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医问药有学问
医药文化常识

医药文化常识医药文化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融合了传统文化、哲学、医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本文将简要介绍医药文化常识,包括传统医学理论、中药材与方剂、针灸和推拿、医疗伦理与道德、疾病与防治、药膳食疗以及医药与文学艺术等方面。
1.传统医学理论传统医学理论主要指中医五行学说、经络学说以及药食同源思想等。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人体五脏对应着五行。
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有十二经络,连接着五脏六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
药食同源思想强调食物和药物都具有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对于治疗和预防疾病有着重要作用。
2.中药材与方剂中药材主要来源于天然动植物和矿物,不同药材具有不同的产地、性质和功效。
例如,人参主要产于中国东北,具有补气养血、安神益智等功效;黄芩产于华北和东北等地,具有清热燥湿、解毒等功效。
方剂由多种药材组成,通过特定的炮制和配伍方法,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例如,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等六味药材组成,常用于治疗肾阴虚。
3.针灸和推拿针灸和推拿都是传统中医的治疗方法,具有悠久的历史。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推拿则通过手法作用于皮肤、肌肉、关节等部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针灸和推拿在养生保健和治疗身体疾病中也有广泛应用。
4.医疗伦理与道德医疗伦理和道德涉及医患关系、职业道德、医疗保密等问题。
医生应恪守职业道德,遵循医德规范,保护患者隐私,处理医疗纠纷时要以患者利益为重。
同时,患者也要对医生充满信任,积极配合治疗,尊重医生的专业判断。
5.疾病与防治了解常见疾病的病因、症状和防治方法对于保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例如,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头痛等,防治方法包括接种疫苗、勤洗手、避免接触患者等;咳嗽主要由呼吸道感染引起,症状包括咳嗽、咳痰等,防治方法包括戒烟、避免接触粉尘等;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疾病,症状包括乏力、食欲不振等,防治方法包括接种疫苗、注意个人卫生等。
如何求医就诊——做个聪明的病人

如伺求 医就诊
做 个 聪 g e l 的 病 人
●溪 瑜
俗话说 : 吃 五谷 杂粮 , 哪 个地 区甚 至全 国范 围提供 医疗 们可 以在 自己所在 的社 区医院
有不 得病 的。生 病就 得就 医 , 如何 就 医呢? 一般 人 认 为 , 到
医 院看病 就是 了。其 实不 然 , 看病就医也是有学问的。
卫生服务的医院 , 可指导~级 、
二级 医院业务 工作 并与之相 互 合作。如省 、 市直属的大医院 ,
找- 一 个值 得 信赖 的全科 医生 ,
为 自己的身体 健 康把 关 , 一般
疾 病就在 社 区 医院解决 了, 医
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这类医 保报销 的比例还 比大 医院高。
1按分级管理划分
( 1) 一 级 医院 : 直 接 向社 仪器设备的医院。 区提供 医疗 、 护理 、 康复 、 保 健
( 2) 专科 医院 : 是 为诊治各 档 案或购 买 门诊病 历手 册( 俗
等 综 合服务 的基层 医院 , 如农 类专科疾病而设置的医院, 如妇 称买本 ) 。
医院、 口腔 医院、 职业病医院等。
一
般 常见病 、 多发病 在基 按顺序依 次就 诊。复诊病人应
担 一定 教学 、 科研 任务 的地 区 层 首诊 , 疑难 杂症 通过绿 色通 将 以往看病时所做 的各项检查 性医院。如一般 市 、 县医院 , 直 道转 到上级综合 医院或专科 医 报告单准备好 , 以供 医生参考。
痛、 急性心肌梗塞 、 上消化道 出
办?还需要继 续用药n 5 - 7 今后 尿 病 、 精神病、 有 些癌症等 ) 。
血、 溺水 、 煤 气 中毒 、 药物 中毒 应该注意什 么?如果 能回答 这 如果 家族 成 员有 传染 病( 如肺 那你 同 医生 的这次 就 结核 等 ) , 也 要如 实 告知 医生。 等。 外科急症范围一般是创伤 、 些 问题 , 骨折 、 电击 伤 、 急 腹症 、 颅脑 外 诊谈话就有 了较好 的结果 。 这对正确诊断很有影响。
道医的基础知识大全

道医的基础知识大全道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道家思想为基础,结合中医理论和实践而形成的一种医学体系。
道医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预防和调理,具有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以下是道医的基础知识大全。
一、道医学的起源和发展道医学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理论探索,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医学体系。
在历史上,道医学曾经是中国医学的主流,但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被边缘化。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重视,道医学又得到了一定的关注和发展。
二、道医学的理论基础道医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道家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经络学说、气功学说等。
其中,道家思想是道医学的核心,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认为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与自然界的宇宙相互联系。
阴阳五行学说是道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和五行构成的,人体也是如此。
经络学说是道医学的独特贡献,它认为人体内有经络,通过调理经络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气功学说则是道医学的重要实践手段,通过调节呼吸、运动和意念等方式来调理身体和心理。
三、道医学的诊断方法道医学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望诊是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眼底等外部表现来判断病情。
闻诊是通过听病人的声音、呼吸、腹鸣等来判断病情。
问诊是询问病人的病史、症状、饮食、生活习惯等来判断病情。
切诊是通过按摩病人的腧穴、经络等来判断病情。
四、道医学的治疗方法道医学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推拿、气功、草药等。
针灸是道医学的重要治疗手段,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等,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是按摩人体的经络、腧穴等来调理身体和心理,也是道医学的重要治疗手段。
气功则是通过调节呼吸、运动和意念等方式来调理身体和心理,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草药是道医学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通过使用中草药来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
五、道医学的预防和调理道医学强调预防和调理,认为人体的健康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绪状态等密切相关。
中医趣味话题

中医趣味话题中医是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除了治疗疾病,中医还有许多有趣的话题可以探讨。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趣的中医话题,带您一起领略中医的魅力。
一、中医四诊法中医四诊法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
其中,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来判断病情;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等来获取病情信息;问诊是根据患者的自述来了解病情;切诊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病情。
这种综合的诊断方法使中医在治疗疾病时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从而制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二、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强调“治未病”,即在人体健康的基础上进行保健,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多种多样,如针灸、推拿、食疗、气功等。
其中,食疗是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方面之一。
中医食疗强调根据不同的体质和季节选择适合的食物,以促进身体的健康。
例如,夏天多吃清凉解暑的食物,冬天多吃温暖养身的食物。
三、中医草药中医草药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医草药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优点。
中医草药的制剂形式多种多样,如汤剂、丸剂、散剂等。
中药材的种类繁多,每种草药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应用范围。
例如,黄芪具有补气养血的作用,可用于治疗体虚乏力、气短懒言等症状。
四、中医经络学说中医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人体内有经络系统,通过经络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
中医经络学说以十二经络和八脉为基础,认为经络是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的通道,通过调节经络可以调整人体的健康状态。
中医经络学说在针灸和推拿等疗法中有重要应用,通过刺激经络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五、中医养生保健小常识除了上述有趣的中医话题,中医还有许多养生保健的小常识值得我们了解。
例如,中医认为饮食有时辰,不同的时间吃不同的食物对身体更有益;中医认为情绪与健康有密切关系,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身体健康;中医认为运动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方式,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医药趣谈

