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二次大联考生物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学年中考第二次大联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青蛙和大豆个体发育的起点分别是()
A.受精卵、种子B.蝌蚪、种子
C.蝌蚪、花粉粒D.受精卵、受精卵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般地说,动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进而形成植物体.动物体再由器官形成系统,进而形成动物体。

据此解答。

【详解】
青蛙是有性生殖,繁殖季节,雌雄蛙抱对,雌蛙向水中排卵,雄蛙向水排出精子,精子与卵细胞在水中完成受精,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蝌蚪,再由蝌蚪发育成成蛙的;大豆是被子植物,在开花、传粉、受精结束后,雌蕊中的受精卵发育成胚,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因此青蛙、大豆的个体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

故选D。

【点睛】
熟知各类生物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下列①、②、③、④四幅图,分别表示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过远视眼、近视眼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成象情况和对它们进行矫正的做法。

其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②①B.③①C.②④D.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是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而形成的,由此入手分析其矫正方法。

【详解】
在以上四个图中,只有③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③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②图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是正常眼;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的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

故选①图。

远视眼戴凸透镜矫正④。

【点睛】
明确近视眼、远视眼、正常眼的成像特点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措施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3.下列关于几种动物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鲸体腔有膈,用肺呼吸
B.家鸽身体呈流线型,有与肺相通的气囊
C.青蛙属于脊椎动物,体温不恒定
D.沙蚕身体分节,属于节肢动物
【答案】D
【解析】
【分析】
(1)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2)鸟类适于空中飞翔的形态结构特点身体呈流线型,飞行时可减小空气阻力,利于飞行。

体表除喙、足外,被覆羽毛。

前肢变为翼,翼是鸟类的飞行器官,生有几排大型的正羽。

两翼展开,面积很大,能够扇动空气而飞翔。

鸟类的羽毛有正羽与绒羽之分,正羽覆盖在身体表面,最大的正羽生在两翼和尾部,在飞行中起着重要作用;绒羽密生在正羽的下面,有保温作用。

(3)两栖动物是既能在水中生活,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一类动物。

这种动物的皮肤又湿又黏,但并非绝不透水。

它们小时候用鳃呼吸,成年后鳃就消失了,用肺呼吸。

由于两栖动物的肺不发达,需要利用潮湿皮肤来进行辅助呼吸,因此成体的两栖动物需要呆在潮湿的地带。

它们的食物也从水生植物而转为昆虫或小动物。

这类动物以青蛙、蟾蜍,蝾螈及大鲵为代表。

【详解】
鲸属于哺乳动物,体腔有膈,用肺呼吸,A正确;家鸽身体呈流线型,有与肺相通的气囊,B正确;青蛙属于两栖动物,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体温不恒定,C正确;沙蚕的身体分节,属于环节动物,D错误。

【点睛】
关键是知道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4.“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
细胞构成的。

【详解】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是生物(葵花)能对外界的刺激(太阳)做出反应(向太阳),A正确。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5.在“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探究实验中,用中间镂空成“☆”的黑色圆形纸片(如图)在叶片正反两面夹紧,经光照、脱色、染色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A.“☆”呈黄白色
B.“☆”呈蓝色
C.“☆”呈绿色
D.“☆”呈黑色
【答案】B
【解析】
实验前经过暗处理后叶片内的淀粉已经被呼吸作用消耗或运走,因此叶片内在光照前都没有淀粉。

所以用中间镂空成“☆”的黑色圆形纸片在叶片正反两面夹紧,黑色的纸片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呈现脱色后叶片的黄白色;但“☆”叶片未遮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

所以,实验结果是“☆”呈蓝色。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6.在生物进化历程中的古生代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上还没有被子植物,那时的植物肯定不具有()。

A.叶绿体B.双受精现象C.种子D.叶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双受精是被子植物特有的一种受精现象,据此作答。

【详解】
双受精是被子植物特有的一种受精现象。

在生物进化历程中的古生代地质历史时期,地球上还没有被子植物,那时的植物肯定不具有双受精现象,B正确。

【点睛】
关键是明确被子植物的受精特点是双受精,了解双受精的过程,结合题意答题。

7.“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植物万千枝条及绿叶,是由哪一结构发育而来
A.芽B.根C.茎D.叶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叶芽的结构中:
【详解】
由芽的结构:生长点可以使芽轴不断伸长;叶原基将来发育成幼叶;幼叶将来发育成叶;芽轴将来发育成茎;芽原基将来发育成侧芽。

所以说万千枝条及其绿叶,都是由芽发育而来的。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叶芽的结构和发育,分清叶芽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及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8.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中,具有接受、整合、传递信息功能的是()
A.神经组织B.肌肉组织C.上皮组织D.结缔组织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各具有不同的功能,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A、神经组织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具有接受、整合、传递信息功能,A符合题意。

B、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如心肌、平滑肌等,B不符合题意。

C、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的上皮,小肠腺上皮,消化道壁的内表面等,C不符合题意。

