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和一般趋势
• 所谓五指分工, 是指大拇指和其他四指的动作逐渐分开, 而且活动 时采取对立的方向, 而不是五指一把抓, 五指分工动作和眼手协调 动作是同时发展的, 这是人类拿东西的典型动作。五指分工动作和 手眼协调动作同时发展。
• 3 言语开始萌芽 • 这时发出的音节较清楚, 能重复、 连续。 这一时期的婴儿已能听懂
体移动, 而且会主动寻找视听的目标; 会积极地用眼睛寻找成人, 还会主动寻找成人手里摇动着的玩具。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和一般趋势
• 2 ~ 3 个月以后, 婴儿对声音的反应也比以前积极了。 他听见说话 声或铃声时, 会把身体和头转过去, 用眼睛寻找声源。 他也会凝神 地倾听洗衣机脱水的声音等。 半岁内的婴儿认识周围事物主要靠视 听觉, 因动作刚刚开始发展, 能直接用手、 身体接触到的事物很有 限。
• 2 思维具体形象 • 中班幼儿的思维可以说是典型的幼儿思维, 他们较少依靠行动来思
• 3 自我意识的萌芽 • 自我意识就是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 幼儿在与他人的
交往中, 在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中, 通过 “ 人” 与 “ 我” 和 “ 物” 与 “ 我” 的比较, 逐渐认识到作为客体的外部世界与作为主体的自己 之间的区别, 从而形成对自己的认识,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透过 他人的眼睛看自己” 。 2 岁左右, 孩子知道 “ 我” 和他人的区别, 在语言上逐渐分清“ 你” “ 我” , 在行动上要求 “ 自己来” 。 掌握代 名词 “ 我” 是自我意识萌芽最重要的标志。
一些词, 并按成人说的去做一些动作, 如成人说: “ 欢迎” , 他拍拍 手; 说 “ 谢谢” , 他拱拱手。 • 4 依恋关系发展 • 分离焦虑, 即亲人离去后长时间哭闹, 情绪不安, 是依恋关系受到 障碍的表现。 开始出现用 “ 前语言” 方式和亲人交往, 孩子理解亲 人的一些词,做出所期待的反应, 使亲人开始理解他的要求。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和一般趋势
• 二、 幼儿前期的年龄特征 (1 ~ 3 岁)
• 幼儿前期 (1 ~ 3 岁) , 也称先学前期或先幼儿期。 这个时期是真 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 表现在儿童在这个时期学会走路, 开 始说话, 出现思维, 有了最初的独立性, 这些都是人类特有的心理 活动。 因此可以说, 人的各种心理活动是在这个时期才逐渐齐全的。 心理学认为: 1 ~ 3 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期, 期间 出现了许多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事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和一般趋势
• 同时, 还能根据成人的言语调节自己的行为。 言语的形成和发展也 促进了心理活动有意性和概括性的发展。
• 2 思维的萌芽 • 思维是高级的认识活动, 是智力的核心。 幼儿的思维在实物活动中
出现了, 使他们的整个心理活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它的发生, 不 仅意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已基本形成, 同时也引起原有的低级认识 过程的质变: 知觉不再单纯反映事物的外部特征, 也开始反映事物的 意义和事物之间的关系, 成为 “ 理解性的知觉” , 即思维指导下的 知觉; 记忆的理解性增强了, 有意性也出现了; 情绪情感逐渐深刻, 意志行动产生了; 儿童的心理开始具有最初的系统性。 但幼儿的思 维总是在动作中进行的, 离不开对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动作, 具有 直觉行动性。
• 1 言语的形成 • 随着与成人交往的日益发展, 婴儿主要的交际工具———身体接触、
表情等渐渐显得不太适用了, 而言语交际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 这 种变化促进了幼儿言语的迅速发展。 如果说,婴儿期是掌握本族语 言的准备期, 那么, 幼儿前期则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在短 短的两三年里, 儿童不仅能理解成人对他说的话, 而且能够运用口 语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又分为若干阶段这些阶段之间相互联系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发育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发育的延续如果前面阶段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后面阶段的发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例如婴儿动作的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又可分为不同的阶段民间总结为
