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 液压拆装泵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压拆装泵心得体会
液压拆装泵心得体会
液压传动实验报告
实验人姓名年级班级专业
实验地点实验日期实验指导老师(签名)实验报告
1.本实验目的:
2.本实验所用设备:
3.思考题
(1)齿轮油泵的旋转方向与吸、压油口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实验名称液压泵、液压缸的拆装实验
(2)通过观察油泵的结构说明齿轮油泵是怎样解决困油问题和径向油压力不平衡问题的?
(3)观察单作用叶片和双作用叶片,在转子槽内放置的倾角与旋转方向的关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影响齿泵工作压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一般中高压齿轮泵在结构上相应地采取了哪些措施?
(5)CY14-IB型轴向柱塞泵工作原理、泵结构组成,各组成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6)简述CY14-IB型轴向柱塞泵变量特性,你是否掌握了此类泵P-Q 特性曲线的调节方法?画出其P-Q特性曲线加以说明。

第二篇、实验一液压泵拆装实训
液压拆装泵心得体会
实验一液压泵拆装实训
1实训目的
液压动力元件——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
实训以达到下列目的:
1、进一步理解常用液压泵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掌握的正确拆卸、装配及安装连接方法。

3、掌握常用液压泵维修的基本方法。

2实训要求
1、实习前认真预习,搞清楚相关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对其结构组成有一个基
本的认识。

2、针对不同的液压元件,利用相应工具,严格按照其拆卸、装配步骤进行,
严禁违反操作规程进行私自拆卸、装配。

3、实习中弄清楚常用液压泵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零件、组件特殊结
构的作用。

3齿轮泵工作原理
在吸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从对方齿谷中退出,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
不断增大,完成吸油过程。

在排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进入对方齿
谷中,密封
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减小。

图1-1齿轮泵结构示意图
4思考题
1、齿轮泵由哪几部分组成?各密封腔是怎样形成?
答:一对内外啮合齿轮,惰轮,后端盖,安全阀,泵壳,前端盖,齿轮轴,
机械密封,轴套,轴承箱,联轴器,马达,密封罐,密封垫片以及丝堵等。

各密
封腔是齿轮的每个凹齿与泵体的内圆腔壁和端盖三部分组成。

2、齿轮泵的密封工作区是指哪一部分?
答:齿轮泵的密封工作区就是指主、从动齿轮啮合点两侧的吸、压油腔的区
域。

3、齿轮泵的困油现象的原因及消除措施。

答:啮合的两齿之间的液压油由于齿的封闭无法排出而形成困油现象。

齿轮泵困油现象解决方法:是在齿轮啮合处的侧面向排油腔开一道卸油
槽,使困于两齿间的油可以被排出以消除困油现象。

4、该齿轮泵有无配流装置?它是如何完成吸、压油分配的?
答:外啮合齿轮泵是容积泵,是靠容积变化吸油排油,所谓容积就是
两个齿
间的面积乘以齿宽,齿轮啮合分开时候吸油,在啮合时候排油,如此往复。

5、该齿轮泵中存在几种可能产生泄漏的途径?为了减小泄漏,该泵采取了什
么措施?
答:齿轮泵工作时有三个主要泄露途径:
1)齿轮两侧面与端盖间轴向间隙
2)泵体内孔和齿轮外圆间的径向间隙
3)两个齿面啮合间隙
解决泄露问题的对策是选用适当的间隙进行控制:通常轴向间隙控制在
0.03~0.04;径向间隙控制在0.13~0.16mm。

高压齿轮泵往往通过在泵的前、后端盖液压拆装泵心得体会
间增设浮动轴套或浮动侧板的结构措施,以实现轴向间隙的自动补偿。

6、齿轮、轴和轴承所受的径向液压不平衡力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解决?
答:齿轮泵工作时,在齿轮和轴承上承受径向液压力的作用。