医药趣味谈医工论——南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凡为医之道,必先正己,然后正物。
正己者,谓能明理以尽术也。
正物者,谓能用药以对病也。
如此然后事必济而功必著矣。
若不能正已,岂能正物?不能正物,岂能愈疾?今冠于篇首,以劝学者。
凡为医者,性存温雅,志必谦恭,动须礼节,举乃和柔,无自妄尊,不可矫饰。
广收方论,博通义理,明运气,晓阴阳,善诊切,精察视,辨真伪,分寒热,审标本,识轻重.疾小不可言大,事易不可云难,贫富用心皆一,贵贱使药无别。
苟能如此,于道几希。
反是者,为生灵之巨寇。
凡为医者,遇有请见,不择高下,远近必赴。
如到其家,须先问曾请医未曾?又问曾进何汤药?已未经下?乃可得知虚实也。
如己曾经下即虚矣,更可消息参详,则可无误。
又治小儿之法,必明南北禀受之殊,必察土地寒温之异,不可一同施治,古人最为慎耳。
一、刺时文歌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
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欺人技。
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摇尾摆头,便道是圣门高弟。
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
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嘘唏,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孤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
就叫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随园诗话·卷十二》二、行医叹叹无聊,便学医。
唉,人命关天此事难知。
救人心,做不得谋生计。
不读方书半卷,只记药味几枚。
无论臌膈风劳、伤寒疟痢,一般的望闻问切,说是谈非。
要人世投机,只打听近日行医,相的是何方何味?试一试,偶然得效,倒觉稀奇。
试得不灵,更弄得无主意。
若还死了,只说道:药不错,病难医。
绝多少单男独女,送多少高年父母,拆多少壮岁夫妻。
不但分毫无罪,还要药本酬仪。
问你居心何忍?王法虽不及,天理实难欺。
若果有救世真心,还望你读书明理。
做不来宁可改业营生,免得阴诛冥击。
——《洄溪道情》〔按〕附录二本与课文无关,但其内容很好,当今社会之江湖骗子,售假药卖假货者,与徐灵胎指出的那些谬种有何区别?故录此以资鉴戒。
中医张建明

医生也会“吃药”作者:张建明日期:2009.01.24 来源:新民晚报医生也会“吃药”张建明病人生病后吃医生开的药是正常之事,但医生在工作中也会发生因误解信息而作出误诊的“吃药”之事。
请看下面两则病例,一如破案诊断经过。
一男青年进入诊室时戴着大墨镜,异样的感觉在我心头掠过。
他说得了慢性结肠炎而久经中西医治疗不愈。
病史是这样的:早餐后不久即出现腹痛腹泻,泻后片刻就出门骑摩托车上班,途中又开始腹痛,于是停车解便。
再上车不久又腹痛,到厂后又急着排便。
详细阅析前医所开的中药方子,发现治疗腹泻该用的各种方法都已用过。
这就说明其病在常规之外,但奇在何处呢?于是展开追问:“其他时间腹泻吗?”他说:“没有。
”设问:为什么腹泻都集中在上班前后这段时间呢?问:“上班路上很冷吗?”他说:“是的。
”“那夏天上班时也腹泻吗?”他说:“也泻。
”可见其泻并非由于寒气所致。
这时我又想到了他的那副墨镜。
哪些人会在不合时宜的场合这样做呢?不外这几种情况:一是眼睛或周围有瑕疵不美之处;二是虚张时尚;三是怕人认出。
皆因自信缺乏或胆怯,而这都易引起紧张。
可他五官正常。
至此,我初步判断他有性格偏缺问题,很可能与紧张有关。
于是就侧重就此捕捉证据。
“您双休日中如骑车外出也腹泻吗?”他说:“不泻,只要下班后我随便做啥都不泻。
”只要下班后就不泻,这反映了什么?无非是省力或放松。
那这两个因素是同时兼有还是其中之一呢?推理:如果是体力问题,那下班后的体力应比上班时要明显不足,但他不泻,可见其泻也并非因为虚弱而系心情紧张。
至此墨镜的诊断价值开始显现:心情紧张导致腹泻的判断已可初步确立。
设问:那正常地去上班有什么紧张的呢?为何路程相同的上下班却有着泻与不泻的区别呢?紧张源在哪里?突然断定:在厂里!更有可能在他工作的班组里。
因为上班是不断接近紧张源,而下班是逐渐离开紧张源。
而远离紧张源不泻与在家无紧张源不泻的道理是相同的。
于是再问:“你班组里是否有一个你很怕见到的人?”他说是他的班长。
【正气】学医者必记中医经典语录

【关键字】正气第一部分夫业医者,当先明脏腑……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清王清任《医林改错》缓则治其本,急则治其标。
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岳美中风为百病之长。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夫病有宜补,以泻之之道补之;病有宜泻,以补之之道泻之。
--程杏轩《医述.药略》必先岁时,勿伐天和。
气聚则塞,气散则通。
是痛之休作由气聚散也,故治疝必先治气。
--金匮翼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合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与己。
久立伤骨,久坐伤血,久视伤神,久行伤筋,久卧伤气。
人受天地之气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朱丹溪〈格致余论〉见痰休治痰,见血休治血,见汗不发汗,有热莫攻热;喘气毋耗气,精遗勿涩泄,明得个中趣,方是医中杰。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论》十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清〕陈修园《医生实在易.问证诗》凡医者之于病人,必事事体贴,如若身受之,而后用药无误。
医之为道,全在身考。
--〔清〕徐灵胎《慎疾刍言.用药》暴眩为风火与痰,渐眩为上虚气陷。
--〔清〕陈修园《医学实在易》土虚木必摇--〔清〕尤在泾《静香楼医案》肝风上升于巅顶,原属阴亏;痰浊弥漫于中宫,多因脾弱。
--〔清〕王旭高《王旭高医案》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内经》"至真要大论"无虚不能作眩。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无痰则不作眩。
--〔元〕朱丹溪《丹溪心法》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天人和一。
见病医病,医家大忌!病有标本,多有本病不现而标病见者,有标本相反不相符者,若见一证即医一证,必然有失。
唯见一证,而能求其证之所以然,则本可识矣。
--〔明〕周慎斋治病必先识病,识病然后议药。
--〔清〕喻嘉言《寓意草.先议病后议药》病经议明,则有是病即有是药,病千变药亦千变。
求医不如求己读后感(精选9篇)

