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2022级6月月考地理试题(答案在最后)
一、单选题(24×2=48分)
如图为2019年春节期间北京庙会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图中看出,影响庙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停车位数量
B.经济收入水平
C.便利的交通条件
D.举办地的环境容量
2.人们逛庙会的主要目的是()
①享受一流的服务和娱乐
②满足春节假期的休闲需求
③体验娱、食、购、游的乐趣
④欣赏世界文化遗产的人文景观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1.C 2.B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庙会举办有大量人流、物流集散,从图中可以看出,庙会主要分布在交通路口处,说明影响庙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便利的交通条件,故C正确。

停车位的数量、经济收入水平、举办地的环境容量不能体现交通便利因素,不是主要因素,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题详解】
乡村庙会,不能享受一流的服务,①错误;河洛文化新春庙会,市民们可以来这里看大戏、赏非遗、品小吃,欢乐过大年,说明人们逛庙会的主要目的是满足春节假期的休闲需求,②正确。

能够体验游、购、娱、食的乐趣,③正确;赏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欣赏世界文化遗产的人文景观,④错误。

B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点睛】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主要从资源状况、市场、交通、服务设施、环境承载力等方面考虑。

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文件明确了两条底线任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方面重点工作: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推动实现“两新”: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下图为我国某地乡村村落空间结构变化和新乡村建设一角冬季拍摄的图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意义是()
A.区位优越,布局合理
B.等级有序,设施完善
C.邻里和睦,城乡一体
D.方便出行,环境舒适
4.根据图片信息,图中的新乡村可能位于我国的()
A.岭南地区
B.皖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华北地区
【答案】3.D 4.B
【解析】
【3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到该地乡村村落空间结构的变化主要是把原有村落迁移至靠近公路附近的村落,将靠近公路附近的村落进行扩建;将村落迁移到道路附近,附近有公交站点,方便了村民的出行,同时扩建原有村落完善基础设施,使得人居环境更为舒适,D选项正确。

乡村聚落空间结构调整是区域内部的聚落空间变化,该区域区位条件变化不明显,A选项错误。

合村并点后的新聚落为同等级别,B选项错误。

图中为乡村聚落,与城乡一体无关,C选项错误。

故选D。

【4题详解】
从图中建筑可以看到有典型的白墙、青瓦、马头墙等标志性的建筑特色,是我国徽式建筑当中典型的建筑特征,徽派建筑流行于皖南、浙西和江西北部一带,B选项正确,排除其他选项。

故选B。

【点睛】马头墙,又称风火墙、防火墙、封火墙,是赣派建筑、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在江右民居中扮演重要特色。

马头墙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

马头墙造型丰富多样,翘首长空,既可防火,又可防风。

马头墙是以其形命名,既可以是两幢房子之间的
防火墙,也可以是一般山墙。

防火墙就不一定是马头墙,女儿墙、兜儿墙等高出瓦面能起隔离火源作用的均可。

当前,中国老年人口保持快速增长,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分布不均,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饮食习惯和自然地理因素,影响老年人口健康水平。

下图为2005-2015年中国西部、中部、东部和全国老年人口比例的变化(不包括港澳台)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代表我国东部地区老年人口比例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6.影响乙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该区域()
A.人口出生率低
B.人口死亡率低
C.外出务工增多
D.老年人口迁入多
7.推测我国老年人口平均健康水平最高地区的是()
A.长江三角洲
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D.河西走廊
【答案】5.A 6.C7.A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平均寿命最长,老年人口比重高,对照2005-2010年老年人口比例,可知:甲代表东部,A正确;2010年-2015年,乙老年人口比例上升明显,反映了乙经济发展快,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同时也可能反映青壮年劳动力外迁到东部地区,加剧了乙区域的老龄化,故乙代表中部,B错误;2010年-2015年,丙区域老年人口比例最低,丙代表西部,丁大致位于四条线数值的中间位置,丁代表全国,CD 错误。

故选A。

【6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乙代表中部地区,我国中部地区离东部地区近,大量年轻人到东部务工经商,导致当地老年人口比例迅速上升,C正确;我国统一实现计划生育政策,与东部地区比较,中部地区人口出生率不会较低,A错误;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老年人口比重较大,会导致死亡率提高,B错误;中部地区没有吸引老年人迁入的特殊区位优势,D错误。

