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科苏教八年级下册第二学期物理期末考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苏科苏教八年级下册第二学期物理期末考试卷及答案百度文库
一、选择题
1.“飞沫传播”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口罩能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在口罩防护作用当中,最重要的一步是使无纺布经过驻极处理后具有极好的静电吸附能力,下列哪种材料可以检验口罩静电吸附效果()
A.小纸屑B.铝块C.石块D.铜块
2.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同时用力F1、F2分别作用于A、B两个物体上,A、B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其中力F1=4N,方向水平向左,力F2=5N,方向水平向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A和B之间摩擦力为0
B.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5N,方向水平向左
C.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1N,方向水平向左
D.B对A的厚擦力为5N,方向水平向右
3.甲、乙两相同的容器中装有体积相等的两种液体,静止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同种材料制作的实心物体A、B分别放入两容器中,静止时液面等高,如图所示.则
A.A的重力等于B的重力
B.甲杯中液体的密度小于乙杯中液体的密度
C.甲杯对桌面的压力大于乙杯对桌面的压力
D.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相等
4.如图所示,将弹簧测力计左端固定在墙上,右端用细线与重力为10N的木块相连,木块放在上表面水平的小车上,弹簧测力计保持水平,现拉动小车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分别是
A.10N 水平向右B.14N 水平向左C.6N 水平向左D.4 N 水平向右5.如图甲,将双面吸盘小的一面紧贴在竖直玻璃上,挂上锅铲后静止;如图乙,将该吸盘大的一面紧贴在竖直玻璃上,挂上同一锅铲后静止,若不计吸盘的自重,则从甲图到乙图()
A .吸盘对玻璃的压力变大,玻璃对吸盘的摩擦力变大
B .吸盘对玻璃的压力不变,玻璃对吸盘的摩擦力不变
C .吸盘对玻璃的压力不变,玻璃对吸盘的摩擦力大于锅铲的重力
D .吸盘对玻璃的压力变大,玻璃对吸盘的摩擦力不变
6.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一个测量范围,被测力应小于这个范围
B .使用前必须先对弹簧测力计校零
C .弹簧测力计只能竖直放置,测竖直方向的力
D .弹簧测力计可以测不同方向的力
7.小梅测量苹果的密度其步骤如下,则苹果的密度为( )
①一个苹果放入一只装满水的烧杯中,用量筒取适量的水体积记为V 1,如图所示; ②轻取出苹果,将量筒中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当烧杯中的水被填满时,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 2;
③接下来用针把苹果完全压入盛满水的烧杯中,水从烧杯中溢出后,再慢慢取出苹果,并继续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当烧杯中的水再次被填满时,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V 3。
A .1213V V V V ρ--水
B .1223 V V V V ρ--水
C .2312V V V V ρ--水
D .3121
V V V V ρ--水 8.下列情形与大气压强无关的是
A .用吸管吸饮料
B .马德堡半球实验
C .高原上用普通锅不易煮熟米饭
D .“玉兔”号在月球上留下“足迹” 9.下列给出了几种事例,其中利用惯性的是
①从树上掉下的苹果;
②司机为节省燃油,在汽车进站时,提前关闭油门;
③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物体上撞击几下;
④跳远运动员都是跑一段距离才起跳;
⑤公共汽车的乘务员,时常提醒乘客扶住车的扶手,待车停稳后再下车。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⑤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10.如图(a)所示,木块放在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使其作直线运动.两次拉动木块得到的s-t图象分别是图(b)中的图线甲、乙,两次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则
A.1F可能大于2F B.1F可能小于2F
C.1F一定大于2F D.1F一定等于2F
