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第五单元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2008年度上期九年级语文单元练习题
(第五单元)
一、选择题:(1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星宿.(xiǔ) 斋.公(zhāi) 阎.王(yán)轩.敞(xuān)
B.兀.自(wù) 报帖.(tiě) 侥.幸(jiǎo)聒.噪(guā)
C.掼.在地下(guàn) 带挈.(qiè) 相.公(xiāng)行.事(xíng)
D.解.元(xiè) 碇.子(dìng) 拙.病(zhuō)桑梓.(zǐ)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唯唯连声腻烦窥见庖官 B.恃才放旷逞辨商酌麾军
C.尖嘴猴腮磕头沉吟诈败 D.面面相觑作揖讳言嗔怪
3.根据句意依次填词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次后,吴用去松林里________出药来,_________在瓢里,只做走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_________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__________来,________在桶里。

这个便是计策。

A.拿抖拌夺洒 B.拿放搅抢倾
C.取放拌抢洒 D.取抖搅夺倾
4.下列各句括号中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参加保险,虽不能使人(化险为夷),但却能在灾祸不期而至时,使投保者得到一笔赔偿,尽量减轻损失的程度。

B.有的城市缺乏统一规划,经营出租汽车的单位太多,显然(供不应求)。

C.昨天上午,三名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被执行枪决,群众拍手叫好,认为他们(死得其所)。

D.这几首乐曲是他的早期作品,当然不能和他现在的创作(等量齐观)。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

《水浒传》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B.《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第一部短篇讽刺小说。

C.《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D.《香菱学诗》节选自《红楼梦》。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6.将下列选项依次填人文段的空缺处,正确的顺序是( )
在生命的旅程中,能拥有那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可以是寥寥的片言只语,也可以是;可以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可以是面对面的激烈争辩,也可以只是。

①素不相识的陌生人②走了火的雷霆霹雳
③悄无声息的一个暗示的眼神④不停的絮絮叨叨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③②④①D.④②①③
7.从句式的角度看,填人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老师非常严厉地对他说:“这样糟蹋,太不像话了,”
②他急匆匆地跑来告诉我:“太可惜了,由于最后一个球没有踢好,”
A.①难道你不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吗? ②我们的球队被他们打败了。

B.①难道你不知道粮食来之不易吗? ②他们打败了我们的球队。

C.①你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

②我们的球队被他们打败了。

D.①你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

②他们打败了我们的球队。

二、填空题。

(8分)
1.“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

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

这个故事是。

(2分)
2.《红楼梦》中有许多个性鲜明的女子,请写出两位“性格刚强、不肯屈从于权势、礼教和命运”的女性的名字:、。

(2分)
3.认真研读下面的材料,将自己的研读成果按要求写在后面(4分)
材料一:黛玉道:“作诗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
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香菱笑道:“难怪我常弄一本旧诗偷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

如今听你一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材料二:于丹当初在少年宫学过书法,老师告诉他们握笔要练习“凤眼法”,就是拇指与食指挨得较近,拇指在下呈一平线,食指略弯,看起来像凤的眼睛。

于丹一直觉得这样习字很累,问启功先生(著名书法家)是否有别的办法。

启先生说:“他那叫‘凤眼法’吗?我看叫‘鸡爪法’!你要是成天比划着那姿势,你还能写字吗?骑过自行车吧?你死死拧着车把,不是撞大树就是撞老头。

都说王献之练字的时候,王羲之站在后边没能把他的笔抽出去,你说他是让儿子练字呀还是练拳呀?”
①黛玉说“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香菱是如何理解的?请用她原话中的语句回答。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两则材料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题:(36分)
(一) (12分)
①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来!……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一顿夹七夹八,骂的范进摸门不着。

辞了丈人回来,自心里想:“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因向几个同案商议,瞒着丈人,到城里乡试。

出了场,即便回家。

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

被胡屠户知道,又骂了一顿。

……
②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
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

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
...大笑
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
..,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

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
③当下众邻居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

