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第24期总第278期前沿For w ard Positi on N o 242010
Su m N o 278
美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姬咏华1 杜咏梅2
(1 长春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吉林长春 130032;2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吉林长春 130023)
[摘 要]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生命教育的国家,尤其在对大学生自杀的预防方面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国生命教育刚刚起步,因此研究美国生命教育问题,探究美国生命教育的特点,借鉴美国生命教育中的有益经验,对我国当前生命教育课程的开设与研究、对于学校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
现实意义。
[关键词]美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特点
[中图分类号]G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9-8267(2010)24-0188-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07260)。
[作者简介]姬咏华(1970 ),女,辽宁黑山人,长春师范学院政法学院讲师;杜咏梅(1965
),女,吉林长春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
向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一、美国生命教育的历史探源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生命教育的国家,自20世纪20年代,美国就开始探索生命教育问题。
最早的切入点是死亡教育,力图使学生通过对死亡的理解达到正视生死的目的。
后来发展为生死教育,使学生在 生!的过程中,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热爱生活、感悟生命的有限与宝贵,从而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对待 死!的问题上能够直面死亡、正视死亡、理解死亡。
二战后,美国政治经济飞速发展,但却忽视了生命教育,导致一系列的社会危机。
在随后美苏争霸的过程中,片面地强化了科学、数学等科目的重要作用,忽视了对青年学生生命价值的教育与品格的塑造,导致许多青年人失去了生活的方向感,生活中充满了迷茫、困惑,出现了吸毒、自杀等危害生命的现象。
针对这种社会现实,1968年J .Donald .Walters 提出生命教育思想,并且在美国加州创建阿南达村、阿南达学校,
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思想。
二、美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
美国是一个分权的国家,依据宪法联邦教育部对各级别和各层次的教育行政、教育政策和教育事务没
有统一的管理,各大学、学院在开展生命教育的内
容、方法上也没有统一的规定,往往是根据学生自身
的特点开展生命教育。
(一)在教育内容上
1.大学普遍开设生命健康教育课程
现代美国的生命教育课程内容大致分为品格教育、迎向生命挑战的教育、情绪教育三部分,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生命认知教育,即尊重生命的教育,包
括尊重自我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以及尊重自然界万物的生命,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有规律的学习、锻炼,保持自己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还包括求生基本技能的教育,即向学生传授在突发事件中如何自救,例如,如何高楼逃生、火灾的自救、溺水时如何自救和救人、迷路时如何辨别方向、如何发出求救信号等。
另一类是生死意识教育,20世纪60年代死亡教育在美国大学、学院开始系统地并有计划地推广,今天全美大学、学院普遍设有 死亡与死亡过程!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开设,教会学生辨别自杀的警告信号,提高了学生对自杀行为的觉醒。
另外一些高校还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生命教育讲座,并且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例如一些高校在进行生命教育时,曾要求学生给自己写 墓志铭!,从感知死亡到不虚度
人生。
[1]
2.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生命教育美国学校十分重视对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包括语
言、文学、历史、哲学、神学等,在人文教育中渗透
着大量生命教育的内容。
(二)在教育方式上1.积极开展挫折承受能力的教育美国的教育和心理卫生专家学者认为,漠视生命的念头往往不是突然在一个人头脑中形成的,人从本能上是珍视生命的,是一个又一个接踵而来的打击使人最后无法承受,摧毁了人活着的欲望。
大学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不可避免地
∀
188∀
要遭受挫折和打击,因此对大学生必须进行挫折承受能力的教育。
近年来,一种旨在提高大学生对挫折心理承受力的教育已悄然兴起。
在美国,大学生被认为是成人,他们开始走入社会并独立地生活,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逆境。
一些大学生在逆境中磨炼了意志;而另一些大学生往往会萎靡不振,美国高校的教师会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痛苦和苦难是生命的一部分,生命只有在战胜苦难中才会有乐趣,才会有生机,从而能够更加欣赏生命、珍惜生命,提升生命的意义和质量。
2.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咨询、进行追踪心理辅导