第九章 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
•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一般 趋势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和一般趋势
• 2 爱模仿 • 3 ~ 4 岁幼儿的模仿性非常突出, 模仿现象较多, 一方面是由于他
们的动作认识能力比以前有所提高; 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主要是模 仿一些表面现象。 再大一些的幼儿的模仿则已经开始逐渐内化。 小 班幼儿看见别人玩什么, 自己也玩什么; 看见别人有什么, 自己就 想有什么。 所以, 小班玩具的种类不必很多, 但同样地要多准备几 套。 在教育工作中, 要多为儿童树立模仿的榜样。 教师常常是幼儿 模仿的对象, 因此, 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为孩子们 树立好榜样。 • 3 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 思维依靠动作进行, 是幼儿前期儿童的典型特点, 小班幼儿仍然保 留着这个特点。由于小班幼儿的思维还要靠动作, 因此, 他们不会 计划自己的行动, 只能是先做后想, 或者边做边想。 小班幼儿的思 维很具体、 很直接。
• 第二节 学前儿童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的规律 和特点
• 第三节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和一般趋势
•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学前儿童在各年龄阶段中具有的一 般的、 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稳定的可变性。 这是因为每一阶 段儿童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是共同的、 普遍的, 表现出稳定性; 同 时, 不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会使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有所变化, 这 就构成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可变性。 因此, 年龄特征是稳定性和可变 性的辩证统一。
• 一、 婴儿期的年龄特征 (0 ~ 1 岁)
• ( 一) 新生儿期 (0 ~ 1 个月) • 1 心理发生的基础: 本能动作 ( 无条件反射) • 过去人们认为孩子刚出生时是无能的, 什么也不会。 可是近年来的
研究发现儿童先天带来了应付外界刺激的许多本能, 天生的本能表 现为无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 与生俱来的反射。
间生活有很大的局限性。 因为, 第一, 无条件反射的种类或数量毕 竟很有限; 第二, 无条件反射只能对固定的刺激做出固定的反应, 不足以应付外界变化多端的刺激。 • 条件反射的出现, 使儿童获得了维持生命、 适应新生活需要的新机 制。 条件反射既是生理活动, 又是心理活动。 条件反射的出现, 可 以说是心理发生的标志。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和一般趋势
• 它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建立并遗传下来的, 是那些为数有限的、 固 定的、 直接刺激作用于一定的感受器引起的恒定的活动, 基本上是 皮层下中枢的活动。
• 2 心理的发生: 条件反射的出现 • 虽然儿童出生时已有多种无条件反射, 但是, 无条件反射对适应人
• 4 开始认生 • 婴儿 5 ~ 6 个月开始认生。 这是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过程中
的重要变化, 表现了儿童感知辨别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发展; 表现了 儿童情绪和人际关系发展上的重大变化, 出现对人的依恋态度。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和一般趋势
• ( 三) 婴儿晚期 (6 ~ 12 个月) • 这一阶段的明显变化是动作灵活了, 表现为身体活动范围比以前扩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和一般趋势
• 三、 幼儿期的年龄特征 (3 ~ 6 岁)
