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补白”教学策略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补白”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新课程积极倡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
学中适当运用“补白”策略,能有效指引学生加深对文本的深刻体验,内化理解,
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
本文旨在探究通过炼词添白,抓住关键字词揣测人物的心
理补白,巧借修辞联想想象补白,创设情境补白等策略,引导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生成发自内心的独特阅读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补白;想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前言
补白,就是填补空白。
每一个文本中都包含着很多“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空白
之处,需要读者去发现,去品味,去填补。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
文本的“空白”处作出个性化的填补,激发他们的想象,拓宽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使他们能够更深入地与文本对话,获得独特的阅读体会,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那么,引导学生运用“补白”艺术深入文本对话的具体教学策略有哪些呢?
一、炼词添白,拓宽文本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语言现象,即要关注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
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状况。
在语文教材中,某些重点词语,是文本价值精髓的载体。
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中写到“再看看笔陡的石级……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句中铁链不是拉下来,而是“挂”下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细细揣摩:作者为什么用“挂”而不用“拉”?这说明天都峰很高、很陡;体现“我”爬山前
内心害怕、不想爬的心理;为后文写“我”奋力爬天都峰的努力向上的精神做铺垫。
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的空白处进行推敲,感受语言的精妙,达到
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内化,增加阅读乐趣的效果。
二、修辞联想,内化文本
文本中的重点语句,往往在字里行间蕴含着深刻的内涵,而品析重点语句,
抓住其修辞手法去补白其言外之意,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降
低理解难度。
例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桥》一文中这样写道:“山洪咆哮着……势不可当。
”以及“死亡……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放肆地舔着……腰。
”三处的描写,
突出了山洪之猛,衬托出当时事态之危急,让人读之眼中有画,心可入境。
作者
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环境之恶劣——雨势之大、山洪之猛,又从
侧面突出了场面之热烈——人群之慌、情势之急,令人耳目一新,给文本增加了
绚丽的色彩,一瞬间就抓住了读者的内心。
在教学中,暴雨的“大”、山洪的“猛”
学生不难理解,但是对于拟人的修辞手法所发挥的作用,学生理解得不够透彻。
这正是文本的“留白”之处,需要我们通过联想、想象进行补充。
教师可以这样引
导学生充分大胆想象:平时,什么人会向我们“咆哮狞笑放肆”?此时的暴雨和山
洪给你什么感觉?“敌人”的嚣张与放肆,给山洪中挣扎的人们带来多么可怕的伤
害啊!而衬托之下,我们可以看到老支书在如此危难之时却那样无畏、沉稳地救
人们于危难之中的精神是多么的可贵!
借助修辞手法品读重点语句,学生可以在品析中顿悟,在品读中升华情感,
获得愉悦而深刻的阅读体验。
三、揣测心理,对话文本
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揣摩人物的心理独白,既能有效引领
学生把获得的感悟转化为在阅读时产生的真情实感,又能进一步推进学生与文本、
作者之间更深一步的情感对话。
如:部编版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一课,描写了普罗米修斯为了让人类
过上幸福的生活,“盗”取火种,却遭到宙斯的严厉惩罚,最终被大力神解救的事,表现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坚强不屈、为人类造福的奉献精神。
在教学时,当
读到普罗米修斯被锁在高加索山上这个自然段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补白训练:当
普罗米修斯被牢牢地锁在可怕悬崖上时,他心里会想到些什么呢?请你发挥想象,结合当时的情形想一想,把它写下来。
普罗米修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
普罗米修斯看到________,听到_________,他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当
火神又来到他的面前语重心长地劝他说:;普罗米修斯心里又想:__________;于是他_____________。
(学生思考后交流)
有学生这样写道:“普罗米修斯看到有的人类正在用火烧熟食物享用美食,有
的人类正在用火来着凉黑暗的道路,有的人类正围在火炉边上取暖,有的人类还
用火来驱赶伤害他们的野兽,他又听到人们在炉火边上唱歌,交谈,到处充满了
欢声笑语。
他心里想:只要人类能一直这样幸福快乐地生活下去,我受多少苦难
都是值得的。
当火神又来到他的面前语重心长地劝他说:‘你这又是何苦呢?赶快
认错吧!只要你肯向宙斯请罪,我一定求他饶了你。
你就听我一次劝吧!’听了火
神的话,普罗米修斯心里又想:为人类造福,我何错之有?只要人类能过上幸福
美好的生活,我忍受这点儿痛算什么!我是绝对不会低头认错的,更决不会归还
火种!于是,他笑了,他对着大地喊着:‘为人类造福,我无怨无悔!为人类造福,我宁死不屈!为人类造福,我此生无憾!’。
”这两处的补白,是由文本故事情节
发展的,围绕主人公普罗米修斯的人物形象而延伸设计的一段人物心理独白。
通
过揣测人物心理独白,勾通学生与文本进行自主对话,激起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入情入境地感受到语文阅读的乐趣。
四、创设情境,丰富文本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合乎情理的教学情境,在具体情
境中填补文本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例如:①运用实物演示法创设情境,加深阅读体验。
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我特意带来新鲜的杨桃进行演示,在实际情境中,学生很快就领悟到“从不同的角度看,结果也就不一样”,进而明白要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这个道理。
②引入音
乐元素营造情境。
在教学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时,我利用多媒体加入歌曲配合
学生进行古诗诵读,带领学生走进诗人与朋友的离别情境之中。
在悠长萧肃的音
乐背景中,激起学生的阅读情感,更是打开了学生的心灵之门,使学生从内心层
面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情谊。
③联系日常生活创设情境。
在教学《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课时,为了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涵义,
我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日常生活体验情境,就发生在自身的具体事例,交流对“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理解。
④通过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如:在教学《在牛肚子
里旅行》时,在理解课文内容之后,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角色对文本进行表演,通过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补白想象,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气、心理活动等,把红头在掉进牛肚子里时的害怕、悲哀到最后与青头相见时的喜悦;青头在得知
好朋友遇难时的镇定冷静,在红头伤心失望时又温暖地鼓励等画面创造性的表演
出来。
课后还可以根据故事的结尾,发挥想象:从牛肚子里旅行回来以后,红头
会如何跟朋友们分享自己的“旅行”呢?让学生互相进行角色扮演,在演绎情境中
达成复述和转述故事的效果,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让学生在情境交
流中自然走进文本角色,开展创造性的情感交流活动,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结语
综上所述,“补白”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媒介。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文本中的留白之处,运用多种有效地教学策略引领学生深入文本,
激发想象,巧妙填补,不断探究补白教学策略的新大陆,语文课堂定会动静相生,精彩纷呈。
参考文献:
【1】张冬兰,《中学教学参考》,(21):31-31;
【2】陆劭桓,《陌生化理论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20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