求医不如求己读后感(精选9篇)求医不如求己读后感(精选9篇)求医不如求己读后感篇1《求医不如求己》——多好的书名,很对我的胃口。
前几天我已翻过,很好,书中介绍的方法很实用。
“点揉太渊穴治气不够使,吸不上气。
”书中的文字让我眼睛放光——中气不足,始终是我这个靠说话工作的人的一个致命弱点。
每天吃参、喝雪蛤、咽诺利果,就为满足这口工作中最需要的气。
我按图索骥找到太渊穴,简单,就在手掌跟。
用手揉揉,酸酸胀胀很有感觉。
虽深知用此法难以短期彰显效果,但积淀着我国几前年文明瑰宝的老中医心得,我是相信的。
再说,又不花钱、又没什么风险……继续往下看,寻宝!突然,一行字映入眼帘!这、这好象与医术无关呦!怎么看都是教育理念呀!……定睛细看,是,是我最追求的教育理念,但又确确实实也是这位自称为”下里巴人“的老中医所推崇的医学理念。
“学习不是积铢累寸,而是学一达百。
饮半盏当知江河滋味,拾一叶尽晓人间秋凉。
”写得真好,深厚的国学功底,将我内心对于教学效果的追求信念,简单而又厚重地推了出来——学习的努力,并不体现于多做题。
题要做,但要少而精,要选那些能举一反三的。
我女儿把个数学思维训练课上得让孩子手舞足蹈,很多怕数学的孩子在难题前不再有了恐惧。
数学课没有作业,孩子却都能轻松提高成绩。
我天生数学不敏感,读书时只靠努力,一旦不需要,早把数学束之高阁,数学思维也随着几十年人间风尘侵袭消失得岌岌可危。
于是好奇地问无师自通的女儿有何法宝。
她却轻描淡写地甩出两字:题目。
果真,寄给千里之外来索求教育真经的培训学校校长的也只是一捆复印下来的题目。
语文虽不如数学的题目容易典型化,但细想自己提高孩子语文成绩的经过又何尝不是追求了典型化、能举一反三题目的结果。
我从不在课堂上做试卷,但我会自己找一篇文章,再出一堆学生容易混淆的题目,集中做、重点讲。
我也会用各种方法围绕着类似的题目反复的对学生进行引导。
无心插柳柳成荫,近几年,我们速读速记高级班小学毕业生考进重点中学的比例不亚于专门培训尖子生的名校老师。
求医看病学问多

E 重 量
量曼 △!
曼 星
霸 曩曩豳IE啊
碍 细 胞 呼 吸 ,长 此 以往 会 诱 发 粉 刺 ,损 伤容 颜 。所 以 ,睡前 卸妆 洗 脸很 有必要 。及 时清 除残 妆 对颜 面 的刺激 ,让 肌肤 得到 充分 呼 吸 ,不 仅可保 持皮 肤 润泽 ,还 有助 于早入 梦 乡。
( )穿袜 子睡 觉 :有 的 人冬 天 7 为 了保 暖 ,喜欢 穿着 袜子 睡 觉 ,其
实不 然。穿 袜子 睡 觉 ,袜 口常束缚 踝部 ,影 响脚部 的 血液 循环 。为 了 使睡眠 时血 液 畅通无 阻 ,还 是把袜 子脱 了睡好 。
商 业 行 为 . 它 的 首 要 目的 是 治 病 而
穿 紧身 衣 “ 有独 钟 ” 情 ,晚 上 穿 紧
身衣睡 眠就 大无 必要 了 。因 为夜 间 穿紧身 衣睡 眠 ,过 紧的 内衣 ,会 影
某种技 术或 治疗 效 果 。都是 有科 学
依据 的 。一 个外行 人 给 你传 达 的信
响呼吸 ,使 胸部 不能 充分 扩张 ,肺
组织不 能充 分舒 展 ,吸入 的 空气量 减少 ,以至 影响 全 身各 器官 特别 是 大脑 的氧气 供应 ,严 重影 响 睡眠 质 量。 即使是 普通 的束 胸 ,睡 时也最 好 脱 掉 。 因 为 美 国 癌 症 专 家 对
时 . 一 套 流 程 下 来 , 陪 同 看 病 的 健
不 能盲 目听 信朋友 或左 邻右 舍的 虽然你 身边的朋 友或 左邻 右舍 是
出 于一 片好 心 ,但 他 毕 竟 不是 一 个
医 生 医 学 是 专 业 性 很 强 的 行 业 ,
( )穿 紧身 衣睡 觉 :女 性 白 天 6
求医问药

1 龄 别业 脂 有 、与 水 关 .职 血 平 性 3为 … ~ 高 7 一 -年 警 血 什 ‘ ~ 一… 么一 惕 ~ 中要 脂 人
、
、
吗7
年龄是影 响血脂水平的一个 重要 因素 = 由初生到蔬 年 腥国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增 3 4 - 倍 1 岁以内增加
人到 中年
维普资讯
血 垦 埘! 堕
求 医 问 药
E J —— 兰 J I ̄A .J AK I "
浆甘油三酯水丑增高 更为 明显。
/ 一 \
此外 . 兰 肥犀 者餐后血浆糜微粒澄清 时间延长 . 血中胆固醇
、
、
也 可 升 高 甘 油 三 酯 和 胆 固醇 升 高 与 肥 胖 程 度 成 正 比 =
另外, 脂舒平的独特之处还在于 它的科学性 。 多消费者 很
以为把 血脂 降 到 正 常水 平就 万 事 大 吉 了 . 实 这 是片 面 的 认识 , 其 高血 脂 只 降 不补 是达 不 到根 除的 目的 的 。 期 的 高血 脂 、 血 粘 长 高 已经 对血 管壁 造成 了很大 的伤 害 。 附着 在血 管 壁上 的有 害脂 类 就 像 顽固 的 油渍 一样 难 以清除 . 会 使 原本 光 滑 、 它们 富有 弹 性 的 血 管 内皮 增厚 变 硬 , 久而 久 之血 管 壁 就会 遭 受 一定 程 度 的损 伤 。 再 者 .全 身器 官 和 系 统 也 会 因 长 期 缺 血 、缺 氧 而 变 得 脆 弱, 因此 只 降 低 胆 固 醇 、 油 三 酯 、 密 度脂 蛋 白等 有 害 脂 类 . 甘 低 而 不升 高 高 密 度脂 蛋 白 . 不修 复血 管壁 和增 强 体 质 . 降脂 就 不
由于工作紧张
求医问药的诗句