泵的右侧为
吸油腔,在压油腔内有液压力作用于齿轮上,沿着齿顶的泄漏油,具有大小不等
的压力,就是齿轮和轴承收到的径向不平衡力。

液压力越高,这个不平衡力就越
大,其结果不仅加速了轴承的磨损,降低了轴承的寿命,甚至使轴变形,造成齿液压拆装泵心得体会
顶和泵体内壁的摩擦等。

解决径向不平衡问题的简单办法是缩小压油口,使压油
腔仅作用在一个齿到两个齿的范围内,也可以采用开压力平衡槽的办法来消除径
向不平衡力。

5叶片泵
当传动轴3带动转子12转动时,装于转子叶片槽中的叶片在离心力和叶片底部
压力油的作用下伸出,叶片顶部紧贴于定子表面,沿着定子曲线滑动。

叶片从定
子的短半径往定子的长半径方向运动时叶片伸出,使得由定子4的内表面、配流
盘1、5、转子和叶片所形成的密闭容腔不断扩大,通过配流盘上的配流窗口实现
吸油。

叶片从定子的长半径往定子的短半径方向运动时叶片缩进,密闭容腔不断
缩小,通过配流盘上的配流窗口实现排油。

转子旋转一周,叶片伸出和缩进两次。

6思考题
1、叶片泵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泵由转子、定子、叶片、配油盘和端盖等部件所组成
2、叙述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
答:叶片安装在转子径向槽内并可沿槽滑动,转子与定子同心安装。

当转子转动时,
叶片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压向定子内表面,并随定子内表面曲线的变化而被迫在转子槽内往复滑动,相邻两叶片间的密封工作腔就发生增大和缩小的变化。

叶片由小半径圆弧向大半径圆弧处滑移时,密封工作腔随之逐渐增大形成局部真空,于是油箱中油液通过配油盘上吸油腔吸入;反之将油压出。

转子每转一周,叶片在槽内往复滑移2次,完成2次吸油和2次压油,并且油压所产生的径向力是平衡的,故称双作用式,也称平衡式。

3、单作用叶片泵和双作用叶片泵在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答:双作用有两个吸油口,两个压油口,转子转动一周,吸、压油两次,定子与转子同心安装,定子为椭圆形,不可变量,压力脉动小,无径向作用力。

单作用只有一个吸油口,一个压油口,转子转动一周,吸、压油一次,定子与转子偏心安装,定子为圆形,可变量,偏心距大小决定变量的大小,压力脉动比双作用的大,存在径向作用力。

4、叶片泵中定子、转子、配油盘、叶片能正常工作的正确位置如何保证?答:依靠泵的两端轴承间隙。

5、双作用叶片泵的定子内表面是由哪几段曲线组成的?选择等加速等减速曲线作为过渡曲线的原因是什么?
答:等加速一等减速曲线、高次曲线、余弦曲线。

使叶片对定子内表面的冲击尽可能小
7轴向柱塞泵思考题
1、轴向柱塞泵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轴向柱塞泵一般都由缸体、配油盘、柱塞和斜盘等主要零件组成。

2、柱塞泵的密封工作容积由哪些零件组成?密封腔有几个?答:首先有填料函压紧圈,预紧螺母。

填料:有矩型密封圈另一种是V型号圈密封腔有3个。

3、叙述轴向柱塞泵的工作过程。

第三篇、液压泵拆装
液压拆装泵心得体会
液压泵拆装实验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实验目的
节流调速是采用定量泵供油,通过改变流量控制阀口的开度来控制和调节流入或流出执行元件的流量,以调节其运动速度。

节流调速回路以其流量控制阀安装位置的不同,可分为进油路节流调速、回油路节流调速和旁油路节流调速三种,通过节流调速回路性能实验,达到以下两个目的:
1、通过对节流阀进油路、回油路、旁油路三种调速方式的实验,得出它们的调速回路特性曲线,分析比较其调速性能(速度—负载特性、功率—负载特性)。

