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舟驾驶员培训资料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锋舟驾驶员培训资料
一、水上遇险求生
二、冲锋舟使用手册
水上遇险求生一、水上遇险求生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溺水(首先遇到的威胁)
➢浸泡和暴露
➢缺乏淡水、食品
➢晕浪
➢悲观与恐惧
➢受伤和疾病
➢船位和救生艇、筏的位置不明
➢救援困难
➢危险动物
二、求生的要素
(1)救生设备
(2)求生知识
(3)求生意志
三、求生原则
1、自我保护原则
⑴尽量多穿衣服
⑵穿好救生衣
⑶避免直接落入水中
⑷入水后快速登上艇筏
⑸做好御寒遮日晒
2、等待救援
☞使用帮助发现位置的设备
☞增大容易被发现的目标
3、合理使用淡水与食物
4、保持坚定的求生信心
四、救生衣
(一)、船用救生衣的分类
➢固有浮力式救生衣
–泡沫塑料为主
–木棉
➢气胀式救生衣
–口吹气型气胀式救生衣
–半自动气胀式救生衣
–全自动气胀式救生衣(二)、救生衣的一般要求
➢救生衣应在被火完全包围2S后,不致燃烧或继续熔化。

➢经示范后,在无帮助情况下一个人能在1分种内正确地穿好救生衣;
➢能反穿或显然只能以一种方法穿着,并尽可能不致被错误地穿着;
➢由穿着者从至少4.5m高度跳入水中不致受伤,而且救生衣不移位也不损坏;
➢每件救生衣在平静淡水中,应具有足够的浮力与稳性;
➢将筋疲力尽或失去知觉人员的嘴部托出水面不低于120mm,其身体向后倾斜与垂向成不少于20°并不大于50°的角度;
➢将水中失去知觉人员从任何姿势转成为嘴部高出水面的姿势,不超过5秒;
➢救生衣应具有的浮力,在浸入淡水中24h后,不得降低5%以上。

(成人7.5KG 、儿童5KG);
➢救生衣应使穿着的人员可作短距离的游泳,并登上救生艇筏;
➢救生衣是船上最简便的救生工具,船上人员每人配备1件;(值班人员1件)(客船附加5%,存放在甲板明显易见之处)
➢配备船上旅客人数至少10%的适合儿童穿着的救生衣,或为每个儿童配备1件可能需要的更多数量的救生衣;(国
际客船婴儿救生衣)
➢救生衣应存放在容易到达之处,其位置应加明显标志。

(床边)
➢不得随意将救生衣做枕头、坐垫。

➢不得存放在潮湿、温度过高的地方,不应加锁。

➢每件救生衣应备有用细索系牢的哨笛,自亮灯,反光带。

(三)救生衣的穿着
穿妥后,应把腰带分别从左右两头绕到身后,再绕到前面一周,在胸前用力收紧打死结系牢,然后将领口带系牢。

五、跳水离开难船
(一)跳水时注意事项
1、确认已经穿好救生衣。

2、跳水位置最好应选择高度不超过5米的地方。

3、摘下假牙、眼镜,去掉口袋内的尖锐的物品。

4、跳水位置最好在上风舷,并应尽可能远离船体破损
的缺口。

5、跳水前,应查看水面,避开水面障碍物或其他落水
者;
不要直接从船上跳入救生艇内。

(二)跳水求生的方法
1、掌握正确的跳水姿势
(1)穿妥救生衣;
(2)深呼气后左(右)手将鼻和口捂紧;
(4)右(左)手经过左上臂,紧握救生衣上端;
(5)肘部尽可能靠在身体两侧;
(6)两眼平视;
(7)向前迈一步,后腿跟上,双脚并拢,头上脚下,两脚伸直夹紧,身体保持垂直入水;
(8)双手不能松开,直至重新浮于水面才可放松。