“竹叶柳蒡道,泰山磐石边。
龟鹿二仙兴至,逍遥桂枝前。
更有四君三子,大小青龙共舞,玉女伴天仙。
阳和桃花笑,碧云牡丹妍。
酥蜜酒,甘露饮,八珍餐。
白头翁醉,何人送服醒消丸?凉膈葛花解酲,保元人参养荣,回春还少年。
四海疏郁罢,常山浴涌泉。
”短短的一曲《水调歌头?汤头拾趣》容纳了30个药方名称。
药名诗、本草诗、养生诗……诗词中的中医药,将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与诗词的优美韵律完美结合,既便于记忆,也体现了“儒医”的文化底蕴。
“是草皆为药,无山不出云。
”作为极具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的植物,许多中药如菊花、芍药、菖蒲、黄芪、丁香等,都已是诗中常客,单单《诗经》《楚辞》中的中药已不在少数,但却算不得严格意义上的中药诗。
算得上的,要数药名诗。
药名诗多取当归、熟地、益智等字面含义,或以谐音字隐藏药名,或为药名之谜面,或以药名分嵌于词之首尾,读来不觉有回环往复之趣。
古来文人多涉猎医书,盖为求文字之乐,诗客骚人多有药名诗传世。
“朝风动春草,落日照横塘。
重台荡子妾,黄昏独自伤。
烛映合欢被,帷飘苏合香。
石墨聊书赋,铅华试作妆。
徒令惜萱草,蔓延满空房。
”梁简文帝萧纲的这首诗是最早流传的药名诗。
南宋豪放派词人、爱国将领辛弃疾留给后世的药名诗较多,其中的《满庭芳》和《定风波》最为出色。
如《满庭芳?静夜思》:“云母屏开,珍珠帘闭,防风吹散沉香,离情抑郁,金缕织硫黄。
柏影桂枝交映,从容起,弄水银堂。
惊过半夏,凉透薄荷裳。
一钩藤上月,寻常山夜,梦宿沙场。
早已轻粉黛,独活空房。
欲续断弦未得,乌头白,最苦参商,当归也!茱萸熟,地老菊花黄。
”再如《定风波?邀医生马荀仲同游》:“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
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篇章。
”暗藏木香、禹余粮、石膏、防風等药,可谓工巧。
最后在“湖海早知身汗漫,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中,把甘松这味中药嵌入诗句中,既不失诗情,又别有一番风味。
穴名与药名一样可以入诗,梁朝编有《针穴名诗》。
明朝李梃曾作穴位即景诗,每诗合一景,如《野寺》:“隐白云中一老僧,大都离俗少人憎,几回太白商丘过,汲取阴陵泉几升。
【东方绝学】第十四讲:问诊的秘密