美国大学宽进严出,学业压力非常大,一些学生刚刚入学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
因此美国的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机构,工作人员一般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是卫生保健、精神治疗和心理咨询方面的专家。
在美国大约有一半的大学生在学校接受过心理咨询的服务。
[2]
一些学校如艾莫瑞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在学生入学时就组织学生填写#应对策略问卷∃或#精神健康调查表∃,通过问卷调查得到第一手资料,并根据调查结果将学生对待生命的态度分为三类:即普遍干预、选择干预和需要干预。
普遍干预方面,如哈佛大学在学生入学时就会收到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发放的宣传单,鼓励学生去心理咨询中心,通过教师的劝导和个人的倾诉,及时将压抑等不良情绪排解。
此外,一些学校还开设热线,学生可以通过热线倾诉他们的烦恼,化解不良的情绪。
选择干预就是针对有自杀倾向的学生,对这些学生学校会制定具体的干预措施,邀请学生进行网络或面对面交谈,引导帮助他们了解生命的意义,使他们心胸开阔,不轻易选择自杀。
需要干预则是针对有高自杀危险的特殊个体,比如抑郁、滥用药物和故意的自我伤害,对这类学生美国大学往往建议休学或退学,回到家庭中积极治疗。
三、美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特点
(一)政府重视生命教育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美国共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每次改革都非常重视生命教育,例如布什政府在#美国2000年教育规划∃中提出:每一个学校都应该是安全的、没有毒品的。
在1993年克林顿签订的#2000目标:美国教育法∃中明确规定:各地教育单位应增设反毒品、酒精系列的课程,作为教育的必修课程;关于毒品和酒精的知识应作为生理健康课的重点内容;要求每个学校都必须摆脱毒品和暴力,成为无武器、无酒精、无毒品、无暴力的地方。
美国较早向公众发布了自杀预防的策略,其目的包括预防由于自杀而导致人过早死亡、减少其他自杀行为的比率、减少和自杀行为相关的后果、促进弹性、机智和尊重以及个人、家庭和社区的连通。
为推广生命教育,美国成立了各种专业协会,出版了许多专业及普及性的书籍和杂志。
在2004年秋美国国会拨了1500万美元的专项津贴,其目的是帮助大学扩展心理健康项目。
在政府的关心下,美国高校的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将更加完善。
(二)向死而生,生命教育重在预防
美国设有自杀预防基金会,该基金会制作一些录像反映抑郁的症状,教育学生如何识别自杀行为,以及面对自杀行为如何去干预、介入。
在如何防止自杀方面,美国各大学的做法也是不一样的。
例如,密歇根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由于学业、经济、交往的压力,多达15%的学生有抑郁的表现,其中10%的大学生在入学前就有。
该大学的做法是:对学生的言论进行筛查,对有抑郁表现的学生进行在线监视、开展减压锻炼、提供免费的网站、进行自杀预防培训。
雪城大学除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论,利用在线监视防止自杀外,还免费开展减压的系列活动,例如,举办一些讲座及开展文体活动,使学生开放胸襟,排减内心的痛苦、抑郁;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学生中公开讨论自杀、暴力事件问题,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对死亡有正确的认识。
(三)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的生命教育体系
美国高校的生命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联手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在美国有许多关心、资助生命教育的非政府组织,一般是政府指导、学校推进、社会支持、家庭配合,一些民间团体和社会机构也积极投入其中。
例如,学生在实践期间可以参观医院,真实考察抑郁、自我伤害、自杀等病例,感受生命的珍贵。
学校也充分提醒家长,抑郁或有自杀等行为倾向的学生往往会有哪些表现,希望家长注意观察,社区也培训家长如何帮学生减压等。
四、美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局限性
(一)残酷的拒绝
美国顶尖的大学绝大多数是私立的,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无一例外,办学经费、办学条件的一个重要来源是社会捐赠,办学者非常重视学校的声誉,如果一所大学出现自杀或暴力事件,学校声誉无疑会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如果一些学生被认为是有自杀或暴力倾向的,学校会坚决地将他们拒之门外,一些学生只要在这方面有一些细微的表现,就立即会被校方开除,防患于未然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仅仅因为有自杀或者暴力的倾向,就使他们丧失了求学的机会无疑是非常残酷的。
(二)生理成人与精神成人
在校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4岁之间,从生理上看已经成人,但他们经历简单,在精神上还没有完
∀
189
∀
全成人,美国的大学往往都严格按照成人的标准要求大学生,忽视了大学生心理成长的过程,也是大学生产生抑郁等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
[3]
(三)很容易得到自杀的工具
在校园的自杀率约7 5/10万名学生,[4]男生一般的自杀工具是枪支、绳索、药物,女生的自杀工具多为绳索、药物。
男生自杀的比率远高于女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武器等自杀工具很容易被得到。
五、美国生命教育对我们的启示
(一)政府应重视生命教育问题
在我国严格意义上的生命教育的研究只是刚刚起步,在推行和发展动力上是源于教师和学术机构的自发努力。
