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与对欧美学生的汉语教学_王崇(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卷 第1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19 No.1 2010年1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Jan. 2010
166 文章编号:1008-8717(2010)01-0166-02
批判性思维与对欧美学生的汉语教学
王 崇
(黑龙江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黑龙江大学文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 要:本文探讨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及国内对外汉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特质培养的缺失及把批判性思维引入对欧美汉语教学的重要性。
从教师、课堂、教学材料选择和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四个角度,阐明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和特质的方法。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对外汉语教学;批判性思维技能;批判性思维特质 中图分类号:H191 文献标识码:A
批判性思维“是对所学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和价值进行的个人判断,从而对做什么和相信什么做
出合理决策的思维活动”[1]。
批判性思维是辩证逻辑中
的思维方法之一,是提高思维逻辑性的重要手段,同时批判性思维是欧美教学法文献中经常提到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约翰·杜威被公认为现代批判性思维之父。
杜威认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来源于学生对于一个问题的投入,杜威认为,问题可以唤起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并激发求知欲和批判性思考。
对问题投入得越多,所需的思考就越深,越全面,知识掌握得越牢固,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因此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会在学习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西方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关注较多,尤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教育体系大都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把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学生的必备的重点能力来进行培养。
并将批判性思维与独立创造性并列为高等教育的终极使命。
世界高等教育会议的《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的第一条的标题是教育与培训的使命是培养批评性和独立的态度;第五条里教育方式的革新: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
此条指出,高等教育机构必须教育学生,能够批判地思考和分析问题;课程必须包含获得在
多元文化条件下批判性和创造性分析的技能。
在中国对批判性思维的引入介绍比较晚,大概在二十一世纪初,因此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对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视还很不够。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理解状况,并不十分关心所教知识的真实性与价值问题。
老师也似乎是知识的权威。
凡出自老师之口几乎就都不容置疑,都是金科玉律。
这种传统思想使得老师很少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实性、准确性与价值进行评判。
有些老师为了保护自己的权威形象,尽量避免学生评价所讲授的内容。
更有甚者,有些老师为了维护其师道尊严,不能容忍学生提出批判性的问题,结果挫伤了学生进行独立批判性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得懒于思考,缺乏批判性思维。
传统的教学文化不适合如今的高等教育尤其不适合对外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母语为非汉语的人掌握自如运用汉语的能力。
欧美学生已初具批判性思维技能和特质,如果将中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文化,不加任何改进就应用到对欧美的汉语教学上,那么教学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当然,中国近些年已经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文化进行了反思和改进,但是毕竟这项工作起步较晚,而且传统的观念又根深蒂固,因此有必要把国外先进的理念带入对外汉语教学这一领域,改进对外汉
收稿日期:2009-05-05
本论文是黑龙江大学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俄罗斯学生汉语习得难点及对策研究》 项目编号:QW200755。
本论文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课题名称:研究性教学模式下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理论与实践,课题编号:115C -940。
作者简介:王崇(1975—),女,齐齐哈尔市人,黑龙江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
向:社会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语教学观及教学理念。
近些年,已有很多学者在对外汉语教学法的革新上做了很多工作,可以说改进了对外汉语教学法,从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实践法直到任务教学法。
我们从这一简单的梳理中即可看到近些年来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变化,从中可见发展和革新是必然的趋势。
如果把批判性思维,引入对欧美学的汉语教学,将进一步推进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不仅如此,如若把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列入对外汉语教学的目标中,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能力。
那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应具有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应包括什么?为使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技能,学生还应具备些什么特质?
对外汉语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汉语交际能力及运用汉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具体来讲包括如下7点:
(1)准确地掌握语法。
(2)抓住语言中心思想和议题。
(3)理解言内及言外所包含的偏见、立场、意图的能力。
(4)从文化角度考察语言使用的合理性。
(5)在实际语境中检查语言的适用性。
(6)具有汉语的逻辑思维能力包括:判断、推理等。
(7)评定交际的价值和意义预测交际可能出现的后果等。
学生想要成为批判性思维者,他不仅要获得批判性思维技能,同时还要具备如下特质:(1)独立自主。
(2)充满自信。
(3)乐于思考。
(4)头脑开放。
(5)尊重他人。
(6)不迷信权威。
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和特质呢?对教师、课堂、教学材料的选择以及教学评价体系都有要求。
一、对教师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给对外汉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对外汉语教师要根据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和目标改进教学理念。
作为对外汉语教师首先应该培养自己的批判精神,充分地发挥其楷模的作用。
同时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以便指导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远迁移,还要研究学习科学,掌握学习策略,督导学生整个学习过程。
在具体的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学法,尤其应强化问题意识。
以问题为纽带,激励学生多角度质疑,活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夯实和拓展知识和技能。
尤其提倡任务教学法及探究性学习法,鼓励学生在解决任务、探究中进行真正的思考,从而获得真知。
同时还要重视错例评讲,注重反例教学。
错例和反例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判断和评价,加深对具体语言知识点的理解,总之教师应该把批判性思维贯穿学习始终。
二、对课堂的要求
在汉语课堂上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教学文化。
平等和谐开放的课堂不仅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而且更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这样的课堂氛围会拉近师生距离,学生学习的心态也会轻松、自由、自信、开放。
学习过程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质疑和探究。
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批判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快乐。
除此之外,在课堂上教师还应增强学习情境的真实性,避免所学的知识与实际需要相脱节。
要加强互动,鼓励学生多参与。
提出些富有思考性的任务,锻炼学生解决任务的能力。
多提供些错例,共同解析错例。
鼓励学生质疑、甚至批判所学的知识及教师教材的观点,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阐释自己的见解。
在讨论中要公平对待一切观点,避免给出终极答案,以此来鼓励学生敢于运用批判性思维提出大胆独到的见解。
三、教学材料的选择
对外汉语教师最好选择有时代感、有争议、有趣味性的材料。
这类教学材料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然而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生能从这类材料中发现新信息、活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进行独立思考,从而提高其批判性思维技能和特质的水平。
四、评价体系的建立
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学生评价体系,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会按照标准答案给学生评分,并按成绩将学生划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如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这种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会束缚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是不当的。
避免按照客观题的成绩对学生进行等级划分,要改革学生成绩的评价方式。
课题设计要增加主观题的含量,而且在对主观题进行评价的时候避免给出终极答案,应鼓励学生发挥其批判性思维,提出反权威和独特创新的观点,只要能够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自圆其说就可以。
而且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反思性行为,要经历长时间的尝试,反复的思考,不断的自我完善。
所以要在足够长的期限内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因此应该加大平时成绩的分量,平时学习表现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过程的完整度,及是否乐于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思考等等方面。
除此之外,要在评价体系中融入鼓励质疑,鼓励创新,鼓励批判的理念。
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还要区别对待,予以国别化,因为不同国家的学生所具有的批判性的特质及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不尽相同。
就是同一国家的学生教育情况和性格特点也各有差异。
在具体操作中,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分析清楚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朱新秤.论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高教探索,2002,(2).
[2]约翰·宾.研究性学习.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