娘子哭哭啼啼,在厨下收拾齐了,拿在草棚下。

邻居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商议他这疯了,如何是好。

报录的内中有一个人道:“在下倒有一个主意,不知可以行得行不得?,,众人问:“如何主意?”那人道:“范老爷平日可有最怕的人?他只因欢喜狠了,痰涌上来,迷了心窍。

如今只消他怕的这个人来打他一个嘴巴,说:‘这报录的话都是哄你,你并不曾中。

’他吃这一吓,把痰吐了出来,就明白了。

”众邻都拍手道:“这个主意好得紧,妙
得紧!……”
④范进一面自绾了头发,一面问郎中借了一盆水洗洗脸。

一个邻居早把那一只鞋寻了来,替他穿上。

见丈人在眼前,恐怕又要来骂。

胡屠户上前道:“贤婿老爷,方才不是我敢大胆,是你老太太的主意,央我来劝你的。

”邻居内一个人道:“胡老爹方才这个嘴巴打得亲切,少顷范老爷洗脸,还要洗下半盆猪油来!”又一个道:“老爹,你这手明日杀不得猪了。

”胡屠户道:“我那里还杀猪!有我这贤婿,还怕后半世靠不着也怎的?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也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说罢,哈哈大笑。

1.选文中划线的词语“好了”的深层含义是( )(2分)
A.对自己考试成绩感到比较满意。

B.考试终于结束了,自己感到十分轻松。

C.考试结果终于出来了,自己以后再也不必害怕胡屠户了。

D.应试成功,自己终于能够过上荣华富贵的日子了。

2.选文②段中加点动词对刻画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作用?(2分)
答:
3.选文第②③段作者运用多层次的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的写法写范进中举发疯的过程。

说说运用不同描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
4.作者借一个报录人之口,设计治疗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5.语段首尾对于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判若两人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造成他这种扭曲的性格的社会原因是什么?(3分)
答:
(二)(16分)
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

适庖官进鸡汤。

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

正沉吟间,夏侯惇入帐,禀请夜间口号。

操随口日:“鸡肋!鸡肋!”悼传令众官,都称“鸡肋”。

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

有人报知夏侯惇。

惇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日:“公何收拾行装?”修日:“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

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

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

”夏侯悖日:“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

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

当夜曹操心乱,不能稳睡,遂手提钢斧,绕寨私行。

只见夏侯悖寨内军士,各准备行装。

操大惊,急
回帐召悖问其故。

悖日:“主簿杨德祖先知大王欲归之意。

”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操大怒日:“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召令于辕门外。

操第三子曹植,爱修之才,常邀修谈论,终夜不息。

操与众商议,欲立植为世子。

曹丕知之,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因恐有人知觉,乃用大簏藏吴质于中,只说是绢匹在内,载入府中。

修知其事,径来告操。

操令人于丕府门伺察之。

丕慌告吴质。

质日:“无忧也。

明日用大簏装绢,再入以惑之。

”丕知其言,以大簏载绢入。

使者搜看簏中,果绢也,回报曹操。

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

操欲试曹丕、曹植之才干。

一日,令各出邺城门;却密使人分付门吏,令勿放出。

曹丕先至,门吏阻之,丕只得退回。

植闻之,问于修。

修日:“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竞斩之可也。

”植然其言。

及至门,门吏阻住。

植叱日:“吾奉王命,谁敢阻当!”立斩之。

于是曹操以植为能。

后有人告操日:“此乃杨修之所教也。

”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

修又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

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

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对答如流。

操心中甚疑。

后曹丕暗买植左右,偷答教来告操。

操见了大怒日:“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时已有杀修之心。

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

修死年三十四岁。

1.“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

”此句反映了曹操怎样的心理?(2分)
答:
2.“鸡肋”本是曹操随口说出的口号,但杨修却马上收拾行装,这表现出杨修怎样的性格?(2分) 答:
3.曹植与杨修关系甚好,选文中能看出杨修为曹植作了几件事?从这几件事可看出杨修有什么性格特点?同时也看出曹操对杨修什么态度?(5分)
答:
4.选文中写了杨修被杀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杨修、曹操各是怎样的人?(4分) 答:
5.历史对曹操评价众说纷纭,世称“奸雄”。

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3分)
答:
(三)帽子的故事(10分)
①镇上有个小女孩叫安娜。