• ( 一) 幼儿初期 (3 ~ 4 岁) 的心理特点 • 3 岁, 对于多数儿童来讲, 是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 从 3 岁起,
儿童开始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 生活范围扩大, 心理发 生了很多变化。 • 处于幼儿初期的幼儿心理具有以下特点。 • 1 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 小班幼儿的行动常常受情绪支配, 而不受理智支配。 情绪性强, 是 整个幼儿期儿童的特点, 年龄越小越突出。 小班幼儿情绪性强的特 点表现在很多方面。 高兴时听话, 不高兴时说什么也不听。 如果喜 欢哪位老师, 就特别听那位老师的话。 小班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 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看见别的孩子都哭了, 自己也莫名其妙 地哭起来。 老师拿来新玩具,马上又破涕为笑。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和一般趋势
• 这时孩子出现了最初的概括和推理。 比如, 能够把性别不同、 年龄 不同的人加以分类,主动叫 “ 爷爷奶奶” 或 “ 哥哥” “ 姐姐” 。 与此 同时, 想象也开始发生。 2 岁左右, 孩子已经能够拿着物体进行想 象性活动, 出现游戏的萌芽。 比如, 拿着一块长形的小积木, 他会 放在头上擦, 想象着用梳子梳头。
• 由此可见, 孩子从新生儿期开始, 就在各种生活活动中学习、 发展 各种心理能力。 正因为这样, 从孩子出生时起就要注意对他的教育。
• ( 二) 婴儿早期 (1 ~ 6 个月) • 这个阶段心理发展的突出表现为视听觉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婴儿依
靠定向活动认识世界, 眼手动作逐渐协调。 • 1 视觉、 听觉迅速发展 • 满月以后, 婴儿的眼睛更加灵活了。 例如, 他的视线可以追随着物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和一般趋势
• 他们不会做复杂的分析综合, 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 因此, 对小 班幼儿更要注意正面教育, 讲反话常常会适得其反。 对幼儿提要求 也要注意具体, 最好说 “ 眼睛看着老师” , 因为幼儿不容易接受这 种一般性的抽象的要求。
• ( 二) 幼儿中期 (4 ~ 5 岁) 的心理特点 • 4 ~ 5 岁属于幼儿中期, 幼儿在这一时期主要表现为以下心理特点。 • 1 爱玩、 会玩, 活泼好动 • 幼儿都喜欢游戏。 但小班幼儿虽然爱玩却不大会玩, 大班幼儿虽然
大了, 双手可模仿多种动作, 逐渐出现语言萌芽, 亲子关系、 依恋 关系更加牢固。 • 1 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 抬头、 翻身 ( 在半岁前学会)、 坐、 爬、 站、 走等动作形成。 这时 期为婴儿准备一些适宜的玩具, 对于促进他的动作发展有重要的作 用。 • 2 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 从半岁到 1 岁, 儿童的手的动作日益灵活, 其中最重要的是五指分 工动作发展起来了。
• 2 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 手眼协调动作, 是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 手的运动和
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 即能抓住看到的东西, 这是手眼协调的主要 标志。 • 3 主动招人 • 这是最初的社会性交往需要。 婴儿早期的孩子, 往往主动发起和别 人的交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和一般趋势
爱玩, 也会玩,但由于学习兴趣日益浓厚, 游戏的时间相对少了一 些。 中班的幼儿明显比小班的幼儿活泼好动,动作灵活, 头脑里主 意也多。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和一般趋势
• 活泼好动的特点在幼儿中期更为突出的原因是: 第一, 中班幼儿经过 一年的集体生活,对生活环境已经比较熟悉, 也习惯了幼儿园的生 活制度; 第二, 4 ~ 5 岁的幼儿在心理上进一步成熟, 特别是神 经系统进一步发展, 兴奋和抑制过程都有较大提高。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和一般趋势
• 儿童出生后不久, 就能够建立条件反射。 孩子所获得的一切知识和 能力, 如一切学习都是条件反射活动。 又如, 妈妈每次给孩子喂奶, 都是把他抱在怀里, 经过多次强化, 被抱起来喂奶的姿势和奶头在 嘴里吃奶的无条件反射相结合, 新生儿就形成了对吃奶姿势的条件 反射。