11.两个用同一种材料制成且完全相同的密闭圆台形容器一正一反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液体,如图所示,若它们分别在水平方向拉力F1和F2的作用下沿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v和2v,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p1=p2,F1=F2B.p1>p2,F1<F2C.p1>p2,F1=F2D.p1<p2,F1>F2 12.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如果丙带正电荷,则甲
A.一定带正电荷
B.一定带负电荷
C.可能带负电荷
D.可能带正电荷
二、填空题
13.小明在科技馆参观时看到一个磁悬浮地球仪,他发现当地球仪静止时可以悬浮在底座上方(如图所示)。
设地球仪重为G,忽略空气浮力,该地球仪受底座施加的磁力的方向为______,磁力的大小为______。
当小明用恒力沿竖直方向将地球仪压下一些后,地球仪仍静止且此时受磁力为F,则小明所施加力的大小为______。
14.洗手后用力甩手,可以把手上的水甩掉,这是由于水具有______的缘故;在航天飞行器中处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其身体______(填“没有”或“仍具有”)惯性。
15.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0.2m和0.1m的实心正方体A、B,正方体 A 叠放在正方体 B 上面,B 放在地面上,已知ρA=2×103kg/m3,ρB=8×103kg/m3。
则物体A质量为______kg;物体B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Pa。
16.某物体的质量为2kg,体积为3×10-3m3,将其浸没于水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然后松手,该物体将______(选填:“上浮”或“下沉”)。
(g取10N/kg)
17.如图所示,注射器内密封有适量刚烧开的水,向下拉动活塞,水又沸腾起来,这是由于拉动活塞后,水面上方气体的压强________,使水的沸点________.
18.如图所示是一辆不慎驶入水中汽车的车门。
随着水位升高,车门上A处受到水的压强将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若车门在水下部分的面积为0.6m2,受到水的平均压强为4 103Pa,g=10N/kg,此时车门所受水的压力为______N,相当于
______kg水压在车门上,因此,建议汽车不慎驶入水中时,应立即设法从车内逃离,避免生命危险。
19.如图甲所示,将一个硬质塑料瓶装满水,把乒兵球放在瓶口处按住图并倒置,松开手后,乒乓球在________的作用下不会下落;如图乙所示,去掉瓶底,把乒兵球放入瓶内,若从瓶口处用力向上吹气,由于气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______,所以乒乓球______(填“会”或“不会”)上升。
20.小明用__________(选填“钢尺”或“望料尺“)在干燥头发上摩擦几下,发现能吸引小纸屑,这是__________现象,当尺靠近带负电的小球,小球被排斥,说明该尺带
__________(选填“正”或“负”)电。
21.如图所示,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为500N,匀速提起1200N的重物,不计绳重和摩擦,则动滑轮的重力为______N,若用此滑轮组匀速提起1800N的重物,则拉力的大小为______N。
22.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实心球,它们的密度之比为3:1。
若将甲乙都放入水中,静止时它们受到的浮力之比为2:5,则甲、乙两球的体积之比是______;乙球静止时处于
______(选填“漂浮”、“悬浮”或“沉底”);甲球的密度是______kg/m³。
23.水平面上用20N的力推一个物体,物体未推动,则摩擦力_____20N(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当推力为25N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摩擦力为_____N,当推力变为30N时,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N。
24.用塑料棒摩擦毛衣,塑料棒能够吸引纸屑,说明带电体具有____________的性质;如果用摩擦过的塑料棒接触验电器金属小球(如图所示),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这是因为箔片带____________(选填“同”或“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三、作图题
25.如图所示,物块A在外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光滑斜面上,请完善物块受力示意图。
26.如图所示,小球在水中由静止释放后加速下沉,(不计水的阻力)请作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27.如图所示,重10N小球的小球在水中沉底,受到的支持力是5N,请画出小球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示意图。
28.如图所示,物块A与平板小车一起在水平桌面上向右匀速运动,当小车突然静止时,木块随即在小车的平板上滑行,画出木块滑行过程中的受力示意图.
29.如图所示,小物块A在固定的斜面B上恰能匀速下滑,请在图中画出A下滑时受到斜面的摩擦力的示意图.