故选C。

【7题详解】
题干中指出影响老年人口平均健康水平的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饮食习惯和自然地理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应该是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高,医疗水平高,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居民收入高,老年人口平均健康水平最高,青藏高原最低,云贵高原、河西走廊居中,故选A。

【点睛】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可知:我国老龄化地域差异大,东北、川渝地区老龄化严重。

分省看,2020年西藏、新疆、广东、青海、宁夏等5省老龄化率低于10%,西藏仅为5.67%;海南、云南、福建、贵州、江西、广西等13省介于10%-13.5%;河北、湖北、天津、湖南、安徽、山东等13省高于13.5%,其中,辽宁、重庆、四川、上海、江苏、黑龙江、吉林分别高达17.42%、17.08%、16.93%、16.28%、16.2%、15.61%、15.61%。

榆中县地处陇西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被黄土覆盖,是我国夏季冷凉蔬菜(常见的种类有花菜、甘蓝、娃娃菜、辣椒、苦苣等)的盛产区,其夏菜的特点之一是有机质含量高。

每年废弃菜及菜叶可达60多万吨,主要采取集中倾倒,就地掩埋等措施。

下表为榆中县三个不同区域自然条件和人口数量分析统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性质北部干旱山区中部川塬河谷区南部高寒二阴山区
海拔高度1800—2600m1432—2000m1900—2000m
年降水量300mm400mm500mm
耕地面积35万亩56万亩15万亩
人口数量 5.9万人31.7万人 4.6万人
8.中部川塬河谷成为榆中县冷凉蔬菜主产区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A.海拔较高
B.降水量多
C.地广人稠
D.市场广阔
9.榆中县冷凉蔬菜有机质高,主要得益于()
A.病虫害少
B.昼夜温差大
C.光照充足
D.土壤肥沃
10.榆中县长期规模化种植蔬菜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污染
B.物种减少
C.土地沙化
D.湿地退化
【答案】8.C9.B10.A
【解析】
【8题详解】
据表可知,榆中县中部川塬河谷耕地面积最大,人口数量最多,为榆中县冷凉蔬菜的种植提供了土地和劳
动力资源支撑,C正确;中部川塬河谷区海拔最低,A错误;南部高寒二阴山区年降水量最多,B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榆中县冷凉蔬菜有机质含量较高,市场价格较高,主要消费市场为东部发达地区,D错误。

所以选C。

【9题详解】
白天光照时间长,有利于光合作用,夜晚气温低,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使高原夏菜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B正确;病虫害少、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是植物生长的有利因素,但不是影响植物有机质高的主要因素,ACD错误。

所以选B。

【10题详解】
对于废弃菜及菜叶,榆中县菜农主要采取集中倾倒,就地掩埋等措施,同时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致使水土污染严重,A正确;长期规模化种植蔬菜,会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导致物种减少,但不是主要环境问题,B错误;该地长期种蔬菜,主要影响土壤质地等,土地沙化不是主要问题,C错误;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湿地面积较小,湿地退化不是主要问题,D错误。

所以选A。

【点睛】冷凉蔬菜,又叫喜凉蔬菜,是指适宜在气候冷凉地区夏季生产的蔬菜,其最适宜生长温度在17℃—25℃范围。

品种主要包括:甘蓝、大白菜、萝卜类、西蓝花、洋葱、南瓜、莴笋、娃娃菜、生菜、芹菜、甜玉米、马铃薯等。

早期芯片行业巨头自主完成设计、制造、封测等所有环节。

1987年,我国台湾T公司成立,其专注于芯片的代工制造,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继而涌现出大批专门的具自主品牌的芯片设计企业。

