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高三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高三高中语文期末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

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
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

《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
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
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zhì)、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
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
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

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

这明显地反映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
《植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柔”“忠”“义”“谦”“贤”“德”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

从此,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节选自《汉字趣编》之十二)
【1】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

B.竹子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为它外在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君子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

C.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竹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诞生的竹谱专著。

D.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
的崇敬和向往。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是因为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

B.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C.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

D.白居易的《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的《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

B.“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

C.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

D.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牢固的地位之前,“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还没有赋
予慈竹和筇竹。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5分)
广场上美好的歌声 [俄]彼特洛·洛斯基
行动之前,杰夫卡夫斯基就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绝不是一次例行演习那么简单。

果然,短短三个小时之后,装甲车队便开入捷克布拉格,而天空的广播也同时传来讯息,这次行动绝不是针对捷克斯洛伐克人民,而是逮捕杜布切克分子(见背景资料)。

守护在布拉格边缘的一条要道,杰夫卡夫斯基和战友一样,他心里非常焦虑,这次取名为“尤里复仇”的行动到底要
持续多久?
街对面不远处是一个教堂,悠扬的钢琴声隐隐约约地从里面传出来,杰夫卡夫斯基情不自禁地侧耳细听,曲子有点像《伏尔加母亲》,那是他最喜爱的一首曲子,如果不是德军突然入侵,杰夫卡夫斯基想,自己现在一定是一名钢琴师,至少不会手里拿着枪。

杰夫卡夫斯基无奈地笑笑,抬起头看看天空,只见晴空万里,太阳直直地照着脚下的城市,连影子都不见一点,这是个好兆头,久经战场的他可以肯定,战争已经结束,或者根本就没有发生,因为天空连一架飞机都没有,这就说明伟大的莫斯科再次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

这样想着,杰夫卡夫斯基便觉全身轻松起来,反复观察了一下周边,没什么异动,便向远处的战友打了声招呼,自己一个人慢慢朝教堂走去。

琴声已经停止,但教堂却并没有静下来,透过门缝,杰夫卡夫斯基看见一群孩子正整齐地唱着歌,什么曲子他听不出来,只觉得歌声在教堂里显得特别响亮。

杰夫卡夫斯基喜欢这种感觉,便不由自主地走进去,他想问问这首歌的名字,甚至还想跟他们一起学习歌唱。

然而,当他出现在那群孩子面前,歌声却突然停止,他们一个个惊恐万分,稍小一点的女孩甚至在往后躲。

杰夫卡夫斯基抱歉地笑笑,刚想说自己的来意,一个男孩却突然朝自己奔来,这是一个勇敢的男孩,杰夫卡夫斯基在心里默默赞许。

可男孩大概跑得太急,竟然在阶梯处绊倒。

遇到这种情况,杰夫卡考斯基当然是毫不犹豫地向前搀扶。

意外就发生在搀扶的那一刻,男孩拼命甩开他的手,大声哭诉:“坏人,你还我爸妈来,你们都是坏人!”与
此同时,男孩竟然掏出一支手枪对准杰夫卡夫斯基的胸口,“啪”的一声,枪声在教堂里格外清脆。

杰夫卡夫斯基显得特别沉重,他真的不希望发生这种事,但当他发现男孩拿出手枪那一刻,还是习惯性地先下了手。

教官曾无数次地训练他应对类似的情况,所以,枪杀男孩的事情完全可以算得上一次对敌作战,杰夫卡夫斯基甚至还可以把战绩上报。

但是,在枪声之后,他却只觉天旋地转,怎么也站不起来,他看见男孩的脸,竟然带着微笑,一种解脱的微笑。

当战友冲进教堂,一支支枪口对准教堂里的孩子时,杰夫卡夫斯基终于挣扎着站起来,他告诉战友,这里没有杜布切克分子,男孩完全是自己一时冲动而错杀,回去后,他会主动接受军法处置。

教堂里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无论是小孩或者大人,他们脸上都有种奇怪的表情。

因为就在刚才,他们亲眼看见杰夫卡夫斯基把男孩的手里的枪塞在自己怀里,一个军人竟然保护敌人的伙伴,这简直就是奇迹。

当杰夫卡夫斯基与战友跨出教堂的大门,外面阳光依旧明媚,整个布拉格宁静得像莫斯科的早晨,而就在杰夫卡夫斯基回头那一刻,透过教堂的大门,他看见那群孩子紧紧地靠在一起,悠扬的歌声再次响起,越唱越响,歌声从门口飘出来,弥漫在布拉格的天空。

