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
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
1.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计,符合实际的是()
A. 成都中考时教室里的温度大约为
B. 成都的快速公交车里空调的额定电功率约为
C. 成都三环路全长为350km
D. 一名参加成都中考的考生坐在教室里,地球对他的吸引力约500N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A、教室内的温度一般在15℃-30℃之间,A不符合实际;
B、快速公交车里空调的额定电功率约为1×103W,B不符合实际;
C、成都三环路全长约为51公里,C不符合实际;
D、一名中学生质量约50kg,地球对他的吸引力G=mg=50kg×10N/kg=500N,D符合实际。

故答案为:D
【分析】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叫估测法,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
2.干旱的沙漠中,甲壳虫掌握了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的几个小时, 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如图所示),当水珠越聚越多时,这些水珠就会沿着弓形背滚落入甲壳虫的嘴中.水珠的形成属于下列物态变化中的哪一种?()
A. 熔化
B. 液化
C. 汽化
D. 凝华
【答案】B
【解析】【解答】由题知甲壳虫的体温降低到周围的气温以下,它们将头插进沙里,然后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水珠就会在甲壳虫背上形成.水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
3.下列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A. 两个鸡蛋重约1N
B. 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40℃
C. 人脉搏ls跳动约70次
D. 教室的高度约为1.5m
【解析】【解答】A、两个鸡蛋重约1N,A符合题意;
B、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23~27℃,B不合题意;
C、人脉搏1min跳动约70次,而不是1s,C不合题意;
D、教室的高度约为3m,D不合题意 .
【分析】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对力、时间、温度、长度单位的认识分析解答本题 .
4.生活中经常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 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B. 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1m/s
C. 人沐浴时水的温度约为60℃
D. 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0W 【答案】A
【解析】【解答】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A符合题意;
B.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1m/s,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5m/s,B不符合题意;C、人沐浴时水的温度比人的体温稍高即可,一般在40℃左右,C不符合题意;
D.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为100W~200W,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估测题目,注意掌握常见的物理量,例如长度、速度、温度、电功率、质量等等,并要善于观察和积累.
5.下列现象,属于物态变化中吸热过程的是()
A. 雾凇的形成
B. 夏天,放在冰箱中的水结成冰
C. 放在衣柜内的樟脑丸变小了
D. 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外壁上会“出汗”
【答案】 C
【解析】【解答】A、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A不符合题意;
B、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是放热的,B不符合题意;
C、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C符合题意;
D、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外壁上会“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结合不同的物态变化和对应的吸放热的情况进行分析.
6.如图所示的测量结果记录正确的是()
A. 物体长度为1.45cm
B. 物体质量为6.6g
C. 温度计示数为16℃
D. 电流表示数为0.32A
【解析】【解答】A.物体长度为 1.45cm,正确,长度的测量的结果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三部分。

B.物体质量为6.6g ,错误,示数应为6.0g;
C.温度计示数为16℃,错误,示数应为-4℃;
D.电流表示数为0.32A,错误,示数应为1.6A;
故答案为:A。

【分析】使用不同的仪器测量物理量时,要根据测量工具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长度测量时,测量结果要有估计值.
7.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A. 春天,冰雪融化汇成的溪流
B. 夏天,冰棍“冒出”的“白气”
C. 秋天,草丛之上晶莹的露珠
D. 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
【答案】A
【解析】【解答】冰雪融化属于熔化现象,要吸收热量,A符合题意;冰棍“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要放出热量,B不符合题意;露珠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C不符合题意;雪花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要放出热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在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凝华吸热,液化、凝固、凝华放热,冰雪融化是熔化过程,吸热.
8.刻度尺、温度计、弹簧秤、电压表是我们实验中常用的基本测量仪器.下面四幅图表示的是一些同学对这四种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情况.其中错误的是()
A. 观察被测物体的长度
B. 测量水的温度
C. 直接用此弹簧秤测力的大小
D. 测蓄电池两极间的电压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刻度尺测量长度方法和读数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方法和读数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弹簧测力计使用之前,指针没有在0刻线处,直接使用是错误的,符合题意;
D、电压表使用方法和量程选择、电流方向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①读取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被测物体末端所对的测量工具的刻线相垂直;
②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弹簧测力计测量电流、电压和力时,要注意测量之前指针是否在0刻线处;
③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路电流或电压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量程,并且使电流“+”进“﹣”出.
9.下列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对外放热的是()
①雾的形成
②冰化成水
③水结成冰
④熔化的蜡烛凝固
⑤樟脑丸变小
⑥霜的形成
⑦地面的水在蒸发
⑧冬天屋内玻璃上水层的形成
⑨水沸腾的过程。

