符合图示的是( )
A.冰雪融化B.铝与氧化铁的反应C.钠与水反应D.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
9、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10-13mol/L,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a+、Fe2+、NO3-、Cl-B.Na+、K+、NO3-、Cl-
C.Na+、K+、AlO2-、Cl-D.NH4+、K+、SO42-、HCO3-
10、海藻中含有丰富的碘元素(以I-形式存在)。
实验室中提取碘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上述流程中步骤A~D对应的装置图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11、下列物质不能由两种单质直接通过化合反应生成的是
A .FeCl 2
B .FeCl 3
C .CuCl 2
D .FeS
12、两种元素能形成XY 2型离子化合物,其原子序数依次为
A .6和8
B .12和17
C .13和8
D .11和16
13、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
()()mA g nB g pC g qD g ++ 当m 、n 、p 、q 为任意整
数时,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②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
③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
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⑤反应速率v(A):v(B):v(C):v(D)=m :n :p :q
⑥单位时间内m mol A 断键反应,同时pmol C 也断键反应。
A .③④⑤⑥
B .②③④⑥
C .①③④⑤
D .①③④⑥ 14、2017年,中外科学家团队共同合成T-碳。
T-碳的结构是将立方金刚石中的每个碳原子用一个由4个碳原子组成的正四面体结构单元取代形成碳的一种新型三维立方晶体结构,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每个T-碳晶胞中含32个碳原子
B .T-碳中碳与碳的最小夹角为109.5。
C .T-碳属于原子晶体
D .如图是T-碳晶胞的俯视图
15、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剂,其脱硝反应为:2NO 2(g)+O 3(g)N 2O 5(g)+O 2(g),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
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D
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增
大
0~3秒内,反应速率 V(O 3)= 0.1mol·L -1·s -1 加入催化剂,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达平衡时,仅改变x ,则x 为c(O 2)
A .A
B .B
C .C
D .D 16、用0.1mol·L -1NaOH 溶液滴定40mL0.1mol·L -1H 2SO 3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混合时溶液体积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K a2(H 2SO 3)的数量级为10-2
B .图中X 点对应的溶液中:2c(2-3SO )+c(OH -)=c(H +)+2c(H 2SO 3)
C .图中Z 点对应的溶液中:c(Na +)>c(2-3SO )>c(-3HSO )>c(OH -)
D .图中Y 点对应的溶液中:3c(2-3SO )=c(Na +)+c(H +)-c(OH -)
17、向Fe 2O 3、CuO 、Fe 、Cu 的混和粉末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仍有红色粉末存在,则关于所得溶液中阳离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A .一定有Fe 2+,可能有Cu 2+
B .一定有Fe 2+、Cu 2+,可能有Fe 3+
C .只有Fe 2+和Cu 2+
D .只有Fe 2+ 18、反应4A(s)+3B(g) 2C(g)+D(g),经2 min B 的浓度减少0.6 mol·L -1。
对此反应速率的正确表示是 A .用A 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8 mol·L -1·s -1
B .分别用B 、
C 、
D 表示反应的速率,其比值是3∶1∶2
C.在2 min末时的反应速率,用产物C来表示是0.2mol·L-1·min-1
D.在这2 min内用B和C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不同的
19、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克水中含有N A个氢原子B.32克氧气中含有N A个氧原子
C.N A个Al原子质量为27克D.0.5N A个水分子中有1mol原子
20、下列有关电化学装置完全正确的是
A.铜的精炼B.铁上镀银
C.防止Fe被腐蚀D.构成铜锌原电池
21、下列物质中,属于非
...电解质的是
A.酒精B.Cl2C.NaOH D.H2SO4
22、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Na2SO4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B.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C.d点无BaSO4沉淀生成
D.a点对应的K sp大于c点对应的K sp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23、(14分)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元素A、B、C、D、E、F中,A、B属于同一短周期元素且相邻,A 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C、D、E、F是位于同一周期的金属元素,基态C、F原子的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均为1个,且C、F原子的电子数相差为10,基态D、E原子的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4、2,且原子序数相差为2。
