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版)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狼》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犬坐”“股”“意”“洞”等重要文言词汇,了解古今异义词和一词多义现象。

2.揣摩语言,体会其洗练的特点,读懂狼和屠户的形象。

3.感受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理解小说寄寓的道理,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重点
1.积累“犬坐”“股”“意”“洞”等重要文言词汇,理解故事内容。

2.揣摩语言,体会其洗练的特点,读懂狼和屠户的形象。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体会其洗练的特点,读懂狼和屠户的形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节绳子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学习一篇故事,这是关于狼的一个故事。

作者蒲松龄,请学生说说《聊斋志异》书名含义。

二、初读课文
请几名学生朗读。

明确朗读古文要求。

(屏显。


①读准字音,字正腔圆。

“缀(zhuì)行甚远”、“苫蔽(shàn b
ì)成丘”、“少(shǎo)时、“意将隧(suì)入”、“顷(qǐng)刻”、“止露尻(kāo)尾”
②读清节奏,缓急有致。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之”字要读轻一点,停顿稍长。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面前)“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③读出情节。

注意语速,读出一点紧张的感觉和故事的味道。

师范读第一段。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一遍。

三、译读课文
1.出示本文重点文言字句,请学生回答,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屏显。


①古今异义词:
一狼径去(离开)盖以诱敌(原)止增笑耳(语气词罢了)股(大腿)悬梁刺股积薪(柴)卧薪尝胆假
寐(睡,睡着)梦寐以求弛(本义是把弓在的箭放松,引申为“卸下”。


小提示:古今异义词在有些成语中还保留了古义,我们可以借助成语推断词语的古义。

②一词多义:
恐前后受其敌攻
击止有剩骨仅
敌盖以诱敌敌
人止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
意暇甚神情
意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想
小提示: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义不同,这些词翻译时要加以区别,平时多加识记。

③翻译下列语句。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四、读懂内容
1.分层次朗读课文。

《狼》这一课写法有一个特点,就是写人必写狼,写狼必写人,二者相互交织,构成段内的层次。

如开头“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这一段,由两层构成,一层写人,一层写狼。

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前四段,找出写人和写狼的文字,然后分角色演读课文。

(屏显。


朗读设计:男生读写人的句子,女生读写狼的句子。

(男)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女)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男)屠惧,投以骨。

(女)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男)复投之,(女)后狼止而前狼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男)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女)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女)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男)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女)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男)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 教师向学生出示一节绳子,本文就像一条绳子,这条绳子由两根细线搓成。

文中描写狼和屠户的句子就是构成这篇课文的两根细线,紧紧的缠在一起,不可分割,否则绳子就会散会断,这种写法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环环相扣。

4. 请同学们概括每段的段意,可以从屠户的角度概括。

师生交流明确:本文的情节可以概括为: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发表评论。

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五、读懂寓意
1.有人说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千金不易一字”之功。

请同学们细读文章,品味描写狼和屠户的词或句子,说说这些词或句子表现“狼”的哪些特性?又表现了“屠户”的什么性格特点?可以在书上写出。

教师举一个例子。

如第二段中“屠惧,投以骨……复投之”,从心理活动词“惧”写出了屠户遇狼时心理的害怕和紧张,两个动词“投”表明了屠户对狼的妥协和对狼的贪婪本性认识不清。

请学生学习,然后全班交流。

师生概括狼和屠户的性格特点及其命运,合作完成对联。

上联:二狼贪婪狡诈得意忘形自寻死路下联:一屠机智勇敢奋力反抗绝处逢生横批:止增笑耳
2.请学生说说可否把故事中的狼换成狐狸,把屠户换成农夫?从蒲松龄精选的狼和屠户形象中我们读到了什么?
师生交流明确:狐狸虽狡猾,但本性不凶残;农夫即便胜利,也不会采取杀狼的手段和结局。

所以本文狼代表了生活中的恶人恶势力,作者告诫人们对待像狼这样的恶势力要不存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4.小结课堂。

《狼》行文条理清晰,写法方式叙议结合,寓意深刻。

故事波澜起伏、扣人心弦,文章描写简练生动,把狼的狡诈、屠户的机智表现得淋漓尽致。

六、读出故事
教师范读第四段,学生读课文。

请学生们课下阅读《聊斋志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