A. ①②③④⑥
B. ①③④⑥⑧
C. ①②⑤⑦⑨
D.
①④⑥⑧⑨
【答案】 B
【解析】【解答】解:(1)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2)冰化成水是冰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熔化要吸热;(3)水结冰,是水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要放热;(4)熔化的蜡烛凝固,是蜡烛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要放热;(5)樟脑丸变小是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升华要吸热;(6)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要放热;(7)地面的水在蒸发,是由液态的水变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8)冬天屋内玻璃上水层的形成是由水中产生的大量水蒸气遇到凉的玻璃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9)水沸腾的过程是剧烈的汽化现象,汽化吸热。

故答案为:B。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10.下列数据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
B. 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1.5m
C. 人的正常体温约37℃
D. 家用空调的电功率约1000W
【答案】B
【解析】【解答】用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A不符合题意;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半,约80cm,达不到 1.5m,B符合题意;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变化很小,C不符合题意;家用空调的属大功率用电器,其电功率约1000W,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了解解答,教室中课桌的高度约0.8m,不可能是1.5m.
11.下列四种生活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 湿衣服晾干了
B. 加冰块使饮料温度降低
C. 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片变小了
D. 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瓶装饮料后,瓶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
【答案】 D
【解析】【解答】A.湿衣服变干水汽化为水蒸气,A不符合题意;
B.饮料中加冰,冰会熔化为水,B不符合题意;
C.衣柜内的樟脑丸变小,是樟脑丸升华了,C不符合题意;
D.冰箱中的饮料瓶拿出来,瓶外有水珠,是水蒸气液化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液化现象是水蒸气变为水滴的过程。