(1)六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
(2)黄血盐是由A、B、C、D四种元素形成的配合物C4[D(AB)6],易溶于水,广泛用作食盐添加剂(抗结剂)。
请写
出黄血盐的化学式_________,黄血盐晶体中各种微粒间的作用力不涉及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金属键b.共价键c.配位键
d.离子键e.氢键f.分子间的作用力
(3)E2+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很多不饱和有机物在E催化下可与H2发生加成:如①CH2=CH2②HC≡CH ③④HCHO。
其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的分子有____________(填物质序号),HCHO分子的立体结构为______________,它加成后产物甲醇的熔、沸点比CH4的熔、沸点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4)金属C、F晶体的晶胞如下图(请先判断对应的图),C、F两种晶体晶胞中金属原子的配位数之比为_________。
金属F的晶胞中,若设其原子半径为r,晶胞的边长为a,根据硬球接触模型,则r = _______a,列式表示F原子在晶胞中的空间占有率______________(不要求计算结果)。
24、(12分)下图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一些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
各方框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某些物质已经略去),其中A、B、D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M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
(1)物质G的化学式:______。
(2)物质B的电子式:______。
(3)写出A→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G→E的离子方程式:_____。
25、(12分)为验证某单质与某浓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气体甲和乙的成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图,其中A 装置用于检验气体甲:
(1)写出该非单质与浓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证明气体中含有乙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除去甲,收集纯净干燥的气体乙,某同学欲选用下列装置:
则按气流从左到右,各接口连接顺序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dcabh B.feabh C.feabg
26、(10分)中和热的测定实验(如图)。
①量取反应物时,取50mL0.50 mol∙L−1的盐酸,还应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填序号)。
A.50mL0.50 mol∙L−1NaOH溶液
B.50mL0.55 mol∙L−1NaOH溶液
C.1.0gNaOH固体
②在该实验过程中,该同学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有________(填序号)。
A.盐酸的浓度B.盐酸的温度
C.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D.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
E.水的比热容F.反应后混合溶液的终止温度
③若用50mL0.5 mol∙L−1醋酸溶液代替上述盐酸测定中和热,所得数据________。
(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27、(12分)某工厂废水中含游离态氯,通过下列实验测定其浓度。
①取水样10.00 mL于锥形瓶中,加入10.00 mL KI溶液(足量)(发生的反应为:Cl2+2KI=I2+2KCl)滴入指示剂2~3滴。
②取一只碱式滴定管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洗净,然后注入0.010 mol·L-1 Na2S2O3溶液,调整液面,记下读数。
③将锥形瓶置于滴定管下进行滴定,发生的反应为:I2+2Na2S2O3===2NaI+Na2S4O6。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加入的指示剂是________。
(2)滴定时,眼睛应注视______________ ,
(3)步骤③当待测液由 ________色变为_______色且半分钟不变化即达终点。
若耗去Na2S2O3溶液20.0mL,则废水中
Cl 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
(4)实验中,Cl 2的实际浓度比所测浓度偏小,造成误差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
(5)下列操作中可能使所测游离态氯的浓度数值偏低的是(选填字母)___。
A .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溶液润洗就直接注入Na 2S 2O 3标准溶液
B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没有干燥就注入水样待测液
C .装有Na 2S 2O 3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在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 .读取Na 2S 2O 3溶液体积时,开始仰视读数,滴定结束时俯视读数
E .若刚见到指示剂局部的颜色有变化就停止滴定。
28、(14分)Ⅰ.已知:①()()()-1
22C s O g CO g ΔH=-393.5kJ mol +=⋅ ②()()()()()-1
224TiO s 2Cl g 2C s TiCl s 2CO g ΔH=-80kJ mol ++=+⋅ ③()()()()1