【东方绝学】第十四讲:问诊的秘密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各位朋友,我们曾经讲过你的身体状况在什么情况下,有的是膝关节疾病、代谢性疾病,那我们有什么办法能了解自身的状况呢?实际上我们的身体是不会说假话的,是有信号的,你哪个地方不舒服,感到疲惫或酸痛,或者说大便不好、有时出汗等等都是一些信号,我们中国古代中医经过系统的整理,明朝的一个大医家张景岳总结了对自身情况和医生问诊病人的十种情况,清朝的陈修园也是个大医家,他编成十问歌,如果大家了解这十问,对你的状况就会了解,第一问,一问寒热二问汗,就是说一个人莫名其妙的怕冷,有些人夏天还穿毛衣,有些人很热,怕热,按照中医的观点,不平衡,这都是不正常的。
二问汗,汗,不是我们平时干活搞体育锻炼也不是跑步出汗,而是在吃饭的时候大汗淋漓,有些人手心、脚心出汗,有些人睡到半夜大汗淋漓,我们叫盗汗,因为汗多而醒,有些人不出汗,这些都不正常,叫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就是平时头痛不痛、昏不昏、晕不晕,有些人是头顶痛,有些人是两侧太阳穴痛,有些人是整个头像被铁箍捆住,有些人是后脑勺痛,有些人是跳痛、胀痛,有些人是像扯疯的、像放电的痛等等,都不一样,身体是不是很疲倦、很沉重、很臃肿,这是三问头身,四问便就是指大便小便,大便是便秘还是干,还是难解,或者说大便溏泄不成形,或者说经常跑厕所,小便颜色是不是正常,味道是不是正常,很多年轻人三十岁、四十岁一个晚上要上好多次厕所,也有成年人还有遗尿,就是晚上把尿拉在床上,这种病也有,所以大便小便对我们人体的健康的症状和信号是非常关键的,比如说我们在西藏的医学里非常注重尿症,就是对尿的颜色、气味,通过很多方法来观察尿,这也是非常了不起的学问,所以我们要注意这个;五问饮食六胸腹,我们有时候会忽然觉得没有胃口,不想吃饭、口苦、恶心,那就要考虑是不是身体出现了什么状况,有些人胃口非常好,刚吃完早餐还没到十点,肚子又恶了,非常饥饿,有些人不吃夜宵受不了,饮食量很大,有点像水浒里面的李逵,吃很多,有些人又吃不下饭,吃很少,饮食不正常也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信号,我们的胸腹有时候会很闷,有时候会放射性的疼痛,有时候会心跳忽然加快、心慌,有些人讲话或上楼一会就感到气上不来,心口堵的慌,腹部很多人吃东西后肚子会胀、会痛、会肠鸣,有时候会腹部怕冷等等,这都是一个信号;七聋八渴俱当辩,就是说有没有耳鸣,聋表示耳鸣,有些成年人疲劳,出差、坐飞机忽然发现耳朵听不到了,也有朋友经常耳鸣,耳鸣有很多种,有嗡嗡的叫,也有像知了一样的等等,要考虑是风寒还是颈椎病,还是肩关节周围炎,还是肾脏出了问题,还是其他的疾病,八渴,就是口渴,现在有很多的说法建议多喝水,我也建议尽量多喝水,但是有些病比如说糖尿病的早期和晚期喝水量特别大,口特别渴,口渴不是因为劳动也不是因为运动,也不是因为出汗造成的口渴,就要小心;九问旧病十问因,就是说以前得过什么病,比如说有的朋友二十年以前做过阑尾炎、破腹产,年轻的时候多次流产、打胎,还有的做过麻醉、做过其他的手术,经过十多年慢慢的会发现腰痛、头痛,我一个朋友他孩子已经二十多岁了,他慢慢的发现腰痛、头痛,并且睡觉时头要很平,不能用枕头,头一台高就会痛,在跟他沟通交流后发现她在生孩子时做破腹产,做过全身的麻醉,这可能是麻醉引起的后遗症,问因,很多朋友拉肚子,是因为吃了螃蟹吗?螃蟹很寒,很多人吃了会拉肚子,不是过敏,有些人吃了虾会过敏,很多痛风的人,比如说一个朋友平时从不吃海鲜,也从不吃豆腐,他很担心痛风也很注意身体,突然有一天走路脚很跛也不能下床,他没有想过是痛风,我就问他生活习惯怎样?他说他每天至少要吃三个鸡蛋,因为鸡蛋可以补充能量,好消化等等讲了很多理由,但他不知道鸡蛋的蛋黄有很高的嘌呤,也会造成痛风,比如说还有个朋友脸上长满了粉刺,背上、大腿、腰上、胸部,他想当兵,几次都没有通过体检,后来问他,他是特别喜欢吃烧鹅,这叫问因,还有的人莫名其妙的腰腿痛,大腿、小腿很沉重,还发麻,这可能是风寒、风湿,有个朋友在北京打工,经常睡地下室,贪凉造成腰腿疼痛,所以我们要了解他的病因,自己要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也要了解原因;再兼服药参机变,我们很多疾病是由于长期的吃药造成的副作用,我举个例子,我们一个老师全身过敏,经常发生荨麻疹,早晨起来打喷嚏,他说是过敏性鼻炎,到医院看开了很多抗过敏的药,后来发现是因为七年以前想减肥吃了通大便的药,后来药停后造成一个报复性的、反弹性的便秘,这种情况也会造成荨麻疹,我讲过肺与大肠相表里,主皮毛,所以说吃药也有关系,很多人长期吃高血压的药、降压药也会有副作用,很多药不能乱吃,老话说是药三分毒,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有副作用,中药也有副作用,比如说我们很多人喜欢补,喜欢吃点人参、虫草,如果说你血压高,那建议最好不要吃人参,因为人参是补气的,会升压,这是服药情况;妇女尤必问经期,我们女同志身体状态不好,脸上长斑、掉头发、乳腺增生、癌症、子宫肌瘤等等,那就要问问有没有痛经;迟速闭崩皆可见,迟,就是月经推迟,有些人推后一个月,有些人推后三五天等这都不正常,速,就是提前,提前一个礼拜,提前十天等这也不正常,崩,就是月经一直不停,叫崩漏,有人半个月、一个月,我曾经碰到月经来了半年都不尽的,闭经,现在也很多,很多人提前,有二十多岁、三十多岁,还有十八岁的月经就不来了,叫闭,所以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就是小孩子发烧,当然现在天花基本上没有了,我们大家了解的比如说康熙皇帝就得过天花,现在科技进步、社会进步、医药的发展,天花基本上绝迹,但是麻疹还是有,小孩子发烧要担心是不是??,这是我们在中医里面的十问歌,大家了解的话,对各位都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十问可以初步判断自己的身体状况,谢谢!。
好棒的中医根底常识简述

好棒的中医根底常识简述窍于目,肝胆欠好的人,眼睛发干,发涩,无光泽,很多人甚至“猛眨”眼睛。
其华在爪(指甲),也就是显示在指甲上,肝胆好,免疫系统好,凡间指甲会比拟润滑,有光泽,坚固,不然是灰指甲,易断,或有真菌传染。
还有肝是主筋(肌键)的,手背上的青筋表露,代表肝胆欠好,心情上来看是易发怒的。
有些情面绪说来就来,没说两句就拍桌子瞪眼的,凡间是由于怒气太旺了,肝欠好的生齿味喜欢吃酸的,神色发青的,暗无光泽。
心脏(小肠):舌为心之苗。
舌是心脏的显示,如何经过舌来看,心脏好欠好呢?假如舌头比拟淡、白的话,是代表心血缺乏,供血不太好。
假如心血瘀阻,舌头是暗紫色的。
有人舌头溃烂是心火旺的显示。
其华在脸,心脏正常的人神色是白里透红的。
有的人的脸苍白、淡而无光的是因心脏供血缺乏。
脸呈暗紫色的,是心火太旺,有瘀阻的当地。
心情上是喜的,常常浅笑,没人也笑,这是心脏不太好的一种显示。
口感是喜欢喫苦的,苦瓜、杏仁、西柚汁等。
神色发红(紫赤色),特殊是一些红光满面肥壮者,凡间都有心血管方面的障碍。
脾(胃):开窍于口、唇,其华在肌肉。
脾胃好的人嘴唇是淡赤色,有光泽的,欠好的呢是淡、白、萎黄,这种颜色让我们来判别脾胃好欠好。
胃欠好的人轻易有口吻,特殊是胃炎或溃疡的人。
脾是担任四肢的,脾胃好,肌肉是轻健有力。
不然,肌肉松驰、无力。
心情上是喜欢思的。
老是皱着眉毛,仿佛比总理还费心,一点小事都想不开,这是脾胃欠好而形成的。
别的,口胃是喜欢吃甜的(比普通人吃的甜度要高),神色发黄。
是病态的蜡黄,无通明度、无光泽的黄色。
肺是开窍于鼻。
鼻是用来呼吸的,吸入新颖空气,排出废气。
鼻欠好的人,会影响体内正常的轮回,会激发肺的疾病,呼吸系统的疾病也会诱发鼻腔的炎症。
其华在皮裘,肺是给皮裘供给养分的,肺欠好,皮裘就枯槁,不但滑,粗拙,汗毛发展偏向芜杂,脸上的毛孔粗大。
心情是悲忧的。
无事忧虑、喜欢哭。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也就是一个例子,人人晓得她有严峻的肺结核,她的眼泪是从春流到秋、又从秋流到冬……口胃喜欢吃辛(辣)的器械,神色是发白的,脸无赤色,象一张白纸一样。
中医里的“补学问”