目前,T公司拥有世界最先进的5纳米制造工艺,成为世界最大的芯片制造企业,拥有超过全球50%的市场份额。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T公司属于()
A.劳动力导向型企业
B.市场导向型企业
C.技术导向型企业
D.动力导向型企业
12.大量芯片设计公司的出现,得益于T公司()
A.降低了行业门槛
B.提高了品牌形象
C.革新了加工技术
D.拓展了市场需求
13.与芯片设计公司相比,T公司的利润主要来自()
A.研发
B.营销
C.品牌
D.产量
【答案】11.C12.A13.D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目前,T公司拥有世界最先进的5纳米制造工艺,成为世界最大的芯片制造企业,拥有超过全球50%的市场份额”,可知T公司属于技术导向性企业。

故选C。

【12题详解】
根据材料“早期芯片行业巨头自主完成设计、制造、封测等所有环节”,可知早期芯片行业准入门槛高,技术难度大;“1987年,我国台湾T公司成立,其专注于芯片的代工制造,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继而涌现出大批专门的具自主品牌的芯片设计企业”,可知T公司通过专注于芯片的代工制造,促进了产业分工,降低了行业门槛,使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等环节相分离,从而涌现出大量的专注于芯片设计的公司。

故选A。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目前,T公司拥有世界最先进的5纳米制造工艺,成为世界最大的芯片制造企业,拥有超过全球50%的市场份额”,可知目前T公司专注于芯片代工制造,其利润主要来自芯片的产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准确获取和理解材料信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尤其是T 公司专注于芯片的代工制造,并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

高铁无轨站是中国铁路总公司认定的公铁联运新模式,指在没有高铁线路经过的城市,设置具有购票、取票、候车(专线大巴)、物流等功能的铁路站点,通过开通专线大巴与就近的高铁站无缝对接,实现公路与铁路零距离换乘,让边远地区的旅客快捷出行。

2016年12月19日,全国首个高铁“无轨站”在广西凌云县正式启用,使该县成为全国首个没有高铁线路经过却成功融入高铁路网的县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据材料推测,高铁无轨站选址最适宜在()
A.城市边缘
B.城市中心
C.当地汽车站
D.高速路旁
15.下列关于建设高铁无轨站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A.解决大城市交通分散问题
B.促进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C.补齐贫困地区的交通短板
D.促进贫困地区高铁线建设
【答案】14.C15.B
【解析】
【14题详解】
由于高铁无轨站设置地区没有高铁站点,出行人口数量不大,站点建设现有汽车站,以降低建设成本,C 对;城市中心地区布局无轨站,与市内其他交通方式交叉,互相影响,不利于快速到达高铁站点,B错;广大偏远山区市县,高速公路分布也较少,不很发达,多数为从山区到无轨站地区乘车,所以不宜布局在高速出口附近,D错;城市边缘地区交通条件较差,不利于旅客快速转乘,A错。

故选C。

【15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高铁无轨站是一种公铁联运新模式,指在没有高铁线路经过的城市,设置具有购票、取票、候车、物流等功能的铁路站点,通过开通专线大巴与就近的高铁站无缝对接,实现公路与铁路零距离换乘,保证乘客的快捷出行;高铁无轨站打通铁路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满足市民方便快捷乘高铁出行的需求。

因此建设高铁无轨站有利于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B正确;,高铁无轨站是一种公铁联运新模式,
对解决城市交通分散作用不明显对补齐贫困地区的交通短板和促进贫困地区高铁线建设作用不明显,ACD 错误,故选B。

【点睛】考查影响交通运输站点布局的因素及交通运输站点的合理布局,意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黄土源是指黄土高原面上表面相对平坦的地形,是几千年来黄土高原上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黄土源受侵蚀后会呈现不同的形态特征。

下图中甲、乙、丙、丁示意某黄土源从大源到残源的演变过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下列符合黄土源演变顺序的是()
A.甲→丁→丙→乙
B.甲→乙→丁→丙
C.乙→甲→丁→丙
D.乙→丁→丙→甲
17.黄土源从大源到残源受到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风力沉积
B.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
18.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看,黄土源面上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A.基塘农业
B.立体农业
C.种植业
D.林牧业
【答案】16.C17.D18.D
【解析】
【16题详解】
黄土源是指黄土高原面上表面相对平坦、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从平面上看,黄土塬顶面平坦,周围为沟谷深切,随着沟谷侵蚀加剧,塬面逐渐缩小分裂,故黄土塬演变顺序的是乙→甲→丁→丙,C项正确,排除ABD。