2242TiO s 2Cl g TiCl s O g ΔH=141kJ mol -+=+⋅ 试据此写出一氧化碳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甲乙两池电极材料均为铁棒与铂棒,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电池中均为CuSO 4溶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一段时间后,甲乙两池中Pt 棒上都有红色物质析出
B .甲池中Fe 棒上发生氧化反应,乙池中Fe 棒上发生还原反应
C .甲池中Cu 2+向Fe 棒移动,乙池中Cu 2+向Pt 棒移动
D .一段时间后,甲池中Fe 棒质量减少,乙池中Fe 棒质量增加
(2)若两池中均为饱和NaCl 溶液:
①写出乙池中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池中Pt 棒上的电极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是“还原”)。
②甲池中Pt 棒上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室温下,若乙池转移0.02mol 电子后停止实验,该池中溶液体积为2000mL ,则溶液混合均匀后pH =__________。
29、(10分)已知A 、B 、C 、D 、E 、F 、G 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递增。
其中A 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B 原子核外有三个未成对电子;C 是元素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化合物D 2F 为离子晶体,F 原子核外的M 层中只有两对成对电子;E 单质的晶体类型在同周期的单质中没有相同的;G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D 的
相同,其余各层均充满电子。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答题时,A、B、C、D、E、F、G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C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D的氯化物的熔点比E的氯化物的熔点_____(填“高”或“低”),理由是_______。
(3)F的低价氧化物分子的立体构型是________,AO2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
(4)A、B、D、E四种元素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_____。
(5)G2+能形成配离子[G(BH3)4]2+.写出该配离子的结构简式(标明配位键)_____。
(6)A能与氢、氧二种元素构成化合物AH2O,其中A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1mol该分子中σ键的数目为_____,该物质能溶于水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7)G晶体的堆积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堆积,配位数为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C
【详解】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③的反应速率最大;相同温度下,②混合液中Na2S2O3和H2SO4的浓度大于①,故反应速
率②>①。
答案选C。
2、B
【解析】A.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等,与臭氧无关,A错误;B.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碳,B 正确;C.氟利昂能使臭氧生成氧气,破坏臭氧层,C错误;D.二氧化氮等氮氧化合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D错误;答案选B。
3、D
【详解】吸毒危害极大,对本人、他人、家庭、社会都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吸毒后人都变得人不人鬼不鬼,丧失人性。
毒品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都有很大的损害,可产生异常的兴奋、抑制等作用,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失眠、烦躁、惊厥、麻痹、记忆力下降、主动性降低、性格孤僻、意志消沉、周围神经炎等。
吸毒能使心肺受损,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等都会造成严重的危害,易感染艾滋病等。
还危害免疫系统,降低免疫功能。
毒品具有很强的成瘾性,一旦沾染,很难戒除,严重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危害他人和社会;
故选D。
4、D
【解析】原子或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属于基态排布应满足构造原理: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7s、5f、6d、7p按此顺序填充,注意满足半满、全满、全空稳定状态,洪特规则、泡利原理。
【详解】A.3d94s2违背了全充满时为稳定状态,应为3d104s1 ,故A错误;
B.3d44s2违背了半充满时为稳定状态,应为3d54s1 ,故B错误;
C.4d105s0违背了能量最低原理,应先排5s再排4d,应为4d85s2故C错误;
D.4d85s2是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故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5、D
【解析】A、酒精为非电解质,对水的电离无影响,A错误;B、食醋的主要成分为醋酸,电离出H+,抑制水的电离,B错误;C、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降温,水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电离程度减小,C错误;D、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温,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电离程度增大,从而升温促进了水的电离,D正确。