(选自《意林》2011年04期,有删改。


【背景资料】
1968年,捷克中央第一书记杜布切克发起布拉格之春改革,希望借此摆脱苏联。

8月20日,苏军以军事演习的名
义突袭机场并占领布拉格,逮捕了杜布切克,控制了捷克全境。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杰夫卡夫斯基守护在布拉格边缘的一条要道,和战友一样心里非常焦虑,他们厌恶战争,想尽快结束。

B.主人公听到教堂传出像《伏尔加母亲》的钢琴声,那是他最喜爱的一首曲子,所以后来他去教堂询问其名字。

C.小男孩脸带微笑,是一种解脱的微笑,是对“坏人”的抗议,是想到死后会在天堂看到父母的幸福。

D.杰夫卡夫斯基告诉战友,自己一时冲动错杀男孩,教堂里所有的人默不作声,因为面对敌人的枪口。

E.布拉格的歌声是呼唤和平的歌声,是人类精神力量的象征,代表着捷克斯洛伐克的希望和未来。

(2)小说中多处描写歌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3)杰夫卡夫斯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
(4)杰夫卡夫斯基是合格的军人吗?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8分)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5分)
一卷《红楼》触百思王景山
伴随周汝昌成长的年月不是军阀混战,就是外寇入侵。

生于乱世又为一介村童,周汝昌竟有着与生俱来的强烈求知欲和过目不忘的聪慧。

他从小就醉心文学艺术,凡能偶然入目的片言只字,他都如获至宝绝不放过。

对得到的任何一本书更是精读细敲如嘬骨髓,写读后感、找错字……蝇头小字将书眉空白处填个严严实实。

就在他踌躇满志准备进大学深造时,抗战爆发了,学业再次搁浅。

1947年,他才又经过复试继续回燕大西语系完
成学业。

毕业时,他的论文英译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文赋》令中外教授举座皆惊。

似《文赋》这等涵盖广博且文字艰深的骈体文,即便翻译成白话文也不易,何况是译成英文。

这年正值燕大开办中文系研究院,周汝昌在教授们的举荐下应考,成为被研究院录取的第一名研究生。

此后,他又把《二十四诗品》译成英文介绍到欧洲,也把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以《离骚》的文体翻译成中文。

自谦不是书法家的周汝昌,幼少时即醉心欧楷笔法,20岁后又致力于唐人写经,深研《兰亭》后,得右军真脉,
遂平生作书多行草,其“横逸飞动、笔笔不苟、使转敷畅、作草如真”的周体法书,在众多书家中以势明法合意美之笔、英风俊骨之墨神采焕然。

他曾多次慨叹,自己用于研究《兰亭序》和书法的工夫一点儿不比《红楼梦》少,研究成果受到启功、徐邦达、王学仲三大鉴定书家的肯定。

本已在书法、翻译等领域颇有建树的周汝昌,怎么又步入了“研红”道路?原来,周汝昌少年时就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后来又从母亲手里看到古本《石头记》。

然而促其真正步入“研红”之路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数胡适先
生的影响。

1947年,时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一直进行《红楼梦》版本研究的四兄周祜昌自天津寄来的一函,说他新
近看到亚东版《红楼梦》卷首有胡适之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他嘱周汝昌查证。

周汝昌遍查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

兴奋之下,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并在《天津民国日报》副刊发表。

看到文章的胡适之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1953年9月,已在四川大学外文系任教的周汝昌出版了第一本个人专著《红楼梦新证》。

这部洋洋洒洒40万言
的红学著作,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周汝昌也由此奠定了
在现代红学史上的地位。

自此,周汝昌一路研红至今已整63载,出版涉及红学研究各个层面的专著47部。

然而,周汝昌是在怎样一种身体状况下完成那一部接一部的鸿篇巨著呢?恐怕就鲜有人知了。

从青年时双耳就逐渐
失聪的他,戴着助听器还得别人在耳边高声吐字,左眼因视网膜脱落1975年就已失明,右眼则需靠两个高倍放大
镜重叠一起方能看书写字,所以他已无法将字写在稿纸的方格内,而是在比一般标准稿纸大一倍的“稿纸”背面任意
书写,那似红枣般大的字如牛耕田般不停歇地在圆桌上诞生。