• 哭常常是婴儿最初社会性交往需要的体现。 孩子哭时把他抱起来, 他就不哭了, 但是一哭就抱他也不是最好的方法。 摇摇小床, 对他 说说话, 都可以满足他的需要。 从 3 个月开始, 婴儿不但会用哭 来招惹成人的注意, 也会用笑来吸引人, 喜欢别人和他玩。 这时出 现了最初的亲子游戏, 亲子游戏可以满足婴儿的社会性交往需要。 婴儿即使是饿了、 困了, 亲子游戏也能够使他在短暂时间内停止哭 闹, 亲子游戏也可以通过不同渠道开发孩子的智力。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和一般趋势
• 所谓五指分工, 是指大拇指和其他四指的动作逐渐分开, 而且活动 时采取对立的方向, 而不是五指一把抓, 五指分工动作和眼手协调 动作是同时发展的, 这是人类拿东西的典型动作。五指分工动作和 手眼协调动作同时发展。
• 3 言语开始萌芽 • 这时发出的音节较清楚, 能重复、 连续。 这一时期的婴儿已能听懂
体移动, 而且会主动寻找视听的目标; 会积极地用眼睛寻找成人, 还会主动寻找成人手里摇动着的玩具。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和一般趋势
• 2 ~ 3 个月以后, 婴儿对声音的反应也比以前积极了。 他听见说话 声或铃声时, 会把身体和头转过去, 用眼睛寻找声源。 他也会凝神 地倾听洗衣机脱水的声音等。 半岁内的婴儿认识周围事物主要靠视 听觉, 因动作刚刚开始发展, 能直接用手、 身体接触到的事物很有 限。
• 2 思维具体形象 • 中班幼儿的思维可以说是典型的幼儿思维, 他们较少依靠行动来思
• 3 自我意识的萌芽 • 自我意识就是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 幼儿在与他人的
交往中, 在与客观事物的相互作用中, 通过 “ 人” 与 “ 我” 和 “ 物” 与 “ 我” 的比较, 逐渐认识到作为客体的外部世界与作为主体的自己 之间的区别, 从而形成对自己的认识, 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透过 他人的眼睛看自己” 。 2 岁左右, 孩子知道 “ 我” 和他人的区别, 在语言上逐渐分清“ 你” “ 我” , 在行动上要求 “ 自己来” 。 掌握代 名词 “ 我” 是自我意识萌芽最重要的标志。
一些词, 并按成人说的去做一些动作, 如成人说: “ 欢迎” , 他拍拍 手; 说 “ 谢谢” , 他拱拱手。 • 4 依恋关系发展 • 分离焦虑, 即亲人离去后长时间哭闹, 情绪不安, 是依恋关系受到 障碍的表现。 开始出现用 “ 前语言” 方式和亲人交往, 孩子理解亲 人的一些词,做出所期待的反应, 使亲人开始理解他的要求。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和一般趋势
• 二、 幼儿前期的年龄特征 (1 ~ 3 岁)
• 幼儿前期 (1 ~ 3 岁) , 也称先学前期或先幼儿期。 这个时期是真 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 表现在儿童在这个时期学会走路, 开 始说话, 出现思维, 有了最初的独立性, 这些都是人类特有的心理 活动。 因此可以说, 人的各种心理活动是在这个时期才逐渐齐全的。 心理学认为: 1 ~ 3 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期, 期间 出现了许多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事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和一般趋势
• 同时, 还能根据成人的言语调节自己的行为。 言语的形成和发展也 促进了心理活动有意性和概括性的发展。
• 2 思维的萌芽 • 思维是高级的认识活动, 是智力的核心。 幼儿的思维在实物活动中
出现了, 使他们的整个心理活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它的发生, 不 仅意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已基本形成, 同时也引起原有的低级认识 过程的质变: 知觉不再单纯反映事物的外部特征, 也开始反映事物的 意义和事物之间的关系, 成为 “ 理解性的知觉” , 即思维指导下的 知觉; 记忆的理解性增强了, 有意性也出现了; 情绪情感逐渐深刻, 意志行动产生了; 儿童的心理开始具有最初的系统性。 但幼儿的思 维总是在动作中进行的, 离不开对事物的感知和自身的动作, 具有 直觉行动性。
• 1 言语的形成 • 随着与成人交往的日益发展, 婴儿主要的交际工具———身体接触、
表情等渐渐显得不太适用了, 而言语交际的优越性越来越明显。 这 种变化促进了幼儿言语的迅速发展。 如果说,婴儿期是掌握本族语 言的准备期, 那么, 幼儿前期则是初步掌握本族语言的时期。 在短 短的两三年里, 儿童不仅能理解成人对他说的话, 而且能够运用口 语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又分为若干阶段这些阶段之间相互联系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发育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发育的延续如果前面阶段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后面阶段的发上一页下一页返回例如婴儿动作的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又可分为不同的阶段民间总结为