(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30.小王同学用下列器材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粗糙程度均匀的长木板一块,质量相等的木块和铝块各一个,弹簧测力计一只。
如图所示,4次实验中他都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缓慢拉动物块,使其在水平长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1)四次实验中,滑动摩擦力与拉力都是一对______(平衡力/相互作用力),图丙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____N,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铝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______N。
(2)分析______两次实验,可得出: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有
关。
(3)图乙与图丁中铝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______。
(相等/不相等/不确定)
31.小明将苹果和梨子放入水中,草果漂浮,梨子沉底,如图甲所示
(1)苹果的质量、体积及受到的浮力为m1、V1和F1,梨子的质量、体积及受到的浮力为
m2、V2和F2,若F1=F2,则m1______m2、V1______V2(均填“>”“<”或“=”)。
(2)小明想测量梨子的密度,他的方案是:先使梨子在盐水中悬浮,然后测出盐水的密度ρ
,则ρ梨子______ρ盐水(填“>”“<”或“=”),按方案配好盐水后,测量步骤如下:盐水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先将游码______,发现指针如图乙所示,再将平衡螺母向
______端调节,直到横梁水平平衡;
②如图丙所示,在小烧杯中倒入适量盐水,用天平测出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
m1=______g;
③如图丁所示,把小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
V=______mL;
④测出小烧杯和杯中剩余盐水的质量m2=36.4g;
⑤按上述测量可得盐水的密度ρ盐水=______kg/m3。
32.小明发现汽车在柏油马路上容易停下来,而在冰雪路面上不容易停下来。
(1)于是小明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______有关;
(2)小明利用长木板、毛巾、长方体物块A和B,以及弹簧测力计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时,应使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______拉动长方体物块A;
(3)在做图甲所示的实验中,若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填选项序号);
A.木板过长 B.木块运动速度太大
C.测力计的分度值太大 D.木板的粗糙程度不均匀
(4)小明通过比较______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以验证他的猜想。
丙图中,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
33.老师要求同学们用身边的物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亮找到的
器材有海绵和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
(1)该同学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2)如图所示,小亮将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分别正立和倒立放在海绵上,其目的是控制_____________大小相同,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从该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下实例中应用该结论的有__________(选填字母).
A.菜刀要经常磨一磨
B.书包要用宽的背带
C.汽车限重
D.啄木鸟有个坚硬而细长的喙
(3)接下来小亮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他的操作步骤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在《物体的浮与沉》学习中知道若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处于静止状态,则称为悬浮。
不少同学认为只要是平衡状态下也可以称为悬浮状态,大林同学提出如果在水中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会受到液体阻力的作用不可称为悬浮状态,为此全班同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认为若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能算悬浮状态,同时提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阻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同学们上网查询资料了解到同一物体在同一液体中所受阻力与物体的迎流面积(形状)和物体运动速度有关。
为了探究在液体中物体所受阻力的大小的影响因素,同学们借助自制潜水艇进行了下列探究。
(1)让自制潜水艇在水中处于悬浮状态如图A,然后再其底部放置一些体积相同质量忽略不计的泡沫小球(如图B),通过不断调整发现自左向右在底部依次黏贴1个、4个、9个泡沫球,然后使其从水底部浮起,当上浮一段时间进入指定竖直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潜水艇的运动过程,如图C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
对于在底部黏贴泡沫小球而不是其它地方黏贴的目的是_________。
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三次潜水艇上浮运动的速度之比是____,他们受到的液体阻力之比是_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
(2)为了研究“阻力与迎流面积(形状)的关系”,同学们提出改变迎流面积(形状),利用如图D所示的潜水艇由水底同时浮出,比较潜水艇浮出水面的先后顺序即可比较所受阻力的大小,这样的方案____(“可行”或“不可行”),请你在图的虚线框内设计一种改进的方案简图(两个潜水艇模型即可),并作简单说明。