所 以不 要 大 喜 大 悲 。消 极 颓 废 ,也 不 要 有 事 憋 着 自 己 生 闷气 ,要
注 意 及 时调 整 自己 的 情 绪 。 其 次 是 以 动 补 气 。 一 提 到 “ ” ,很 多 人 就 觉 得 要 小 心 翼 翼 。少 补 言 少 动 。 其 实 ,运 动 也 是 “ ” 的 一 种 重 要 方 法 。 因 为 适 度 的 运 动 能 补
血 液 按 照 固 定 的轨 道 流 动 ,津 液 正 常 的分 泌 和排 泄 。 显 而 易 见 ,这 些 作 用 都 是 维 持 人 体 正 常运 行 的最 基 本 也 是 最 重 要 的 功 能 。血 属 阴 ,主 静 。血 在 气 的推 动 和
如何 “ 气 ” 、 “ 血 ”? 补 补
够 促 进 真 气 的 运 行 ,真 气 运 行 通 畅 能 提 高 人 体 的抗 病 能 力 ,从 而 使 身 体 更 健 康 。 由 于 气 血 虚 的 人 容 易 累 , 所 以 运 动 不 宜 过 于 剧 烈 , 以 较 为
舒 缓 的 运 动 方 式 为 主 ,例 如 慢 跑 、 爬 山等 户 外 运 动 ,太 极 拳 、保 健 气
指 推 动 r液 的循 环 。推 动 人体 津 液 的流 动 和 排 泄 ;防 f n
御 是 指 气 对 于 人 体 的 保 护 作 用 ; 温 煦 就 是 指 通 过 气 的 作 用 产 生 热 量 , 从 而 调 节 人 体 的 体 温 .保 证 人 体 器 官
的运 行 和 t液 、津 液 的流 动 ;固 摄 作 用 就 是 气 能 控 制 i n
分 的补 充 ,这 样 的 恶 性 循 环 ,就 会 慢 慢 的 使 气 血 的 亏 损 越 来 越 严 重 。 所 以 ,我 建 议 广 大 女 同胞 ,无 论 有 多 少 工 作 要 忙 ,一 定 要 注 意 按 时 休 息 。保 证 充 足 的 睡 眠 ,这 样 才能 精 力 充 沛 地 面 对 工作 和 生 活 。 还 有 , 当然 就 是 药 补 和 食 补 了 。 自古 以来 。补 气 养 血 就 是 女 性 的
冯唐总结的看病常识

冯唐总结的看病常识虽然我不做医生很多年了,隔三差五还是有很多朋友问我各种医学问题,寻求诊疗建议,寻找靠谱专家。
特总结归纳在中国看病常识如下:第一,要尊重大自然的治愈能力,要相信自身的康复潜能。
尽管科技高速进步,如今最好的医生能做也只是:偶尔治愈,常常缓解,总能安慰。
自然伟大,人类百分之八十的不舒服会自愈,我们要学会适度耐心等待。
人体伟大,最好的药是自己的灵与肉,多数的小伤痛和低烧睡一两个好觉儿也就好了。
所以有一点点不舒服,在排除了心梗、中风、胰腺炎、阑尾炎等等急重症之后(当然,如果较真儿,这个急症单子因人而异,需要您信任的全科医生帮您确定),不要马上就往医院跑,多喝水,多休息,放下手机,放下心中那些似乎放不下的所谓大事儿,等等看,看症状是否缓解。
这条也适用于儿童,儿童的自愈能力往往强于成人。
第二,请遵从医嘱。
看医生之后,治疗失败的最大原因是不遵从医嘱。
一旦开始吃抗生素,吃满医生要求的天数。
一旦开始吃降压药,按照医生说的剂量和频次吃。
身边惨痛的例子太多了,不一一列举了。
第三,不要总觉得自己的病没好。
如果纯从挣钱的角度看,女人和小孩儿是最好的病人。
女人总觉得病根儿没除干净,还在自己的身体里,像阶级敌人一样顽固,自己孩子的病更是。
男人相反,总觉得自己没病,几乎唯一的例外是得了性病之后,总觉得自己尿急、尿频、尿痛。
这种心态遇上好医生,给好医生添麻烦,遇上坏医生,给坏医生过度医疗的机会。
第四,自学一点基本的医学知识。
常见的常识错误包括:乳房不舒服去看妇产科(应该去看乳腺外科),MRI有辐射(其实没有),妇产科男医生没有好的等等。
如果想系统学习,建议看一本《内科学》教材和一本《外科学》教材。
如果不想花那么多时间,建议经常看看靠谱的医学科普文章。
第五,不要过度迷信名医。
现代医学的分科很细,院士或者主委级别的医生也只是他们那些细分领域的大专家,那些细分领域之外,他们可能不如某些副教授或者主治医。
复杂手术需要很强体力和心力,如果有选择,还是别把自己的肉身交给太高龄的医生,哪怕他名满天下。
求医问药成语

求医问药成语
求医问药的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描绘了人们对于健康和疾病的态度和行为。
以下是对求医问药成语的详细解释,主要包含寻找医生、询问药物、治病就医、康复护理和预防保健等方面。
一、寻找医生
1. 寻医问药:寻找医生和药品,形容人们积极寻求医疗帮助的行为。
2. 医病求医:形容人们为了治疗疾病而四处寻找医生的行为。
二、询问药物
1. 问药求方:询问药品和寻找治疗方法的成语。
2. 索药求医:形容人们主动寻找药品和治疗方法的积极态度。
三、治病就医
1. 就医治病:形容人们积极寻求医疗帮助,治疗疾病的行为。
2. 病急乱投医:形容人们在疾病严重时,慌乱地寻找医生治疗的行为。
四、康复护理
1. 调理康复:形容人们在治疗疾病后,进行康复护理和调理的过程。
2. 养生保健:强调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等方式来维护身体健康。
五、预防保健
1. 防患未然: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在疾病发生之前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2. 保健养生:注重身体健康的维护和保养,通过各种方式来保持身体健康。
总之,求医问药的成语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它们体现了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疾病的积极应对态度。
无论是寻找医生、询问药物、治病就医、康复护理还是预防保健,都反映了人们对于身体健康的关注和追求。
求医问药有学问

求医问药有学问
杨莉华;军健
【期刊名称】《解放军健康》
【年(卷),期】2002(000)004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杨莉华;军健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推进分级诊疗落实工作,规范网络求医问药乱象——访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李秋
2."互联网+医疗"对人们求医问药的影响及结果分析
3.求医问药的学问
4.《开卷有益——求医问药》新年推出新举措开通微信为读者架起沟通桥梁今年起《开卷有益——求医问药》开通微信平台!
5.《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9年总目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相关的冷知识