上一年级的时候,医生从她的身体查出了一个肿瘤,被确诊为癌。

于是,手术、化疗、住院,小安娜为此受尽了磨难,待病情稳定下来,又去上学。

小安娜很懂事,学习也很刻苦,她还不知道自己的病有多严重,所以一如既往,活泼快乐。

但因为大剂量的化疗,使她那头漂亮的长发全
部掉光了,小安娜非常痛苦,一个小女孩光着头去上课多难堪啊!为此,妈妈给她买了顶帽子,天天不离头顶。

但是,天气不冷,同学们都没戴帽子,她一个人戴着帽子,反而显得抢眼。

②班主任是位慈祥善良的中年女性,非常理解安娜的痛苦,在安娜又一次化疗结束返校前,她向全班同学郑重宣布:“同学们,我们学校是个很有特色的地方,我们的穿着也应该同这种特色相适应。

所以,从下周开始,每个同学必须戴一顶自己最喜欢的帽子来上学,而且要越新奇越好!”
③安娜来上学了,一走进校园,她摸了摸自己头上的帽子,就有泪光闪烁了。

但她太爱读书了,还是让妈妈陪着她,勇敢地走进了校园,走进了教室。

④安娜敏感地发现,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戴了一顶帽子,五颜六色,琳琅满目,在这一片晃动的帽子中,安娜的帽子反而显得土气,毫不起眼了。

所以,谁也不注意她的帽子了,她反而觉得同学们的帽子漂亮新奇,禁不住笑了起来。

⑤从那以后,安娜上学没有了心理障碍,和同学们玩得很开心。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有些同学忘了戴帽子,有些同学还戴着。

大家都不在意安娜戴帽子是因为没有头发,安娜自己竟然也忘记了自己头上戴着帽子……
⑥善良的人总有善良的举动,这位富有爱心的女教师的小小举措,化解的只是一个孩子的痛苦和尴尬,但意义之大已超过了伟人的功绩。

1.解释“一个小女孩光着头去上课多难堪
..啊!”句中加点的词。

(1分)
难堪:
2.文章第②段,班主任为什么要郑重宣布同学必须戴帽子上学?(2分)
答:
3.文章第③段写安娜上学,“一走进校园,她摸了摸自己头上的帽子,就有泪光闪烁了”这一描写,反映了她怎么样的心情?(2分)
答:
4.根据文意,写出文章第⑤段末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

(2分)
答:
5.根据文章中心,在最后一段划线处加几句议论性的话。

(3分)
答:
四、作文:(40分)
生活是广阔的,是丰富多彩的,当你投身到生活中时,学校、社会、家庭中都会有一些事情,引起你
的注意和关心,有的你还参与其中,甚至全身心的投入,总会有一两件使你难忘,让你深思,给你启迪。

请你以“生活给我的思考”为题,写一篇夹叙夹议的文章。

要求:1.记叙议论文体不限。

2.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素材,写出真情实感。

3.600字左右。

彭州市2007——2008年度上期九年级语文单元练习题
(第五单元)参考答案
一、1.B 2.B 3.D 4.A 5.B 6.B 7.A
二、1.煮酒论英雄
2.晴雯金钏儿
3.①“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

”(2分)
②“法无定法”,人不要太拘泥(不要把什么都看成天条)。

(2分,语意相近即可)
三、(一) 1.D 2.描写了范进看见报贴后心头顿生狂喜,喜极发疯的丑态。

3.细腻刻画了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

同时也反映出众邻居趋炎附势的嘴脸。

讽刺意味极强。

4.表现出作者对科举制度怀着深恶痛疾的态度;作者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毒害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5.表现了胡屠户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性格特征。

造成他扭曲的性格的社会原因是封建制度。

(二)1.写出曹操进退维谷的矛盾心理。

2.表现了杨修聪明过人,能猜透曹操心思。

3.三件事分别是告发吴质却反遭诬告、教植斩门吏、替植作答教。

(3分)这三件事都表现出杨修才智过人,但轻狂草率。

(1分)曹操对杨修深恶痛疾(厌恶)。

(1分)
4.杨修才智过人、恃才放旷。

曹操虚伪多疑、阴险奸诈。

5.开放性问题(只要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三)1.难以忍受2.让同学们不去注意安娜的帽子,化解她的痛苦和尴尬,从而消除她的心理障碍。

3.痛苦和尴尬4.一如既往,活泼快乐,和同学们玩得很开心。

5.如:世间凡有善良和爱的光芒普照,就会有温暖,有希望。

对付死亡和疾病,战胜痛苦和不幸,善良和爱心的力量绝对胜过任何特效药。

四、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