2、通过对节流阀及调速阀进油路调速回路的对比实验,分析比较它们的调速性能(速度—负载特性、功率—负载特性)。

二.实验内容
1、采用节流阀进口节流调速性能实验。

2、采用节流阀出口节流调速性能实验。

3、采用节流阀旁路节流调速性能实验。

4、采用调速阀进口节流调速性能实验,并与一进行比较。

通过课堂教学我们知道,当节流阀的结构形式和液压缸的结构尺寸确定后,液压缸活塞杆的工作速度V与节流阀的通流截面积At、溢流阀的调定压力P(泵的供油压力)及负载F有关。

调速回路中液压缸活塞杆的工作速度V和负载F之间的关系,称为回路的速度—负载特性,当我们按不同数值调定节流阀的开度即通流面积At后,改变负载F的大小,测出相应的工作缸活塞杆的速度V及有关测点的压力,算出相应的负载,以速度V为纵坐标,负载F为横坐标,则可根据所测得的数据,按不同的调速方式分别做出一组(不同At,曲线不同)速度—负载特性曲线及液压缸的有效功率(输出功)—压力(负载)特性曲线。

三.实验方案
1、工作缸活塞杆的速度V:用长刻度直尺测量活塞杆形程L(mm),
用秒表记录经过行程L(mm)的时间t(s),则速度V为:V=l/t(mm/s) 2、负载F:采用加载液压缸与驱动液压缸活塞杆处于同心对顶的加载方案,改变输入加载缸的压力即可改变工作缸的推动载荷(负载)。

3、分别通过各测点的压力表获得测点的压力值及通过温度计观测油的温度变化。

四.实验装置的液压系统原理图
图3-1节流调速回路原理图
五.实验步骤
(一)采用节流阀的进口节流调速
1、加载系统调整
关闭节流阀10,启动液压泵8,调节溢流阀9使系统处于低压0.3~0.5MPa,再由电磁换向阀12使加载缸的活塞杆退回。

2、工作系统调整
将调速阀4,旁路节流阀7和进油路节流阀5全闭,回路节流阀6全开,启动液压泵,调节溢流阀2,使系统处于低压0.3~0.5MPa,慢慢调节节流阀5开度,由电磁换向阀3使工作活塞杆运动速度适中。

3、按拟定的实验方案,调定泵1的供油压力P1为4MPa及节流阀5的通流面积At,再使工作缸活塞杆退回,加载缸活塞杆伸出,两者顶靠在一起。

4、用溢流阀9逐级调节加载系统压力,负载应加大到工作缸活塞杆基本不运动为止。

(二)采用节流阀的出口节流调速
1、加载系统调整
调节溢流阀9使加载系统处于低压0.3~0.5MPa,由阀12使加载活塞杆退回。

2、工作系统的调整
阀3处于中位,节流阀5全开,慢慢调节出口节流阀6的开度,使工作缸的活塞杆运动速度适中。

3、除了调节节流阀6的通流面积以外,其余步骤同进口节流调速。

(三)采用节流阀的路旁节流调速
1、加载系统调整:同第二项实验中步骤1。

2、工作系统调整
使阀3处于中位,节流阀6处于全开状态,慢慢调节旁路节流阀7的开度,保证使工作缸活塞杆运动速度适中。

3、按拟定好的实验方案,调节液压泵1的供油压力P1为5MPa和节流阀7的通流面积(由最大负载确定,即在接近最大负载时能保证工作缸活塞慢速移动)。

使工作缸活塞杆退回加载缸活塞杆伸出,两者顶靠在一起。

六.思考题
1、哪种调速回路的性能较好?
第一种回路适用于低速轻载,速度受负载波动的影响小,回路的速度刚性大,速度稳定性好;第二种回路适用于小功率系统,油液经节流阀所产生的热量直接排回油箱,散热方便,对系统泄漏影响小;第三种回路适用于大
功率系统,速度负载特性很软,速度稳定性很差,但是回油路效率较高。

2、进油路采用调速阀节流调速时,为何速度—负载特性变硬?而在最后速度却下降的很快?
当AT调定后,液压缸运动速度随负载的增大而减小。

在最后轻载时,速度刚性下降,所以下降很快。

七.实验心得
通过这次实验我学会了利用调速阀,节流阀和换向阀的结构特点设计回路,通过实验加深对回路和回路性能的理解,培养了安装、连接和调试液压系统回路的实践能力。

