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水调歌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五十二分。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琵琶行》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五十二分。
贬谪诗中其它常见意象: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五十二分。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五十二分。
一读诗歌 理解大意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
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出来。
探究: 贬谪诗中,诗人一般会
抒发什么样的情感?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五十二分。
贬谪诗的情感:
①被贬之愤 ②故园之思
③亲友之念……
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五十二分。
探究:
结合有关诗句,谈 谈贬谪诗中会出现哪些 常见的意象?
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五十二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Hale Waihona Puke 四、密雨斜侵薜荔墙。密密的雨点,斜斜地飘到生著薛荔藤的墙上。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五十二分。
五、岭树重遮千里目,
那山岭间重叠的树木,遮
蔽了我要望千里的眼睛,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五十二分。
六、江流曲似九回肠。
弯曲的江流,好像九转的 回肠。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五十二分。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五十二分。
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首句“城上高 楼”,于“楼”前着一“高”字,所见愈远。作者 长途跋涉,好不容易才到柳州,却急不可耐地登上
高处,为的是要遥望战友们的贬所,抒发难于明 言的情意。“接大荒”之“接”字,是说城上高楼 与大荒相接,楼上人眼中所见。于是感物起兴, “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 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望到极处, 海天相连。而自己的茫茫“愁思”,也就充溢于 辽阔无边的空间。这么辽阔的境界和这么深广的 情意,作者写入了这第一联,为以下的逐层抒写展 开了宏大的画卷。
一、城上高楼接大荒,
柳州城上的高楼,连接着
极远的地方,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五十二分。
二、海天愁思正茫茫。
我望著海角和天涯,心 中那种愁思,正茫茫无穷
无尽呢。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五十二分。
三、惊风乱飐芙蓉水,
狂风吹动起来,搅乱了 芙蓉花旁边的江水。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五十二分。
风霜 雨雪 夕阳 鹧鸪 落叶 孤灯 江水 归雁……
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五十二分。
再见
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五十二分。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五十二分。
明确:
“高楼大荒” “海天茫茫” “惊风乱飐” “密雨斜侵” “岭树重遮” “江流曲回” “百越文身地” 所有这些对遭贬的诗人来 说,都是哀苦无比的景色。
明确:
①对友人望而不见的关切之情。
②对自己遭谪贬的哀伤之情。
诗人正是通过这些哀苦无比的景色的铺叙, 远近结合,景中见情地把自己被贬谪的无 限哀情表达了出来。
七、共来百越文身地,
我和你们都到这剪发纹身
的南蛮之地来,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五十二分。
八、犹自音书滞一乡。
虽然彼此住得很近,可是 因为交通不便利,仍然很 难互相传递信息。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五十二分。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五十二分。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五十二分。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五十二分。
三读诗歌 感知意象
芙蓉与薜荔: 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芳洁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 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屈原《离骚》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五十二分。
惊风、密雨: 敌对势力的迫害和打击。
岭树遮目、江流迂曲:
路途遥远,音信难通,归梦难 成,愁肠百结。
第三联转写远望友人贬所,重树障目,江流纾曲,
更加深了“愁思”。
尾联从上联生发出来。意谓山长水曲,地迥天高, 互访固然难以如愿,就连写封书信,也都无法送到,所 以结尾也贯穿了“愁思”二字。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朋友的深切思念, 一是对自己和朋友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五十二分。
登 柳 州 城 楼 寄 漳 汀 封 连 四 州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五十二分。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 连四州
⑴登柳州城楼:既交待 了事情,已含触景生情, 伤高怀远之意。
⑵寄:诗人眼望苍茫天地 间,百感交集,寄关切之 情于同被贬谪的漳、汀、 封、连四州。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五十二分。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 厚。祖籍河东,后迁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 至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 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
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
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但当 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 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
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
暴雨倾盆,斜打着爬满薜荔的土墙。 岭上树木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柳江弯弯曲曲,象百结九转的愁肠。 咱五人同时遭贬,到百越文身之地; 而今依然音书不通,各自滞留一方。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五十二分。
二读诗歌 品评手法
诗人如何以哀景写哀情的?
提示一:诗中写了哪些景?这写景具有怎样 的特点?
提示二:诗人抒发了怎样的哀情?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五十二分。
总结,指导学生背诵。
这是柳宗元寄给难友的抒情诗。
首联写登楼纵目,映入眼帘的是莽莽大荒,海天辽 阔,因而感物起兴,引起心头的茫茫“愁思”。这里点明
了题意。
次联写眼前的盛夏景物,感伤“芙蓉”、“薛荔” 正被风雨摧残。“芙蓉”、“薛荔”,象征品格的芳洁, 与上联“愁思”映衬。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五十二分。
第二联运用比兴的手法写了登楼所见的风 急雨骤的景象(近景),用芙蓉与薜荔,正
象征着诗人人格的美好与芳洁。芙蓉出水,何 碍于风,而惊风仍要乱飐;薜荔覆墙,雨本难 侵,而密雨偏要斜侵。怎能不使诗人产生联想, 愁思弥漫呢!足见诗人于客观事物中又投射了 自己的情感。将自己的哀情融入了对景的描写 之中,情景交融。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五十二分。
第三联写远景。自己目前已处于这样的 情境之中,好友们的处境又是如何呢?于是 心驰远方,目光也随之移向漳、汀、封、连 四州。“岭树”、“江流”两句,同写遥望, 却一仰一俯,视野各异。仰观则重岭密林、 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流曲折,有似九回 之肠。景中寓情,愁思无限。从字面上看, 以“江流曲似九回肠”对“岭树重遮千里目。 而从意义上看,上实下虚,前因后果。
柳宗元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文章辞采华丽。 21岁中进士,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革 新失败,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后又 贬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被贬期间,南方人 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五十二分。
时代背景
公元805年,唐德宗死,太子唐顺宗即位,改元 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 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 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 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山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 我们来到百越这个纹身之地, 虽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五十二分。
柳州城上的高楼,接连着旷野荒原; 我们愁绪象茫茫的海天,无限宽广。
狂风阵阵,猛烈吹乱了水上的芙蓉;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五十二分。
尾联从前联生发而来,除表现关怀好友处境 望而不见的惆怅之外,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望 而不见,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问;而望陆路, 则山岭重叠,望水路,则江流纡曲,不要说互访 不易,即互通音问,也十分困难。而“共来”一 句,既与首句中的“大荒”照应,又统摄题中的 “柳州”与“漳、汀、封、连四州”。一同被贬 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彼此隔离,连 音书都无法送到!读诗至此,余韵袅袅,余味无 穷,而题中的“寄”字之神,也于此联中传出。 可见诗人用笔之妙。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五十二分。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注]此诗是诗人被贬永州所作.
试简要分析诗歌中渔翁形象.
渔翁是诗人的自我写照,是诗人思想感情 的寄托,他清高孤傲,不怕孤立,不随波逐流,有 高洁的情操和独立的人格,有不畏艰难、坚 贞不屈的精神.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四:八点 五十二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