(________) ___________。
(3)在一次实际的操作中,某同学让自制潜水艇以5cm/s的速度匀速直线下潜,至杯底后排出100cm3的水后,该潜水艇以5cm/s的速度进而匀速直线上浮,潜水艇的外壳及体积不发生改变,试求该潜水艇在水中匀速上升时受到的阻力约为(________)
A.1N B.0.5N C.0.25N D.0N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详解】
无纺布经过驻极处理后具有极好的静电吸附能力,说明无纺布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故选A。
2.C
解析:C
【详解】
AD.对A作受力分析,由于A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所受合力为零,又因为拉力F1向左为4N,故B对A必有摩擦,且大小为4N,方向水平向右,故A、D错误;
BC.对B作受力分析,B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所受合力也为零,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对B有水平向左4N的摩擦力,F2对B有5N水平向右的拉力,则地面必对B有摩擦力,且大小为1N水平向左,则B错误、C正确;
故选C。
3.C
解析:C
【详解】
A.图中液体体积相等,放入实心物体后液面等高,说明两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相等,则A物体体积大于B物体体积,由于AB为同种材料,则A的重力大于B的重力,A 选项不符合题意;
B.由于A物体重力大于B物体重力,A漂浮、B悬浮;可得A受到液体浮力大于B受到液
体浮力,而两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相等,故甲液体密度大于乙液体密度;B 选项不符合题意;
C .由于甲液体密度大于乙液体密度,两液体体积相等,故甲液体重力大于乙液体重力,同时A 的重力大于B 的重力,故甲杯对桌面的压力大于乙杯对桌面的压力,C 符合题意;
D .两液体密度不等,最终液面相平,故两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不相等,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4.D
解析:D
【详解】
BC .由图知,木块相对于小车向左运动,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与木块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水平向右,故BC 不符合题意.
AD .木块在水平方向上静止,处于平衡状态,所受摩擦力f =F =4N ,故A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
5.D
解析:D
【详解】
因为大气压p 不变,S 变大,根据F pS =可知压力F 变大;因为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锅铲重力不变,所以摩擦力不变,仍然等于锅铲的重力,故D 符合题意,ABC 不符合题意。
6.C
解析:C
【解析】A. 弹簧测力计都有自己的测量范围,被测力大于这个范围就可能会损坏弹簧测力计,小于这个范围弹簧测力计测不出,所以A 是正确的;B. 每次使用弹簧测力计是都要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点,不在零点的就要校零,所以B 是错误的;C.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弹簧测力计的可以测量竖直方向上的力,但需要竖直放置;也可以测水平方向上的力,但需要水平放置;也可以测倾斜方向上的力,但需要弹簧倾斜放置,所以C 是错误的;D. 由选项C 的解析可知:弹簧测力计可以测不同方向上的力,所以D 是正确的。
故选C.
7.B
解析:B
【详解】
苹果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处于漂浮状态,所以苹果的重力为
12g()G G gV V V ρρ===-排水水
苹果的质量为
1212g()()V V G m V V g g
ρρ-=
==-水水 苹果的体积为 23V V V =-
苹果的密度为
1212
2323
()V V V V m V V V V V ρρ--=
==--水 故选B 。
8.D
解析:D 【详解】
A .吸管吸饮料,是大气压强大于肺部压强,所以饮料被吸到口里,与大气压强有关,故A 不符合题意;
B .马德堡半球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与大气压强有关,故B 不符合题意;
C .高原上气压小,大气压强越小,水的沸点越低,高原上用普通锅不易煮熟米饭,所以与大气压强有关,故C 不符合题意;
D .“玉兔”号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使月球表面发生了形变,与大气压强无关,故D 符合题意。
故选D 。
9.C
解析:C 【详解】
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①从树上掉下的苹果,是重力作用的结果;
②司机为节省燃油,在汽车进站时,提前关闭油门,由于汽车具有惯性,所以会保持原来
向前的运动状态,利用了惯性;
③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物体上撞击几下,当锤柄撞到物体上时,运动停止,而锤头
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紧紧套在锤柄上,利用了锤头的惯性;
④跳远运动员都是跑一段距离才起跳,利用了运动员的惯性,跳得更远;
⑤公共汽车的乘务员,时常提醒乘客扶住车的扶手,待车停稳后再下车,是防止未停稳
时,人由于惯性向前倾倒; 故选C 。
【点睛】
重点是惯性的理解,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质量大小有关,且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成:受到惯性作用,而应该描述成:具有惯性。
10.D
解析:D 【分析】
根据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判断两次摩擦力大小相等,再根据二力平衡判断两次拉力相等。
【详解】
由s-t图像可知,木块两次都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即木块两次都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拉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两次的滑动摩擦力相等,所以拉力F相等,即F1=F2.