第四篇、液压泵拆装步骤图解
液压拆装泵心得体会
柱塞泵:
一、拆卸步骤:
第一步:拆变量机构
变量机构与斜盘
中间体与前泵体
第二步:拆压盘和柱塞
斜盘与柱塞
第三步:拆缸体
第四步:拆前缸体和中间体
缸体
前泵体中间体
配流盘上的定位销
第五步:拆配流盘
配流盘
二、装配步骤:
第一步:在前缸体上安装配流盘(注意定位销的位置!)第五篇、液压元件拆装认识
液压拆装泵心得体会
实训二液压元件拆装认识
一、齿轮泵的拆装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齿轮泵的结构特点,加深理解其工作原理.掌握中、高压齿轮泵的异同;
2、弄清齿轮泵密封容积的形成及其大小变化的方式;
3、了解为解决困油,径向力不平衡,轴向泄油三大问题,提高齿轮泵性能在结构上所采取的措施。

(二)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在吸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从对方齿谷中退出,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增大,形成吸油过程;在排油腔轮齿啮合点区域,轮齿相互进入对方齿谷中,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减小,形成排油过程。

(三)主要零件的构造及作用:
(1)泵体:泵体内表面成8字形,包括两齿轮,是密封容积的组成部分。

(2)齿轮:是泵油的主要零件,两齿轮精度及粗糙度的要求均高于普通传动齿轮。

(3)端盖:分为前后端盖,主要作用是轴向密封及安装轴承。

装配要领:
(1)清洗,检查零件,按拆卸的反顺序装配齿轮泵,装配标记全部对准,各密封件的装配位置要正确。

装配过程中,注意保护密封面的平整,保护泵外壳装饰及铭牌。

(2)安装两颗定位销钉后,对称,交替紧固泵盖连接螺钉,不要顺序一次紧固。

装配完成后,要求齿轮传动轻松平稳
(四)自行分析以下问题
1、组成齿轮泵的各个密封工作空间指的是哪一部分?它们是由哪几个零件的表面组成的?
2、齿轮泵的密封工作空间有多少个(设齿数为Z)?
3、油液从吸油腔流至压油腔的油路途径是怎样的?
4、齿轮泵有没有特殊的配油装置?它是如何完成进、排油的分配的?
5、外啮合齿轮泵中存在几个可能产生泄漏的部位?哪个部分泄漏量较大?泄露对泵的性能有何影响?就你所知,为减少泄露,在设计和制造时应采取哪些措施,以保持端面间隙而减少泄露?
6、齿轮泵采用什么措施来减少齿轮轴承上承受的径向液压力?CB—B 型齿轮泵的进、出油口为何大小不同?
二、叶片泵拆卸装配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叶片泵的结构特点与工作原理。

2、弄清叶片泵密封容积的形成及其大小变化的方式。

(二)主要零件
(1)配油盘:分为浮动配油盘和固定配油盘,它们为高低压油提供通道,浮动配油盘还起自动补偿轴向间隙的作用。

(2)转子:把机械能转变成液体压力能的重要零件,比定子稍薄。

(3)叶片:起分割密封容积、使其大小可以改变的作用。

几何精度及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

(4)定子:是围成密封容积的主要零件之一。

双作用叶片泵的的定子内由过度区四条圆弧、工作区四条等加速等减速曲线首尾连接组成。

(5)泵体:支撑整个油泵。

油泵工作时,油泵大部分部位因承受油压而产生很大拉应力,故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三)自行分析以下问题
1、何谓双作用叶片泵?双作用叶片泵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2、密封工作空间是由哪几个零件的表面组成的?密封工作空间共有几个?液压拆装泵心得体会
3、双作用泵定子的内圆表面由哪几种曲线组成?用这几种曲线组成的内圆表面有何特点?
4、转子上有多少个叶片槽?叶片与叶片槽的配合间隙有多大?
5、配油盘的作用是什么?并分析哪个是吸油窗口,那个是压油窗口。