没过几年,手稿上的字已经大过核桃,而且常常串行重叠,只有多年做助手的女儿伦玲认得,将其在电脑上敲出存储。

至近3年来,周汝昌右目仅存的那一丝视力也
不复存在,盲写都成困难的他,继而改成了口述,女儿伦玲一个人忙不过来,独子建临提前退休加入进来协助姐姐专事录音记录……
一身布衣的周汝昌,一生淡泊名利,唯对中华文化、对学术真理,坚守不渝,穷追不弃。

“我喜欢‘国货’,喜欢民族
节序风俗。

我喜欢民族建筑、民族音乐……对这些方面,也许有些人看我很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

不了解这一切,很难理解我为何后来走上了红学道路,为何又如此地执著痴迷,甘受百般挫辱,而无悔意,也不怨尤。

”周
汝昌在其自传体色彩的著作《天·地·人·我》中这样写道。

“聪明灵秀切吾师,一卷《红楼》触百思。

此是中华真命脉,神明文哲史兼诗。

”周汝昌作的这首诗,道出了他一生
与《红楼梦》之缘。

(节选自《光明日报》,略有删改)
【注】周汝昌,1918年4月14日生于天津,别号触味道人,我国著名红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诗人、书法家,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堪为当代“红学泰斗”,平生有七十多部学术著作问世。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周汝昌对《红楼梦》情有独钟,喜欢“国货”和民族风俗、建筑、音乐等,而有些人因此认为他保守落后,甚至冥顽不化。

B.本文通过记述周汝昌的学术生涯,突出了他在学术研究上的辉煌成就,也表现出他精研学问、痴迷红学的执着追求的精神。

C.尽管生于乱世,但周汝昌自幼好学,醉心文学艺术,勤于精读细敲,他日后取得的卓越成就与这种强烈的求知欲不无关系。

D.周汝昌毕生致力于欧楷笔法、唐人写经、右军《兰亭》,并创立了周体法书,他的很多书法研究成果受到鉴定书家的肯定。

E.由于四兄周祜昌的指点,周汝昌在燕大图书馆发现了《咏芹诗》,并撰写文章发表,支持胡适的说法,受到了胡适的赏识。

(2)周汝昌在学术研究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请概括说明。

(6分)
(3)周汝昌步入“研红”道路,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

(6分)
(4)周汝昌被称为“新中国红学研究第一人”、当代“红学泰斗”。

为什么他能在红学研究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及善,洺州邯郸人。

父君愕,有沉谋。

高祖入关,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

从太宗征辽,领左屯营兵,与高丽战驻跸山,死于阵,赠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陪葬昭陵。

及善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袭邢国公爵。

皇太子弘立,擢及善左奉裕率。

太子宴于宫,命宫臣掷倒,次至及善,乃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事。

”太子谢之。

高宗闻,赐绢百匹。

除右千牛卫将军,帝曰:“以尔忠谨,故擢三品要职。

群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

尔佩大横刀在朕侧,亦知此官贵乎?”病免。

召为卫尉卿。

垂拱中,历司属卿。

山东饥,诏为巡抚赈给使。

拜春官尚书。

出为秦州都督、益州长史,加光禄大夫,以老病致仕。

神功元年,契丹扰山东,擢魏州刺史,武后劳曰:“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

”因延问朝政得失,及善陈治乱所宜,后悦曰:“御寇末也,辅政本也,公不可行。

”留拜内史。

来俊臣系狱当死,后欲释不诛。

及善曰:“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不剿绝元恶,且摇乱胎祸,忧未既也。

”后纳之。

卢陵王之还,密赞其谋。

既为皇太子,又请出外朝,以安群臣。

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将,临事不可夺,有大臣节。

时二张怙宠,每侍宴,无人臣礼,及善数裁抑之,后不悦曰:“卿年高,不宜待游燕,但检校阁中。

”遂乞骸骨,犹不许,改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

卒,年八十二,赠益州大都督,谥曰贞,陪葬乾陵。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有删改)
注:①掷倒:古代杂技的一种,表演时倒行而舞。

②垂拱:武则天主政时的年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司属卿历:担任
B.忧未既也既:终了,完结
C.来俊臣系狱当死当:应当
D.密赞其谋赞:辅助
【2】下列对于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B.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C.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D.俊臣凶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良/天下疾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及善因为父亲为国捐躯的军功被授予朝散大夫,并袭邢国公爵。

