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浅表性胃炎临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治疗浅表性胃炎临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作者:孙玮周思远钟峰
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年第07期
作者简介:孙玮(1988~),女,汉,陕西,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针灸治疗消化系统疾病。
摘要:通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相关文献的学习,总结分析本病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配合经络理论的取穴方法与针灸治疗方法,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的特色。
各种方法在临床上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虽本病所使用的中医治疗手段较多,但单纯使用针刺治疗的研究较少,均未使用盲法,且总体观察样本量不足,缺乏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
临床治疗本病需要进一步的相关研究观察。
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针灸;治疗方法;综述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7-0069-02
慢性浅表性胃炎[1]即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
病因多样,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环境因素、自身免疫等有关。
主要表现为上腹痛或不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
慢性胃炎约占临床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80%~90%,而慢性浅表性胃炎占其中的绝大部分[2]。
现代医学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主要在于根除幽门螺杆菌与对症治疗等[1]。
中医学将本病归胃脘痛、胃痞、嘈杂等范围,临床上主要分为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等[3]。
针灸治疗本病有一定的优势,可通过不同的穴位配伍达到疏肝和胃、健脾理气、养阴益胃之功效。
针灸配合不同的中医治疗可以达到协同的作用,可在症状改善及缓解时间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优势。
现将笔者对近10年国内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1 治疗方法
11 电针韩秋艳[4]用电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总有效率为90%。
曹淑仪[5]使用电针治疗与药物对照。
电针组有效率明显高于药物组。
龙桂花[6]将实验室及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分为综合组30例及药物组28例。
2组均于餐后服用铝碳酸镁及多潘立酮各10 mg,每日3次。
综合组加用电针及超短波治疗,综合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药物组。
12 穴位埋线张江层[7]取中脘、上脘、梁门、脾俞、胃俞、肝俞、胆俞、足三里进行穴位埋线。
有效率为925%。
全部患者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
张海峰[8]取中脘、梁门、足三里穴位埋线并配合使用自拟中药汤剂,疗效明显高于单独使用穴位埋线或自拟中药组。
吴涓[9]穴位埋线的主穴为胃俞、脾俞、中脘并随证加穴,总有效率为967%。
蔡丽娜[10]选用中脘穴、双侧脾俞透胃俞、双侧足三里埋线治疗,有效率为882%。
李红等[11~12]将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分为穴位埋线组与针刺组,结果显示穴位埋线组在近期疗效上高于针刺组,但在缩短病程上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针刺组明显低于穴位埋线组。
胃电图幅值、胃电频率无明显差异,但在对血浆Gas、SP含量的改善作用上埋线组优于针刺组。
潘文斌等[13]、杨朝勇等[14]将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西药+穴位埋线)和对照组(西药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邹铁刚[15]使用“老十针”埋线治疗慢性胃炎,总有效率90%以上。
13 穴位敷贴朱秀平等[16]将治疗组采用穴位敷贴与穴位埋线合用,穴取脾俞、胃俞、足三里等,与西药组对照。
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8周后胃镜复查HP感染清除情况,结果:治疗组HP感染清除率为8103%,对照组HP感染清除率为6481%。
蓝波[17]使用麝香追风膏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1例,治疗1月余,症状逐渐改善直至完全消失,随访1年,未见再发。
14 穴位注射宋建宁等[18]将胃镜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与针刺组,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高于针刺组约25%。
李振琼[19]采用自拟方疏肝健脾汤内服加穴位注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
15 温针灸辛银虎等[20]、刘虎[21]温针组与针刺治疗组对照,结果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张红[22]温针灸中脘、足三里、丰隆与西药药物组对照,结果温针灸组效果优于西药组。
26 其他疗法其他针灸治疗方法包括推拿、小儿针灸推拿[23]、浮针、芒针、指针、腹针、针刀、拔罐、单独使用灸法包括雷火神针、隔物灸等,配合其他民族医药方法等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均在临床取得了良效。
2 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思考
21 存在的问题本文所选取文章均以针灸为基础治疗方法,对照其他治疗方法,并以慢性浅表性胃炎为关键词或文中提及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有效率均为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有效率,未纳入慢性萎缩性胃炎或其他类型胃炎。
通过对目前发表的临床文献的学习,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对于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文献整体水平不高。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治疗方法较多,单纯针刺治疗研究较少,多根据研究者的临床经验选穴,基础方亦不尽相同,针灸配合其他治疗方法也没有统一标准。
虽临床针灸治疗本病的方法较多,但单纯针刺治疗的报道或研究不多。
不同针灸治疗方法之间也未有横向比较。
针灸配合其他中医治法的方法较多,但缺乏统一标准。
以针刺配合中药治疗为例,不同的研究者所选取的中药方剂不尽相同,多为自拟方,对不同治疗方法之间的评价带来不便,再者疗程也不够统一。