中医相关的冷知识【引言】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它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然而,其中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冷知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秘中医的神秘面纱。
【中医冷知识一:中医诊断方法】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有四诊八纲,即望、闻、问、切。
其中,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外在表现来了解病情;闻诊是通过闻患者的气味、舌苔等来辨别病症;问诊则是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等以便于确诊;切诊则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疾病。
【中医冷知识二: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中草药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如清热解毒的金银花、养阴润肺的百合、补中益气的黄芪等。
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多样,既可以治疗感冒等常见病,也可以调节身体机能,预防疾病。
【中医冷知识三:中医养生保健】中医养生保健主张天人合一,注重调整饮食、作息、运动等方面,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如饮食养生中的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都是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食材。
【中医冷知识四: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多样,包括针灸、拔罐、刮痧、中药煎剂等。
针灸疗法可以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对于疼痛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有较好的疗效;拔罐、刮痧等疗法则通过刺激经络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达到祛病保健的效果。
【中医冷知识五:现代中医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中医也在不断创新发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使得中医在现代医疗领域焕发出新的活力。
如在抗击新冠疫情中,中医药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全球抗击疫情提供了中国智慧。
【结论】中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在诊断、治疗、保健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药品的使用制度

药品的使用制度药品的使用制度药品是现代医学的紧要构成部分,具有紧要的治疗、防备疾病的作用。
基于药品具有较强的化学作用和潜在的毒性,使用药品必需遵守科学规范和严格标准,而不是任意使用或自行决议。
药品的使用制度是医学专业人士、医疗机构以及患者共同应遵守的行为准则。
一、药品的分类和管理药品种类浩繁,依照用途和化学成分的不同,可以分为西药、中药、生物制品和保健品等不同类别。
西药和中药都需要经过国家药监局验收和审批,生物制品更受考验,经过多个环节的检测,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经过严格检测后才能上市销售。
我国的药品管理法律法规中规定,药品上市前必需经过临床试验,符合相关药品安全、有效性、质量标准的药品才能上市流通。
药品的上市管理需要对厂家进行审查,并对商品药品进行分类上市管理。
依据其不安全等级、使用目的、剂型等多种因素,对药品进行分类。
对于高危药品和很高危药品,国家要求必需在特别药物供应部门、医院和一些定点医疗机构购买并使用。
二、药品的使用原则1.个体化原则不同的患者需要不同的药品,药物的使用需要考虑到患者的情况,包括其年龄、体重、身体情形等,以及合并症和药物相互作用等。
假如不顾及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可能导致治疗不成功或造成不必要的副作用。
2.有效性原则药品的使用必需是基于药物的临床试验讨论。
临床试验的过程需要符合相关规定,具有肯定的科学性和牢靠性,才能证明药物是否有效。
3.安全性原则使用药品时需要考虑其安全性问题,遵守药品的使用剂量和用药时长,不得滥用、乱用药品。
同时需要警惕药物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如药物过敏、中毒等问题。
假如发觉不良反应,应立刻停止使用该药,并适时求医。
4.客观性原则药品应当依据科学学问和实践阅历,医学专业人士需要客观地评估药物的疗效,以及推测可能显现的有害或副作用,作出治疗、防备或恢复健康的推举建议。
三、药品管理规定1.药品购买购买药品必需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购买药品必需具有正规的医疗机构购买,必需携带药方和处方,草药免处方外;非医疗机构和非医疗行业不得进行药品批发和零售,也不得从非法途径进口药品,不得运输、存储、销售、使用过期药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 莉 华
军
健