(三)入水后注意事项
(1)入水后应尽快登上艇筏,尽量减少在水中浸泡时间。

(2)必须明确: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尽快离开难船。

(3)不要做无谓的游泳和剧烈的活动,散失体热消耗体力。

(四)穿救生衣游泳
➢应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
–避免换气时呛水,采取鼻呼口吸的方式。

➢避免出现肌肉痉挛
–肌痉挛,俗称抽筋,常发生于一块或一组肌肉。

其征象为痉挛处肌肉坚硬,疼痛难忍,而且一时不易
缓解。

诱发肌痉挛主要有以下原因:
– 1 疲劳:
– 2 寒冷刺激:
– 3 大量排汗:
➢大声呼救,设法得到其他人的帮助。

➢自救
(五)痉挛处理方法:
➢1、手指肌肉痉挛解救法:如果手指肌肉痉挛了,解救的方法是先将手握拳,然后用力张开,伸直,反复做几次后即可消除;
➢2、手掌肌肉痉挛解救法:手掌肌肉痉挛的解救方法是用双手合掌向左右按压,反复做几次即可消除;
➢3、前臂及上臂前面肌肉痉挛解救法:前臂肌肉及上臂前面肌肉痉挛的解救方法与图1基本相同,即用一支手抓住痉挛的手尽量向手臂背侧做局部伸腕动作,然后放松,反复做几次即可缓解;
➢4、前臂后面肌肉痉挛解救法:前臂后面肌肉痉挛时,解救的方法是用一支手托住患臂的手背,尽量做屈腕动作,然后放松,反复做几次则可缓解;
➢5、上臂后面的肌肉痉挛解救法:如果上臂后面肌肉痉挛时,解救方法是先将痉挛的手臂屈肘身后,用另外一支手托住其肘部弯向后,即可对搞后面的肌肉痉挛,反复做
几次则可缓解;
➢6、大腿前面肌肉痉挛解救法:当大腿前面肌肉痉挛时,解救的方法是用同一侧手抓住痉挛腿的脚,尽量使其向后抻直,反复几次后即可缓解;
➢7、大腿后面肌肉痉挛解救法:大腿后面肌肉发生痉挛,解救方法是用同一侧手按住膝盖,然后另一支手抓住脚趾,尽量往上抬起或双手抱住大腿使髋关节做局部的屈曲动作也可缓解;
➢8、小腿前面肌肉痉挛解救法:当小腿前面肌肉痉挛时,先用一支手抓住脚趾尽量往下压,借以对抗小腿前面肌肉的强直收缩也可缓解;
➢9、小腿后面肌肉痉挛解救法:小腿后面肌肉痉挛是最常见而多发的部位,解救的方法是先一手按住膝盖,另外一手抓住脚底(或脚趾)做勾脚动作,并用力向身体方位拉,反复做几次以后,放松片刻,肌肉痉挛部位则可缓解;➢10、腹部肌肉痉挛解救法:如果腹部肌肉发生痉挛,可在水面先挺住一会,然后用双手做顺时针按摩,按这个办法反复做几次,腹部肌肉痉挛就可缓解;
(六)未穿救生衣漂浮
➢未穿救生衣的落水人员面临的危险
–溺水的危险
•干溺:其喉头肌肉痉挛,因而气道闭塞,导致
窒息死亡。

•湿溺:大量水分进入其肺部,以至窒息死亡。

–溺水的原因
•心理原因
•技术原因
•生理原因
(七)应采取的行动
➢尽快登上附近的救生艇筏
➢尽快捞获漂浮物
➢采取仰浮的姿势(风浪小)
➢采取防止溺水的方法(风浪大,特别是不会游泳者)
➢利用衣服自制临时浮具
➢显示自己的位置:挥手、呼救(1000米内可大声呼救)(八)防止溺水法(垂直水母漂)
➢漂浮是水上求生必备的技能,应选取最省体力的“水母漂”式,也就是吸气后全身放松俯漂在水面,四肢自然下垂,似水母般静静漂浮在水面。