D、结缔组织的种类很多,骨组织、血液等都属于结缔组织,具有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人体的主要组织以及功能是重点,要好好掌握,识记时最好结合图形,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9.如图为人的眼球结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结构1病变或损伤可通过移植而使病人重见光明
B.若2过度变凸,则不易看清近处的物体
C.结构4能将物像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形成视觉
D.刚从电影院出来时,瞳孔由小变大
【答案】A
【解析】
【分析】
图中1角膜、2晶状体、3玻璃体、4视网膜。

【详解】
A.1角膜无色透明,可透过光线,若病变或损伤可通过移植而使病人重见光明,A正确。

B.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晶状体过度变凸,成像在视网膜前方,是近视眼,不易看清远处物体,2晶状体在成像过程中相当于凸透镜,有折光作用,B错误。

C.4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导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形成视觉,C错误。

D.从漆黑的电影院出来时,人的瞳孔应该是由大变小,以减少眼睛进光量,D错误。

故选:A。

【点睛】
掌握眼球主要结构及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10.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有()
A.雌蛙鸣叫
B.体内受精
C.雄蛙鸣叫
D.幼体体内胚胎发育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这样的发育就变态发育。

在青蛙的繁殖季节,雄蛙蛙通过悦耳的鸣叫来吸引雌蛙,这是一种求偶行为,故A错误,C正确;雌蛙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接着卵细胞在水中形成受精卵,为体外受精,青蛙的生殖发育过程要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四个阶段,故B错误;在繁殖季节,雄蛙的鸣叫是一种求偶行为,雌雄蛙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幼体和成体在外形上和内部结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属于变态发育,体外发育,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特点,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殖的生殖发育特点。

11.如图,可以表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是动物细胞,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可以表示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是B。

12.为了延长蔬菜的保存时间,我们可以选择的保存方法有()
①加热②低温贮藏③腌制④真空包装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

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

【详解】
为了延长蔬菜的保存时间,我们可以选择的保存方法有②低温贮藏、③腌制、④真空包装,而①加热会导致蔬菜变质。

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常见的食品保存的方法及原理。

13.下列各腺体中,既是外分泌腺,又是内分泌腺的是()
A.肾上腺B.甲状腺C.肝脏D.胰腺
【分析】
人体内的腺体包括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皮脂腺、汗腺、唾液腺等,它们的分泌物是通过导管排出的,因此这类腺体叫外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内分泌腺。

【详解】
肾上腺、甲状腺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是内分泌腺;肝脏分泌的胆汁通过导管排出,是外分泌腺;胰腺具有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其内分泌部是胰岛,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是内分泌腺,外分泌部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是外分泌腺。

因此,胰腺既具有外分泌功能又具有内分泌功能。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内外分泌腺的区别以及主要的内外分泌腺。

14.DNA鉴定是亲子鉴定常用的方法之一,常以血液、毛发、口腔细胞等作为样本,检测细胞核中DNA 的相似程度,确定亲子关系。

若以血液为样本,应选用其中的()
A.血红蛋白B.成熟红细胞C.白细胞D.血小板
【答案】C
【解析】
【分析】
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血液的结构中只有白细胞具有细胞核。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血细胞的功能。

15.如图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看到的两个视野。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为口腔上皮细胞,细胞内无液泡
B.图乙细胞构成了组织,具有保护功能
C.图甲细胞核被染成蓝色,操作失误导致出现了气泡
D.图乙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有细胞壁和大液泡
试题分析:甲细胞排列疏松,为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因此无细胞壁、叶绿体、液泡,A正确;乙的细胞排列紧密,因此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属于保护组织,具有保护功能,B错误;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操作失误导致出现了气泡,C正确;乙细胞排列紧密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因此能看到细胞壁,D正确。

考点: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及功能。

16.如图为呼吸时膈肌位置变化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甲到乙时,吸气
B.从甲到乙时,呼气
C.吸气结束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
D.呼气结束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
【答案】A
【解析】
【分析】
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膈肌顶部上升,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因此呼吸运动实现了肺的通气。

【详解】
A、膈肌从甲到乙时,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是吸气,A正确;
B、膈肌从甲到乙时,胸廓变大,肋间肌、膈肌均收缩,是吸气过程,B错误;
C、吸气结束的瞬间,膈肌处于乙状态,C错误;
D、呼气结束的瞬间,膈肌处于甲状态,D错误。

【点睛】
此题考查了呼吸运动的呼气过程:呼吸肌舒张,气体从肺内排出;吸气过程:呼吸肌收缩,气体从外界进入肺内。

17.玉米种子中,遇碘变蓝的结构是()
A.子叶B.胚芽C.胚乳D.胚轴
【答案】C
【解析】玉米是单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所以滴加碘液变蓝的部分是胚乳。

18.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循环流动。

在体循环和肺循环中,血液流动的共同规律是()
A.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B.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C.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D.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答案】D
【解析】
【分析】
(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详解】
血液循环途径如图所示:
从血液循环途径图中看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心房。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会利用血液循环图来分析解答问题。