正确答案为D。
6、B
【解析】A. 吸水性高分子、医用生物高分子、导电高分子均属于功能高分子材料,A正确;
B. 煤中不含苯、甲苯等物质,煤通过干馏可发生化学变化生成苯、甲苯等芳香烃,故B错误;
C. 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均属于新能源,C正确;
D. 蚕丝属于蛋白质,灼烧后有烧焦的羽毛气味,涤纶灼烧有刺鼻气味,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B。
7、B
【详解】A.由于氢氧化钠溶液是强碱溶液,和Al3+反应时,生成的氢氧化铝能溶解在过量的强碱溶液中,故铝离子难以恰好完全反应,故A不是最合适的试剂;
B.氨水是弱碱溶液,可以全部沉淀Al3+,因为Al(OH)3不溶于弱碱氨气溶液,B正确;
C、D.Na2SO4溶液和NaCl溶液与Al3+不反应,故CD不合适;
答案选B。
8、D
【详解】A.冰雪融化过程中需要加热,但该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反应,A不符合题意;
B.铝与氧化铁的反应为放热反应,B不符合题意;
C.钠与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C不符合题意;
D.Ba(OH)2·8H2O和NH4Cl的反应为吸热反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B
【分析】
【详解】
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10-13mol/L,该溶液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
A.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Fe2+,酸性溶液中H+、Fe2+、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符合题意;B.无论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均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B符合题意;
C.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AlO2-,故C不符合题意;
D.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HCO3-,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NH4+和HCO3-,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B。
10、C
【详解】A.海藻灼烧应该选择坩埚,不能在烧杯中进行,A错误;
B.过滤要用过滤器,但装置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B错误;
C.用四氯化碳萃取碘水中的I2单质,要使用分液漏斗,分液漏斗下口紧靠在烧杯的内壁,C正确;
D.分离沸点不同的物质用蒸馏方法,温度计不能伸入到液面下,要在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11、A
【详解】A.根据反应2Fe+3Cl2点燃2FeCl3可知,不能由两种单质直接通过化合反应生成FeCl2,故A符合题意;B.根据反应2Fe+3Cl2点燃2FeCl3可知,能直接由两种单质通过化合反应生成FeCl3,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反应Cu+Cl2点燃CuCl2可知,能直接由两种单质通过化合反应生成CuCl2,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反应Fe+S加热FeS可知,能直接由两种单质通过化合反应生成FeS,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12、B
【解析】根据原子序数分析元素,利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来分析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以此来解答。
【详解】A、原子序数为6和8的元素分别为C、O,能形成CO、CO2共价化合物,选项A不选;
B、原子序数为12和17的元素分别为Mg、Cl,能形成离子化合物MgCl2,选项B选;
C、原子序数为12和8的元素分别为Al、O,能形成离子化合物Al2O3,选项C不选;
D、原子序数为11和16的元素分别为Na、S,能形成离子化合物Na2S,选项D不选;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XY2型离子化合物,熟悉元素的原子序数来判断元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XY2型化合物中X为+2价,Y
为-1价即可解答。
13、B
【详解】①如果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则体系的压强始终不变,所以不能根据压强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
②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能据此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选;
③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选;
④当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故选;
⑤当反应速率A v :B v :C v :D v m :n :p :q ,不能据此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
⑥单位时间内m mol A 断键反应等效于pmol C 形成,同时pmol C 也断键反应,故选;
故选B 。
14、B
【分析】A 、一个金刚石晶胞中,含有C 的数目为8×
1/8+6×1/2+4=8,将每个C 原子换成四面体结构的C ,则T-碳晶胞中含有碳原子数目为8×
4=32个; B 、4个碳原子组成的正四面体结构单元,T-碳中碳与碳的最小夹角为60°;
C 、C 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成空间网状结构;
D 、T-碳晶胞的俯视图正确,突出四面体结构,及四面体之间碳与碳的共价键;
【详解】A 、一个金刚石晶胞中,含有C 的数目为8×