②随
机对照实验的缺乏。
虽大多数研究均设对照组,但对照组的设计不够严谨,或对随机方案的描述不够具体,或仅提及随机,对随机后是否隐藏亦没有明确阐述。
③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针刺研究。
国内目前多数试验都没采用多中心的方法,没有对进样本量进行估算,且样本量普遍较少,这对证实针刺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可信度不利。
④中医症候分型、疗效判定标准不统一。
目前多以症状积分与胃镜下的表现作为诊断标准,缺乏统一的评价体系,从而会导致对于疗效的判定出现偏差。
⑤不良反应、随访、安全性监测、远期疗效的报道不够全面。
绝大多数没有足够的随访时间,故难以得到治疗的真实结果,近期疗效观察报道较多,远期疗效观察的报道较少。
针刺治疗的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的适应症及不良反应,研究者常常只注重观察疗效指标而忽略了安全性指标的监测。
22 改良措施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目前在临床上取得了较为肯定的疗效,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才能为临床疗效提供有力的证据。
①严格设计实验中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的选择、配伍等,恰当设置对照组。
②计算样本量,按照临床随机对照实验的要求进行随机分组以及隐藏,至少要做到单盲。
③疗效评定标准应严格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选择敏感的疗效评价指标以及体现针刺优势的评价指标。
症候分型应根据中医或者西医标准规范化进行分型,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辨证取穴,使针刺治疗更具体化和规范化。
④不良反应、安全性监测对于临床研究是必不可少的部分。
不论适用何种治疗方法,都应注意安全性指标的监测,筛选出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3 小结
综上所述,虽然国内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研究较多,研究水平也在逐年上升,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基础。
但目前治疗方法虽多,总有效率大多数都在90%以上,却未有标准化,单一的临床观察占大多数。
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疗程,治疗效果的评定也不统一。
各种治疗方法之间的评价有待进一步研究。
多数临床报道为病例总结,并以慢性胃炎为主,慢性胃炎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特殊性胃炎等,其病理性质不尽相同,临床研究大多未明确治疗何种胃炎。
目前仍缺乏高质量、设计严谨、统一诊断、治疗方法规范化、疗效评定一致化、多中心、大样本、使用盲法、长期追踪的临床随机对照实验为临床针灸治疗本病提供较为有公认度的基础。
进一步可在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生物学基础上进行研究,以进一步证实针灸治疗本病是安全可靠的。
参考文献:
[1]陆再英,终南山,谢毅,等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82~384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l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86l
[3]张声生,牧童,汪红兵,等慢性浅表性胃炎证候分布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1):18~21
[4]韩秋艳,王华电针治疗慢性胃炎45例疗效观察[J].2003,20(2):41
[5]曹淑仪电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康复,2008,23(5):346~347
[6]龙桂花,丁晓虹,段俊峰电针并超短波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J]2009,24(5):297
[7]张江层埋线治疗慢性胃炎120例[J].中外健康文摘 2011,8(28):225~226
[8]张海峰穴位埋线联合中药治疗慢性胃炎30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10:109
[9]吴涓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30例[J].广西中医药,2006,29(3):33
[10]蔡丽娜,曾伟穴位埋线治疗胃痛17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1,9(5)
[11]李红,邹军,张家维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2):133~134
[12]李红,李素荷,唐纯志,等穴位埋线对慢性胃炎患者胃电图及胃肠激素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2(2):123~126
[13]潘文斌,王丽荣,陆廷信,等穴位埋线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4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1,20(4):40
[14]杨朝勇,吴万庆,杨朝举穴位埋线配合西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J].临床医学,2009,29(8):110~111
[15]邹铁刚“老十针”埋线治疗慢性胃炎38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6):29
[16]朱秀平,朱美群,黄少姬,等穴位贴敷配合穴位埋线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6):1~3
[17]蓝波麝香追风膏穴位敷贴法的应用举案[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4):81
[18]宋建宁,陈庆龄穴位注射、针刺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70例疗效比较[J].福建医药杂志,2002,24(5):161
[19]李振琼疏肝健脾汤加穴位注射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33例[J].新中医,2008,40(1):71~72
[20]辛银虎,陈小玲温针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52例[J]陕西中医,2005,26(9):959~960
[21]刘虎温针灸配合腕踝针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32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8:38~39
[22]张红,常青,宿生国温针疗法治疗慢性胃炎86例临床观察[J].新疆中医药,2011,29(1):21~23
[23]Luo Wei,Huang LinghuaClinical Observation on Infantile 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 Treated by Acupuncture and Tuina[J]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2011,09(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