–放松体位:深吸一口气,面部朝下,四肢自然下垂。

–呼气:慢慢抬起双臂至一肩同高,双腿分开做剪刀型
蹬水,抬头嘴刚好露出水面呼气。

–吸气:向下摆动手臂,双脚并拢,顺势吸气。

➢具体方法为:
–利用充气衣服漂浮
–利用充气裤子漂浮
•悬浮方式
•溅水方式
•吹气方法
要在踩水的状态下,进行如下活动,用皮带、领带或手帕将衣服的两个手腕部分或裤子的裤脚部分紧紧扎住,然后将衣服从后往前猛地一甩,使其充气。

为了不让空气漏掉,用手抓住衣服下部,或者用腿夹住,然后将它连接在皮带上,使它朝上漂浮。

如果用裤子做浮袋,将身子卧在浮袋上。

(九)救生衣的自制
➢在水中漂浮时,如果没有救生衣,应该利用穿在身上的衣服做浮袋或救生衣。

可以使用的有:大帽子、塑料包袱皮、雨衣、衬衣、化纤或棉麻的带筒袖的上衣等,甚至可以将
高筒靴倒过来使用。

但应注意不要将衣服全部脱掉,以保持正常的体温,
➢具体方法为:要在踩水的状态下,进行如下活动,用皮带、领带或手帕将衣服的两个手腕部分或裤子的裤脚部分紧紧扎住,然后将衣服从后往前猛地一甩,使其充气。

为了不让空气漏掉,用手抓住衣服下部,或者用腿夹住,然后将它连接在皮带上,使它朝上漂浮。

如果用裤子做浮袋,将身子卧在浮袋上。

(十)不会游泳者落水后的自救
➢遇到这种情况时,下沉前拼命吸一口气是极其重要的,也是能否生存的关键。

往下沉时,要保持镇静,紧闭嘴唇、咬紧牙齿憋住气,不要在水中拼命挣扎,应仰起头,使身体倾斜,保持这种姿态,就可以慢慢浮上水面。

浮上水面后,不要将手举出水面,要放在水面下划水,使头部保持在水面以上,以便呼吸空气。

(十一)低温效应及预防
➢低温效应
–人体(37℃)
–体热的损耗
•由于水比空气导热快20多倍
–低温效应
•干溺水(危险从浸水开始阶段一直到随后的任
何时间段)
•冷冲击(最大危险1-5分种)
•游泳障碍
•低体温症(体温35 ℃以下)
•救助后期虚脱
低体温症
➢低体温症在不同阶段的症状表现如下:
➢●当体温下降到35℃以下时,人就会患“低温昏迷”;➢●当体温下降到31℃以下时,人就会失去知觉;
➢●当体温下降到28℃以下时,出现血管硬化;
➢●当体温下降到24℃~26℃以下时,即发生死亡。

(十二)在低温水中求生
➢在撤离难船前,首先应尽可能地多穿衣服,能穿不透水的衣服则更好。

穿戴妥当之后再穿救生衣,最好穿救生服。

➢为了减缓体温的散失,在水中还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即“HELP”姿势:双腿并拢屈伸到胸部,两肘紧贴身旁,两臂交叉放在救生衣前面,仰浮在水面。

(不做不必要的游泳)千万不能喝酒,因为酒精的摄入会加速体热的散失。

人在不同水温情况下的生存时间
(十三)对冷水遇险者的急救
➢●遇险者如神智仍清醒,换上干衣服或裹上毛毯,并在不
低于22℃的温度的环境中休息。

●给遇险者提供热饮,如热牛奶、白糖开水。

●忌给遇险者喝酒和含酒精的饮料;绝不能用按摩、
药物和酒类涂擦的方法“促进”遇险者的血液循环。

此外,采用局部加温或烤火的办法,也是绝对错误的措施。

●对于刚从水中救起的有严重过冷现象的遇险者,可
放进40℃~45℃的热水浴盆中浸浴,以迅速复温。

六、野外自救
(一)淡水的收集
➢1、雨水(保质期短)
➢2、露水
➢3、捕鱼、海龟、海鸟
➢4、海水淡化(太阳能蒸馏)
(二)食物的收集
➢一切应急食物都要小心保存,直到迫不得已时才食用,即
便此时,也应仅仅咬上一小口。