故选C。

【17题详解】
黄土高原主要位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相对西北内陆要多,根据所学,其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于流水侵蚀造成的,D正确,排除ABC。

故选D。

【18题详解】
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人民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特点,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主导因素为地形,因为地势低洼使它只能发展基塘农业。

而黄土源而上海拔较高,降水相对较少,水源不足,不适宜基塘农
业发展,A错误;黄土源面相对高度较小,不适宜立体农业发展,B错误;发展种植业需要耕翻土地,黄土较为疏松,容易受到流水侵蚀,不利于水土保持,C错误;发展林牧业有利于水土保持,最有利于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D正确;故选D。

【点睛】广义上的黄土高原即黄土区,黄土面积63.5万平方千米,其中原生黄土38.1万平方千米,次生黄土25.4万平方千米,主要由山西高原、陕甘晋高原、陇中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组成;狭义上的黄土高原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包括山西大部、陕西中北部、甘肃中东部、宁夏南部和青海东部,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

山西省阳泉市以煤炭生产为主导产业,由于多年的高强度开采,全市煤炭资源储量逐年锐减,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

依托煤、用好煤、延伸煤,越来越成为阳泉市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和重点。

下图为阳泉市产业结构调整过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阳泉市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适合因地制宜地布局()
A.电子信息产业
B.砖瓦制造业
C.啤酒饮料制造业
D.石油化工业
20.与煤炭外运相比,阳泉市进行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的最大弊端是()
A.增加了对外交通运输压力
B.加重了当地水资源紧缺问题
C.加快了煤炭资源的枯竭速度
D.减少了就业岗位,使失业率上升
21.目前,阳泉市的经济发展模式可()
①提高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②延长产业链,加强当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③体现扩大再生产过程④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19.B20.B21.C
【解析】
【19题详解】
由图中信息可知,依据因地制宜原则,该地可以利用煤渣、废渣发展砖瓦制造业,布局该产业,既延长了
产业链,又实现了废物利用,能够取得经济和环境效益。

故B正确。

电子信息产业、啤酒饮料制造业、石油化工业与图中生产既没有产品联系,也没有工序联系,故ABD错误。

故答案选B。

【20题详解】
山西水资源短缺,煤炭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延长了产业链,但需要较多的水资源对煤炭进行加工,故加重了当地水资源紧缺问题,故B正确;与煤炭外运相比,阳泉市进行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减轻了煤炭外运对交通带来的压力,故A错误;煤炭外运与煤炭资源综合利用都会造成煤炭资源枯竭,故C错误;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增加了当地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故D错误。

故答案选B。

【21题详解】
目前,阳泉市的经济发展模式体现了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化。

该模式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可延长产业链,加强当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②④正确;该经济发展模式可延长产业链,但并没有体现扩大再生产的过程,③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模式主要影响的是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的影响较小,①错误。

故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选C。

【点睛】循环经济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其原则是资源使用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再循环。

其生产的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

2017年7月,《深化粵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三地将在国家支持下,建设成为更具活力的经济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和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以及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形成“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的格局。

下表为世界著名湾区相关数据一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东京湾区纽约湾

旧金山湾

粤港澳湾

面积(平方千米) 3.68 2.15 1.79 5.60 GDP(万亿美元) 1.80 1.400.76 1.36人均GDP(万美元) 4.1 6.99.9 2.0集装箱呑吐量(万标箱)7664652276520机场旅客呑吐量(亿人
次)
1.12 1.300.71 1.75世界500强企业数量60282216
(家)
22.与其它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A.产业密集
B.政策支持
C.位置优越
D.人口众多
23.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是()
A.文化差异较大
B.市场需求不同
C.交通联系困难
D.城区差异明显
24.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
①加强区域交流合作,拓展发展空间②促进我国各地区产业分工与合作③深化对外开放,打造高水平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平台④发挥其对世界的辐射、经济、旅游功能⑤合理布局产业,优化产业结构
⑥汇聚创新资源,培育中端产业发展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答案】22.D23.D24.A
【解析】
【分析】
【22题详解】
从世界500强企业数量看,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密集程度不占优势,A错误。

