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永远的歌声》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永远的歌声》公开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写了童年时“我们”为生病的老师上山采药的事,表达了“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热爱之情。
文章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并且前后照应,结尾点题,增强了感染力。
学情分析
1.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读书的能力,通过自读、讨论、交流,相信学生能完成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学生对与老师发生的事情较感兴趣。
3.生活中,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不深,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
精神品质的方法。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文章的精彩词句,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第6至10自然段,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品味文章的精彩词句,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教学过程
本帖最后由网站工作室于2012-11-718:16编辑
第二课时
教学反思
纵观这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在课堂上,我与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此课有如下特点:
一、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
整堂课,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以学生的自读、品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注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感悟后,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让学生把自己的个性体验与文本朗读很好地结合起来,读出了感情,读出了文章的韵味。
如“我”和二牛干脆下水抓鱼的场面:(摸呀捉呀追呀堵呀)教学中学生读得平平,没有意识到这四个人物动作的关键词在文中起的作用我就以声传情,以趣生情,以情悟情:这么容易摸到吗?摸就得仔细点——“摸呀”!摸到了赶快——“捉呀”!要不鱼就跑了!可是鱼太光滑了,吱溜一下跑了——“追呀”!鱼跑了你心里不急吗?太快追不上怎么办?——“堵呀”!通过这样一指导,学生读出韵味,读出感情。
二、体现了“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理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而读懂课文,在质疑释疑、交流探究中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无论是在揣摩句意、感知情感,还是在对课文内容的拓展、延伸,都能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创造的空间,从而提高课堂效益。
三、“学生主体”和“老师主导”的关系处理得当。
本课的教学让我充分认识到,课堂上应让学生人人都有话说,人人都有体会,人人都有收获。
改变以往那种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陈旧形式,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学,以动带静,以优促差。
本课教学同学们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文章的重点、难点在学生无拘无束地说的过程中得以消化,更重要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在师生间交流过程中得到提高。
不足是:本课教学内容的密度过大,超出了学生一节课的学习容量,使学生思考的空间较少,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