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并购IBM案例分析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联想国际化战略的要求
• 在中国PC市场上,联想2000年左右已经达 到30%的市场份额,但是如果再往上提高 一个百分点,联想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联想决定充分发挥在PC领域的特长,通过 走国际化的道路寻求发展。
(三)追求协同效应
• 联想收购IBM PCD后,将形成全球仅次 于戴尔、惠普的第三大PC企业,全年营 业额将达到130亿美元,销售个人计算机 达到1400万台。届时将会在产品、市场、 技术、运营等各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协同效 应。
联想并购IBM对于双方的益处
联想
• 得到了国际市场的销售渠道; 可以吸收和利用IBM在笔记 本上的技术;提升自身品牌 形象;合并后的联想有望跻 身世界一流PC制造商; • 这次交易使得联想从一家土 生土长的中国公司一跃成为 了全球性的PC厂商。 正如IDC国际业务副总裁 Phillipe de Marcillac对此发 表的评论说:“联想得到了它 一直梦寐以求的国际厂商地 位。
2003财年收入96亿美元亏损258亿美元全球pc市场上ibm以52的市场占有率排在戴尔和惠普之后位居第三2004年12月8日联想斥资125亿美元联想收购ibmpcd的最终交易代价为约8亿美元现金及价值45亿美元的联想股份购入ibm的全部pc个人电脑业务收购完成之后占全球pc市场份额第9位的联想一跃升至第3位仅次于戴尔和惠普而新公司成立之后总部将迁往纽约
二、联想并购IBM的动因分析
• 联想收购IBM PCD的动因主要来自联想自 身发展战略的需要、国际化战略的需要以 及追求巨大的协同效应等方面。
• (一)联想发展战略的需要
• 2003年,联想做出新的重大战略调整,决 定重新回归PC主业,确立个人计算机业务 及相关业务作为集团的核心业务来发展, 并出售全部的IT服务和IT咨询业务。然而, 03/04财年的营业额由02/03财年的202亿港 元提高到231亿港元,而利润却由0.7亿港 元微降到0.2亿港元。在国内联想面临着戴 尔、惠普全球最大的两个厂商及国内众多 中小品牌的激烈竞争,营业额、利润的停 滞不前,严重困扰着一直追求发展的联想 管理层。如何突破PC业务发展的瓶颈做精 做大,成了联想管理层首要考虑的问题。
谢谢!
•IΒιβλιοθήκη M从IBM的角度来看,它将不拥有PC 业务,该部门在过去几年中一直是 IBM的累赘。而且保证了它即使不 生产PC仍然有充足的产品供应来 满足客户需要IBM的主要优势就在 于PC业务早已不是该公司的业务 重点。据分析家估计,IBM在剥离 了PC业务之后,它的总利润率将 会出现增长,而且它仍然可以从 PC的转售过程中获利。目前IBM自 有品牌的PC销售仅占了该公司PC 销量的35%,剩余的65%都是进行 的PC转售。 IBM:剥离了不良资产; 得到了最需要的现金流转向开发其 他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
警示:联想背负了大量债务带来了财务上的压力;
失去了成为世界第4大PC厂商的机会。缺乏具备国际管 理经验的人才;急于追求利润,放弃了IBM的贵族形象, 结果反而完全失去了原有的高端市场份额;收购IBM个 人PC后盲目乐观,在欧洲品牌PB的收购战里败给了宏 基。
四、对IBM的价值评估
• 并购后,IBM将成为联想的首选服务和客户 融资提供商。在股权结构方面,IBM成为联 想集团的第二大股东。联想集团此次并购 的总价为12.5亿美元,在三年锁定期结束 时,IBM将获得至少6.5亿美元的现金和价 值至多6亿美元的联想集团普通股股票,此 外联想还将承担来自IBM约5亿美元的净负 债,IBM将持有联想集团18.9%的股份,成 为联想第二大股东,股权在三年之内不得 出售。
联想还面临着许多困难的后续工作。正 如新联想的董事长杨元庆所说:“我现在 关注最多的就是整合能不能顺利进行,关 注IBM那边的客户能不能保留,关注那边的 员工能不能保留,我们整合既定的目标是 否能够实现,文化是不是能够很好的磨合, 这大概是我现在最关心的问题。”
总结
