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概论第四章教案-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概论第四章教案-4
青岛大学教案(理论教学用)
2 学时
章节讲授主要内容重点难点要求掌握知识点和分析方法
第四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二节历法
四、阴阳历
五、中国传统历法
重点:阴阳历排历原则;中国传统历法排历方法。
难点:中国传统历法排历方法。
1、掌握阴历和阳历的排历原则。
2、新旧阳历的转换。
1、本次教学的重点是阴阳历排历原则;中国传统历法排历方法。
地球的运动产生了一系列的地理意义,根据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人们制定了地球上的历日制度,即历法。
因此本节内容关键在于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有关概念;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为使学生逐步形成有关物质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多利用教具和挂图,使学生从观察入手,步步深入地理解有关知识和知识间的联系,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进行灵活多样的练习,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讲授法、谈话法兼讨论法
3、多媒体辅助教学。
展示图片,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板书设计
第四章地球的运动的地理意义
第一节历法
四、阴阳历
五、中国传统历法
教授思路,采用的教学方法和辅助手段,板书设计,重点如何突出,难点如何解决,师生互动等
作业布置
1、历法的概念。
2、阳历的排历原则及排历方法。
《天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朱慈盛《天文学新概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苏宜《基础天文学》刘学富高教出版社2022年
主要参考资料备注
青岛大学讲稿
讲授内容
备注
第二节:历法
四、阴阳历
阴阳历是阴历向阳历发展的一种过度性历法,是三类历法中最复杂的一类。
它试图同时协调朔望月和历月、回归年和历年两方面的关系。
既要维持一个月中月相变化,又要照顾到每年春、夏、秋、冬不能倒置。
同时兼顾阴、阳两历,故名阴阳历。
阴阳历的阴历成分表现在它的历月体现月相循环。
以朔望月为标准安排大小月。
它的阳历成分表现为以回归年所相当的朔望月(1回归年=12.3683个朔望月)为标准,安排平年和闰年,使其平均历年接近回归年。
概括的说,阴阳历的基本原则是:平均历月=29.5306日(朔望月)。
平均历年=12.3683个朔望月=回归年(365.2422日)。
19个回归年与235个朔望月天数相近
19个回归年:19*365.2422日=6939.6018日235个朔望月:235*29.5306日=6939.6910日
所以:235个月―19年*12月/年=7个月(多出来的)。
“19年7闰”、“19闰7”在19年之中安排7个闰年,每个闰年13个月(闰年闰1个月)。
(一)制历依据:月相变化+回归运动
首要成分:历月。
侧重于历月与朔望月的关系,强调历日同月相的对应。
派生成分:历年。
历年为历月的积累,并通过置闰使平均历年=回归年。
(二)制历原则
1.历月:平均历月=朔望月
∵朔望月=__-__日∴大月30日,小月29日。
2.历年:
(1) 历年=历月*n(2) 平均历年=回归年
∵1回归年=12.3683朔望月∴平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
3.置闰:19年7闰
∵1平年=12个月,而1回归年=12.3683朔望月∴历年比回归年短0.3683月,
积19年为7个月,(0.3683*19=6.9977)故实行19年7闰。
五、中国传统历法:
我国传统历法具有阴阳历的共同特点,它按朔望月安排大小月,使平均历月等于朔望月。
又根据回归年所相当的朔望月数安排平年和闰年。
使平均历年等于
回归年。
平均历月=29.5306日(朔望月)。
平均历年=12.3683个朔望月=回归年(365.2422日)。
但是我国传统历法有其自身特点。
1、我国传统历法自秦汉以来一直是阴阳历和24气并行
阴阳历用于一般记事,24气用于指导农业生产。
24气按太阳黄经划分,自春分点起,每隔黄经15o为一气。
24气为节气和中气两组。
24气与黄经严格对应,纯属阳历范畴。
因此我国传统历法,实质上是阴历和阳历的合历,称为阴阳合历,在世界历法史上独
树一帜。
12节气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
小寒
12中气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旧历所定月份
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2、我国传统历法对于日序、月序、大小月、平年和闰年的编排
我国传统历法对于日序、月序、大小月、平年和闰年的编排采取逐年逐月推算,因而更加缜密合理。
不象其它历法,采取长期排定的方法。
历月、历日具体安排遵循如下两条原则:(1)、以中气月序
2中气固定配属于1年中的12个月,不能混乱。
以雨水所在的月份为正月,春分所在的月份为2月,。
依次类推。
然而1个回归年365.2422日包含有12.2682个朔望月,经过几番轮回之后必有一个朔望月不含中气。
这个没有中气的月份便是闰月。
《汉书.律历志》中记载:“朔不得中是谓闰”。
把闰月看成前一个月的重复,前面冠以“闰”字。
如出现在8月之后就叫“闰8月”。
正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
十二月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2)、以月相定日序顶月长。
把每次日月合朔的日期定为初一。
根据先后两次日月合朔的天数多少,确定大小月。
如果其中包含30日就是大月,如果包含29日,便是小月。
下面我们举例说明:
某日(1号)6 h 15 m日月合朔,当天便是初一,次日为初二。
第二次合朔(29.5306日以后即29天12 h 44 m 后)就是30号18 h 49 m这一日成为下一个月初一,本月只含有29天,因此是小月。
第三次合朔(30号18 h 49 m +29天12 h 44 m 后)就是60号7h33m(第三个月的初一)。
从30号到59号,共30天,所以是大月。
采用如此措施后,大小月完全依据日月黄经而定。
历日轮转永远与月相同步循环,平均历月严格等于朔望月。
如果朔望月长度不变,大小月轮流出现。
可是朔望月长度在变化,差值可达13小时,所以传统历法中经常出现连续2次或3次的大月和小月。
日月合朔的日子大小月月序有关中气5月26日小月五月6月226月24日大月六月7月237月24日小月闰六月8月22日小月七月8月239月20日八月9月233、我国传
统历法采用一套独特的纪时制度――天干地支纪年纪日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循环搭配,周而复始,可用于纪年、纪日等。
这一制度不因朝代更迭而
中断,也不因国家分裂而混乱,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出现过众多的历法,它们随朝代的更替而变更,唯有干支计时制度为各朝代所共用。
天干地支
甲子
乙丑
丙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