三、轴向柱塞泵拆卸装配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轴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结构,熟悉轴向柱塞泵变量原理。

2、看清轴向柱塞泵密封容积的形式及大小变化的方式。

(二)主要零件构造及作用:
(1)配流盘:配流盘是轴向变量泵的主要零件,精度要求高。

(2)柱塞与滑履:缸体的柱塞孔、柱塞、配流盘三者配合形成密封容积。

柱塞与滑履组成的球铰是柱塞泵的易损件。

(3)缸体:缸体沿圆周均匀分布着七个柱塞孔。

柱塞孔既是柱塞往复运动和液压油进出的通道,又靠与柱塞的配合组成密封容积。

(4)斜盘:斜盘是改变流量的关键零件,承受较大的轴向力,因此要求刚性好,故设计成半球形。

(5)变量活塞:变量活塞是变量的动力元件,变量的动力是由油压力提供的。

(6)泵体:泵体是整个泵的支承零件,承受很大振动和压力油产生的拉应力。

(三)自行分析以下问题
1你所拆柱塞泵几个柱塞?
2、柱塞泵密封容积的形成和变化与齿轮泵、叶片泵有何不同?
3、为何柱塞泵必须向左右靠紧?
四、方向阀的拆装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向阀和液控单向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熟悉换向阀的操纵方式、结构形式和使用注意事项。

3、掌握换向阀的换向原理、滑阀机能,并能正确地拆装常用方向阀。

(二)拆装
1、三位四通“O”型手动换向阀的拆装
(1)主要零件的结构及作用:
①阀体:其内孔有四个环形沟槽,分别对应于P、T、A、B四个通油口。

纵向小孔的作用是将内部泄漏的油液导至泄油口,使其流回油箱。

②手柄:操纵手柄,阀芯将移动,故称手动换向阀。

③钢球:它落在阀芯右端的沟槽中,就能保证阀芯的确定位置,这种定位方式称钢球定位。

(2)自行分析以下问题
①该阀是几位几通换向阀?何种滑阀机能?画出它的职能符号。

②分析手柄在位时,阀芯的动作过程及油路沟通情况。

2、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的拆装
(1)主要零件的结构及作用
①阀体:其外表开有四个通油口。

阀体内孔有沟槽和一个纵向小孔(图中表示出)。

纵向孔的作用就
是将阀芯两端的油腔的油集中到共同的出油口。

②阀芯:其上有两个台阶,台阶的外圆与阀体内孔配合。

③电磁铁:当电磁铁通电时,通过推杆推动阀芯移动,油路实现换向。

④弹簧:当左、右电磁铁都不通电时,阀两端的弹簧自动将阀芯置于
中位。

(2)自行分析以下问题
①阀体内有几个沟槽?阀体外部有几个油口?
②分析阀芯被卡住的原因,它将产生何种后果?
五、压力阀的拆装
1、溢流阀
(1)画出溢流阀的符号
(2)通过观察先导溢流阀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①溢流阀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锥阀和主阀分别是由哪几个重要零件组成的?锥阀和主阀各起什么作用?
②遥控口的作用是什么?远程调压和卸荷是怎样来实现的?
2、减压阀
(1)画出减压阀的符号
(2)通过观察先导减压阀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①根据实物说明减压阀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它与溢流阀相比在结构上有何不同?
②对比减压阀和溢流阀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六、节流阀与调速阀的拆装
1、节流阀
(1)画出节流阀的符号
(2)通过观察节流阀的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①节流阀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②该节流阀通过什么调节流量?
2、调速阀
(1)画出调速阀的符号,说明它是由什么阀组成的。

(2)为什么说调速阀的稳定性好?第六篇、液压泵拆装实训
液压拆装泵心得体会
液压泵拆装实验
班级:
学号:
姓名:
1.1实训目的
液压动力元件——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实训以达到下列目的:
1、进一步理解常用液压泵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掌握的正确拆卸、装配及安装连接方法。