启迪:联想集团收购IBM
PC是一次勇敢的尝试,中 国企业开始进行全球性竞争,为未来中国企业走出国 门提供了参考。跨国并购使强强联合,取长补短,资 源和技术共享,给企业带来了活力和更多的机遇。
• 在当时,根据联想的预测,IBM PC业务可在两个 季度内带来1.0亿美元的经营盈利,并在2007年 前实现每年节省2.0亿的目标,即这项收购未计商 誉摊销前每年经营利润为5.0亿。如果联想未来8 年进行19亿美元的商誉摊销,每年仍可从中获得 经营利润2.5亿和纯利最多2.0亿。 • IBM PCD的价值=2.0*18=36亿美元,由以上计算 结果可以看出,通过收益分析法评估出的IBM PCD的价值为36亿美元,即相当于2倍的交易代 价。在当时看来,联想收购IBM PCD的收购代价 看来属于便宜的。联想收购IBM PCD的股票收购 价格确定为2.675港元/股,即联想在公布收购交 易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市价。这个价格是综合 了股票各个时期的价格走势确定的,是合适的。
联想收购IBM的动机
根据Gartner公布的数据,并购前,联想在全球 PC市场占据了2%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九位。收购IBM 的PC业务为联想提供了开拓全球市场的契机,PC部 门的研发实力,品控流程,客户基础,管理系统无 不是联想梦寐以求的,IBM产品的高端性和联想产品 的低端性相互补充,使得联想有机会战胜戴尔等竞 争对手,成为全球最强大的PC供应商。 收购完成后,联想将拥有领先的商用笔记本产 品、领先的研发和产品差异化能力、更强大的创新 能力和更丰富的产品组合。
• 由于收集到的资料有限,下面根据收益分析法来 对IBM PCD进行价值评估。(这里选取收购时期 的数据,即04,05年) • IBM PCD的价值=收益*资本化率 • 选取未来数年IBM PCD的预期收益的平均值作为 计算用的收益;选取联想的市盈率作为计算用的资 本化率。联想的股价当时为2.5港元至2.7港元, 过去数年每股净收益EPS的平均值约为0.14港元, 联想的市盈率为17.8至19.3,取为18,即资本化 率为180。
• 联想收购IBM PCD的收购价格为12.5亿美 元,这个价格是根据多项因素制定的。这 些因素包括该项业务对新联想的收入贡献、 收购资产的范围和质量、增长前景、盈利 潜力、与联想产生协同效益的潜力、承担 责任的范围与性质、与IBM已订立的商业协 议的条款等等,最主要的因素是IBM PCD 本身的价值。
联想并购IBM案例分析
目录
一、并购背景及交易简介 二、联想并购IBM的动因分析 三、对IBM的价值评估
一、并购背景及交易简介 (一)并购背景
• 联想
中国最大的IT企业 年产量约500万台,员工总数一万余人 1994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总市值为202 亿港元
• IBM
主要从事笔记本、台式计算机、服务器、外设 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约9500名员工。2003财年收入96亿美元,亏损 2.58亿美元 全球PC市场上,IBM以5.2%的市场占有率排在 戴尔和惠普之后,位居第三
联想收购IBM后面临的挑战
1、联想购并IBM的消息传出后,报纸的评论众说纷 纭,但是最综合而准确的指标是:IBM股价微升而联 想股价大跌。这客观地反映了投资者的理解:对IBM 壮士断臂的赞许,以及对联想可能消化不良的忧虑。
2、完成以后,联想成为世界第三大PC生产商,而联 想的目标决不仅仅是世界第三,因此这引起戴尔和惠 普(世界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不满,在中国市场上,惠 普和戴尔因利益驱动联手,正全力以赴对新联想进行 “围剿”。
(二)交易简介
• 2004年12月8日,联想斥资12.5亿美元(联 想收购IBM PCD的最终交易代价为约8亿美 元现金及价值4.5亿美元的联想股份)购入 IBM的全部PC(个人电脑)业务,收购完 成之后,占全球PC市场份额第9位的联想 一跃升至第3位,仅次于戴尔和惠普,而新 公司成立之后,总部将迁往纽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