1/8+6×1/2+4=8,将每个C 原子换成四面体结构的C ,则T -碳晶胞中含有碳原子数目为8×
4=32个,故A 正确; B 、4个碳原子组成的正四面体结构单元,T-碳中碳与碳的最小夹角为60°,故B 错误;
C 、C 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成空间网状结构,T-碳属于原子晶体,故C 正确;
D 、T-碳晶胞的俯视图正确,突出了四面体结构,及四面体之间碳与碳的共价键,故D 正确;
故选B 。
15、B
【解析】A 项,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减小,错误;B 项,0~3s 内υ(NO 2)==0.2mol/(L·s ),则υ
(O 3)=υ(NO 2)=0.1mol/(L·s ),正确;C 项,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错误;D 项,若x 为c (O 2),增大O 2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 2的转化率减小,错误;答案选B 。
16、D
【分析】X 点V(NaOH 溶液)=40mL ,NaOH 溶液和H 2SO 3恰好完全反应得NaHSO 3溶质,Y 点V(NaOH 溶液)=80mL 时,NaOH 溶液和H 2SO 3恰好完全反应得Na 2SO 3溶质。
【详解】A .由图可知c(2-
3SO )=c(-3HSO )时pH=7.19,即c(H +)=10-7.19,则K a2(H 2SO 3)=+2-3-3
c(H )c(SO )HSO = 10-7.19,K a2(H 2SO 3)的数量级为10-8,A 错误;
B .X 点溶质为NaHSO 3,有质子守恒c(2-3SO )+c(OH -)=c(H +)+c(H 2SO 3),B 错误;
C .Z 点溶质为Na 2SO 3,2-3SO +H 2O
-3HSO +OH -、H 2O H ++OH -,故c(-3HSO )<c(OH -),C 错误; D .电荷守恒2c(2-3SO )+c(-3HSO )+c(OH -)=c(Na +)+c(H +),Y 点c(2-3SO )=c(-3HSO ),则3c(2-
3SO )=c(Na +)+c(H +)
-c(OH -),D 正确。
答案选D 。
17、A
【详解】A 、由于氧化性:Fe 3+>Cu 2+,无论Fe 3+是和Fe 反应,还是和Cu 反应,溶液中一定存在Fe 2+,当Fe 过量时,不存在Cu 2+,当Fe 不足时,溶液中有Cu 2+,A 正确;
B 、剩余固体中含有铜,则溶液中一定不存在铁离子,B 错误;
C 、当铜全部析出时,不存在Cu 2+,C 错误;
D 、由于红色粉末是Cu ,所以溶液当中肯定没有Fe 3+,但可能含有铜离子,D 错误,
答案选A 。
【点晴】
该题的关键是明确氧化性与还原性的强弱顺序,搞清楚反应的先后顺序,即铁离子首先氧化铁,然后在氧化单质铜,单质首先还原铁离子,然后还原铜离子,最后还原氢离子,然后结合选项逐一分析解答。
18、D
【详解】A. 反应物A 为固体,不能用A 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故A 错误;
B. 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B):v(C):v(D)=3:2:1,故B 错误;
C. 化学反应速率是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不是即时速率,故C 错误;
D. 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B):v(C)=3:2,所以在这2 min 内用B 和C 表示的反应速率的值都是不同的,故D 正确;
答案选D 。
19、C
【详解】A .18克水中的物质的量为1mol ,一个水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所以18克水中含有氢原子的个数为2N A ,故A 错误;
B.32克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一个氧气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所以32克氧气中含有2N A个氧原子,故B错误;C.N A个Al的物质的量为1mol,Al的摩尔质量为27g/mol,所以N A个Al原子质量为27克,故C正确;
D.0.5N A个水分子物质的量为0.5mol,1mol水分子中含有3mol原子,所以0.5mol水分子中含有1.5mol原子,故D 错误;
故选C。
20、C
【详解】A.电解精炼铜时,应该用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A错误;
B.铁上镀银时,应该用银作阳极,铁作阴极,B错误;
C.该装置是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铁作阴极被保护,C正确;
D.铜锌原电池中,锌应插入硫酸锌溶液中,铜应插入硫酸铜溶液中,D错误;
答案选C。
21、A
【解析】A酒精是非电解质,故A正确;
B.氯气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
C.氢氧化钠是电解质,故C错误;
D.硫酸是电解质,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电解质必须是自身能够电离出离子的化合物。
单质、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电解质包括酸、碱、盐、水、活泼金属氧化物;非电解质包括非金属氧化物(如:CO2、SO2)、某些非金属氢化物(如:NH3)、绝大多数有机物(如酒精、蔗糖)等。
22、C
【详解】A项,增大SO42-浓度,抑制硫酸钡的溶解,但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不可能变成b点,A不正确;
B项,在蒸发过程中,Ba2+、SO42-浓度都增大,B不正确;
C项,d点溶液中c(Ba2+)·c(SO42-)<K sp(BaSO4),溶液没有达到饱和,所以不可能生成沉淀,C正确;
D项,溶度积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系,a和c两点对应的温度是相同的,所以溶度积常数相同,D不正确;
答案选C。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23、K K4Fe(CN)6aef ①③④平面三角形CH3OH分子之间存在氢
键,熔、沸点比CH 4高 2∶3 24 a 26