试着学会以自然食物为生。

➢1、钓鱼(淡水充足时才可食用)(危险鱼类)
➢2、鸟类
➢3、海藻
➢4、浮游生物
(三)寻找饮水水源
➢听:山脚、山涧、断崖、盆地、谷底、是否有流水声,有
无蛙鸣和水鸟叫声,听到这些声音时证明有水源。

➢嗅:有无潮湿、泥土腥味及水草味,然后沿气味寻找水源。

➢观察:山脚、低洼、雨水集中处。

夏季地面潮湿、久晒不
干不热;秋季地表有水气、凌晨有薄雾、晚上露水重、且
地面潮湿;冬季地表缝隙有白霜、封冻晚及降雪后融化快
的、春季解冻早的地方地下水位高水量充足。

➢植物:
➢动物之指引而获水:
发现集水区附近没有任何动植物,该水源可能遭受污染,不可贸然饮用。

1、地下水:唯须注意消毒。

2、地上水:包括泥泞水、雨水、露水等,其收集方法如后:
➢泥泞水:首先将茅草制作成一锥形长约一尺左右的草器,
将水例入过滤容,在底部以容器盛接,过滤数次,消毒后
即可饮用。

➢雨水收集:下雨时,在大的树干上挖一孔,插入竹筒,雨
水及沿此筒聚流,底部以容器盛接即可。

➢地汽取水法:在潮湿的沙地上挖一个约20厘米深的碗状
坑,底部放进接水的容器,再在地面上覆盖上透明的塑料
布,四周用沙土压上,中间轻压一块小石头。

地下水经蒸
发在塑料布上遇冷会凝成水滴滴人碗中,这种方法虽然慢
但绝对卫生。

➢日光蒸馏
(四)露水收集:利用金属板,夜间露天放置,待水珠凝结成时收集之。

或可用石头收集在地上挖一直径三尺左右的浅坑,其上铺一帆布(或纸张、衣料、山芋叶等品)代再用石头在棋上排成高约三尺的V字型,则露水沿石而下积聚於帆布内,代用次日除去石块,即可得3–5c.c然后消毒饮用。

(五)植物取水
➢仙人掌:取一节仙人掌的茎,将顶端削去一个缺口,用小
树枝或小刀插入茎内,捣烂成汁,即可饮用。

➢椰子:选择未成熟的椰子,用刀或尖锐木桩剖开椰子,饮
用内部汁液。

➢藤蔓:将藤蔓底部切成四十五度口,将水滴入盛水器具中,即可饮用。

➢野菠萝:找一棵未插入地下根茎的野菠萝,用刀削一个缺口即可得到汁液。

➢香蕉与芭蕉:找一棵蕉树,用一竹筒削成四十五度,插入地下球茎部,再让水分滴入盛水工具内。

➢将密闭的塑料袋绑在树叶茂盛的树枝上,藉由树叶的蒸发作用,水分就会凝结在塑料袋中。

竹子取水:
➢你可以从活的青竹子里取水. 把活青竹子末梢切断,用一个瓶子套住竹树末梢.绑紧.然后把竹子树压低.瓶子口稍微向上.第二天早上,瓶子里就有水,这些水是晚上竹子树渗出来的水. 很有清热的作用.天然,清纯甘甜!
(六)饮水消毒的方法
➢煮沸3分钟以上
➢漂白粉片(液)每桶二片或10毫升
➢2.5%的碘溶液消毒。