粤港澳大湾区有政策支持,但其它湾区作为推动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引擎,应该都有政策支持,B错误。

位置优势差异不大,C错误。

从GDP、人均GDP可以大致推算出粤港澳大湾区人口众多,有劳动力优势,D正确。

故选D。

【23题详解】
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的格局,其合作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是城区差异明显,三个主要城市之间历史发展历程、经济发展特点等差异较大,D正确。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差异、市场需求、交通联系均不是主要发展障碍,ABC错误。

故选D。

【24题详解】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交流合作,拓展发展空间;是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可以深化对外开放,打造高水平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平台;是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的示范区,合理布局产业,优化产业结构;①③⑤正确。

不是促进我国各地区产业分工与合作,只是局部地区的合作;发挥其对世界的辐射、经济、旅游功能不是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汇聚创新资源,培育高端产业发展,②④⑥错误。

故选A。

【点睛】对比其他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人均GDP较小,经济实力相对较低;第三产业比重低,产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五百强公司数量较少,大型企业的竞争力较差,所以从这些方面加强,提高科技水平、提
高国际竞争力;加强协作与融合,支持重大合作平台建设。

二、综合题(共52分)
2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吕梁市位于黄土高原腹地,因吕梁山脉由北向南纵贯全境而得名。

该区域输入黄河泥沙曾占山西省入黄泥沙2.7亿吨中的八成以上,恶劣的生态环境曾经被联合国专家认为“不适宜人类居住”。

图1为吕梁市位置示意图,图2为吕梁市气候资料,表为吕梁市人口数据。

项目2010年2020年
劳动人口(15-59岁)63.58%57.66%
自然增长率9.8‰ 4.25‰
常住人口372.7万人328.6万人
城市化水平37.91%53.31%
材料二:近年来,吕梁市累计完成荒山绿化330万亩、退耕还林23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79年的4%上升到2019年的28.6%,水土流失大大减轻。

以枣、核桃为代表的经济林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经济来源。

(1)分析吕梁市入黄泥沙较多的主要原因。

(2)简述吕梁市能实现森林覆盖率大幅度增加的有利人文条件。

(3)说明森林覆盖率增加对吕梁市脱贫致富的影响。

【答案】(1)黄土土质疏松,易被侵蚀;地形起伏大,水流速度快,侵蚀力强;植被覆盖率低,固土能力
差;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

早期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多,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加剧水土流失。

(2)近年来,城市化水平提高,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荒山面积广大,有植树造林的空间;农村人口减少,粮食需求量减少,退耕还林面积大;国家政策支持;经济发展,市场对水果等经济作物需求量增加,耕地改成果园,增加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

(3)植被覆盖率增加,水土流失减轻,土壤肥力增加,单位土地产值提高;经济林面积增加,农民收入增加。

【解析】
【分析】本题以吕梁市相关资料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涉及水土流失的原因、植被恢复的人文条件、森林覆盖率增加的影响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件、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图1显示吕梁地区地形起伏大,地表径流流速快,流水侵蚀严重;材料二显示1979年本地区森林覆盖率只有4%,植被覆盖率低,保持水土的能力差;图2显示该地降水集中于夏季,且降水强度较大;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遇水易分散,容易遭受流水侵蚀。

据人口数据可知,2010年城市化水平低,农村人口多,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加剧水土流失。

【小问2详解】
材料二显示吕梁市累计完成荒山绿化330万亩,人口数据显示,2010年常住人口有372.7万,2020年常住人口有328.6万,并且城市化水平由37.91%升高到53.31%。

说明近年来,城市化水平提高,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本地植树造林的空间较大;本地区人口减少对粮食的需求减少,农村人口减少,为退耕还林创造了条件;退耕还林政策等的实施;随着城市化水平提高,经济的发展,市场对水果等经济作物需求量增加,促进了农业结构的调整,林果的种植面积随之增加,增加了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

【小问3详解】
植被覆盖率的增加,减轻了水土流失,土壤生产力水平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品质随之提高,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经济林面积的扩大,也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10大茶叶出口国茶叶出口占比分布图,中印茶叶采收情况统计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