12.长期以来,呼风唤雨一直是神话中“龙王爷”的权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开始成功的干预天气,如图所示,在利用飞机播撒“干冰”(固态的CO2)人工增雨的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A. 飞机在播撒“干冰”过程中相对地面是静止的
B. “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熔化吸收大量热量
C. 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后会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
D. 飞机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小于下方.所以机翼上方的压强大于机翼下方的压强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飞机在播撒“干冰”的过程中,飞机与地面之间有位置的变化,因此飞机相对地面是运动的.故A错误;
BC、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就可以迅速的变为气态,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要吸热;干冰升华时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冷就会液化为小水滴或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成小水滴,形成雨.“干冰”播撒到空气中后会升华,吸收大量热量.故B错误,C正确;
D、由于机翼都做成上凸下平的形状,空气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机翼上表面的路程大,所以空气通过机翼上表面的流速大、压强小,通过下表面的流速较小、压强大,所以机翼受到一个向上的压强差使飞机获得向上的升力.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2)(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4)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13.如图为一种温度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在水银温度计的顶端封入一段金属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升高至74℃时,L1亮灯报警
B. 温度升高至74℃时,L2亮灯报警
C. 温度升高至78℃时,L1亮灯报警
D. 温度升高至78℃时,L2亮灯报警
【答案】 D
【解析】【解答】解:由题干中图可知:金属丝下端所指的示数为:70℃+2×4℃=78℃;当温度升高到78℃,水银温度计顶端封入的一段金属丝就和水银相接,接通电路,电磁铁有了磁性,把衔铁吸引下来,L2亮,报警.
故选D.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题干中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为2℃,直接根据液柱(或所指示)的位置即可读出该点处的温度值,读数时要从绝对值小的示数向绝对值大的示数读起;
②电磁继电器由两部分构成:①低压控制电路,②工作电路;其实质是一个自动控制开关.
14.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 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 g
B. 物理课本从课桌落到地面大约4s
C. 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75 cm
D. 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
【答案】 C
【解析】【解答】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50000g,A不符合题意;物理课本从课桌落到地面大约0.4s,B不符合题意;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人身高的一半为80 cm,C符合题意;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5℃,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质量、时间、长度和温度的了解解答. 15.下列关于图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如图,表示在晶体熔化成液体过程中,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
B. 如图,表示在液体凝固成晶体过程中,温度与放热时间的关系
C. 如图,表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D. 如图,表示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在晶体熔化的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图象中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有一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的特点,是晶体熔化的图象,A符合题意;
B、在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图象中温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应有一段时间内温度保持不变,但图象中一直呈下降趋势,这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B不符合题意;
C、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图象应为倾斜的直线,C不符合题意;
D、由图象知,随着时间的增加,路程不变,说明物体保持静止状态,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分析图象问题时,首先要明确横轴和纵轴代表的物理量,然后分析图象变化规律,从图象中正确、迅速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然后根据对有关物理规律的掌握,判断图象能否正确反映物理规律.
16.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的25%,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
B. 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
C. 小水滴通到更冷的气流,凝华成小冰来
D. 小冰珠在降落过程,液化成雨水
【答案】 A
【解析】【解答】A、海水吸热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该过程属于汽化,故A正确;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由液态的小水滴变成固态的小冰晶,属于凝固现象,故C 错误;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

17.下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 冰雪遇暖消融
B. 水烧开时冒出“白气”
C. 草叶上形成“白霜”
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答案】 B
【解析】【解答】A.冰雪的消融是熔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
B.水烧开时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符合题意;
C.草叶上的“白霜”是水蒸气形成的固体,C不符合题意;
D.干手器烘干时,加快了汽化过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液化是水蒸气变化为液体的过程。

18.中国是世界上少数能够制造运输液化天然气专用船舶﹣﹣LNG船的国家。

液化天然气的主要成份为甲烷,甲烷的熔点﹣182.5℃、沸点﹣161.5℃.LNG船在运输液化天然气过程中,储罐内最适宜的温度是()
A. ﹣185℃
B. ﹣163℃
C. ﹣160℃
D. 0℃【答案】 B
【解析】【解答】解:LNG船在运输液化天然气过程中,应使其处于液态,储罐内最适宜的温度应小于沸点,但高于凝固点(熔点),故其范围应为﹣182.5℃<t<﹣161.5℃。

对照选项可知,只有﹣163℃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甲烷的熔点和沸点判断出其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再结合题意解答即可.
19.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
B. 石蜡和冰的熔化一样,都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C. 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D. 因为雪的形成过程中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冬天人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所以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A符合题意;
B、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石蜡是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B不符合题意;
C、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从人体吸热,使人体的温度降低,但风不能降低室温,C不符合题意;
D、下雪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雪,凝华是放出热量的,气温不是很低,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
20.下列热现象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 温度计都是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B. 扫地时,尘土飞扬不是扩散现象
C. 北方的冬天,货车司机向水箱里加酒精是为了降低水的凝固点
D. 火箭利用氢做燃料是因为氢的热值大
【答案】 A
【解析】【解答】A.温度计利用了热胀冷缩,但不一定都是液体温度计,A符合题意;
B.尘土飞扬是固体运动,不是分子运动,B不符合题意;
C.冬天,司机在汽车力加酒精可以减低水的凝固点,避免水结冰,C不符合题意;
D.火箭利用氢气作燃料,因为氢气的热值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液体温度计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工作,降低凝固点可以避免水结冰。