一桶8滴(等8-10分种)
➢植物净化
–(含黏液的植物如:榆树的皮、叶、根,木棉枝和皮,
仙人掌、霸王鞭的全株,捣烂成糊适量放入水中搅拌
三分钟沉淀十分钟后即可饮用。

(七)野外避难所
➢选择住所位置
–便于发现。

–便于行动和解决饮水与食物。

–减少外界环境对宿营地的干扰和侵袭。

–不要忽视天然的藏身之所。

(注意地势低的区域)
➢搭建住所
–天然材料
➢桩及架子----树干、树枝、竹子、石头等
➢覆盖物----树苗、枝条、野草、长树叶等
➢绳索----藤茎、软树条、芦苇、野草等–搭建住所方法
➢吊床
➢遮蔽棚
➢高台式棚架
➢树井式棚架
➢圆锥形帐篷
圆锥形帐篷
圆锥形帐篷◆
一种著名的印第安人帐篷,别的种族也曾使用。

将三
根或更多的圆杆一端绑在一起,形成圆锥顶点,是最快最简单的搭建法。

圆杆另一端斜插入地面中固定。

可用兽皮、白桦树皮或防雨布覆盖。

圆杆间夹角增大,帐篷内的面积即会相应增加,不过
帐篷排水会略加困难。

覆盖物
弹性树苗、枝条,野草,长树叶都可用来编织篱色及其类似物,用于护墙和遮盖棚顶。

叶片过大时,可以适当切割以便编织得更加紧密。

先用硬度大的材料作骨架,加以编织和填充。

长草按束编织,不断掺加草叶使其延长,可制成很不错的草席。

◇竹子◇
竹子是具有细长直茎的木质化草本植物。

支撑材料、房顶和竹墙等。

将竹杆竖直劈成两半,打通竹节,安在棚顶上,雨天里可以收集雨水,也可用作导水槽。

劈开的竹片也可相互锁定,形成很有效的防水系统。

(八)采捕食物的方法
一种是猎捕野生动物,另一种是采集野生植物。

➢猎捕野生动物:首先要知道动物的栖息地,掌握动物的生活规律,然后再采取压捕、套猎、捕兽夹以及射杀等方法进行猎捕。

常见的可食昆虫有:
蝗虫:浸酱油烤着吃,煮或炒也可;
螳螂:去翅后烤或炒,煮也可;
蜻蜓:干炸后可食;
蝉:生吃或干炸,幼虫也可食;
蜈蚣:干炸,但味道不佳;
天牛:幼虫可生食或烤;
蚂蚁:除去脚烤食;
白蚁:可生食或炒食;
松毛虫:烤食;
➢植物类食物
–熟透的、发霉的果实
–不认识的菌类
–三叶植物
–带有粉红色、紫色或者黑色尖刺的颗粒状果实
–各种豆类、球茎植物或者豆荚种子
最简单的鉴别野生植物有无毒的方法是,将采集到的植
物割开一个小口子,放进一小撮盐,然后观察颜色是
否改变,通常变色的植物不能食用。

