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媒体时代网民理性缺失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第11期
随着网络以及新媒体在全球普及,我们已经处于“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在互联网世界,人们关心的任何问题或者事件随时都可能成为舆论热点,而近年来在网络上流行的舆论事件无不折射出网民理性缺失的现状。
厦门大学邹振东教授感慨现在“中国舆论场有些奇葩”,什么事都可能成为舆论事件。
关于不同的舆论观点,他说:“观点针锋相对,讨论抽丝剥茧,多种声音的存在,总比只有一个声音的存在要来得更好,屏蔽掉谩骂的啸叫声,理性和思想仍然会沉淀下来。
思想的深入,有助于认同和启蒙,让这个民族更加成熟;但观点的尖锐对立,力的方向一旦稍微偏离,仍有可能造成机体的运动型扭伤,不利于一个民族的前行。
”
舆论反映民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民意,它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因此,如何营造一个理性的网络舆论环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近年来网民理性缺失的相关案例1、范玮琪“晒娃”事件
9月3日上午,在全国上下都满怀热情观看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时,歌星范玮琪在其微博晒出她双胞胎儿子
的照片,这个行为随即引来网民的评论,随着微博点击率突破新浪设置的自动推荐临界点,一场关于“爱国主义”的大讨论在全国范围内爆发。
“你不发阅兵的照片,居然发你儿子的照片!”、“你不感动吗?你还是中国人吗?”、“你不爱国,你滚出中国!”等评论接连而至。
以爱国的名义辱骂他人,似乎合情合理,特别是对公众人物提出批评,更有一种“替天行道”的意味。
然而,他们中有很多是在阅兵进行时发表评论的,甚至有的在范玮琪发布微博几秒后就留言了,这里有个显而易见的矛盾:如果“爱国”的你在认真观看阅兵式,又怎么会看到范玮琪晒的照片。
在这场舆论事件中,网友们哪怕有一点理性,也不会出现这种局面。
2、其他类似事件
回顾一下近年的舆论事件。
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以及刚刚过去的“8·12”天津爆炸事件中,由于事件本身灾难性特点,最先出现的大部分是正面的舆论。
比如“中国加油”、“向救援官兵致敬”、“你们辛苦了”之类的口号等等,处处呈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和谐景象。
但随着各个媒体,包括自媒体对事件的跟进,质疑政府能力、部队职能、官兵素质的声音就开
始一波接一波袭来,那些关于救灾官兵以及指挥官的批评,甚至是恶搞显得极不具人情味,而大部分网民仅仅是跟风凑热闹。
在“5.12”地震过后,有些企业因为网民批评它们“只赚钱、不捐款”,担心市场不稳,于是开始纷纷拿出“大手笔”,有些在原有的款额上又加了几倍的份额,能筹集到更多的捐款当然是好事,但社会在这种舆论力量下前进是不值得推崇的。
又如,近些年有关老人“碰瓷”的事件不绝于耳。
2013年东北大妈北京街头“碰瓷”外国小伙一事也引起了不小的风波,在很多人指责大妈给国人丢脸时,有人道出了实情,原来是小伙撞到大妈并辱骂她在先,于是舆论风向立即改变。
虽然“有图有真相”,但事实证明同一张照片完全可以有两种解读,甚至更多。
二、网民理性缺失的原因分析一个事物的发生,有其时代背景,也有外界影响和其自身原因。
1、新媒体时代为网民理性缺失提供了“硬件”支撑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新媒体时代到来。
新媒体利用成本低、操作快捷便利,迎合了人们在休闲娱乐时间
对新媒体时代网民理性缺失的思考
○陈淑文
【摘要】“9·3”阅兵式刚开始不久,歌星范玮琪就在微博上例行“晒娃”,看似毫无关联的两件事却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
事实上,
近年来在网络上流行的舆论事件无不折射出网民理性缺失的现状,在这样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时代,营造一个理性的网络舆论环境,是每一个网民应尽的责任。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舆论事件
网民
理性
157
2015年第11期
碎片化的情况下,对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需求,于是活跃在各种新媒体上的用户也不断增多,他们对新媒体的依赖度也越来越高。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交互性、共享性以及高速流通的特点。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民的数量也不断攀升。
截止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半年内新增网民达1894万人,而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去年12月增加3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
网的比重由85.8%提升至88.9%。
①
由此可
见,对手机等新媒体的使用呈上升趋势,信息的互动性将更加明显,因此,一个观点抛出后,能很快创造出一个舆论场,这为急于表达自己想法的网民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也给理性缺失的网民们扩大队伍提供了非常好的“硬件”条件。
2、从众心理是网民理性缺失的主观因素