第九章 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
•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一般 趋势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和一般趋势
• 2 爱模仿 • 3 ~ 4 岁幼儿的模仿性非常突出, 模仿现象较多, 一方面是由于他
们的动作认识能力比以前有所提高; 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主要是模 仿一些表面现象。 再大一些的幼儿的模仿则已经开始逐渐内化。 小 班幼儿看见别人玩什么, 自己也玩什么; 看见别人有什么, 自己就 想有什么。 所以, 小班玩具的种类不必很多, 但同样地要多准备几 套。 在教育工作中, 要多为儿童树立模仿的榜样。 教师常常是幼儿 模仿的对象, 因此, 教师应该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为孩子们 树立好榜样。 • 3 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 • 思维依靠动作进行, 是幼儿前期儿童的典型特点, 小班幼儿仍然保 留着这个特点。由于小班幼儿的思维还要靠动作, 因此, 他们不会 计划自己的行动, 只能是先做后想, 或者边做边想。 小班幼儿的思 维很具体、 很直接。
• 第二节 学前儿童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的规律 和特点
• 第三节 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中易出现的问题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和一般趋势
•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学前儿童在各年龄阶段中具有的一 般的、 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稳定的可变性。 这是因为每一阶 段儿童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是共同的、 普遍的, 表现出稳定性; 同 时, 不同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会使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有所变化, 这 就构成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可变性。 因此, 年龄特征是稳定性和可变 性的辩证统一。
• 一、 婴儿期的年龄特征 (0 ~ 1 岁)
• ( 一) 新生儿期 (0 ~ 1 个月) • 1 心理发生的基础: 本能动作 ( 无条件反射) • 过去人们认为孩子刚出生时是无能的, 什么也不会。 可是近年来的
研究发现儿童先天带来了应付外界刺激的许多本能, 天生的本能表 现为无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 与生俱来的反射。
间生活有很大的局限性。 因为, 第一, 无条件反射的种类或数量毕 竟很有限; 第二, 无条件反射只能对固定的刺激做出固定的反应, 不足以应付外界变化多端的刺激。 • 条件反射的出现, 使儿童获得了维持生命、 适应新生活需要的新机 制。 条件反射既是生理活动, 又是心理活动。 条件反射的出现, 可 以说是心理发生的标志。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和一般趋势
• 它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建立并遗传下来的, 是那些为数有限的、 固 定的、 直接刺激作用于一定的感受器引起的恒定的活动, 基本上是 皮层下中枢的活动。
• 2 心理的发生: 条件反射的出现 • 虽然儿童出生时已有多种无条件反射, 但是, 无条件反射对适应人
• 4 开始认生 • 婴儿 5 ~ 6 个月开始认生。 这是儿童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过程中
的重要变化, 表现了儿童感知辨别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发展; 表现了 儿童情绪和人际关系发展上的重大变化, 出现对人的依恋态度。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和一般趋势
• ( 三) 婴儿晚期 (6 ~ 12 个月) • 这一阶段的明显变化是动作灵活了, 表现为身体活动范围比以前扩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和一般趋势