B.皇太子李弘提拔王及善做了左奉裕率。

后来高宗又提升他任三品要员,特许他佩带大横刀在身边侍卫。

C.二张由于受武后厚宠,在侍宴时全然没有做臣子的礼节,王及善多次指责他们,武后很生气,但并未罢免他的官职。

D.武则天特别看重王及善,破格提拔他为魏州刺史,王及善奉命前往治理边庭,政绩卓著,后来被升迁为内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次至及善,乃辞曰:“殿下自有优人,臣苟奉令,非羽翼之事。

”太子谢之。

(5分)
(2)逆虏盗边,公虽病,可与妻子行,日三十里,为朕治边,使为屏蔽也。

(5分)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代诗歌,完成问题。

登快阁①黄庭坚
痴儿②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③已为佳人④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快阁:在今江西省泰和县,作者写此诗时做泰和县知县。

②痴儿:指作者自己。

③朱弦:琴的代称。


佳人:知心朋友。

【1】诗的颔联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5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多方面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四、默写
按题目要求填写句子。

(1)范仲淹在《渔家傲》中自抒怀抱,表达思乡却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的名句是:,。

(2)杜甫的《登高》中,借“落叶”“长江”抒写心情的诗句是:,。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中老者孩童都快乐自足的样子的一句是:,。

五、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业主希望解除双方的物业管理合同,而面对法院起草的协议书,物业公司却。

②面对被碾轧的小悦悦,先后有十几个行人路过,却___________ ,只有热心的捡破烂的大妈挺身而出。

③珠海水湾路酒吧街,噪音超标,扰乱民众生活,市民多次反映,但珠海市环保局。

A.置之不理置若罔闻漠然置之B.漠然置之置若罔闻置之不理
C.置之不理漠然置之置若罔闻D.置若罔闻置之不理漠然置之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多日来中国东部地区持续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局部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达6级,安徽和浙江的部分地区的高速公路被迫关闭,航班起降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B.今年“双十一”,淘宝24小时便创造出571亿的成交额。

在电子商务的攻势下,每年“双十一”已经由光棍节脱胎换骨,变成了全民狂欢的购物。

C.嫦蛾三号探测器12月14日在月球表面成功着陆,探测器包括着陆器和巡视器两部分组成,其中80%以上的技术和设备为我国全新研发。

D.有人批评“汉字听写大会”听写的字词古怪生僻,有故意刁难人之嫌,但更多的人则赞扬这种比赛有助于拯救汉字危机,弘扬中华文化。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既然习惯是人生的主宰,那就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

除非像有的人那样,从不固步自封,思想开放,能够不断自新自强,但这种人毕竟太少了。

①在体育方面,年轻人四肢柔软,比老年人更适应各项运动②犹如学习语言,在表达和发音方面,年轻人的舌
头比老年人更灵便③可见,晚学总不如早学那样从容自如④这是早期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⑤幼年时养成良
好的习惯最为重要⑥实际上早期教育的重点就应该是培养习惯
A.⑤④⑥②①③B.⑤②①③④⑥
C.⑥②①④⑤③D.⑥⑤②①④③
六、语言表达
1.下面的文字是从哪五方面说明“4G”优越性的?请简要概括(每点不超过6个字,5分)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
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

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
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

而在用户最为关注的价格方面,4G竟然与固定
宽带网络价格相当,而且计费方式更加灵活机动,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所需的服务。

此外,4G可以
在没有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

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考标语多是“梅花香自苦寒来”之类的,传统而含蓄。

2000年前后的标语多是“努力拼搏”“高
考必胜”“永不言败”等。

如今的高考标语又有了新的内容:“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富否?帅否?否,滚去学习”“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
对上述现象你有何看法?请简述。

要求:观点鲜明,表达清晰连贯,言之成理。

七、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巷口,一台停着的电瓶车挡住了一辆小车的去路,小车司机在车上一个劲地按喇叭。

过了一会儿,电瓶车主人匆匆上来准备推开电瓶车。

小车司机忍不住愤怒地开口了:“按了半天你没听到吗,习惯怎么这么差,懂不懂规则?”电
瓶车主人一听,也生气地回了句:“我在忙嘛,就分分钟的事,你就不能包容一下,自己动手推开?”小车司机又接
了句:“你的车为什么要我推?”电瓶车主人也不甘示弱……吵声越来越大,道路越来越堵,原本宁静的小巷在刺耳
的吵嚷声中显得那么的不和谐。

类似的事情也许曾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读了这段文字你也许有所联想或思考,请选择一个角度,自拟标题,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