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 千山鸟飞绝,
雪
柳宗元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注]此诗是诗人被贬永州所作.
独钓寒江雪.
试简要分析诗歌中渔翁形象.
渔翁是诗人的自我写照,是诗人思想感 情的寄托,他清高孤傲,不怕孤立,不随波逐 流,有高洁的情操和独立的人格,有不畏艰 难、坚贞不屈的精神.
再 见
作 者 介 绍 :
听读诗歌,了解大意。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译文: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 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 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 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 山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江流曲折就好像九转的回肠。 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少数民族地区, 虽处于一地,但音书却仍然阻滞难通。
二读诗歌 品析诗句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城上高楼接大荒, 海天愁思正茫茫。
1、此联哪一个字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 巧?作用如何?
(1)一个“愁”字,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板书设计:
登 柳 州 城 楼 寄 漳 汀 封 连 四 州 诗眼:愁 象 惊风、密雨:暗比摧残自己的邪恶势力。 征 、 比 芙蓉、薜荔:象征贤能之人。 喻 对友人望而不见的关切之情。 对自己遭谪贬的怨愤之情。
意象:
情感:
课外作业:
1、《导学案》第1、2题。 2、背诵《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 连四州》 3、简要分析《江雪》中渔翁的 形象.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 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 后迁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至 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 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 柳。 柳宗元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文章辞采华丽。21岁中进士,积 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革 新失败,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 陵)司马。后又贬为柳州(今属 广西)刺史。被贬期间,南方人 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茫茫” 一词,一写“海天”宽广无边,二写愁思如海深广无边,将无 边愁绪写得具体可感。 2、此联的意境如何?
辽阔荒凉
惊风乱飐芙蓉水, 密雨斜侵薜荔墙。
颔联使用了哪些意象?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这些意象象征着什么?
意象:惊风、密雨、芙蓉、薜荔 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惊风、密雨,暗比摧残自己的邪恶势力。 芙蓉、薜荔,象征贤能之人。
导入新课:
公元805年,唐德宗死,太子唐顺宗即位,改元 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 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 残酷镇压。王叔文、王伾(pī)被贬斥而死,革新 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 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 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但当 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 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 史。《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这首七 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所写。
总结:
这是柳宗元寄给难友的抒情诗。 首联写登楼纵目,映入眼帘的是莽莽大荒,海天辽阔, 因而感物起兴,引起心头的茫茫“愁思”。这里点明了题意。 次联写眼前的盛夏景物,感伤“芙蓉”、“薛荔”正被 风雨摧残。“芙蓉”、“薛荔”,象征品格的芳洁,与上联 “愁思”映衬。 第三联转写远望友人贬所,重树障目,江流纾曲,更加 深了“愁思”。 尾联从上联生发出来。意谓山长水曲,地迥天高,互访 固然难以如愿,就连写封书信,也都无法送到,所以结尾也 贯穿了“愁思”二字。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一 是对自己和朋友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怨愤。
明确: 1、韩、柳这两首诗歌,虽然都是贬谪诗,但在思 想情感上却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2、《登》作于诗人初到柳州的时候,这一次的岭 南之贬,比十年前的永州之贬更加使诗人感到前途渺 茫,因此,诗人面对自己在仕途上的再次挫折和“百 越文身地”的恶劣环境,其情感基调是愁思弥漫、凄 苦无比的,但同时也有对恶势力的控诉。 3、《左迁》是韩愈在离京去贬所,到达蓝田县时 写的,此时诗人的怨愤尚有余息。此前,韩愈仕途通 达,而且抱定“为圣明除弊事”的政治理想,力辟佛 教,但皇帝不察忠心,几至杀身。故此,诗歌中充满 了不平之气。诗虽出以凄切之语,却不衰飒,有一种 “忠犯人主之怒”的豪气充斥在诗中。
岭树重遮千里目, 江流曲似九回肠。
1、此联所写景物与颔联所写景物,在角度上有何不同?颈联写景 有何层次感?
颔联是近景,此联写远景。颈联所写景物一高一低,一仰一俯, 错落有致。
2、如何理解“江流曲似九回肠”? 诗人融情于景,将内心对友人的挂念、担忧之百结愁肠融入千折 百回的江流之中,江流之曲亦是愁情之百结。
登 柳 州 城 楼 寄 漳 汀 封 连 四 州
柳 宗 元
学习目标:
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理解诗歌的内容。 2、赏析诗歌,领会独特的艺术美。 3、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1、赏析诗歌,领会独特的艺术美。 2、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
解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 汀、封、连四州
⑴登柳州城楼:既交待 了事情,已含触景生情,伤 高怀远之意。 ⑵寄:诗人眼望苍茫天地 间,百感交集,寄关切之情 于同被贬谪的漳、汀、封、 连四州友人。
共来百越文身地, 犹自音书滞一乡。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尾联分析。 1、“共来百越文身地”,作者被贬蛮荒之地,有对自 己和朋友在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怨愤。 2、“音书滞一乡”,音讯不通,诗人与朋友彼此隔离 ,难免产生思念朋友之愁。
拓展延伸:
比较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与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在思想感情 上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