• 三、 幼儿期的年龄特征 (3 ~ 6 岁)
• ( 一) 幼儿初期 (3 ~ 4 岁) 的心理特点 • 3 岁, 对于多数儿童来讲, 是生活上的一个转折年龄。 从 3 岁起,
儿童开始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过集体生活, 生活范围扩大, 心理发 生了很多变化。 • 处于幼儿初期的幼儿心理具有以下特点。 • 1 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 • 小班幼儿的行动常常受情绪支配, 而不受理智支配。 情绪性强, 是 整个幼儿期儿童的特点, 年龄越小越突出。 小班幼儿情绪性强的特 点表现在很多方面。 高兴时听话, 不高兴时说什么也不听。 如果喜 欢哪位老师, 就特别听那位老师的话。 小班幼儿的情绪很不稳定, 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看见别的孩子都哭了, 自己也莫名其妙 地哭起来。 老师拿来新玩具,马上又破涕为笑。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和一般趋势
• 这时孩子出现了最初的概括和推理。 比如, 能够把性别不同、 年龄 不同的人加以分类,主动叫 “ 爷爷奶奶” 或 “ 哥哥” “ 姐姐” 。 与此 同时, 想象也开始发生。 2 岁左右, 孩子已经能够拿着物体进行想 象性活动, 出现游戏的萌芽。 比如, 拿着一块长形的小积木, 他会 放在头上擦, 想象着用梳子梳头。
• 由此可见, 孩子从新生儿期开始, 就在各种生活活动中学习、 发展 各种心理能力。 正因为这样, 从孩子出生时起就要注意对他的教育。
• ( 二) 婴儿早期 (1 ~ 6 个月) • 这个阶段心理发展的突出表现为视听觉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婴儿依
靠定向活动认识世界, 眼手动作逐渐协调。 • 1 视觉、 听觉迅速发展 • 满月以后, 婴儿的眼睛更加灵活了。 例如, 他的视线可以追随着物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和一般趋势
• 他们不会做复杂的分析综合, 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 因此, 对小 班幼儿更要注意正面教育, 讲反话常常会适得其反。 对幼儿提要求 也要注意具体, 最好说 “ 眼睛看着老师” , 因为幼儿不容易接受这 种一般性的抽象的要求。
• ( 二) 幼儿中期 (4 ~ 5 岁) 的心理特点 • 4 ~ 5 岁属于幼儿中期, 幼儿在这一时期主要表现为以下心理特点。 • 1 爱玩、 会玩, 活泼好动 • 幼儿都喜欢游戏。 但小班幼儿虽然爱玩却不大会玩, 大班幼儿虽然
大了, 双手可模仿多种动作, 逐渐出现语言萌芽, 亲子关系、 依恋 关系更加牢固。 • 1 身体动作迅速发展 • 抬头、 翻身 ( 在半岁前学会)、 坐、 爬、 站、 走等动作形成。 这时 期为婴儿准备一些适宜的玩具, 对于促进他的动作发展有重要的作 用。 • 2 手的动作开始形成 • 从半岁到 1 岁, 儿童的手的动作日益灵活, 其中最重要的是五指分 工动作发展起来了。
• 2 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 • 手眼协调动作, 是指眼睛的视线和手的动作能够配合, 手的运动和
眼球的运动协调一致, 即能抓住看到的东西, 这是手眼协调的主要 标志。 • 3 主动招人 • 这是最初的社会性交往需要。 婴儿早期的孩子, 往往主动发起和别 人的交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和一般趋势
爱玩, 也会玩,但由于学习兴趣日益浓厚, 游戏的时间相对少了一 些。 中班的幼儿明显比小班的幼儿活泼好动,动作灵活, 头脑里主 意也多。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和一般趋势
• 活泼好动的特点在幼儿中期更为突出的原因是: 第一, 中班幼儿经过 一年的集体生活,对生活环境已经比较熟悉, 也习惯了幼儿园的生 活制度; 第二, 4 ~ 5 岁的幼儿在心理上进一步成熟, 特别是神 经系统进一步发展, 兴奋和抑制过程都有较大提高。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和一般趋势
• 儿童出生后不久, 就能够建立条件反射。 孩子所获得的一切知识和 能力, 如一切学习都是条件反射活动。 又如, 妈妈每次给孩子喂奶, 都是把他抱在怀里, 经过多次强化, 被抱起来喂奶的姿势和奶头在 嘴里吃奶的无条件反射相结合, 新生儿就形成了对吃奶姿势的条件 反射。
• 哭常常是婴儿最初社会性交往需要的体现。 孩子哭时把他抱起来, 他就不哭了, 但是一哭就抱他也不是最好的方法。 摇摇小床, 对他 说说话, 都可以满足他的需要。 从 3 个月开始, 婴儿不但会用哭 来招惹成人的注意, 也会用笑来吸引人, 喜欢别人和他玩。 这时出 现了最初的亲子游戏, 亲子游戏可以满足婴儿的社会性交往需要。 婴儿即使是饿了、 困了, 亲子游戏也能够使他在短暂时间内停止哭 闹, 亲子游戏也可以通过不同渠道开发孩子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