辨别有毒磨菇的方法
➢1、毒蘑多有各种色泽,而且美丽:无毒蘑则多呈白色或茶褐色。

2、菌盖上有肉瘤,菌柄上有菌环和菌托的有毒;反之则
无毒。

3、毒蘑多生长在肮脏潮湿、有机质丰富的地方;无毒蘑
则生长于较干净的地方。

4、毒蘑采集后易变色,无毒蘑则不易变色。

5、毒蘑大多柔软多汁,无毒蘑则较致密脆弱。

6、毒蘑的汁液浑浊似牛奶,无毒蘑则清澄如水。

7、毒蘑的味道多辛酸苦辣,无毒蘑则很鲜美。

8、煮蘑菇时,毒蘑能使银器具变黑,如果加进牛奶,牛
奶马上凝固。

(九)如何取得火种
➢用放大镜(凸透镜)透过阳光聚焦射易燃的引火物取火,为人所熟知。

此外,放大镜透过阳光聚焦照射,还可将受潮或被水浸湿后晒干的火柴点燃,由此可见放大镜是一种重要的引火工具。

➢如果没有现成的放大镜,可从望远镜或相机上取下一块凸透镜来代替。

另外,在手电筒反光碗的焦点上放引火物,向着太阳也能取火。

➢击石取火,是人类最早的取火方法,这种方法的使用可能
是受制作石器时迸发出火花所启发。

我们可以找一块坚硬的石头作为“火石”,用刀背或小片钢铁向下敲击“火石”,使火花落到引火物上。

当引火物开始冒烟时,缓缓地吹或扇,使其燃起明火。

当然并不是任何一块石头都能点燃引火物,石头击出的火花必须有一定的热量和持续时间才能点燃引火物。

➢此外,还可钻木取火,我国古代就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直到现在,一些隐居在太平洋岛屿上热带丛林中的原始部族仍沿用这一方法。

然而这种钻木取火的方法,对我们这些“现代人”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只能作为最后手段。

钻木取火:
➢燃火的种类:
(1)安全过夜火堆。

(2)长效火堆。

(3)下形火炕。

(4)圆锥形篝火。

(5)星形火堆。

(6)钥匙形火坑。

(7)金字塔形火堆。

(8)屋形火堆。

(十)待救
➢24小时了望,随时发出信号。

–(火-干柴、烟-湿柴)➢住宿(通风干燥,使于发现)
➢食物:(植物、水果、打猎)
➢SOS
冲锋舟使用手册
前言
广西河流众多,总长约3.4万公里;水域面积约8026平方公里,占陆地总面积的3.4%。

河流的总体特征是:山地型多,平原型少;流向大多与地质构造一致;水量丰富,季节性变化大;水流湍急,落差大;河岸高,河道多弯曲、多峡谷和险滩;河流含沙量少;岩溶地区地下伏流普遍发育。

河流分属珠江、长江、红河、滨海四大流域的五大水系。

属珠江流域的有西江、北江两水系,其中西江水系以红水河、柳江、黔江、郁江、浔江和桂江为主,流域面积占全自治区陆地面积的85.2%;属长江流域的
有洞庭湖水系,主要为湘江上游;属红河流域的有百都河,经越南流入北部湾;属滨海流域的是独流入海的桂南沿海诸河,流域面积占全自治区陆地面积的10.7%。

广西大陆海岸东起广东、广西交界的洗米河口,西至中越交界的北仑河口,全长1500多公里。

海岸类型为冲积平原海岸和台地海岸。

海岸迂回曲折,多溺谷、港湾。

海岸沿线形成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铁山港、珍珠港、龙门港、企沙港等天然良港。

沿海有岛屿697个,总面积66.9平方公里。

广西暴雨洪涝灾害频繁。

每当汛期,强降水天气常造成山洪暴发、河水上涨,冲毁、淹没农作物、道路、街道、房屋,冲毁水库、桥梁、电站等设施,引发山体滑波、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广西洪涝发生频率大的地区有两类:一是降水量多、暴雨多的地区,例如柳州市北部、桂林市中部、沿海地区和玉林市南部,以及马山、都安、凌云等地;二是广西大、中河流沿岸各市、县,特别是地处江河中、下游及交叉口海拔较低的河谷平原地带,例如柳州盆地,郁江、浔江、西江沿岸等地。

第一章冲锋舟
第一节冲锋舟用途、构造及技术参数
冲锋舟主要用于在洪灾中抢救人民生命和财产,也可用于水上侦察、巡逻等。

现在冲锋舟舟体材料大多由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俗称“玻璃钢”)、胶合板和橡胶布等组成。