3、掌握常用液压泵维修的基本方法。

1.2实训用液压泵、工具及辅料
1、实习用液压泵:齿轮泵2台、叶片泵2台、轴向柱塞泵1台。

2、工具:内六方扳手2套、固定扳手、螺丝刀、卡簧钳等。

3、辅料:铜棒、棉纱、煤油等。

1.3实训要求
1、实习前认真预习,搞清楚相关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对其结构组成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针对不同的液压元件,利用相应工具,严格按照其拆卸、装配步骤进行,严禁违反操作规程进行私自拆卸、装配。

3、实习中弄清楚常用液压泵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主要零件、组件特殊结构的作用。

1.4实训内容及注意事项
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拆解各类液压泵,观察、了解各零件在液压泵中的作用,了解各种液压泵的工作原理,按照规定的步骤装配各类液压泵。

1.4.1齿轮泵
型号:CB-B型齿轮泵。

结构:泵结构见图2-1及图2-2。

1.4.1.1工作原理
在吸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从对方齿谷中退出,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增大,完成吸油过程。

在排油腔,轮齿在啮合点相互进入对方齿谷中,密封工作空间的有效容积不断减小,实现排油过程。

图1-1外啮合齿轮泵结构示意图
图1-2齿轮泵结构示意图
1-后泵盖2-滚针轴承3-泵体4-前泵盖5-传动轴
1.4.1.2拆装步骤
1、拆解齿轮泵时,先用内六方扳手在对称位置松开6个紧固螺栓,之后取掉螺栓,取掉定位销,掀去前泵盖4,观察卸荷槽、吸油腔、压油腔等结构,弄清楚其作用,并分析工作原理。

2、从泵体中取出主动齿轮及轴、从动齿轮及轴。

3、分解端盖与轴承、齿轮与轴、端盖与油封。

(此步可以不做)
4、装配步骤与拆卸步骤相反。

1.4.1.3拆装注意事项
1、拆装中应用铜棒敲打零部件,以免损坏零部件和轴承。

2、拆卸过程中,遇到元件卡住的情况时,不要乱敲硬砸,请指导老师来解决。

3、装配时,遵循先拆的部件后安装,后拆的零部件先安装的原则,正确合理的安装,脏的零部件应用煤油清洗后才可安装,安装完毕后应使泵转动灵活平稳,没有阻滞、卡死现象。

4、装配齿轮泵时,先将齿轮、轴装在后泵盖的滚针轴承内,轻轻装上泵体和前泵盖,打紧定位销,拧紧螺栓,注意使其受力均匀。

1.4.1.4主要零件分析
轻轻取出泵体,观察卸荷槽、消除困油槽及吸、压油腔等结构,弄清楚其作用。

1、泵体3
泵体的两端面开有封油槽d,此槽与吸油口相通,用来防止泵内油液从泵体与泵盖接合面外泄,泵体与齿顶圆的径向间隙为0.13~0.16mm。

2、端盖1与4
前后端盖内侧开有卸荷槽e(见图中虚线所示),用来消除困油。

端盖1上吸油口大,压油口小,用来减小作用在轴和轴承上的径向不平
衡力。

3、油泵齿轮
两个齿轮的齿数和模数都相等,齿轮与端盖间轴向间隙为0.03~0.04mm,轴向间隙不可以调节。

1.4.1.5思考题
1、齿轮泵由哪几部分组成?各密封腔是怎样形成?
2、齿轮泵的密封工作区是指哪一部分?
3、图2-2中,a、b、c、d的作用是什么?
4、齿轮泵的困油现象的原因及消除措施。

5、该齿轮泵有无配流装置?它是如何完成吸、压油分配的?
6、该齿轮泵中存在几种可能产生泄漏的途径?为了减小泄漏,该泵采取了什么措施?
7、齿轮、轴和轴承所受的径向液压不平衡力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解决?
1.4.2单作用式变量叶片泵
图2-3为单作用式变量叶片泵的结构图第七篇、实验四液压泵拆装实验
液压拆装泵心得体会
实验四液压泵拆装实验
一、实验目的
液压动力元件——液压泵是液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液压泵的拆装实验以达到下列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