19.下列不是人类利用病毒为自身服务的实例的是()
A.某些病毒可制成杀虫剂
B.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
C.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
D.给健康人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答案】C
【解析】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思考解答.
解答:解: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有的病毒对人类有益,有的对人类有害,如利于某些病毒可制成杀虫剂,来消灭害虫,噬菌体是一种只感染其他病毒或细菌细胞的病毒.人们可以利用噬菌体治疗细菌性疾病如利用绿脓杆菌噬菌体治疗绿脓杆菌感染.利用减毒的或灭活的病毒能制成疫苗,如健康人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来预防乙脑;有些动物病毒可以使动物生病.如朊病毒可以使牛患疯牛病和人患克雅氏病.青霉素是从青霉中提取出的一种抗生素,能治疗细菌性的疾病,与病毒无关,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20.首先发现血液循环的科学家是
A.林奈B.达尔文
C.虎克D.哈维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林奈是瑞典自然学者,现代生物学分类命名的奠基人;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在《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虎克显微镜学家、微生物学的开拓者,主要成就:首次发现微生物,最早纪录肌纤维、微血管中血流;哈维英国医生、生理学家、解剖学家和胚胎学家,他著有《心动论》即《动物心脏和血液运动的解剖学研究》一书,叙述了它发现血液循环的过程,提出了新的血液循环理论。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首先发现血液循环的科学家。

点评: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了解为生物学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的科学家。

【详解】
2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这句诗所说的“绿丝绦”是下列哪一结构直接发育成的
A.种子B.芽C.叶D.花
【答案】B
【解析】
植物的枝条是由叶芽发育成的。

22.下列有关藻类、苔藓及蕨类植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A.里白的根、茎、叶都有输导组织
B.葫芦藓的叶中具有叶脉
C.水绵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D.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都不产生种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产生种子,都靠孢子繁殖后代,据此解答。

【详解】
里白属于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分化,并且根、茎、叶都有输导组织,A正确;
葫芦藓有了茎和叶,但叶中不具有叶脉,B错误;
水绵属于藻类植物,无根、叶、茎的分化,C正确;
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属于孢子植物,孢子繁殖后代,都不产生种子,D正确。

【点睛】
关键点: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统称为孢子植物。

23.下表是一个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检验结果(“√”表示含有, “×”表示不含有),请判断O、P、Q 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A.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B.尿素、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
C.大分子蛋白质、尿素、葡萄糖D.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尿素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尿的形成过程是: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可见原尿中不含有蛋白质,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O为大分子蛋白质,因为其在原尿和尿液中都没有;P为葡萄糖,因为其只在尿液中没有;Q为尿素,因为其在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有。

故B、C、D错误,A正确,选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尿的形成过程,要求学生熟记各成分的变化,难度中等,属于了解层次。

24.依据生物的某些特征,可以将我们学过的生物分成如图所示的三个类群。

下列有关图示的描述错误的是()
A.类群1可能是病毒,它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生活
B.类群2属于原核生物,其中有些种类可用于酸奶、泡菜的制作
C.类群3中既有单细胞生物,又有多细胞生物,但都是真核生物
D.类群1、2、3的共同点是:都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意可以看出:类群1没有细胞结构,应是病毒,类群2有细胞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应该是细菌,类群3有细胞结构,有成形的细胞核,可以是真菌、植物和动物。

类群1是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它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和繁殖,故A正确;类群2有细胞结构,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其中有些种类可用于酸奶、泡菜的制作,故B正确;类群3是有成形的细胞核的生物,其中既有单细胞生物如酵母菌,又有多细胞生物如霉菌,故C正确;类群3中的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故D错误。

故选D。

25.大豆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B.大豆种子萌发只需氧气
C.②表示种子的形成过程
D.大豆种子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于①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体的幼体,A正确;大豆种子萌发只需氧气、水分、空气,B 错误;②表示种子萌发的过程,C错误;大豆种子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于胚,①是种皮。

考点: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26.下列关于青春期身体及心理变化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显著特征
B.青春期神经系统性器官等开始发育
C.青春期自我意识增强,但又有依赖性
D.青春期性意识开始萌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和发育的黄金时期,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发生很大的变化。

【详解】
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A正确;
进入青春期之后,青少年的神经系统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显增强,B错误;
青春期自我意识增强,但遇到挫折时又有依赖性,C正确;
人体的性腺包括睾丸和卵巢,它们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分泌性激素。

进入青春期后,在雄性激素的作用下,男孩长出胡须、喉结突出、肌肉发达、声音低沉。

雌性激素能维持女性的第二性征,使身体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青春期性意识开始萌动,D正确。

【点睛】
只要熟练掌握了青春期发育的主要特点,即可作出正确的选择。

27.下面有关生物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生物圈由植物和动物和微生物构成
C.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
D.生物圈的范围在海平面上下各约10千米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A正确,B 错误;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为生物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CD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圈的概念。

28.健康人的尿液与血浆相比不含有的成分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