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热下冷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课热下冷思考
随着教师们对新的教学方法的探索以及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应运而生,它是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同时也在国内高校掀起了一股热潮。

由于种种原因微课建设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

对此,学校在深化微课建设的同时,需要提高自身对微课的科学认识,加强对微课资源的利用,注重教学设计,改变制作微课的目的,努力促使微课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使它成为有力的教学方法。

标签:微课高职院校微课应用
一、高职院校“微课”开发的冷思考
为了跟上时代的脚步,近年来各类学校也开始组织教师开展微课建设,掀起一股热潮,研究的內容主要有微课的发展史、微课的制作技术等,而微课作品主要以比赛的形式出现在广大师生眼前。

虽然微课得到了积极的推广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许多学校在学习和应用微课时偏离了原来的道路,制作目的发生改变、微课的质量不尽如人意。

对其问题现总结如下。

1.认识片面
当前学校微课在认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价值观念功利化[3]。

一些微课的主管人员组织教师制作微课并不是想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实施新的教学改革,而是迫于形势,为了跟上大部队的脚步,一些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失去了主动性,目的已发生改变不是为了应付上级要求就是为了参赛获奖,真正将微课应用于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寥寥无几。

第二,微课功能扩大化。

部分主管人员对微课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认为新兴的都是好的,只看到它的优势,却无视其局限性,在微课制作工程中没有考虑到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最终导致微课使用效果不佳、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第三,建设流程简单化。

一些教师把微课等同于教学视频,供学生课下观看学习,只需要把现有的资源拼凑成一个简短的视频即可。

事实上,微课的建设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微视频制作,良好的教学设计、充沛的教学资源、教学反馈的提供等均应包含其中。

2.资源不足
首先,微课的主要特点是以视频为载体,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每人一个上网设备,但这一要求并非每个学校都能达到,这就抑制了教师对微课的开发建设以及学生对微课的使用。

其次,专业师资匮乏,微课的开发是一个复杂且系统的过程,需要有专门人员负责进行统筹规划[4],然而目前多数学校是由学校负责人兼任此任务,缺乏专业人才进行指导,并且教师计算机水平也参差不齐,有些教师PPT制作都有些困难,更不用说制作视频软件的使用,这就导致微课建设出现零散、不系统、质量良莠不齐的状态。

3.自身局限
微课有诸多优点,例如时间短、内容精、生动形象等,但同时也有它的局限性。

首先,微课与传统课堂的区别之一就是内容精炼容易导致教学内容碎片化,尤其是对于临床医学系统性疾病的讲解,会弱化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不利于学生的系统学习。

其次,时间长短的问题,传统课堂教学一节课45分钟,微课一般5-10分钟,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有强的自制力和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

如若学生习惯了对微课的学习,其长时注意力必然会受到影响,进而不利于传统教学,这是微课的设计者不希望出现的[5]。

二、学校微课建设的策略
教师必须对自己所教授课程进行深度剖析,进一步明晰微課的特点,合理把握微课的优缺点,才能开始某门课程的“微课”开发。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课程的“微课”开发前应思考一下问题。

1.学生需求调研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最有资格决定“微课”应该“怎么做”,必须不断了解学生的需求变化来调整“微课”内容。

例如,对医学类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希望”微课”给他们带来当今世界上对于某种疾病最新的治疗方案、最先进的医疗设备、不同治疗方案对于同种疾病的优劣等。

这样才能提高“微课”的利用率。

2.分析“微课”开发的可行性
“微课”开发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整个教学团队发挥集体的力量和智慧。

开发前需要根据教学标准、技术性、现有的资源和实用性等方面进行论证,挑选出适合进行“微课”开发的知识点,精益求精的开发才是最终目标。

3.选题和教学设计
由于“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媒体,记录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开展的简短的教学活动[6],要从教学目标、学生的需求、可行性出发来选题。

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由于“微课”的时间限制,使它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形式、教学资源等有更高的要求,同时要求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则扮演内容呈现者和学习帮助者的角色,因此对于教学设计,教师要格外重视。

4.资源收集与整合
对于相关的知识点网络上和教师团队里有大量的视频、PPT、课程习题等内容,教师要取长补短进行资源的收集与整合,形成微课的雏形,同时还要根据前期制作的教学设计和开发思路注入自己的教学风格,形成一个自己的作品,使它
具有简洁性和适用性和。

总之,微课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我们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总会不断地出现新的问题,我们一定要以一种敏锐的视角、正确的态度来看待这些问题,在学习使用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修正和反思,使微课能够得到健康、稳步发展,使它成为辅助我们教学的一项有利工具。

参考文献
[1]McGrewLA.A60-secondcourseinorganicchemistry[J].JChemEduc,1993,70:543-544.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3]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10):61-65.
[4]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
[5]王容.国外慕课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上)[J].世界教育信息,2014,349:19-23.
[6]于淑娟,学校微课建设的问题与反思[J].教学与管理,2015(3):32-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