21.李秋同学在厨房帮妈妈做饭时观察到了一些现象,并用所学物理知识进行了解释,其中解释错误的是()
A. 打开电冰箱时冒出的“白烟”,是冰箱内蔬菜水果等蒸发产生的水蒸气
B. 高压锅做饭熟得快,是因为高压锅内压强增大,沸点升高
C. 菜刀柄、锅铲柄等把手上刻有凸凹不平的花纹,是使接触面粗糙来增大摩擦
D. 火铲送煤时,是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火炉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打开电冰箱时会冒出“白烟”,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箱中出来的冷空气液化形成的,A错误;符合题意。

B、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方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B不符合题意。

C、菜刀柄上刻有花纹使接触面更粗糙增大摩擦,C不符合题意。

D、火铲送煤时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送出去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是否利用了惯性,主要看物体是否在这一现象中由于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而被利用.
22.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 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 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原因是冰熔化要吸热
C. 使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高
D.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水沸腾时壶口冒出的“白气”,是水壶中喷出的温度高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A的分析错误;
B、用冰袋给高热病人降温,是利用冰熔化时吸热,起到降温的作用;B的分析正确;
C、用高压锅,食物容易被煮熟,原因是锅内气体压强大,液体沸点升高;食物容易烂;C 的分析正确;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原因是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D的分析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23.为缓解旱情,日前,政府采取飞机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式实施人工降雨,干冰在高空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熔化
B. 汽化
C. 升华
D. 凝华
【答案】 C
【解析】【解答】干冰在常温下容易直接变为二氧化碳气体,是升华现象,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固体直接变为气体的过程是升华。

24.如图是选自物理课本的四幅图片,下列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A. 霜的形成
B. 冰凌的形成
C. 冰冻的衣服晾干
D. 露珠的形成
【答案】 C
【解析】【解答】A.霜是水蒸气形成的固体颗粒,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A不符合题意;
B.冰凌的形成的水变成固体的冰,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B不符合题意;、
C.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C符合题意;
D.露珠是水蒸气变为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25.如图所示,四种物态变化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A. 冰雪遇暖消融
B. 水烧开时冒“白汽”
C. 草叶上形成“白霜”
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答案】 B
【解析】【解答】A.冰雪遇暖消融是熔化现象,A不符合题意;
B.水烧开时冒白气是液化现象,B符合题意;
C.草叶上的霜是凝华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干手器将手烘干是汽化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液化现象是气体变为液体的现象。

26.如图是电子体温计,它是通过感温头中电流的大小来反映人的体温。

感温头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这是应用了半导体的()
A. 单向导电特性
B. 良好的绝缘特性
C. 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D. 电阻随压力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答案】 C
【解析】【解答】根据电子体温计的感温头的特点可知,当温度改变,电阻改变,显示的温度不同,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半导体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在环境变化时电阻随之改变。

27.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现象
B. 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C. 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
D. 烧坏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
【答案】 B
【解析】【解答】A.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A不符合题意;
B.浴室的镜子变模糊,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符合题意;
C.人从水中出来感到冷,是汽化现象,C不符合题意;
D.日光灯变黑,是凝华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水蒸气变为水是是液化现象,固体变为气体是升华,气体变为固体是凝华。

28.对图中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冰挂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 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答案】 D
【解析】【解答】A.冰挂是水凝固形成的,A不符合题意;
B.云的形成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B不符合题意;
C.霜的形成是水蒸气直接形成固体,是凝华现象,C不符合题意;
D.雾的形成是水蒸气形成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不同的自然现象,分析物体状态前后的状态并判断变化。

29.为保护河流和湖泊宝贵的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进行管理.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图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态相同的是()
A. 打在枝头的霜
B. 屋檐下结的冰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