故选D.
11.C
解析:C
【详解】
容器内装有质量和深度均相同的液体,由图可知
V1<V2
根据ρ=m
V
可知
ρ1>ρ2
由p=ρ液gh可知
p1>p2
容器质量相同,内装液体的质量相同,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相等,又容器材料相同,所以容器与桌面间的摩擦力相等,又在水平方向拉力F1和F2的作用下沿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拉力与摩擦力平衡,则F1=F2。
故选C。
12.C
解析:C
【详解】
如图乙、丙相互排斥,因为同种电荷排斥,已知丙带正电荷,所以乙也带正电;
如图甲、乙相互吸引,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甲可能带负电;
又因为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甲也可能不带电.
故C正确,ABD错误.
【点睛】
重点是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解题不难,但容易出现错误,必要时可以将题目中的带电情况标在图上,则带电情况就很容易区分了.
二、填空题
13.竖直向上 G F–G
【详解】
[1][2]当地球仪静止时可以悬浮在底座上方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在竖直方向受到向下的重力、向上的磁力作用,二者大小相等,故磁力的大小为G。
[3
解析:竖直向上G F–G
【详解】
[1][2]当地球仪静止时可以悬浮在底座上方时,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在竖直方向受到向下的重力、向上的磁力作用,二者大小相等,故磁力的大小为G。
[3]当小明用恒力沿竖直方向将地球仪压下一些后,地球仪仍静止且此时受磁力为F,此时在竖直方向根据平衡状态,小明所施加力的大小为
F外力=F–G
14.惯性仍具有
【详解】
[1]洗手后用力甩手后,手静止,而水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运动,而被甩掉;
[2]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在航天飞行器中处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其身体
仍具有惯性。
解析:惯性仍具有
【详解】
[1]洗手后用力甩手后,手静止,而水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运动,而被甩掉;
[2]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在航天飞行器中处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其身体仍具有惯性。
15.24000
【详解】
[1]实心正方体A的体积
VA=a3=(0.2m)3=810-3m3
根据公式ρ=得,实心立方体A的质量
mA=ρAVA=2×103kg/m3810-3m3=16kg
解析:24000
【详解】
[1]实心正方体A的体积
V A=a3=(0.2m)3=8⨯10-3m3
根据公式ρ=m
V
得,实心立方体A的质量
m A=ρA V A=2×103kg/m3⨯8⨯10-3m3=16kg
物体A质量为16kg。
[2]实心正方体B的体积
V B=b3=(0.1m)3=1⨯10-3m3
根据公式ρ=m
V
得,实心立方体B的质量
m B=ρB V B=8×103kg/m3⨯1⨯10-3m3=8kg
实心正方体B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G总=( m A+ m B)g=(16kg+8kg)⨯10N/kg=240N 实心正方体B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
S=b2=(0.1m)2=0.01m2
实心正方体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 =
F S =2
240N 0.01m =24000Pa 物体B 对地面的压强为24000Pa 。
16.上浮 【详解】
[1]根据阿基米德浮力公式,可知
[2]根据密度公式,可知物体的密度为
由于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松手后物体将上浮,静止后漂浮在水上。
解析:上浮 【详解】
[1]根据阿基米德浮力公式,可知
33-3310kg/m 10N/kg 310m N 130F gV ρ=⨯⨯=⨯⨯=
[2]根据密度公式,可知物体的密度为
33
-332kg 0.6710kg/m 310m
m V ρ=
=≈⨯⨯物 由于物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松手后物体将上浮,静止后漂浮在水上。
17.减小 降低 【解析】
图中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内部空间增大,所以试管内的气压降低,这就导致水的沸点降低,所以水会重新沸腾.