水上多用船外机驱动,也可用桨操行。

常见的有TZ588型、TZ590、TZ600
型等多种型号,消防部队当前配备的主要为TZ590型冲锋舟。

第二节冲锋舟保养方法
冲锋舟应设有专用仓库,指定专人负责维护管理。

要定期为防汛抢险冲锋舟进行检查保养,使之始终处于临战状态,常见保养方法:
1、在每次起泊后,要对船体进行冲洗,对外漆面进行维护,保持船面干净整洁、无污染物。

2、对挂机处艉板进行检查,防止出现磨损过大或固定艉板松动。

3、存放时,最好做支架固定,必要时可以对凸起部位用废旧轮胎做保护,防止表面磨损。

4、装卸冲锋舟要注意平衡、固定,防止碰撞,出现舟体变形。

第三节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为确保训练效果和人员安全,训练中应注意:
1、是要高度重视水上救援训练,牢固树立“练为战”的指
导思想;
2、是要严格遵守训练规程,严格按照训练要求开展训练,注意个人和他人安全,严禁在冲锋舟上嬉戏打闹,禁止盲目下水,切实将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3、是要积极探索、熟练掌握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确保部队在抗洪救灾中随时能“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4、注重操舵手的培养与选拔,选择水性好的同志担任安全员。

第二章船外机
以雅马哈E40XMHL二冲程发动机作为行驶动力为例。

第一节船外机基本原理
一、船外机一般为二缸二行程汽油发动机,水冷却。

它主要由发动机机体、曲轴、连杆机构、燃油系、点火装置、冷却系统和起动装置等组成。

二、传动原理
当活塞由下止点上行时,分别遮住了缸壁上的扫气口(即进气口),压缩气缸中的混合气,由于活塞上行,密闭的曲轴箱内产生吸力,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混合气被吸入曲轴箱;活塞继续上行接通上止点时,火花塞跳出电火花,点燃被压缩的混合气,高温高压的气体迫使活塞下行,通过连杆使曲轴旋转作功;活塞继续下行,当活塞裙部遮住了进气口时,曲轴箱内的混合气便被压缩,活塞下行露开排气口时,气缸中的废气因本身压力迅速由排气口冲出。

活塞下行露出扫气口时,曲轴箱被压缩的混合气进入气缸,并帮助驱逐废气,活塞到了下止点时,曲轴旋转360度完成了一次工作循环。

三、操纵装置
用于掌握(控制)船外机的起动、航速、进退和转向,由方向操纵杆、离合器手柄、限速装置等组成。

四、悬挂装置
由主支架左右支架减震器心轴固定螺栓,航行锁柄及倾斜调整器等组成。

其作用是将船外机悬挂和固定在艉板上,并可调整安装倾斜角。

主支架和左右支架通过螺栓连在一起并钩挂入舟舷上,以固定螺栓(两个)紧紧固定在舟上,心轴穿过主支架,其上下通过减震器与发动机机座相连,发动机机座可绕心轴放置减震器通过橡胶减震块消除结合时的瞬间所加给悬挂机构的冲击力。

第二节船外机安装、操作注意事项
一、船外机使用前的准备事项
船外机的安装:2-3人将发动机安装在冲锋舟艉板上,将夹具固定在艉板上,把艉板钳位手柄拧紧并将两颗螺栓穿过船体,拧紧螺母固定好发动机。

1、油料的准备将混合比为50:1的90#以上汽油注满油箱(新发动机二十小时磨合期使用25:1混合油,机油必须使用雅马哈专用二冲程发动机机油),把油管分别接在发动机和油箱接口上(油管有箭头标记接在发动机上),旋开油箱放气螺栓,进行泵油直至泵满。

2、船外机的启动将发动机档位挂在空档,插入电锁钥匙,然后拉绳起动发动机,并预热五分钟方可行驶,行驶前必须将电锁钥匙拉线套在手腕上。

注意档位,向发动机方向推是倒档,向内拉是前进档。

在换档过程中发动机应怠速运转,前进、倒退换档必须经过空档停顿后方可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