π×100% 【分析】前四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六种元素A 、B 、C 、D 、E 、F 中,A 、B 属于同一短周期元素且相邻,A 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则A 为碳元素、B 为N 元素;C 、D 、E 、F 是位于同一周期的金属元素,只能处于第四周期,基态C 、F 原子的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均为1个,且C 、F 原子的电子数相差为10,可推知C 为K 、F 为Cu ,
基态D 、E 原子的价电子层中未成对电子数分别为4、2,且原子序数相差为2,
D 、
E 价电子排布分别为3d 64s 2,3d 84s 2,故D 为Fe 、E 为Ni ,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A 为C 元素,B 为N 元素,C 为K 元素,D 为Fe 元素,E 为Ni 元素,F 为Cu 元素。
(1)六种元素中K 的金属性最强,最容易失去电子,其第一电离能最小,故答案为:K ;
(2)黄血盐是由A 、B 、C 、D 四种元素形成的配合物C 4[D(AB)6],化学式为K 4[Fe(CN)6],黄血盐晶体中含有离子键、配位键、共价键,没有金属键、氢键和分子间作用力,故答案为:K 4Fe(CN)6;aef ;
(3)镍为28号元素,Ni 2+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 8,故价电子排布图为;①CH 2=CH 2、③、
④HCHO 中C 原子价层电子对数都是3,没有孤电子对,C 原子采取sp 2杂化;②HC≡CH 为C 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是2,
没有孤电子对,C 原子采取sp 杂化;HCHO 分子的立体结构为平面三角形,它的加成产物为甲醇,甲醇分子之间能够形成氢键,其熔、沸点比CH 4的熔、沸点高,故答案为:;①③④;平面三角形; CH 3OH 分子之间存在氢键,熔、沸点比CH 4高;
(4)金属K 晶体为体心立方堆积,晶胞结构为左图,晶胞中K 原子配位数为8,金属Cu 晶体为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晶胞结构为右图,以顶点Cu 原子研究与之最近的原子位于面心,每个顶点Cu 原子为12个面共用,晶胞中Cu 原子配位数为12,K 、Cu 两种晶体晶胞中金属原子的配位数之比为 8∶12=2∶3;金属Cu 的晶胞中,根据硬球接触模型的底面截面图为,则Cu 原子半径为r 和晶胞边长a 的关系为:2a ,解得2;Cu 原子数目=8×18+6×12=4,4个Cu 原子的体积为4×4
3πr 3=4×43π×(24
a)3,晶胞的体积为a 3,Cu 原子在晶胞中的空间占有率=3342434a
)⨯⨯π=4×4323×100%=26π×100%,故答案为:2∶32a ;26π×100%。
【点睛】
本题的难点和易错点为(4)中晶胞的计算,要注意正确理解晶胞结构,本题中底面对角线上的三个球直线相切,然后根据平面几何的知识求解。
24、HNO32CO2 + 2Na2O2 = 2Na2CO3 + O23Cu + 8H+ + 2NO3– = 3Cu2+ + 2NO↑+ 4H2O
【分析】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和过氧化钠反应,A为气体二氧化碳,D为氧气;C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C为氨气,则B为氮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和氢气化合生成氨,氨催化氧化得到一氧化氮气体E,F 为二氧化氮,溶于水形成硝酸G。
【详解】(1)物质G为硝酸,其化学式为:HNO3,故答案为HNO3。
(2)物质B为氮气,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3)A→D的反应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CO2 + 2Na2O2 = 2Na2CO3 + O2,故答案为2CO2 + 2Na2O2 = 2Na2CO3 + O2。
(4)G→E的反应为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一氧化氮和水,离子方程式为:3Cu + 8H+ + 2NO3–= 3Cu2+ + 2NO↑+ 4H2O,故答案为3Cu + 8H+ + 2NO3–= 3Cu2+ + 2NO↑+ 4H2O。
25、C + 2H2SO4(浓)Δ
CO2↑ + 2SO2↑ + 2H2O B装置高锰酸钾溶液颜色未褪尽,C装置出现白色沉淀B
【解析】根据装置图中使用品红溶液和澄清石灰水,结合高中阶段学习过非金属C与浓硫酸的反应,A装置是检验SO2气体的装置,而C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则是为了检验CO2的存在,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详解】(1)根据装置图可以看出检验的气体为CO2和SO2,推测该单质为碳,则炭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 + 2H2SO4(浓)CO2↑ + 2SO2↑ + 2H2O,故答案为C + 2H2SO4(浓)CO2↑ + 2SO2↑ + 2H2O;
(2)反应中有二氧化碳生成,B装置用于除掉SO2,防止SO2对CO2的检验造成干扰,因此证明含CO2的现象为:B 装置高锰酸钾溶液颜色未褪尽,C装置出现白色沉淀;故答案为B装置高锰酸钾溶液颜色未褪尽,C装置出现白色沉淀
(3)除去SO2,收集CO2,可先通过高锰酸钾溶液,除掉SO2,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最后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所以顺序应该为feabh,答案为B。
26、B BDF 偏小
【分析】中和热测定需要一种溶液的浓度略大于另一种溶液的浓度,所测数据需要每种溶液的温度和混合后溶液的终止温度,根据数据来计算中和热,醋酸电离会吸收热量。
【详解】①A.50mL 0.50 mol∙L−1NaOH溶液,两者不能充分的使盐酸反应完,故A不符合题意;
B.50mL 0.55 mol∙L−1NaOH溶液,能充分使盐酸反应完,故B符合题意;
C.1.0g NaOH固体,NaOH固体溶于溶液会释放能量,引起实验误差,故C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
答案为B。
②在该实验过程中,该同学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有盐酸的温度、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反应后混合溶液的终止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