解析:减小 降低 【解析】
图中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内部空间增大,所以试管内的气压降低,这就导致水的沸点降低,所以水会重新沸腾.
18.增大 2.4103 240
【详解】
[1]液体中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故随着水位升高,车门上A 处受到水的压强将增大。
[2]根据压强公式可知,此时车门所受水的压力为 [
解析:增大 2.4⨯103 240 【详解】
[1]液体中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故随着水位升高,车门上A 处受到水的压强将增大。
[2]根据压强公式可知,此时车门所受水的压力为
323410Pa 0.6m 2.410N F pS ===⨯⨯⨯
[3]根据重力与质量关系可知
32.N 41010240kg N/kg
F m g ⨯===
即相当于240kg 水压在车门上。
19.大气压 小 不会 【详解】
[1]如图甲所示,硬质塑料瓶装满水,乒兵球放在瓶口处按住图并倒置,大气压向上,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乒乓球不会下落。
[2][3]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
解析:大气压 小 不会 【详解】
[1]如图甲所示,硬质塑料瓶装满水,乒兵球放在瓶口处按住图并倒置,大气压向上,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乒乓球不会下落。
[2][3]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是,流体流速越快,压强越小,从瓶口处用力向上吹气,瓶子上部分空气流速小于下部分空气流速,乒乓球上表面压强大于下表面压强,因此乒乓球不会上升。
20.塑料尺 静电(摩擦起电) 负 【详解】
[1]钢尺是导体,钢尺与头发摩擦后,即使能带上电荷,电荷也会通过钢尺、人体很快转移;而塑料尺是绝缘体,与头发摩擦后,所带电荷不会转移。
所以
解析:塑料尺 静电(摩擦起电) 负 【详解】
[1]钢尺是导体,钢尺与头发摩擦后,即使能带上电荷,电荷也会通过钢尺、人体很快转移;而塑料尺是绝缘体,与头发摩擦后,所带电荷不会转移。
所以使用塑料尺与头发摩擦,是塑料尺带电。
[2]用塑料尺在干燥头发上摩擦几下,塑料尺能吸引小纸屑,这是摩擦起电现象产生的静电。
[3]当尺靠近带负电的小球,小球被排斥,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说明此时塑料尺带的是负电。
21.700 【详解】
[1]因不计绳重和摩擦,所以动滑轮重力为
[2]用此滑轮组匀速提起1800N 的重物,则拉力的大小为
解析:700 【详解】
[1]因不计绳重和摩擦,所以动滑轮重力为
3-3500N -1200N 300N G F G ==⨯=动物
[2]用此滑轮组匀速提起1800N 的重物,则拉力的大小为
()()111
1800N 300N 700N 33
F G G =
+=+=动 22.漂浮 【详解】
[1]因两球的质量相等,由得,甲、乙两球的体积比为
[2][3]假设两球都漂浮,因两球的质量相等,两球所受的浮力相等,都等于其重
力,浮力比为1:1,与题设条
解析:1:3 漂浮 32.510⨯ 【详解】
[1]因两球的质量相等,由m
V
ρ=
得,甲、乙两球的体积比为 111:313
V m V m ρρ=⋅=⨯=甲甲乙乙乙甲 [2][3]假设两球都漂浮,因两球的质量相等,两球所受的浮力相等,都等于其重力,浮力比为1:1,与题设条件矛盾,故假设不成立;假设两球都浸没,则浮力之比为
1:3gV F V gV V F ρρ'==='甲水甲甲
乙乙
水乙 与题设条件矛盾,故假设不成立;因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3:1,所以甲球浸没,乙球漂浮 故
235
gV gV F F G V g ρρρρρ====甲甲
水水水甲乙乙乙乙乙乙 整理得
5
6
ρρ=乙水
则
3333533 1.010kg m 2.510kg m 6
ρρ==⨯⨯⨯=⨯甲乙
23.等于 25 25
【详解】
[1]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力平衡,所以摩擦力等于推力为20N 。
[2][3]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平衡,摩擦力等于推力为25N ,当推力增
大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