生 诊 治 , 以 使 自 己 所 得 疾 病 能 得 到 及 时 济 负 担 和 心 理 压 力 的治疗 。 六 忌 对 照 医 书 自断 病 。 有 一 些 病 人 四 类 病 人 不 宜 乘 出 租 车 去 医 院 二 忌 拖 延 日久 。 有 些 人 出 于 怕 麻 烦 尤 其 是 一 些 慢 性 病 患 苦 都 渴 望 了 解 自 己 随 着 生 活 水 平 的 提 高 , 出 租 车 已 因 的 心 理 ,在 患 病 时 不 是 及 时 去 医 院 找 医 的 病 情 , 于 是 就 买 了 许 多 医 学 书 籍 和 医 其 便 利 快 捷 而 成 为 人 们 有 病 去 医 院 时 常 生 诊 治 , 是 抱 着 等 等 看 看 、 察 观 察 再 学 科 普 读 物 ,然 后 将 有 关 自 己 病 情 的 章 而 观 选 的 交 通 工 具 之 一 。但 是 并 不 是 所 有 的 说 的 心 理 ,其 结 果 往 往 是 小 病 拖 成 大 病 , 节 反复 阅 读 , 号 入 座 。而 且 他 们 往 往 自 对 患 者 都适 于 乘 出租 车 去 医院 ,以下 几 类 急 性 病 拖 成 慢 性 病 ,大 病 拖 成 不 治 之 症 , 觉 不 自觉 地 将 自 己 的 病 情 和 最 严 重 的 症 病 人就 不宜 乘 出租 车去 医院 : 错 过 了 最 佳 的 治 疗 时 机 。 这 样 不 仅 会 增 型 、 果 联 系 在 一 起 , 样 做 的 结 果 往 往 后 这 心 脑 血 管 病 人 对 这 类 病 人 应 尽 量 加 治 疗 的 难 度 , 而 且 还 会 使 病 人 多 受 许 是 使 自己 的 心 理 压 力 越 来 越 大 , 使 病 情 减 少 搬 动 , 并 及 时 拔 打 10 医 疗 急 救 电 多 罪 、 花 许 多 钱 。 2 多 进 一 步 加 重 或 恶 化 。 岂 不 知 医 学 书 籍 及 话 寻 求 专 业 医 护 人 员 的 帮 助 , 或 进 行 原 三 忌 急 诊 不 急 。 对 突 然 呕 吐 、头 痛 、 医 学 科 普 读 物 是 用 来 让 人 们 了解 医 学 常 地救治, 待其病 情 相对稳 定后 , 再乘 急救 抽 搐 、腹 痛 、呼 吸 困 难 、意 识 障 碍 或 原 有 识 、疾 病 的 发 生 发 展 规 律 、 治 疗 护 理 方 车 转 送 医 院 。如 直 接 乘 坐 出 租 车 去 医 院 , 的 慢 性 病 突 然 加 重 等 急 症 ,患 者 及 其 家 法 、 健 养 生 知 识 的 , 为 了 更 积 极 地 配 保 是 途 中 一 旦 遇 到 什 么 突 发 情 况 , 病 人 就 会 属 应 有 急 诊 意 识 。 须 知 急 诊 属 于 全 科 医 合 医 生 的 治 疗 , 千 万 不 可 成 为 增 加 心 理 加 紧 因 得 不 到 正 确 及 时 的 处 理 ,而 导 致 病 情 学 , 急 诊 科 的 医 生 具 有 很 强 的 综 合 判 断 压 力 、 重 病 情 的 “ 箍 咒 ” 加 重或 发生 不测 。 和 处 置能 力 ,而且 急 诊科 室 还 配 备有 相 七 忌 不 按 方 用 药 :有 些 人 得 病 后 , 不 传 染 病 人 传 染 病 人 尤 其 是 重 症 肝 应 的 急 救 药 品 和 设 备 , 可 以 确 保 急 诊 的 是 到 医 院 去 找 医 生 诊 治 , 方 用 药 , 是 按 而 炎 患 者 在 发 病 初 期 乘 坐 出 租 车 ,会 对 他 各 个 环 节 准 确 、 捷 、 利 地 进 行 。 快 顺 自找 偏 方 、 方 治 疗 , 果 往 往 会 因 所 用 单 结 人 健 康 构 成 威 胁 。所 以 , 类 急 性 传 染 病 各 四 忌 贪 图 方 便 或 便 宜 。 有 的 病 人 贪 的 药 物 不 对 症 而 难 以 达 到 治 疗 目 的 。还 人 必 须 通 过 专 用 急 救 车 辆 转 送 医 院 , 以 图 方 便 或 费 用 上 的 低 廉 ,在 自认 为 得 了 有 的 病 人 自购 药 物 , 药 名 服 药 , 样 做 看 这 杜绝 该病 病原 体 的扩散 。 小 病 时 , 去 正 规 医 院 或 专 科 医 院 , 是 是 不 正 确 的 , 如 去 痛 片 不 能 治 胃 病 , 不 只 例 木 烧 伤 病 人 对 烧 伤 患 者 进 行 治 疗 到 小 诊 所 随 便 看 看 。 由 于 小 诊 所 的 医 疗 香 顺 气 丸 不 能 治 胸 闷 。 另 有 病 人 认 为 某 时 , 要 保 护 创 面 ,防 止 感 染 ; 要 抗 菌 条 件 及 医 师 的 医 疗 水 平 都 很 有 限 , 所 以 种 药 物 既 然 能 治 自 己 的 病 ,就 自行 加 大 ~ 二 止 痛 。 有 些 烧 伤 病 人 因 急 于 就 诊 而 乘 出 租 车 去 医 院 ,结 果 往 往 会 因 刨 面 未 得 到 妥 善 处 理 而 发 生 感 染 ,对 入 院 后 救 治 极 为 不 利 。因 此 , 烫 伤 病 人 应 通 过 专 业 医 烧 这 样 做 的 后 果 是 有 时 会 使 小 病 变 成 大 药 量 , 以 求 尽 快 治 愈 ,然 而 ,“ 药 三 分 是 病、 急性 病变 成慢 性 病 , 贻误 了最 佳治疗 毒 ” ,擅 自加 大 药 量 有 可 能 使 病 情 加 重 , 时 机 , 渭 是 “ 了 芝 麻 , 了 西 瓜 ” 可 捡 丢 。 甚 至 危 及生 命 。 有 的病 人 使用 某种 药 物 五 忌 轻 信 医 疗 广 告 。 不 知 从 什 么 时 后 ,自感 症 状 已 得 到 明 显 改 善 , 不 再 用 就 候起 ,“ 专家 ” “ 治 ” “ 药 ” 在媒 体 药 , 种 做 法 也 是 十 分 错 误 的 。要 知 道 有 、专 、专 等 这 上 广 为 泛 滥 , 头 电 线 杆 、车 站 牌 、 壁 些 疾 病 要 经 过 长 时 间 治 疗 才 能 治 愈 ,如 街 墙 上 也 贴 满 了 大 大 小 小 、各 式 各 样 的 野 广 肺 结 核 经 过 两 三 个 月 的 治 疗 ,其 自觉 症 状 可 能 消 失 , 疾 病 并 未 得 到 根 治 , 然 但 仍 需 要 继 续 服 药半 年 以上 ,否 则会 使 病情 再 次加重 。 九 种 错 误 的 就 诊 行 为 正 确 的 治 疗 源 于 正 确 的 诊 断 , 而 诊 断 正 确 与 否 、 时 与 否 , 很 大 程 度 上 取 及 在 决 于 病 人 是 否 具 备 应 有 的 就 诊 常 识 ,取 病 率 高 ,目前 又 无 特 效 药 ,正 好 给 “ 湖 江 大 夫 ”以 可 乘 之 机 。 近 年 来 , 治 乙 肝 的 决 于 病 人 就 诊 时 能 否 与 医 生 密 切 配 合 : 专 “ 家 ” “ 药 ” 雨 后 春 笋 般 涌 现 , 的 大 量 的统 计 资 料 表 明 ,为 数 不 少 的 病 人 专 、专 如 有 还将 自己的药 物美 其名 日 “ 祖传 秘方 ” 。 之 所 以 得 不 到 及 时 正 确 的 诊 治 , 是 因 为 殊不 知 , 肝 表 面抗 原是 2 乙 O世 纪 6 O年 代 病 人 或 者 陪 护 者 在 就 诊 时 存 在 着 这 样 或 中 期 才 被 发 现 的 , 而 表 面 抗 原 检 测 技 术 那 样 的 错 误 行 为 , 常 见 的 主 要 有 以 下 9
维普资讯
生活 顾 问责任编辑/ 莹 Nhomakorabea刘 ●
俗话说
“ 吃 五 谷 杂 粮 ,没 有 不 得 人
病 的” ,而 得 了 病就 要 去 求 医 看 病 ,这 是 妇 孺 皆 知 的 常识 。 而 , 竟 怎 样 去 求 医 然 究
问药 , 这其 中却 有一 定 的学 问。 现实 生 在 活中, 我们经 常 可 以看 到 这样一 些 人 : 由 于缺 乏 求 医 问 药 的 必 要 常 识 ,他 们 有 的 患 病 时 不 及 时 去 求 医 ,有 的 则 在 病 急 时 乱 投 医 ,有 的 在 就 诊 时 不 能 正 确 地 向 医 生 陈述病 情 , 等 。为此 , 者根 据有 关 等 笔 资 料 编 写 了 这 篇 文 章 ,希 望 能 对 大 家 的 求 医问药 行 为有所 帮助 。