德国舆论学家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曾就“大多数人会力图避免由于单独持有某些态度和信念而产生的孤立,而不太愿意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这样一个假设,提出“沉默的螺旋”理论。
这一理论建立在从众心理和趋同行为的分析基础之上,她认为,个人意见的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程。
从人的社会天性看,为了防止交往中的孤立,人总是寻求与周围关系的协调。
这样,在表达意见之前,就会先探测周围
的“意见环境”。
②当发现自己意见和大多
数人一致时,便大胆发表言论;当自己的意见属于少数时,便会防止孤立而保持沉默。
拿范玮琪“晒娃”事件来说,当大家都在热血沸腾地观看阅兵式时,她晒出的照片在齐刷刷的阅兵消息中显得格外“另类”,于是她自然而然地被归为少数意见中的一员。
显然她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与大环境产生了背离,这个时候,有代表大多数意见的人发出“你怎么不看阅兵?你不爱国!”的批判,为了展现自己的爱国情怀,或者就是凑热闹,后来者便选择同样的攻击。
这种声音多了,就愈发坚定一些没有主见的人的“决心”,于是跟风浪潮被掀起。
虽然一些粉丝陆续发表了相对客观
的评论,但那个力量较之大众毕竟是非常薄弱的。
3、个人教养是网民理性缺失的直接原因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加上社会上的信息量巨大且更新迅速,对大部分人来说,能认真思考一个观点正误的几率是很小的,这种人云亦云的不良状况,跟网民的个人教养也有着直接关系。
现实社会里有许多规则约束人们的行为,人们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他人甚至整个集体负责,当他决定做什么事时,不单只考虑事情本身的对错、合法与否,还会考虑到事情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与影响。
然而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社会中,人们往往挣脱一些“实在”的束缚,网民们因为网络社会的虚拟性、无界性,让人们的放下了很多“枷锁”,更多偏向自由本性的释放,他们发表言论时不再关心是否对自己或者他人负责,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发出自己的声音。
或许他根本没意识到自己的言论或者简单的一句话能引起多大的反响,但那些有意无意的行为直接反映出他们的个人教养。
三、新媒体时代提高网民理性水平的对策
在当今社会,网民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受众”,新媒体时代为信息传播开辟了更多便捷渠道,网民同时也成为发布信息的“传者”。
正因为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与更新的速度极快,个人在处理信息时更要保持理性,坚持自己的原则,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制造信息“垃圾”。
1、作为受众,网民应提高信息鉴别力,不断提高媒介素养,成为理性的信息接收者
媒介素养包括人们对媒介的使用能力、对媒介信息的理解能力和利用媒介为己所用的能力三个层面。
作为网民,首先已经具备了必要的媒介使用能力,对作为受众的网民来说,如何理解媒介信息和让信息为己所用是提高媒介素养的关键。
当一条信息出现,不需要急着在第一时间表明自己观点,最要紧的是确认信息的真伪。
比如前面提到的东北大妈“碰瓷”
事件,从某种程度上说,出现这种局面可以想象,也可以理解,因为近年来一直有关于扶倒地老人被讹之类的事情在网上流传,让人们形成了惯性思维,看到类似情形就会套用原有的情节。
另一方面,由于人们接触的信息过量,难以冷静地判断某些信息正误,容易被大众情绪感染。
因此,作为受众,网民一定要学会辨别媒介信息的真伪与价值,不盲目相信或采用信息,要理性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不人云亦云,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无谓的舆论事件发生。
2、作为传者,网民应加强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媒介素养,成为称职的“舆论领袖”
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就是从源头上把控网络舆论环境。
虽然网络社会具有虚拟性,但信息发布者一定要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在受众网民的信息甄别能力达到一定程度之前,引导舆论走向靠的就是传者作用的发挥。
这里的传者包含两类人员,一类是从事媒体职业的网民,另一类是普通网民。
有社会责任感还不够,一定的法律知识、道德素养以及文化知识都是对一个传者基本的要求。
无论作为信息的第一生产者,还是作为信息的“把关人”,都不能弱化自己作为传者应负的责任。
引导舆论更不能丢失理性。
在中国这样一个庞杂的社会集体中,一个不负责任的言论可能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在信息瞬息万变的新媒体时代,文化的交流、思想的碰撞随时随地在发生,保持理性不仅是为自己负责,也是为他人负责。
真实社会中需要的规范,虚拟社会中也一个都不能少,甚至需要更加严格。
□
参考文献
①《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2015-7-23
②蔡静:《流言:阴影中的社会传播》[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72
(作者: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研究生)
责编:周蕾
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