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在我国应试教育还有市场、素质教育还未转轨的条件下,如何推动生命教育仅仅靠一地或一校之努力或实践是不够的,国家应承担起责任,重视生命教育,加强对生命教育的行政干预,利用法律、行政手段等推动生命教育的发展。
(二)大力开展生命教育理论研究
美国生命教育之所以能顺利开展并取得成就,是与他们积极开展生命教育研究、重视科学的理论指导分不开的。
在美国出版了大量生命教育方面的书籍、刊物,存在一些政府或民间的研究机构,甚至一些学校也有有关生命教育的研究会。
[5]我国生命教育在国内教育领域尚属新生事物,没有专业教师和可借鉴的经验。
因此我国的生命教育应该在学习国外及台湾等地区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在生命教育方面已有的相关的实践经验,重新认识和审视大学生的生命意识状态,反思现代教育中生命教育价值凸显与生命教育缺失并存的矛盾,大力开展生命科学理论的研究,对生命教育的目标、方法、内容还需要进行多层次、对维度的探讨。
(三)开设内容科学的生命教育课程
美国的生命教育是由死!观生!,死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对个体有限生命的思考,感悟生命的珍贵,从而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长期以来,我们在大学生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但是我们忽视了一个重要的教育内容,当前我国很少有高校对学生进行专门的生命教育,存在着生命教育与学生需求相脱节的状况。
自杀比例最高的人群是15~24岁的青年,因此我们应当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把生命教育问题作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一环,在高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这也是高校生命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
因此编著科学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涵盖生命本体观、生命价值观、生死观的系列教材,建立正式课程与融入式课程相结合的生命教育体系,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死亡,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规划有限的人生,提升生命的质量已迫在眉睫。
(四)运用多样化的生命教育方式
美国的生命教育在实施的途径与方式上,基本上以课堂教学为主,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使生命教育在不同课型中体现,做到显性课程与隐蔽课程相结合、知识传授与亲身实践相结合、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
例如,伊利诺斯州大学的网站上有关于自杀预防的小册子,小册子阐述了学生自杀的原因、自杀前的警告信号和人们如何去帮助有自杀倾向的学生。
我国高校除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外,还应开展生命教育专题活动,如结合禁毒日、世界环境日、预防艾滋病日[5]、安全教育周等开展专题生命教育活动、生命教育主题班会、创办生命教育网站、生命主题网页、设立心理热线电话,向学生公开号码,保证心理热线的畅通,随时为学生提供服务。
(五)注重实践活动的作用
在生命教育的方法上,美国认为生命教育仅靠理论的传授和语言的说教是不能完成的,其生命教育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例如,参观死亡博物馆、到殡仪馆参加葬礼、通过观看有关影片和欣赏音乐来加深思考;通过阅读有关书籍和故事,进行讨论;通过模拟情境、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等活动,使学生加深对生命与死亡的理解[6];通过学生讲述自己生命中发生的故事,再现当时的情景,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让学生从中受益。
我国也应该在生命教育活动中增加大学生的实践活动,例如,通过对地震、海啸、洪涝灾害的考察,感悟生死的内在关系,让学生感知死亡心理、死亡事件、濒死体验以及临终心理,从而使大学生真正认识到生的可贵。
[参考文献]
[1]Suicide P revention R esource Center.P romoti ng M ental Health
and Preventi ng Center,2004.
[2]K i rsch J,L ei no EV,S il ver manMM.A s pect s of suici da l behavi o r,
depressi on,and treat m ent i n co llege st udents:results fro m t he s pri ng2000N ati onal College H ea lt h A ssess ment Survey.Suici de and L if e-T hrea t eni ng Behavi o r35:3–13,2005.
[3]Capr i ccioso R.Settl ement i nM I T sui c i de sui.t Insi de H igher Ed,
A pr4,2006.
[4]Silver m an MM,M eyer P M,Sloane F,et a.l The Big T en Student
Suicide St udy:a10-year st udy of s u i cides on m i d w estern uni versity ca m puses.Suici de and L ife-Threateni ng Behavior27:
285–303,1997.
[5]A renson K W.W orr i ed coll eges step up efforts over suici de.New
Y ork T m i es,D ec3,2004.
[6]欧巧云.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
社,2009:48.
[7]梅萍.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2009:87.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